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aly:起源于意大利的全球餐饮+超市鼻祖,2015年销售额约3.8亿欧元,毛利率近30%。Eataly成立于2007年,创始人Oscar Farinetti,第1家门店位于意大利都灵,2008年进入日本市场开启国际扩张;截至2017年2月末在全球9个国家拥有34家网点。Eataly源于英文单词Eat(吃)和Italy(意大利)的组合,主打“慢食+自然”生活理念,推行“餐厅+超市”的经营模式。2015年销售额约3.8亿欧元(合人民币28亿元),其中纽约店营业额最高,单店收入规模高达8400万美元(合人民币5.8亿元)。
经营理念:慢食文化打造差异体验,“逛吃学”引领创新。“慢食”文化强调回归自然,以传统工艺制作食物。作为慢食文化践行者,Eataly积极倡导放慢节奏、享受生活:食材50%取自本地,45%来自意大利其它地区,供应商多为本土小型农场及手工作坊;注重运用传统工艺生产“生态美食”;意大利门店选址以旧建筑为主。公司强调“购物”、“饮食”及“学习”协同发展,创新式将食品超市、厨房生产、休闲餐厅和烹饪培训有机结合,从细节入手加强与顾客的交流互动。
模式核心:
1)场景布局合理,视觉陈列出彩。Eataly融合超市、餐厅2种属性,货架、厨房错落有致,顾客可观摩烹调全程,也可选购食材带回;鲜肉冷藏柜旁设置酒类柜台,食品货架附近安放美食图书,刺激客户进行连带消费;简明橱柜搭配复古集市,所有制作场景高度还原,打造原生态现代生产作坊,给予客户逼真观感。
2)本地采购为主,天然优质精选。意大利本土约900家生产商直接向Eataly供货,小型种植生产商通常集中精力针对有限品项持续开发升级,从而能够提供独特高质商品;从种植到销售全方位安全监控,确保食品安全。
3)品牌IP化,社交媒体引流,饮食教育聚客。利用Facebook和Twitter两大社交媒体、官网推广慢食理念;打造特殊节日(如“素食周一”、“全国啤酒日”等)吸引顾客;透过教育介绍食材来历、普及美食知识、宣扬经营理念提升客户转化率、增强粘性。
“超市+餐饮”在中国成为卖场重要演进形态,同时进行本土化改良:嫁接互联网、慢食向速食高翻台演化是重要特征,主要代表有阿里系盒马鲜生、永辉系超级物种、天虹系SP@CE等。
1.盒马鲜生。在上海、宁波共8家门店:1)双线深度融合。实体店销展示/销售/加工/仓储/分拣,5公里范围半小时极速配送。2)餐厅、花店等融入门店,“超市+餐饮”、“超市+艺术”提供多元服务。3)LED屏、传送带、高颜值商品等提供极致体验。
2.超级物种:涵盖鲑鱼/盒牛/麦子/波龙工坊、咏悦汇/生活厨房/有机馆/花艺馆8大形态,超市与餐饮相互导流,翻牌率高,永辉生活APP助力双线融合,首店基本盈利,2017年拟展店24家。
3.天虹股份SP@CE:超市新品牌,生活新方式。高品质商品融汇餐饮、都会文化、旅行等都会生活要素,以大量体验式服务促消费、提粘性;“虹领巾”提供到家服务。
未来核心关注点与投资策略。我们认为,超市+餐饮、高端商品、双线融合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是是超市业态重要方向。未来核心关注点:
1.盈利能力的迭代速度:人工密度、单位平米投资额远高于卖场店;商品运营能力(偏互联网团队的损耗、毛利管控能力仍需积累);客单价的有效提升;
2.市场容量与扩张速度需观察,中高端商品组合及较高的线上占比对于客群及社区要求较高,一线及强二线之外需要时间培育时间;
3. 从竞争角度看,以永辉、大润发为代表的传统卖场切入该领域,其多年积累的供应链能力将相比纯互联网创业公司优势显著,我们看好共同培育做大市场前景,同时更认可供应链+业态创新长期积淀者的竞争力。
从投资策略角度,继续推荐行业规模龙头、民营机制业态创新积极的永辉超市(2017年新开绿标店100家以上,超级物种24家)、天虹股份(2017年展店6-8家;sp@ce快速推广)。
(来源:CITICS商业零售 周羽/徐晓芳/刘娜)
下是一篇关于将实体店体验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具体案例的文章:
《实体店的体验变革与优势绽放》
在当今商业世界中,一些实体店正巧妙地将自身的体验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竞争优势,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
比如迪卡侬,这家运动用品零售巨头打造了一个令人沉浸其中的体验世界。宽敞的门店内,各种运动项目的体验区一应俱全。你可以在篮球体验区尽情投篮,在骑行体验区感受风驰电掣,还有众多的运动器材供你自由试用。在这里,购物不再仅仅是挑选商品,更是一场与运动的亲密接触。迪卡侬还通过线上社群运营,组织各种运动活动和组队平台,让消费者的体验从门店延伸到广阔的运动场,进一步强化了用户的粘性和参与度。
再看看 Eataly,这是一个将美食与体验完美融合的范例。它将超市与餐厅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慢食超市餐厅”模式。顾客可以穿梭在超市的货架间,挑选心仪的食材,然后直接在旁边的餐厅里将其变为美味佳肴。这里还经常举办烹饪课程等活动,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深入体验美食文化。这种全方位的体验满足了人们对健康、慢生活的向往,使 Eataly 成为美食爱好者的天堂。
香港的本湾市场更是令人眼前一亮。作为首家电子街市,它引入了先进的电子付款系统、自动贩卖机和实时影像选购等科技元素。顾客在这里感受到的是便捷与新奇的完美结合。市场内还设有特色餐厅和各种创新社区业态,使得整个空间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吸引着众多消费者前来探索。
还有全家便利店与卡拉 OK 的奇妙组合。这种跨界混搭的模式为人们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娱乐选择。在购物之余,还能尽情欢唱,让便利店不再仅仅是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场所,更成为了一个充满欢乐和趣味的社交空间。不同年龄段的客群都被吸引而来,便利店的客流量和销售额也随之大幅增长。
这些实体店的成功案例无不证明,当体验优势被充分挖掘和发挥时,就能转化为强大的竞争优势。它们以丰富多彩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体验,让人们在购物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满足感和归属感。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实体店正通过创新体验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我们继续期待它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精彩!相信每一个走进这些实体店的人,都会被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在这独特的体验之中,欲罢不能。
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如果有半天的空闲时间想快速了解意大利农业和食品概况,不妨去逛一逛“宜大利(Eataly)”超市。这家“慢食超市餐厅”2004年诞生于都灵市林格托(Lingotto)老工业区废旧啤酒厂内,现在已经走向世界。它汇集了意大利各地代表性的农产品和食品,商品直接从小型生产者手中采购,而核心营销理念却是饮食教育。
集聚众多高质量美食的基础是强大的农业优势。意大利是欧盟第二大农业国,在生态有机农业、农产品地理标识、农村环境能源、农业文化遗产及乡村旅游等领域有很大优势,农业机械、食品加工和包装设备等技术世界领先。这些优势不仅源于意大利悠久的农业文明、生产者的技术创新、对质量安全标准的严格要求,也得益于对农业文化传统的尊重,以及对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这家意大利网红超市中有没有中国的农产品呢?生姜、柚子、茶叶和花椒肯定产自中国,或许还有一些番茄酱。如今来自东方的食材不再稀奇,早已逐渐融入意大利人的日常餐饮当中。而这种变化的背后,则是蓬勃发展的中意农业合作。
中意两国都拥有灿烂悠久的农业文明,丰富精致的美食文化享誉世界,因此农业历来都是两国交流与合作的重点领域。
在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的“第一届中意农业食品论坛”上,中国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字表明:“2017年,中意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达到12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53.5%,年均增幅达7.4%。其中,中国从意大利进口额年均增幅为12%,远超中国向意大利出口额4%的增幅。”根据意大有关机构统计数据,2017年中意进出口贸易额达420亿欧元,其中意大利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额近4.5亿欧元。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与中意两国的经济规模、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农产品贸易额相比,中意农业贸易投资的规模还比较小,增长速度还不够快。
中意农业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和重要的农业对外投资国。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这些都为推动中意农业进一步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中意政府间农业合作稳步发展,那么两国之间的民间农业合作未来可以在哪些领域进一步加强?
首先,应当充分理解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中国的消费者的年龄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乐于追求品质更高,附含文化价值,价格更合理的产品。意大利企业必须对这些市场变化做出快速而精准的反应,制定尊重中国文化、适应中国国情的营销策略。
其次,在加强双边农业食品贸易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推动先进农业技术合作。比如以色列的节水技术与荷兰的温室大棚技术,通过企业在各地设立技术示范园区,让技术贸易带动产品贸易。这种模式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单纯开展双边食品农产品贸易更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第三,中意两国都拥有特色鲜明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帮助下,可以开展双方遗产地的结对合作,共同促进生态农业理念、优秀农业文化、特色美味产品、休闲乡村旅游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中国在互联网的应用技术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包括移动支付、农业大数据、区块链、农村电商、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等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既可以帮助意大利更好的开拓中国市场,也能够将中国的先进经验引入意大利,助力数字农业的发展。
最后,针对中小型农业企业长期无力开拓对方市场的局面,可加强双方民间的金融合作,促进相互投资。借助金融资本市场的扶持力量建立有效的合作平台,帮助中意两国中小企业互联互通,开展农业贸易,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中意农业共同发展提供创新合作模式。
(作者: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顾问、世界农业遗产基金会(World Agriculture Heritage Foundation)亚太区代表 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