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渐冷,又到了狂吃火锅的时节了。最新调查显示,我国今年新增的火锅企业超过1.2万家,四川省的火锅企业数量位居第一。
吃货带来需求
新增火锅企业超过1.2万家
近日,西安上班族小王跟同学聚会,因为预算比较少,就选了一家小型的火锅店。他说,虽然该店是普通品牌,但味道挺好,冬天吃火锅、聊天,既放松身心又暖和。现在不管是平常吃饭还是周末聚会,都喜欢选择这样的快餐式火锅,也可以直接点外卖火锅来吃。
12月4日下午,华商报记者来到西安市金花路附近一处商场内看到,一家火锅店内坐着不少顾客,大家正在点菜、进餐,火锅店工作人员忙着来回服务、上菜、收拾。
类似这样,吃货的需求带动了火锅市场持续火热。最新调查显示,截至11月12日,今年我国新增的火锅企业超过1.2万家。
据启信宝数据,目前我国经营范围含“火锅”的在业、存续及迁出状态的企业数量已超过12万家,2017年新增企业数量达到顶峰。从地域分布来看,四川省火锅企业数量毫无悬念位居全国之首,超过3.5万家,占全国的近三成;排名第二的是陕西省(8833家);山东省排在第三位(7611家);重庆并未进入前三甲,位居第四(6578家)。
从企业规模来看,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数量近7万家。12万家企业中,仅2000余家企业拥有自己的商标信息。在今年双十一中,仅2分钟,某品牌的自热小火锅成交额就突破百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捞已经上市,创始人张勇更是凭借火锅业成为2019福布斯亚洲榜新加坡首富,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餐饮行业市场分析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火锅餐饮行业持续高增,全国火锅行业实现总收入8757亿元,市占率大幅提升,占全国餐饮业收入(42716亿元)的20.5%,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细分品类。未来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预测2019年全国火锅业收入规模将会达到9600亿元左右,2020年全国火锅业收入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简化模式带动行业发展
产业链条延伸较长
华商报记者采访发现,在西安等一些城市美食爱好者圈内,还有“火锅是一群人的冒菜,冒菜是一个人的火锅”的说法。
那么,火锅市场为啥那么火?财经评论人士江瀚对华商报记者分析,首先,火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美食。相比于其他食物复杂的做法,火锅做法简单、操作便利,可以说,只要有锅可以煮水就可以做火锅,这种简化模式让火锅在中国各地都非常普及,老北京有涮羊肉,四川有麻辣火锅,潮汕有牛肉火锅,珠三角有打边炉,基本类似。其次,火锅是一种利润较高的餐饮模式。从每平方米营收(坪效)情况来看,2017年,火锅市场坪效最高达2.6万元,与一般餐厅相比,火锅后厨人员精简,菜品、调料等可提前备好,且从中午开始,营业时间可以延长到半夜,翻台率可以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翻台率高意味着能在有限的面积和营业时间内,提高座位流动率,提升营收。第三,火锅演化模式丰富多样。熟悉火锅的人都知道,火锅是一种演化模式多样化的餐饮产品,近年来火锅的衍生品种冒菜、麻辣烫、香锅、串串香等比较知名。因此,火锅的火爆正是当前餐饮市场快速化的写照。
“从农业到餐饮、服务业,火锅的产业链条比较长。”西安财经评论人士王建红分析,火锅历史悠久,口味多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社交属性明显,为消费者所喜爱。火锅产业链分上中下游,上游主要为食材端,以农牧企业或食材供应商为主;中游主要包括火锅底料和调味料以及需要经加工的火锅制品、速冻制品等;下游主要为火锅餐厅以及其他的运营支持企业。
火锅市场的总收入不断增长
但竞争格局仍然分散
火锅被称为餐饮行业市场规模较大大的细分赛道。相关数据显示,由于火锅受欢迎程度以及餐饮服务市场的整体增长,火锅市场的总收入不断增长,为中式餐饮中增长最快的分部。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分析,在火锅赛道以及整个餐饮行业中同类企业竞争激烈,类似火锅类餐饮企业,需要高效的管理制度、完善的供应链以及强大的品牌效应。比如有的企业就是通过优质服务等形成了竞争优势,进而继续复制、开设门店。火锅门店遍布各地,也面临行业竞争格局分散,连锁化率较低的境况,同质化竞争较为明显。
经济学家李大霄分析,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演进,美食类企业行业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都提出了挑战。随着城镇化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未来火锅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火锅底料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中高端火锅店数量将增加,火锅行业仍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可能大众火锅更受消费者欢迎,行业门槛较低,竞争还比较激烈。”王建红分析,火锅开店简单运营不易,有开店也有关门,本身选址、卫生、安全等因素,以及对食材采购的质量和数量把控非常重要。加上人员、材料等成本控制,将出现优胜劣汰局面,对从业者来说需要较强的运营能力。 华商报记者 黄涛
锅就是原动力!
对于血液里流淌着火锅油的成都人来说,
比“今天吃火锅”更让人激动的是
“明天也吃火锅”!
爱吃的成都人和众多的火锅店,
造就了风起云涌的成都火锅江湖。
这片江湖高手云集,英雄辈出,
你方唱罢我又登场,
推动着成都火锅的更迭变迁。
在火锅市场的快速变更中,
你熟悉的老成都火锅是什么?
那些年我们在成都街头撸过的火锅,
如今都去了哪里?
倒闭概率超50%,
成都有个火锅“黑洞”,
你知道在哪里吗?
势头正旺的小龙坎、小郡肝,
在全国的分布如何?
……
所有问题让数据来解答!“MORE大数据工作室”联手“天眼查”及“饿了么”,分析梳理了成都的火锅大数据,带你看尽成都火锅的前世与今生,找回留存在记忆里的老成都味道!还有免费菜品相送哦!
至于是哪家的免费菜,
你点开图片看看就晓得了
↓↓↓
前世篇
2005年,家家粗粮王在成都的最后一家店停业;2010年,曾经红极一时的成都火锅地标之一的川王府,屹立双林路13年后,在一片锅碗瓢盆的甩卖声中告别。还有当年遍布街头的刘一手、孔亮老火锅、德庄火锅……如今还在营业的店铺屈指可数。
除了这些我们熟知的品牌,1988年到2018年3月,成都共倒闭火锅店4898家,美食之都也是餐饮行业的“粉碎机”。这些年成都火锅市场从不平静,老油、地沟油等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越发严格的食品安全要求让不少火锅店被“吊销”,这是他们“下课”的最主要原因。
倒闭676家,倒闭概率超过50%,成都的火锅“黑洞”竟然是金牛区!不过金牛区的宝宝并不孤单,成华区和武侯区分别以49%、42%的倒闭概率紧随其后,成都火锅三大“黑洞”成功聚首!这三个区火锅店的高倒闭概率也印证了成都火锅市场竞争之激烈,开家火锅店不易,且吃且珍惜!
今生篇
对于包容开放的成都人来说,怀旧和迎新从来不冲突。后起之秀的小龙坎、小郡肝成为新一代成都火锅的代表,颇有些“没吃过小龙坎不算到过成都”“不吃小郡肝不是成都人”的霸屏之势,这股风甚至席卷了全国。
成都火锅市场追随者众,1988年到2018年3月,成都共新增火锅店14784家,除去已经“下课”的,目前共有9886家火锅店在共享成都市场。
你能想到吗?在成都现有火锅店数量的地区分布中,郫都区以1392家排名榜首,成为成都的火锅“聚宝盆”!郫都区的胖友们,你们的菊花还好吗……
除了成都,全国人民对火锅都是真爱。在2017年四川与全国在线餐饮网络零售品类结构分布中,火锅脱颖而出,成为全川甚至全国人民在线餐饮的首选。并且火锅在四川的在线餐饮占比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知道为什么电线杆子上老有肛肠医院的小广告了吧……
成都人不仅爱吃火锅,还变着花样吃。不想出门却想吃火锅,火锅外卖了解一下!
2017年,成都平均每月的火锅外卖订单量和为5.8万单。2018年1-3月,成都平均每月火锅订单量为6.1万单,日均火锅外卖交易额为16万,同比增长32%!芙蓉树下火锅冒菜成为外卖订单量最高的火锅品牌。
成都火锅前世今生的更迭,正是成都市井生活的变迁写照;而“什么都能涮”的火锅,正体现了成都人的包罗万象。对于成都人来讲,新与旧从来不是问题,火锅,我们照常吃,日子嘛,也照常过咯!
看完了成都火锅的前世今生,
忍不住也想去撸顿火锅?
别急,我们还有一份福利送给大家!
赶快点击“阅读原文”领取吧!
此外,你还可以
扫描下方二维码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据是个宝
数据宝
炒股少烦恼
火锅的强社交、强成瘾性属性,让其成为不折不扣的“餐饮一哥”。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宋代伊始,火锅已非常流行。当时民间有“暖冬”的风俗,在每年的十月初一便会举办“暖炉会”。火锅从此由礼入俗,进入寻常百姓家。到如今,火锅已成为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
火锅之所以被大众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饮食体验和需求,更因为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极传承和集中展示。
正餐品类中火锅市占率排名第一
时值冬季,以火锅、热饮为代表的一系列“暖经济”迎来全面升温。无论是线下火锅门店,还是线上火锅食材销售,各地市场均呈现出一片火热景象。
在火锅之城四川成都,入冬以来火锅门店生意红火。据四川日报,美团外卖数据显示,12月以来,成都市场上售卖火锅外卖的商家数量及火锅外卖订单,均出现大幅增长。其中,线上售卖火锅外卖餐品的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7.9%。
11月份,中国饭店协会与美团团购联合发布《2023火锅品类发展报告》,全面拆解火锅行业现状和区域化发展的新特点。报告显示,火锅连续三年登上“正餐细分品类中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四川火锅门店数全国首屈一指,当之无愧是“火锅第一省”;“潮汕牛肉火锅”大本营广东省则紧跟其后。河南、安徽、山西年复合增长率名列前茅,折射出中部地区的潜力和活力。
重庆、成都、北京成为三大“火锅之城”
分城市来看,重庆、成都的火锅门店数量众多,产品、场景、营销玩法都更新得较快,孕育出了不少火锅赛道的引领者、创新者,如珮姐老火锅、萍姐火锅、朱光玉火锅馆等。
据央广网,红餐品牌研究院与火锅底料头部企业聚慧餐调联合发布的《火锅品类发展报告2023》显示,重庆、成都两座城市火锅门店数量排在全国第一、第二位,占全国的比例均超3%。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火锅门店数量分别排在第三、第四、第六、第七位。
2023年以来,“火锅”成为网络平台的热词。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发布的《2023火锅品类数据报告》显示,截至11月26日,火锅相关短视频发布数量超过4700万条,总播放量超1200亿次。带“火锅”关键词的抖音搜索次数近8亿次,同比去年增长87%。
从订单量来看,与火锅门店量的排名略有不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重庆、成都火锅订单量排在全国第一、第二位。郑州订单量跃升至第三位。紧随其后的是深圳、西安、北京等城市。
男女火锅品类偏好有差异
分品类来看,川渝火锅依然最受欢迎,2023年以来订单量排名全国第一,其次是牛羊肉火锅、串串香火锅。
随着地域饮食文化的不断融合,部分地区特色火锅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进入到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并以独特的口味受到诸多消费者的青睐。例如,起源于山东微山湖地区的地锅鸡火锅成为今年订单增长最快的火锅品类,同比增长高达256%。
总的来看,偏爱火锅的女性占比达到56%,高出男性12个百分点。针对不同的火锅品类,男女偏好不一。数据显示,串串香是女性最爱,偏好的比例达到64%,超过男性比例28个百分点。其次是小火锅、海鲜火锅、川渝火锅,偏好的比例均达到或超过60%。
男性最喜欢的是老北京火锅,偏好比例为51%,高出女性2个百分点。其次是地锅鸡火锅,男性偏好比例达到50%,与女性持平。
从消费群体来看,31~40岁的人群消费占比最高,火锅订单占比达到36%;其次是24~30岁的消费人群,火锅订单占比达到34%。这两大年龄层次为85后、90后、95后的主要人群,合计占比达到70%。
从消费价位来看,人均消费90元以下的火锅品牌最受青睐,占比达到67.5%。其中人均消费价格介于60~90元的消费人群最多,占比达到43.4%。人均消费150元以上的火锅品牌消费人群最少,占比仅3.2%。
A股火锅概念股名单
由于标准化程度高、管理体系成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火锅在餐饮行业中一直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据央广网,以2022年全国餐饮总收入4.39万亿元来计算,火锅品类市场规模约占总市场份额的11%。红餐大数据显示,火锅品类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回升至5200亿元左右。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市场已有多家食品企业参与到火锅行业当中。
安井食品主要从事火锅料制品(以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为主)和速冻面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克明面业生产的“陈克明”品牌手延面、华夏软弹面、乌冬面及非油炸面饼等都可以作为火锅食材。
上海梅林旗下苏食、联豪、爱森等品牌均有多种半成品、预烹饪、火锅系列产品。
味知香目前推出味知香火锅季,锅底类的有招牌番茄锅、牛油麻辣锅、三鲜锅等,涮菜类的有精选牛肉/羊肉卷、潮汕风味丸类、毛肚片响铃卷等几十种火锅食材。
天味食品主要产品为火锅调料、中式菜品调料等。
三全食品主要向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火锅料、水饺、茴香小油条等产品。
日辰股份在京东、抖音、淘宝及拼多多均开设了线上店铺,上架了中式小炒酱、寿喜汁、拉面汤、小龙虾酱、油醋汁、火锅底料、火锅蘸料等50余款产品。
利仁科技的多功能锅类产品包括电火锅、电蒸锅、多功能料理锅、烧烤涮锅等。
今年前三季度,火锅概念股合计实现总营收586亿元,上海梅林、安井食品、龙大美食营收均超百亿元;6只概念股净利润超亿元,分别是安井食品、三全食品、晨光生物、天味食品、上海梅林、味知香。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编:林丽峰
校对:苏焕文
数据宝(shujubao2015):证券时报智能原创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