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49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编者按:
这个五一,我们从那些“引爆过热搜的餐饮事件”中,找到了被广大消费者及餐饮人关心的热门话题,并从中摸索到了2024年的一些餐饮新趋势、品类新方向。
今天,内参君和你一起关注:「天水麻辣烫 · 一个突然大爆、被焊在热搜上的餐饮新顶流」。
天水麻辣烫
从沸腾到冷静的两个月
对天水麻辣烫走红全过程最好的概括就是:第二个淄博烧烤。
二者走红的过程高度相似。一个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地域美食骤然热度疯长,几日内占据各大媒体平台新闻,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顶流。紧接着,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开启一场以地域特色美食为主题的狂欢。
有了淄博烧烤大爆的经历在前,天水麻辣烫走红后,做这门“网红餐饮生意”的人,反应速度更快了。游客涌入天水时,找生意的人也已经在天水体验麻辣烫、并且拜师学艺。
3月初,天水麻辣烫呈现出蹿红的苗头。随后的一个多月期间,有越来越多“天水麻辣烫”开出,也有越来越多餐饮店在店中加入“天水麻辣烫”这一产品作为引流。
紧接着,4月16日,词条 #花近30万开甘肃麻辣烫 18天关门#,冲上微博榜一热搜,在榜时长6小时,让很多网友为投店老板唏嘘不已。
截至到五一,全国各地诸如济南、日照、桂林、铜陵、呼和浩特、宿迁等城市的首批天水麻辣烫门店已经开始转让,全国各地的天水麻辣烫店,开始批量倒闭。
倒闭的门店中,不仅有匆忙跟风入局的餐饮小白,也不乏一些有十几年开店经验的餐饮老炮。从博主推荐、文旅发力宣传,到全民狂欢、找机会的老板们连夜奔赴天水准备“偷师学艺”,再到老板们“学有所成、返乡开店”、当地消费者尝鲜打卡、营业额骤降,最后转让闭店。
至此,甘肃天水麻辣烫完整一轮的热度周期,刚好,两个月整。
热度如此之高,反应如此迅猛
为什么还会批量倒闭?
有了淄博烧烤大爆的经历在前,天水麻辣烫走红后,做这门“网红餐饮生意”的人,反应速度更快了。游客涌入天水时,找生意的人也已经在天水体验麻辣烫、并且拜师学艺。
现在的餐饮人,或许是在向下内卷环境中磨练出的一身本领。这般反应速度堪比“义乌制造”,学得飞快。在天水麻辣烫流量到达峰值之前,已经有无数“天水麻辣烫”门店在全国各地开出。
巨量算数数据显示,天水麻辣烫流量最大的时期是3月15日开始的半个月期间。据《齐鲁晚报》3月13日报道,济南已经在过去6天时间里连开出4家麻辣烫……
3月开始的一个多月期间,有越来越多“天水麻辣烫”开出,也有越来越多餐饮店在店中加入“天水麻辣烫”这一产品作为引流。
有麻辣烫品牌加天水麻辣烫,有火锅品牌加天水麻辣烫,有快餐品牌加天水麻辣烫……最令人吃惊的事,还有韩国酒店拿这个来宣传——4月10号飞猪济州之夜直播里,济州导某酒店负责人表示为满足游客,引进了最火的天水麻辣烫等美食。
诚然,这里并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的“天水麻辣烫”。
目前转让、倒闭的主要是以为能追上风口、开出独立门店的老板。最典型的还是这位微博热搜榜一,门店落地花了30万、去甘肃学费两万块,雇了七八位店员,最后1开业仅8天便宣布关门的济南老板。
老板已经“十年怕井绳”了,表示后续再不打算做麻辣烫,“事实证明网红的产品还是长久不了,经不住市场的考验,刚开始的时候人山人海,后期就没有人过来吃饭了。”
甘肃麻辣烫,只在甘肃便宜
天水麻辣烫,只在天水红火
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天水麻辣烫速成班门店,已经开始倒闭。
但天水的天水麻辣烫本烫,依然红火。天水市最大的客流集散地,天水南站,在今年五一假期单日最高发送旅客可达3.5万人次,超过平时3倍以上。
天水麻辣烫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流量与经济收益增长,仍在持续。
按理说,全国各地陆续开出天水麻辣烫、结果接连倒闭,说明大家不爱天水麻辣烫了。但是又有那么多人依旧不远千里地来到天水,品尝这一碗红得发亮的麻辣烫,说明消费需求依旧存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为什么消费者好像只是特别喜欢“天水的天水麻辣烫”?
1、回顾去年到现在出圈的特色餐饮,不难发现其一大核心就是“便宜”,或者说“极致性价比”。
比如,夏天淄博烧烤兴起时,被传播最广的点就是“小饼卷串吃撑人均不过百”,大量四川网友拿着本地部分烧烤店“塞牙缝”的肉串做对比,眼红淄博烤串物美价廉;冬天的“尔滨”热,也有东北餐饮菜量大、价格实惠的因素影响……
即便是全国开花的酸汤火锅,因为锅底成本相较于传统川锅少了不少,锅底有料的同时售价低、人均低,和性价比也有一定的关系。
天水麻辣烫能有今天这样现象级的传播,同理。在麻辣烫刺客、餐饮刺客横行的当下,天水麻辣烫一元一串的价格让人分外安心。
但天水麻辣烫,只在甘肃便宜。
大多跟风的餐饮老板只是花上个两三天时间,买个配方、学个出品流程,将味道复刻到自家门店中去,用的模式还是当下自选麻辣烫的称重套路。甚至当时最紧俏的“定西土豆粉”,五片一份的土豆粉都要卖到6-8元。
当口味和价格的双重优势只剩下口味时,也剩下好奇打卡尝鲜的消费者了。
2、在天水吃天水麻辣烫,是出游吃当地美食,在家点外卖吃天水麻辣烫,真就只是外卖了
天水麻辣烫的魅力,一部分也来自于天水当地。当你身临其境,眼前就是网络上热传的爆火打卡店,黑底的大招牌上写着“海英麻辣烫”几个大字。前面的游客都站到一个地方排队拍照,来都来了,你也跟上去举着一束琳琅满目的串串和大大的门店招牌来个合照,一边心满意足地查看刚拍的照片哪张更好,一边礼貌地退到一旁,给下一个拍照打卡的人留出空间。
这时候,时间是一点一点的排队打卡,是和朋友或者家人的聊天,是对假期生活的体验,在这些的加持下,这碗麻辣烫无疑会更加“美味”。
但在网络热度散去之后,没有了当地的氛围加持、没有了热搜的霸榜刷屏,在家里或者在公司点一份速成班做成的天水麻辣烫外卖,从口味从体验从多方面来看,都太难一样了。
偷师学艺快速开店的门店,虽然在线上平台有绚丽的招牌、展示页面,店家往往还自称是“甘肃人”甚至“天水人”,但很多口味上做得并不好,在门店运营上也有显得粗糙的地方。
小结
天水麻辣烫的独立门店批量倒闭,那么在餐饮店在店中加入“天水麻辣烫”这一产品作为引流的餐饮店呢?
从外卖平台推荐位次十分靠前的排名可见一斑。
如果是原本的餐饮门店中,加入天水麻辣烫作为引流项目,便能在社交平台上、外卖软件上的搜索位次更靠前一些;或者作为一种增收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尝鲜需求,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即便尝试上新没有起到好的引流效果,损失也微乎其微,对于这些门店来讲,“蹭热度”便成了一本万利的生意。
回看天水麻辣烫的三种生态模式,1、各地“速成”版麻辣烫;2、各大品牌蹭热度引流的门店;3、天水本地麻辣烫门店。
玩不下去也的只有“速成”老板了。
<>< class="pgc-img">>互联网+为传统酒类流通赋能,实现“旧城改造”,成为王泽旭连续创业的一大特点。
文|云酒团队
2017年3月,北京的寒意还未散去,一个30多岁的“服务员”,辗转于通州的火锅店、川菜馆、烧烤摊等餐饮终端。
他就是王泽旭,原中酒网COO,现摩酒创始人。冒充服务员他并非想“偷师学艺”,而是实地考察餐饮终端。
2013年,王泽旭作为联合创始人和COO,创立了中酒网。2017年3月,他卷土重来创立了摩酒,希望通过共享酒柜破局。2018年,王泽旭优化项目,推出摩酒餐厅酒水便利店,定位“餐厅托管式酒水运营商”。2018年5月,摩酒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这是他创业一年,获得的第三次投资。
王泽旭为何要死磕酒类新零售,其打造餐厅酒水便利店,有何图谋?
“旧城改造”
为烟酒店赋能
2013年,王泽旭还是北京益商优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主要从事电商代运营。风起云涌的酒类电商大潮,让他一脚跨入酒业。
机缘巧合,他和赖劲宇相识并一拍即合,随即加入中酒网,成为联合创始人及COO,参与了当年酒类电商O2O赛道的“拉力跑”。
在这场排位赛中,当时中酒网资金、团队、供应链等和同行相比并不占优,具有多年互联网运营经验的王泽旭意识到,如果硬拼资源强行开店,公司优势不大,中酒网应该用“旧城改造”思路,用互联网+为烟酒店赋能。
在王泽旭的主导下,中酒网开发了多款能够提升烟酒行“进销存”管理,帮助其提升单店效率,实现动销的管理软件,通过为烟酒行老板进行互联网+赋能,快速在全国发展加盟商,最高峰时,中酒网在全国布局了160家线下门店,120人的团队年销售额达4个亿。
2015年,中酒网被上市公司收购,王泽旭随后离开酒业,对于这一段经历他表示,过去从事电商代运营,对酒业了解不深。经历中酒网亲自操盘,发现酒类流通是一个万亿级大市场,有很多痛点可以用互联网思维解决。用互联网+为传统酒类流通赋能,实现“旧城改造”,成为王泽旭连续创业的一大特点。
CEO变身“店小二”
共享酒库尝试破局
离开中酒网后,拥有酒业情结的王泽旭,一直试图回归。2017年他选择了共享酒柜卷土重来。
在王泽旭看来,打通酒水流通最后一公里是行业痛点。他希望“做一个零售终端,放到餐店面,陈列性价比高的产品,让消费者自由选择。”自己具有多年酒类电商经验,掌握600家上游供应商,还有一支高素质的选品和运营团队,可以打通这“最后一公里”。于是,就出现了他冒充服务员,到餐饮终端实地调研的一幕。
通过调研王泽旭发现,大众餐厅酒水消费有个“十瓶酒”规律,3—4款白酒、3款啤酒、2—3款葡萄酒、2款饮料往往成为主销产品。在北京,牛栏山、燕京、长城、王老吉等成为其中代表。
伴随消费升级,消费者往往追求多元口感和个性化消费。餐饮老板缺乏酒水供应链资源和运营能力,也不愿意承担库存,供需出现脱节。
经过调研,王泽旭推出了摩酒共享酒柜,一个酒柜放置30款150瓶酒水。其中,红酒和白酒的价格在50元—100元,啤酒为进口产品,价格都只有市场价一半。摩酒还研发了一套管理软件,当店内酒水告罄时,团队会收到通知立即补货。
共享酒库推出后,王泽旭首先在海淀、丰台、通州、朝阳四区进行试点,并入驻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经过一年多探索,入驻线下餐饮近500家,产生了较好的现金流。2017年4月,摩酒获得由真顺基金和AC加速器共同注入的天使轮融资。
对于共享酒柜模式,王泽旭表示:“2017年推出共享酒柜,是希望采用厂家出酒、终端出场地、摩酒运营并三方分成,打通酒类流通最后一公里。2018年我们不断进行了升级,推出餐厅酒水便利店,这标志着摩酒在打通最后一公里实践中前进了一步”。
从共享到托管,他要打造10万餐厅酒水便利店?
经过共享酒库试水,王泽旭对餐厅酒水运营有了深刻理解。2018年,他在共享酒库基础上,提出打造餐厅酒水便利店。
王泽旭观察到,餐厅经营管理,往往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酒水多品类供货,订货、配送、结算繁琐,管理跟不上;
其次,酒水库存压力大,很容易滞销;
第三,老板缺乏供应链资源,酒水采购成本高;
第四,酒水品类僵化,选品不专业。
因此,餐厅酒水品项少,加价率高,老板不愿意推新品只是现象,根子是不懂运营。王泽旭推出的餐厅酒水便利店,就定位“餐厅托管式酒水运营商”,它有如下特点:
一是丰富了酒水品类,确保合作方增收增量;
二是将餐饮划分为火锅、川菜、海鲜、烧烤等九大类,分门别类选品;
三是为商家提供SASS软件,消费者就餐后只要扫码就可获得赠券,加强互动为商家引流;
四是同美团等平台合作,引入第三方骑手送酒,可以送酒上门。
摩酒曾经和一家主营小龙虾餐厅合作。合作前该店每天销售700多瓶燕京啤酒,每瓶赚3.5元赢利2000多元。合作后,通过选品和转化,有20%的消费者选择了进口和精酿啤酒,一瓶赚10元,仅啤酒一项每天多赚900元,每月多赚近30000元,利润增长15倍。
王泽旭表示,摩酒定位 “餐厅托管式酒水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选品、引流和动销,为餐厅提供了附加价值,这和团队的电商背景、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密不可分。
摸爬滚打后,王泽旭也总结出摩酒合作餐厅的特点:面积200平方米以上,客单价不低于80元,酒水单价30—200元,不进排档、简餐和酒店专注大众消费。他表示,中国有500多万家餐饮,摩酒规划首先在一线和准一线城市入驻10万家,除北京自营外,其他城市以城市合伙人方式推广。目前,厦门、张家口等地项目正在落地。
总结自己在酒水行业的几次“折腾”,王泽旭认为做酒类电商要抢赛道,赛道对了,可以边跑边调整。同时,“旧城改造”理念很适应酒水流通,共享酒库和酒水便利店,实质都是现有资源整合。而通过互联网+提升酒水流通效率,增量增收、降低成本,这是摩酒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酒类流通向新零售转型的大趋势之一。
关于王泽旭的摩酒模式,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
>业经理人管理酒店,可能好不到哪里去。“店小二”这类二把刀管理,也可能差不到哪里去。二者之间,就看你如何“厚黑与无耻”。
X年X月X日
半年前辞职去三线城市任职一家酒店总经理吴殃又回来了。
大伙儿问他为何“去也匆匆,回也匆匆”。吴殃欲语又止,举双手相抱,像是求饶。大伙儿说那你请客吧。
他果然请上我们七八人,到酒店附近街边小店吃一顿。开始,大伙儿尽量避免不触动吴殃的忌言,不料三杯酒下肚,他自己却慢慢道来。
打开话匣子,吴殃感慨良多。
他说,酒店有一个部门私设“部门办公室”,自己却都不能撤销。他每日如履薄冰,唯有“忍字当头”。
因为这家酒店有个小小幽灵——无人不知的酒店业主“店小二”!
这家酒店有三两个股东,大股东占绝对大股,第三家股东占股几乎微不足道,第二家股东约有两三层股份。
“店小二”代表第二家股东。
第二家股东老板在别处生意做得大,酒店这块的合资不过玩一把,心思没往心头去。就指派了八竿子之外一个亲戚代表他参与管理。
因为二股东非老板本人,于是酒店上下里就叫他为“店小二”。
酒店属于三家股东成立有限公司管辖,除酒店,合股有限公司还有大盘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其实,酒店在股份公司里的分量不过小菜一碟。
“店小二”,短小精干,廉洁奉公,勤奋好学,还善于权谋,也能隐忍负重。他工于心计,嬉笑怒骂,深不可测。他在股份公司里虽然单枪匹马,光杆司令一个,但在小股东利益上敢于争执,也算守土有责,不辱使命。
表面上公司众人不敢小觑这个小小身影的家伙,至少,他让大股东不能在重大决策上随心所欲,还得看看他这个“店小二”的脸色。
公司开会时,常常出现奇怪现象:
“店小二”突然在椅子上猛挥动僵硬的手臂,愤怒的头颅不协调地晃动着,以表示对某一个讨论不满。他声色俱厉指责几乎在座每个人,甚至不惜大发脾气,吼声震动屋宇……
但是,久而久之,大伙儿冷静看着“店小二”表演,只当是神经病间隙式发作。主持会议的大股东更是稳坐钓鱼台,目不斜视,好像没有眼前这位矮小的“大义凛然”者。参会者早已领教了他的伎俩。果不其然,很快,“店小二”像泄气的皮球,连连几个低声诺诺语,表示不再有异议。
他深知自己在大股东面前的“蛮横”,只是作作秀,人家表面敷衍他,背后不把当他回事。
大股东从来就是我行我素,绝不让其染指重大、关键决策。“店小二”虽然有不少“江湖正能量”,但与大股东比起来,只能算个可怜的“小巫”角色了。
小股东的“店小二”虽然是风光满面,却连个参加股东会的资格都没有,他的“守土有责”不过是向小股东老板通通消息,按月领取那份工资。
本质上,他不过一个打工仔。
但是,店小二在内心深处盘算着,整个合股项目的开发,除去酒店,其它业态全是商品住宿楼,这种业态属于出售型,一旦建造好把楼盘销售出去,后期工作无非是物业管理那点低级差事。
要想坐稳小股东“店小二”这把椅子,并且做到实权在握,必须有所作为,有所作为才能有所地位嘛!
他一直殚精极虑地审视他未来的角色,毕竟是五十出头的人啦。
于是,酒店员工私下对着他指指点点,看着每日一个矮小弯弓背影,双手插裤兜,“乜斜”的眼神时常徘徊在酒店内外。
员工戏称“像一个幽灵”!
虽然“店小二”在公司高管层不过是摆设的角色,他自己也心知肚明,但在酒店里,他却是个执牛耳者、说一不二的响当当的人物。
虽然用他本人谦虚的话来说:“只是在酒店占用时间多,帮忙多点。”
这是大股东没有料到的……
几乎所有员工都领教了“店小二”的威猛。他并不在酒店设办公室,好似居无定所,来去无踪,但他却是酒店里说一不二的人物。
只是由此引出一个问题来。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一次培训课讲到员工在酒店大堂,需要快速小步穿过。培训师讲解孔鲤的父亲,就是孔子,他父亲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时候,孔鲤小步快走院子,表示对父亲的恭敬。古时人,要从长者身边走过,不能大摇大摆地走的……
酒店企业文化本质就是尊重。
“员工在大堂站姿、走姿正常,步履不紧不慢,不要故意东张西望穿越大堂。”
“客人们伫立交谈,不要打扰,最好绕道而远去。”
“客人在前面行走,最好不要超越,不得已超越,要致意表示歉意。”
“行走大堂,即使遇有紧急情况,也忌讳慌张失措,如奔跑、大喊。”
一位学员举手提问:
“老师,你说站姿、走姿正常,可是,为何有的老总常常在大堂东张西望呢?还把双手插进裤兜?”
员工所说“有的老总”,谁都知道是指“店小二”!
“那个没着工装。客人不认识他,只当是客人。”培训师只能敷衍回答:
但员工认识“店小二”,他在大堂无规无矩,在员工落下首因效应。
培训师心头清楚,却有难言之隐。培训师知道什么是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身先士卒的示范。这些细微之处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众人听吴殃讲了半天,好生有趣。忽然有人问道:
“‘店小二’对你如何?”
吴殃回答道:
“前面不是说过,他‘店小二’五十出头,奔六的人了。没有近忧,必有远虑呀!”
“店小二”虽然是中国社会的经典“人精”,靠那点“酱缸文化”余孽作祟,但哪里是大股东的对手,根本就不是一个等量级。
大股东讲合股公司所有权利牢牢掌控,他自己私下也承认“无权无势”。
所以,“店小二”必须染指酒店,并学大股东,最终牢牢掌控。
我们之中有人问吴殃:“那为何大股东不直接任命‘店小二’做总经理?”
“三寸丁、谷树皮!”
有人问什么意思。
有人回答,没文化,不就是指武大郎吗!
那人幡然悔悟。
姚明再优秀也不能做酒店总经理,因为太高。酒店人高了让客人产生自卑感;也不能太矮,否则有损酒店华丽奢侈形象。
“店小二”永远当不成总经理是先天条件。
但酒店又是“店小二”下半生唯一吃饭之地。
“店小二”鄙视外行不能管理内行的教条。他根本不屑一顾酒店管理规律,什么“打造价值观体系、素质模型塑造、SOP流程再造”等等。
但是,他又不能不搞清楚酒店的管理规律。
他并不忌讳别人嘲笑他的假设论调:
“我不插手管理行吗?万一总经理悄悄卖掉酒店怎么办!”
诗人北岛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店小二之言无疑成了“狂妄是狂妄者的通行证”!
“店小二”最敢于理直气壮在酒店管理层会上大言不惭的,总是在销售领域这块。
一个管理者,如果是进入自己不熟悉工作领域,最好的方法就是从销售这块切入,既可以避免自己外行的尴尬,又能守住领导力维系度,因为无论哪个行业,其销售的理念是相通的:市场定位,营销策划,运作方法,唯一不同的,不外是产品的属性。
但他鄙视的内心充斥荒诞、自私、狭隘元素,他我行我素,闹出很多笑话来。
他无知无畏又放出厥词来:
餐饮部粤菜厨师一大把,让他们兼顾员工食堂工作,随便弄几个好菜犒劳员工。
他是从大街上路过看见餐馆开餐前厨师炒菜端上桌,员工就在餐厅围桌而吃,所以脱口而出。
他甚至提出要把自助餐剩菜拿去员工食堂……
店小二哪里懂得酒店员工最愤恨把客人吃剩下的菜往员工食堂送。
“店小二”聪敏过人,他熟悉地产公司卖房子的套路,只不过某些细微处不甚清楚,只要看看别人如何做的,心头基本上就有了底。
或许“店小二”心头也有做“虔诚学徒”的打算,但此事是绝不能泄密的。因为总归也是堂堂高层老总,让天下人知道自己偷师学艺,岂不贻笑大方。
他偷师学艺的套路,不外乎三条:
一,绝对否定套路
当某管理者提出应该设立行规的制度或设施时,他先是一口否决,不容别人质疑,然后等一段时间后,自己再以某种掩盖的方式决定设立,变成了自己提出的“行规”;
二,纠正或评价路数
接到呈交的管理方案或一个体系设计,虽然自己不懂,但不动声色,不对整体内容提出异议,只针对某一细节给予纠正或否定,表示自己也是业内人,或具更高水平;
三,旁敲侧击路数
如果对某一个管理方法特别想弄懂其中奥妙,又不好意思问,采取旁敲侧击方法,引出别人讲出,自己悄悄牢记在心。
我们问吴殃为何仅仅半年就离职逃之夭夭。
好一个吴殃却引经典据:政治场上与管理职场权力机谋是一样规则。丘吉尔有名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店小二”玩弄“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伎俩,自己焉能不走。
酒店里有个人人讨厌的总监,给他取个绰号“三恶英”。
其实,“店小二”早就对其不满,却隐忍不发。他要把这个“恶人”挤走,就先暂且拿来当权利倾轧的工具使用。
吴殃刚刚到位,“三恶英”不假而别,吴殃毫不留情打了他旷工,扣工资。“三恶英”故意设施报复,找个似是而非要更改员工通道借口,其实就是要把吴殃严严实实锁闭在办公室,只留一条爬高层楼梯道进出的口子。
这是明显的胡作非为。
整件事酒店闹得沸沸扬扬,但“店小二”并没有立即站出来伸张正义,痛斥“三恶英”的无耻行径。
即使对事不对人,作为一个组织团体,一家公司,“店小二”身为高层管理者,采取袖手傍观的态度,也是丧失基本职业道德精神的。
吴殃说每当想起“店小二”每次进入来办公室时他的呵呵冷笑,就感到一阵头皮发麻。觉得眼前此人无疑是劣根未除的二流子。
张春桥说过“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此语根本寓意在是谁掌权。
“店小二”可以说:宁让“三恶英”那样的流氓胡作非为,哪管他酒店的基本秩序被破坏。
“店小二”是深谙此道的。酒店一时好坏不打紧,任凭他什么三恶英、二恶英搞鬼都无关紧要,只有打击异己,把管理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下才是硬道理。
吴殃甚至有些痛诉自己遭受“店小二”无理擅权,什么“成绩不能算在总经理头上”,但又要总经理承担运营不当的责任。
天下哪有如此的权责赏罚混淆不清,处置失衡管理。
“店小二”只有一个目的:决策由自己拍板,好事不让总经理独享,纰漏责任委过于总经理。如此一来,他永远不承担任何责任,永远是不犯错误的“摇鹅毛扇”者,从而把控酒店大权。
与“店小二”结怨半年,吴殃临走那天,“店小二”忽然闯入他办公室,一脸热情笑容,一副彼此从无发生龃龉的表情。实在让吴殃大吃一惊。
吴殃忽然明白自己走人的原因了。他明白了自己永远没有“店小二”的厚黑和无耻心态。或许吴殃在职场今后的失败,可能就在这致命短板。
吴殃饭局快散时总结说:
我们职业经理人管理酒店,可能好不到哪里去。
“店小二”这类二把刀管理,也可能差不到哪里去。
在“好不到哪里去”与“差不到哪里去”二者之间,就看你如何“厚黑与无耻”。
他妈的,生存才是硬道理啊!
完稿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