西南宁中山路,中国十大夜市美食街之一,是到南宁的必打卡之处。
晚上你若看到一个精干的小老头对着摊贩破口大骂、而旁边带红色的袖章的人却低头不敢出声,敬畏地看着小老头时,请不要惊讶,这个人就是中山路的001号管理员——九叔。
< class="pgc-img">>南宁中山路,全国有名的美食街,在这里,日入上万,手里有着上百万流动资金的个体户比比皆是。
又鸟姐,一个在中山路卖烤鱼的女人,她对着镜头说:“在这里谁没有个几百上千万身家,个个开名车住豪宅。”
< class="pgc-img">>又鸟姐曾经赌输了280万,人人都认为她这辈子都翻不了的时候,又鸟姐转身进了中山路做烤鱼餐饮生意,两年间不仅还完了赌债,还购置了房产和车子,现在手头上有几套房产和上百万的流动资金。
< class="pgc-img">>说起自己能翻身,还离不开一个人的有力协助——九叔。
< class="pgc-img">>九叔,这个铁面无私不讲人情的男人,把南宁中山路从只有几个流动摊贩的地方,变成著名的美食一条街。
平日里不苟言笑的九叔办事有章程、有条理,把一堆天南海北、不同性格的人管理地服服帖帖。
< class="pgc-img">>每天有上万块流水的个体户拖欠300块租金时,九叔会立刻给予他亲切问候:“你没钱交费关我搓事!”下一秒男人会双手把费用递给九叔。
< class="pgc-img">>当一个摊子为了一晚上多1000块钱收入而在旁边多放置一张桌椅时,便会立马收到九叔的亲切关照:“懂不懂规矩?做就做,不做就gun!”
摊贩无视4点收摊的规矩,阻碍环卫工人进行清理时,九叔满面笑意地劝慰他:“停他一晚出摊时间。”
< class="pgc-img">>手下迟到早退,九叔不会生气,会和颜悦色地说:“再有下次就别来了!”
有卖花的姑娘缠着游人购买玫瑰花,九叔会让她乖乖地松手,再也不敢出现在中山路。
在这里,不管多凶狠、蛮不讲理的人见到他都要毕恭毕敬地尊称一声:“九叔。”
< class="pgc-img">>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夜市老大”九叔其实有着一个悲惨的身世过往。
年少丧父母改嫁,为了活下去到处流浪,最后在农场练就了一身功夫,养成了他坚强的性格。
< class="pgc-img">>从农场出来后,无地可去的九叔便在中山路扎下了根:“我没有地方可去。”
早年婚姻不幸、与儿子感情不和,直到中年才娶到一个温顺顾家的媳妇。
面对一个月只有180元的管理员收入,九叔依旧勤勤恳恳地工作。
有不服管教的摊贩出来闹事,九叔便会用学来的功夫与他们切磋。
< class="pgc-img">>渐渐地,这个原本不被重视的中山路渐渐繁华起来。
在这里的人做生意的人,无人不知九叔大名。
< class="pgc-img">>其实,在蛮横的外表下,是九叔的一颗高度负责任的仁慈之心,人人都知道,九叔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严格管理摊贩开摊时间及收摊时间,让他们在指定的地方摆摊,是为了不让别人挑出一点错误,能让中山路夜市可以长久持续的发展下去。
他深知这里的人虽然每天收钱收到手软,但是他们赚的都是辛苦钱,熬夜的苦不是谁都能受的,那些钱是他们用汗水熬出来的。
< class="pgc-img">>他对这里的人恩威并施,严格要求摊贩们,但是更多的时候是采取人性化处理,多出一张椅子九叔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看见收摊时间还在街边卖花的小姑娘,九叔买下她手里的全部花束,和善地让小姑娘早点回家休息,然后把手里的花束分给在这里工作的人。
< class="pgc-img">>九叔给其他管理员的福利一分不少,每个月还会额外争取给他们多两天的休息时间。
凌晨还会跟着环卫工人和手下将地上成堆的垃圾装进环卫车。
< class="pgc-img">>当九叔想退休时,却发现除了他,无人能管理得了这里。
可以说,是九叔缔造了这个繁华的夜市街,假如没有九叔的努力,中山路早就面临拆迁重建的状况。
< class="pgc-img">>九叔用他通达的人情世故和一身硬功夫,将中山路从籍籍无名的一条街变成全国有名的美食街。
现在的中山路已经拆迁,取而代之的是高大上的商业广场。
曾经的夜市街也被安置在了楼上,“九叔的江湖”牌匾屹立在楼上,像是在感谢九叔30年来对中山路的付出和肯定。
< class="pgc-img">>九叔的江湖,九叔的中山路。
近,笔者随同陕西省定边县政协组织的部分委员视察定边县城建工作。城建局长高冲云谈到城管工作时,一席话让笔者凝目深思。“过去说天下第一难事是计生工作。现在看来,天下最难干的事当属城管执法了。这个工作面对的大都是小商小贩、弱势群体,有时,给他讲法,他说不懂,讲理,他又不听,讲情,他不一定买账,采取强制措施,他又说你和土匪一样-------打人砸摊子抢东西,真的是深不得浅不得。有时遇到难缠蛮狠的当事人,他会将对社会或政府的不满情绪一股脑儿全撒在城管身上。城管人遭唾骂挨打是经常事。值得称道的是我们的城管人始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在挨骂中坚定地捍卫着城市的文明整洁形象,工作干的有声有色;在挨打中保养维护着居民生活环境的规范有序,默默地奉献着青春汗水。城管人为这个城市立下的功劳不一定被大多数人理解知晓”。笔者闻听高局长对城管工作的坦诚肯定与婉转称赞,怀着敬重的心情约访了定边县城市管理执法大队长乔海军与教导员李培鑫。
乔队长直人快语:“说实在的,城管工作真不好干,喻为提肮水罐的恰如其分。但这个工作总得有人干,组织上既然信任我,将我放在这个岗位上,我无怨无悔,尽职尽责,带领这支六十人的队伍忍辱负重,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我们的各项城管任务。无论社会上怎么说风道雨,我们问心无愧。”
随之,乔队长简要讲述了以往的工作情况,没套话,没空话,没大话,句句务实,段段言真。家乐门口、鼎华大酒店前流动摊贩夜市摊点能整齐划一、井然有序,是城管五月份专项整治的成效;南市场、武装部巷店外经营、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顽疾得到了根除,是城管历时两个月对症下药耐心细致工作的成绩;西门农管站前、贺圈集镇上市场规范、摊贩守序,是城管经过十二次整治监管的结果。总之,定边城凡是繁华地段,都有城管人穿梭奔波规范秩序的身影,定边城凡是人口密集之处,都流下了城管人尽职尽责的汗水。大街小巷、校园周边、早摊夜市、建筑工地、花炮销售、门头牌匾,凡是影响市容市貌的现象,城管都要去纠正,凡是脏乱差的地方,城管都要去治理。由此,不难想象,假如没有城管,市容市貌会是什么样子?假如没有城管,市场秩序会是什么样子?假如没有城管,我们生活的环境会有多乱多脏?再则上街入市,我们也恐怕寸步难行。
李教导讲的很坦率:城管,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富强经济日益繁荣,城镇化速度飞速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应运应需而生的政府管理执法机构,城管人则是一支全副武装不带枪的特殊队伍。实在的说,不管哪里的城管,从组建到今天,不知什么原因大都落不下好名声。打开网上看,尽是妖魔化城管的段子,听听街谈巷议,好多是说城管坏话的声音。
外地的城管我们不了解,只要你近距离接触了定边的城管,你就会感受到高冲云局长说的“难”中包含城管人的-“苦”-“辣”-“酸”-“辛”,你也会理解城管人的难言之痛。
说苦,城管人,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要巡大街转小巷,看市场、劝摊点,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说辣,城管人常常遇到暴力抗法之事,有时生命也受到威胁。乔队长对笔者讲,他今年挨了三次打,第一次头上被打,隐隐作痛多少天。第二次胸口被打,好长时间呼吸时难受。第三次腿部被咬掉一块肉,血流浸透了鞋帮。乔队边说边抹起裤腿,小腿上愈合后的伤疤十分显眼。领导都如此受气受屈,队员们不言而喻。“我要处处以身作则、冲锋在前,为队员做表率,将个人安危抛之脑后,干上这挨打挨骂的工作了,躲是躲不过的,该忍就忍吧”。乔队苦笑了一声说。
说酸,城管面对的大都是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人性中有一个最朴素的原始本质就是同情弱者,而这种心态一旦滋生高涨就不一定按道德法律标准来衡量是非。当城管人执法时,好些群众投来的是布满鄙视的眼神,当城管查扣违规经营的物品时,有些群众在不了解真相时会骂作是土匪行为。面对种种不理解不支持的心态,城管人无言诠释,只能冷静承受、理智面对。
说辛,如前所述,城管一直以来在一种不被理解支持的社会氛围中工作,道不尽心中尴尬的委屈,擦不干眼中无奈的泪水。群众反映有占道经营扰乱市场秩序者,城管需迅急出动;领导指示需拆除违章建筑时,城管要雷厉风行赶赴现场;上级部门安排查处建筑工地的垃圾污染或制止施工噪音时,城管应义不容辞前往。
总之,凡是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与现象,都是城管人的职责所在。而城管人一旦工作稍有不慎或失误,则会被小题大做上纲上线,甚至被诋毁诬陷无理索赔。这就要求城管人必须具备刀尖上跳舞不闪失的心理素质、履薄冰而不失足的执法水平。对此,城管工作只有苦辣酸辛的体验,尝不到甜的滋味。“不过,只要城管工作达到了市容整洁、环境优美、市场有序、民众乐居,我们城管人也就心甘了”。乔队欣慰地说。
我们相信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城镇化蓝图的日趋变现,城管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城管的担子将越来越重,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感觉到离开城管是不行的。我们的城管会越来越被社会正视支持,会被越来越多的群众理解点赞。
(定边县城市管理执法大队蒋峰荣)
这是第3349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4k+ ·
·睿愚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作者第一次献声配音,欢迎“品尝”】
这是一篇随机采访夜市个体工商户的收入和工作状态的调研文章,事先声明,因为样本有限,以及幸存者偏差效应的存在——不赚钱的、赚钱少的应该没留在市场上继续经营导致没有发言权,所以本文受访个体户的收入会存在偏高的情况。请读者谨慎评估自己做生意的天赋以及吃苦能力,谨防冲动。
写作这篇文章,我首先要大张旗鼓地为我们大山东点赞。
6月6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抓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的十条措施的通知》,十条举措,条条利好,尤其是开头两条——免税和减租,直接是真金白银让利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
一是即日起至年底,在山东地方权限内,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免除一切税费。
二是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性房产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将减半征收房租期限延长至年底。对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展览、电影放映六类行业纳税人租用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房东)减半收取年底前的房租,当地财政给予补贴或按规定减免业主(房东)相关税费。
善政,从来都是以民为本的。
跟过去政策出台的迟缓与跟随不同,这一次,我们大山东终于走在了前面,在全国第一个给省内全部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免税减租,释放政策利好,让利于民。
近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一项最新研究《赋能“微”力量,筑底大民生》显示,山东省个体从业人数达1478.9万,占全国总数的20%,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的1539.1万。
这项研究还发现了一个趋势:2008年以来,个体经济吸纳就业人数年增速高达10%-15%,2013-2018年,全国个体户总数翻了一番;法人单位和个体户新增从业人员中,个体户新增人数占比近七成,每8个中国人就有1个是个体户,个体经济发展成为稳就业的有力支撑。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个体从业人数已超过1.76亿。
说实话,看到“每8个中国人就有1个是个体户”的数据我有点惊讶,但是仔细想想,确实会有这么多,只不过圈子不同,交集又少,他们人数虽多,但是在媒体大众中的声音小又弱,不为人关注。这些年媒体和大众为小微企业呼吁的很多,但关心关注个体工商户的寥寥。
当我们都盼望炎热的夏天快点过去的时候,一些个体户是盼望夏天长一些再长一些的,因为炎热夏季的夜晚,正是他们的生意最红火的时候。
恰逢最近晚上外出消暑,我就去了几个夜市采访了一些个体从业者,有头脑灵活、善于发现商机的90后小哥,有勤奋踏实、纯手工制作的肉夹馍夫妻搭档,还有靠卖小龙虾支撑“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中年夫妻等等。通过闲谈的方式,了解下他们的收入与日常工作,总的来说,不少赚,但其中的苦也不少。(注:采访地点均为山东某城。)
我的随机采访是从家门口一个新开的夜市开始的,这个专业做茶叶交易的市场新开没几年,环境很好,但是人气一直不够,毕竟茶叶不是高频交易的商品,尤其是夜晚更为冷清,偶尔有一些跳广场舞的大妈来,但根本带不来经济效益。
市场管理者就在琢磨如何盘活这些闲置的场地做些事情来聚拢人气,想来想去,民以食为天,还是做大排档吧,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而且网红食品的诱人香气本身也是一种无声无息却又无孔不入的招牌,无形中会激活一些潜在的消费需求。
上周五晚上9点半左右,我跟一个正在收拾东西回家的老板闲聊,他是做网红旋风土豆片的,瘦瘦的身材,约莫是个90后。问起今天的生意如何,他说马马虎虎,卖了不到1000元,6月1日开业当天生意比较好,卖了三四千的样子。
看了看他的收款码,原来是市场统一定制的,如果私下交易,买家可以去市场办公室举报并领取500元奖金,这个夜市不收取租金,而是从每一笔交易里抽取25%的管理费,管理费包含着水电、场地、清洁、桌椅板凳等等。
我讶异于这个25%的抽成比例过高,他说是啊,海边那个比较大的民俗小镇的抽成比例只有20%,他在那里也有一个铺面,那边游人如织,生意不错,尤其是五一、十一旅游旺季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可以上万。
是的,你没看错,卖个土豆片,一天的营业额可以上万。
我说你净赚能有个五千吧,他说扣除市场提成、人员工资等费用,能剩个四千吧。
我们这边很多企业的职工月工资不过三四千,虽说他这个四千收入只是假期期间的收入,但两个长假期的收入已秒杀大部分上班族辛苦上班一年的收入了。
更不用说,平日里生意一般的时候,每天也能赚个两三百。不靠假期,他的收入也能赶超上班族,更何况,他已经开始复制、连锁自己的小生意了。当我们上班族还在做加法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做乘法了。
产品品质简单稳定、客户群体清晰明了、不需要很大的固定资产投入、试错成本极低,若产品不受欢迎就马上更换,若盈利稳定就快速复制。
小伙子谦虚地说,就是辛苦点,需要早起进货,但是收入比上班强。我猜“强”后面应该还有个“多了”,他情商高,没刺激我。
第二晚,我又开车去了市中心的大学城夜市,因为是周六的缘故,真的是人潮涌动,夜市里停满了车,外面马路两侧也停得满满当当,我只好把车停在很远的地方走过去。
这个夜市比较大,食品、服装、日用品、水果等等各种小商品几乎一应俱全。
问了几个做食品生意的,了解到这边是年租制,年租金2万元,每个月还要交100元的物业费。疫情期间耽误了两个月生意,因为是民营企业的场子,所以没有给他们免租(估计这次省政府的新政下来,要落实免租的事情了)。
先是访谈了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妻,他们是做煎饼果子和煎豆腐的,他们说自己在大学城的商铺刚好到期,就不续租了,这边刚过来三天,生意一般。那边的租金太贵了,一年要八九万。
又跟做肉夹馍的年轻夫妻聊天,我去的时候他们生意很好,排队的人很多,老公负责手工做馍然后烤馍,老婆负责塞肉和青椒。老婆忙得不亦乐乎,我趁老公稍微闲的工夫跟他聊天,没直接问收入,而是问他每天卖多少个,他说一天可以卖200多个,8元到12元不等,这样算下来一天毛收入得2000元左右。
山东地处北方,夜市到了冬天就很冷清了,我问他冬天做什么呢?他说还是守着这个店,毕竟租金都付了,冬天人少,只能卖个两三百。
他说这是个体力活,一般人干不了,每天从下午三点开卖,晚上要干到12点,我说你上午不是可以休息吗?他说早上8点得去买那个菜椒,去晚了就没了,然后中午还要在家和面,为了保证品质,他需要自己手工制作,而不是买那个机器做的半成品。他还给我展示了自己烤馍用的豆油,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食用油。
虽然他连一个铺面都没有,只有一个简陋的工作台,但是很注重自己产品的品质和口碑,有回头客才能支撑他的租金和生意。前面那对老夫妻说自己刚来三天,生意一般,我想他说的是实话,因为我买了一个,发现确实不太好吃。做生意,没有回头客,很难做长久的。
我又想到了那个复制自己小生意的年轻人,就跟他说,你的产品这么好,自己做又这么累,为什么不雇人或者培养徒弟呢?他笑笑说,别人学会了,就不会给我打工了。
我又到了卖水果的区域,有一家生意比较好,是一个母子店,老太太是来给儿子帮忙的。买西瓜的人很多,儿子负责秤瓜切瓜,刀工很娴熟,老太太负责装袋。
我说你这生意很好啊,他说还是受疫情影响了,去年买西瓜得排队,那时候他一天光西瓜就可以卖2000斤。我没问去年什么价格,反正眼下的价格是一块五一斤。
时间又到了九点半,虽然还是有很多车往里进,但有些店主也终于有空稍微歇一歇,吃口晚饭了。
看到卖风味小龙虾和炒钉螺的夫妻两人坐下来吃晚饭,我就上去攀谈了几句。
老板看上去快40岁了,就着水饺喝着白酒,和气地回答我的问题。他说他在这边干了四年了,不想打工,父母年纪大了,很多时候需要照顾,打工的话,老是请假不合适,自己在这个夜市里做点小生意比较自由。虽然他不肯透露自己的收入情况,但是连续干了四年,生意肯定还是不错的。
一对中年夫妇,一个夜市小铺,支撑他们赡养老人,帮助他们供孩子读书,辛苦是肯定的,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因为不易,也因为汗水有回报,所以他们也格外珍惜自己的这个小生意。
夜市里的生意虽小,但是学问很大。
采访、观察下来,我有几个体会:
一、夜市里的个体户做点小生意,旺季的时候挺赚钱的,但是收入波动很大,也很辛苦,付出很多,无论是体力、精力还是时间投入,背后下的功夫你可能想象不到。
二、很少有只卖一种商品的,绝大部分都是多类经营。比如卖肉夹馍的那对夫妻,我看他们还放着豆浆机;卖小面的,小面的种类不说是应有尽有,也至少有五六种风味。在有限的台面上,他们尽可能地利用好每一寸台面。多一个品类,就多了一个抓住客户的机会,就可能多一份收入。
三、基本都是夫妻搭档,分工明确又没合伙人纠纷,互相照顾、互相心疼,风风雨雨在一起,共同撑起自己的小家。
四、过去印象中这都是一锤子买卖的小生意,经过调研才发现,他们要赚回头客,要赚租金,要赚孩子们的学费,要赚父母的养老钱,他们在努力把一锤子买卖变成重复博弈。
五、政府在大力提倡夜经济,但是配套得跟上啊,比如晚上能不能加开专场公交车,比如能不能规划出专场停车场?
六、在夜市里经营,你的产品品质固然重要,但是夜市的地理位置和人气更重要。就像你的工作能力很强,但是平台太小的话,你的能力就发挥不出来。
大学城夜市的个体户们很羡慕我前面提到的那个民俗小镇,说那边赚钱多,据说那个特色海沙子面在旅游旺季一天营业额能到四五万,一是工作时间长,早上9点就有很多游客了;二是人流大,顾客多,这两大优势就秒杀其他夜市了。
所以,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以及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对夜经济的提振至关重要。
之前我很少去夜市,也很少关注个体工商户的辛苦,经过这次实地调研,我看到了真实的人间烟火,一个不起眼小生意的背后往往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全部生计。
从个体从业者身上,我看到的是踏实本分,是勤劳能干,能干到12点的,绝不会11点收工,上班族会偷懒,他们不会,因为他们只能自己为自己负责。
我们是个14亿人口的大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但细看内部人均数据,结构差距还很大。国情决定了,引领未来经济腾飞的高新技术、产业升级与支撑百姓当下脚踏实地梦想的烟火经济、个体经济,一个也不能少。
谨以此文致敬每一位热爱生活、努力耕耘的个体从业者,祝愿我们所有人的辛苦付出都能得偿所愿,都有着光明的未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