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名牌产品被检出二氧化硫超标
2020年1月2日,镇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9年市级第九批食品监督抽检结果公告显示,2019年四季度以来,市本级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共398批次,经检验,4批次质量不合格。
标称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百合被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二氧化硫(以及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等添加剂)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使用后均产生二氧化硫残留。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厂家为护色、防腐、漂白而超限量使用。
事实上,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并非首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公司因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薏米红豆粉,于2017年6月1日被包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102元,罚款12000元。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order pgc-img-border-ios">>>此外,百度企业信用数据显示,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有3项被法院冻结股权的记录,冻结金额总计871万元。
燕之坊作为安徽省粗粮著名品牌,近年来因食品安全及股权收购等诸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从“公司+基地(农户)+卖场”到粗粮食品工业园
据徽商网报道称,2002年,杨燕创办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专注粗粮及其精加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卖场”的特有经营模式,与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等国内外超市连锁合作,在近二千多家门店建立了“燕之坊粗粮世界”联营专柜。在短短几年之内,实现了粗粮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运作,其领导的企业从创业初的年经营300万元,到2010年实现产值近11亿元,上缴利税2000 多万元,解决了3000人的就业问题,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0多个原粮供应基地,为三十万农民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增产增收提供了保证;现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粗粮食品产业化经营企业。
2010年燕之坊又计划投资3亿元,新建的占地150亩的粗粮食品工业园,该基地建成后,年产能达20万吨,形成集杂粮精选、杂粮休闲食品、杂粮饮品等完善的杂粮产品线,年产值近16亿元,解决2700多人的就业,带动产地10万多农户的近25万亩土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可以看出,燕之坊从最初的“公司+基地(农户)+卖场”模式逐步升级为“工业园”模式。
东方集团收购终止
但明显的是,燕之坊除去原先的粗粮产业,再向“大餐饮”以及资本方向扩展。
据扬州市国资委2018年7月25日发布的信息称,扬州百年老字号美食品牌冶春与安徽现代化粗粮品牌燕之坊成功举行线上线下全面合作签约仪式。扬州冶春食品生产配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朝晖与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干分别代表双方进行签约。
信息称:“合作主要围绕冶春品牌,包含门店开设,产品研发、制作、宣传、销售等,并采用分阶段新零售模式进行合作。目前,冶春食品五谷杂粮包子等粗粮类产品即将入驻双方合作门店,进行展示和销售,相关宣传和推广方案同步出台,与燕之坊的合作是冶春品牌走出扬州走向华东的重要里程碑。”
同样,燕之坊也获取品牌的影响力。但2018年12月3日晚间,东方集团(600811)公告称,公司将终止以12.09亿元现金支付方式收购燕之坊86.36%股权事项。此前,东方集团计划以现金方式收购燕之坊86.36%股权。经评估师预估,燕之坊100%股权的预估值约为14亿元,各方一致同意标的资产交易作价暂定为12.09亿元。
坊间有观点认为,燕之坊是否具备资本市场的一定投资价值还有待重新评价。
综合徽商网、国际金融报等
< class="pgc-img">>快速变化的时代,大品牌也在逆水行舟
文 | 《财经》研究员 陈汐 刘建中
食品饮料是生活的刚需。大品牌因为质量可靠,所以更受消费者追捧。从长期看,只要品牌力够强,食品饮料公司的营收会不断增长。虽然经历了三年疫情,但相对于2019年,2023年大多数食品饮料公司的营收都显著上涨了(表1)。
表1: 部分食品饮料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
(2023年前三季度/2019年前三季度)
但是,有些非常知名的品牌2023年的营收却低于2019年同期,这些品牌发生了什么?按照营收下降幅度,我们来分析十个品牌。其中,A股公司用三季报数据;港股公司用半年报数据(因为大部分港股不披露三季报)。
< class="pgc-img">>第十名 五谷磨房(01837.HK)
营收下降4.8%
五谷磨房2023年上半年营收8.7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4.8%;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83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21%。
十年前,走进任何一间大型超市,几乎总能见到五谷磨房的直营店,店里的机器正把各种食材磨成粉状,伴随着声音,香气四溢。
慢慢的,许多直营店消失了。根据财报,2019年中期五谷磨房有3450家直营店,到了2023年中期还有1966家,下降了43%。线下专柜收入也从2019年中期的7.3亿元降为2023年中期的4亿元,降幅45%。虽然线上渠道开始发力,但整体营收仍然是负增长。
五谷磨房的卖点是绿色和健康,食材的品质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品质,五谷磨房会从宁夏买枸杞、鄱阳湖买芝麻、玻利维亚采购奇亚籽、澳大利亚进口燕麦。
但是,五谷磨房的问题也很明显。第一是门槛低。五谷磨房的产品其他品牌都能做,不少农副市场也提供打粉服务,勤快的消费者甚至可以自己磨粉。
第二是价格高。比如“红豆薏米粉”在电商平台是一款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五谷磨房的售价比燕之坊、谷初源等同行贵50%到100%。2023年中期,五谷磨房的毛利率为64%,而在2019年,毛利率高达74%。
毛利率74%意味着直接成本26元的东西要卖100元。要知道“浓香科技”老大五粮液2019年的毛利率也是74%,但五谷磨房的品牌力比五粮液差的太多。
高毛利产品需要护城河,护城河可以是科技或者品牌。高毛利产品如果没有很深的护城河,一定面临激烈竞争,市场份额难以做大。
< class="pgc-img">>第九名 养元饮品(603156.SH)
营收下降6%
养元饮品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45.9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6%;2023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2.9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25.4%。
提到养元饮品,很多读者表示没听过。但其旗下的大单品“六个核桃”恐怕无人不知。“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广告词成了一代人的深刻记忆。核桃乳占了养元饮品90%以上的营收。
燕赵大地,善于饮料创新。旭日升带火了冰茶,小洋人定义了果奶,承德露露始创了杏仁露,而养元带来了核桃乳。养元饮品最为高光的时刻是2015年,那年营收91.1亿元,归母净利润26.2亿元。而2022年营收为59.2亿元,净利润14.7亿元。14.7亿元虽然仍然很高,但比26.2亿元下降了44%。
养元饮品市场收缩的第一个原因是消费者更为清醒,大家明白六个核桃只是饮料,能否补脑很难说。
第二个原因是食品饮料行业的普遍问题:竞争。植物蛋白饮品行业的竞争尤为激烈。动物蛋白饮品企业(奶企)可以通过掌握优质原料来巩固竞争优势,而植物蛋白饮品市场却群雄四起。承德露露、椰树椰汁、维维豆奶、达利园花生奶都是一方诸侯,而大寨核桃露、八个核桃则与六个核桃正面竞争。
养元饮品种类单一,缺乏创新,产品老化。虽然目前每年的净利润超过10亿元,品牌实力仍然很强,但如果不采取措施,营收、盈利下滑的趋势往往有自我延续的惯性。
< class="pgc-img">>第八名 全聚德(002186.SZ)
营收下降8.4%
全聚德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10.9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8.4%;2023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72亿元,比2019年同期上升了36.9%。
过去几十年,全聚德是钱包大的游客吃烤鸭的不二之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是全聚德的广告语。可见,那时全聚德就是烤鸭,烤鸭就是全聚德。
但是最近几年,全聚德的景况并不好。第一,全聚德端着老字号的架子,价格贵而服务很普通。第二,年轻人有自己的判断,不迷信老字号。第三,北京高中低档烤鸭品牌众多。
人的口味多变,餐饮做成百年品牌非常难。我们统计发现,只有10%的餐饮企业能活过20年。
这家老字号必须做出改变了。“即使没有疫情,全聚德也已经出现危机,需要改变增长乏力的局面。”全聚德总经理周延龙曾在接受《财经》独家专访时坦言。希望这家活了100多年的烤鸭店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而不被淘汰。
< class="pgc-img">>第七名 维维股份(600300.SH)
营收下降12.5%
维维股份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33.2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12.5%;2023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34亿元,比2019年同期上升了44%。
从1992年开始,维维连续15年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大卫视重复着它的经典广告词:“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维维创新推出的小包装冲饮豆奶一度在中国家庭的早餐中占领了一席之地。
维维股份早在2000年就登陆A股市场。而早在1998年,维维股份的营业收入就超过10亿元,归母净利润超过1亿元。25年过去,维维股份的净利润没有太多增长。
如果说维维没有努力过,那是冤枉了它。维维的问题是尝试的太多。在20多年的时间里,它涉足婴儿食品、白酒、茶业、医药、煤矿、房地产、金融等多个领域,但最终没能在以上任何领域做大做强。兜兜转转,如今维维的主业还是豆奶,但却已经跟不上潮流。
冲饮饮品已经被很多销售者抛弃,而维维错过了液态豆奶的竞争。2017年达利食品推出了豆本豆。2022年中国液态豆奶市场中,豆本豆以21%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维他奶、唯怡紧随其后,市场份额分别为17%,10%。伊利、蒙牛在液态豆奶领域的市场份额也比维维高。
维维的品牌力已经大不如前,而且与饮品新势力相比,产品缺乏创新。想要挽回消费者,维维必然需要一番扎实的努力。当年喜爱维维豆奶的85后、90后已经长大成人,如果这些人开始怀旧,也许是维维重振旗鼓的一个好机会。
< class="pgc-img">>第六名 周黑鸭(01458.HK)
营收下降13%
周黑鸭2023年上半年营收14.2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13%;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54.5%,但比2022年同期上涨了四倍多。
2016年周黑鸭上市,但此前很多人已经迷上这只鸭子的味道:甜中带辣,辣中带麻,麻中带香,吃完吮指,回味无穷。而且周黑鸭的保鲜装与其他散装鸭货产品形成对比,树立了高端的形象。
但是周黑鸭价格不菲。2023年12月初,在美团上300克的锁鲜卤鸭脖售价42元,折合一斤70元;225克的卤鸭掌35元,折合一斤78元。鸭脖、鸭掌的消费主力是年轻人,相对于年轻人的收入,价格的确偏高。
鸡鸭卤制品一直竞争激烈,以前是周黑鸭,绝味食品(603517.SH),煌上煌(002695.SZ)三国争雄。现在,紫燕食品(603057.SH)、久久丫、王小卤、九多肉多、菊花开等品牌也都在积极发育。
在质量过硬的条件下,大家比的是品牌和渠道。周黑鸭以前主要靠直营,店铺多处于繁华商圈。这导致一个明显的劣势:当一个年轻人一时兴起想啃点鸭脖鸭脚时,会发现家周围没有周黑鸭。
目前,周黑鸭已经放开加盟,店铺逐步深入到社区。具体效果,咱们拭目以待。
< class="pgc-img">>第五名 香飘飘(603711.SH)
营收下降16.8%
香飘飘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19.8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16.8%;2023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03亿元,而2019年同期为1.32亿元。2023年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97%。
2005年,香飘飘成立,它开创了一个新品类:冲泡奶茶。2008年,“一年卖出三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2018年,香飘飘累计卖出111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34圈。但是2018年之后,香飘飘遇到了发展瓶颈。到了2023年,很多便利店里已经难寻香飘飘的身影。
香飘飘的销量下滑不是由于优乐美等竞争对手,而是由趋势造成。这不是一个品牌的老化,而是整个品类的老化。
2015年,喜茶、奈雪的茶等新茶饮兴起,这类品牌形象更优,产品更丰富、消费场景更多元。相比之下,香飘飘的主力产品显得不时尚、不健康。
香飘飘也在努力做出各种改变与尝试,公司推出第二增长曲线:即饮业务。但目前即饮产品营收占比约为20%,而且盈利状况不佳。香飘飘还没有摆脱困境。
< class="pgc-img">>第四名 张裕(000869.SZ)
营收下降21.2%
张裕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28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21.2%;2023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3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42.6%。
1892年张弼士投资创办了张裕,这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化葡萄酒厂家。1915年,在巴拿马世博会上,张裕的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味美思和雷司令白葡萄酒一举夺得四枚金奖。后来,张裕和茅台都是国宴上的“常客”。
在2011年,张裕的营业收入就超过了60亿元,大约相当于贵州茅台的三分之一。但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张裕的营收不到茅台的三十分之一。
张裕的问题不仅是张裕的问题,而是中国葡萄酒行业整体的问题。虽然中国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古诗句,但中国葡萄酒文化是缺失的。大家分不清什么是好葡萄酒,更分不清什么是波尔多,什么是勃艮第。宴客者不知道拿出什么葡萄酒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尊重和诚意。
文化的缺失,导致葡萄酒缺乏消费基础,中国也难做出深入人心的高端产品。没有高端品牌引领,低端产品也缺乏生命力。在酱香白酒和进口红酒的双重冲击之下,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缓慢。
但是,我们相信中国葡萄酒的未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葡萄酒文化会慢慢普及,新一代年轻人会慢慢成长,葡萄酒行业终究会焕发活力。
< class="pgc-img">>第三名 三只松鼠(300783.SZ)
营收下降31.8%
三只松鼠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45.8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31.8%;2023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7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42.6%。
三只松鼠的走红和天猫的发展息息相关。2012年阿里准备打造自己的“淘系品牌”,章燎源看好互联网消费机会,创立了三只松鼠。三只松鼠在天猫上线不足百日就成为坚果行业的第一名。2019年,营收突破了百亿元。
吃到电商红利的三只松鼠正在逐渐失去这个红利。2023年中期三只松鼠在天猫系和京东系平台营收分别同比下降29.5%和41.1%。抖音销售虽然增长28.6%,但总规模为4.4亿元,小于天猫的8.4亿元,以及京东的6.6亿元。2023年线下联盟店也大幅关停,从年初的538家变为中期的316家,关停了41%。
“贴牌”曾是三只松鼠快速崛起的法宝,但今日成为了其发展的桎梏。贴牌意味着难以从源头管控质量,同时难以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高端食品往往需要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甚至要控制食品的源头。而贴牌产品难以打造高端的形象。三只松鼠是个年轻的品牌,目前的困难也许仅仅是成长的烦恼。
< class="pgc-img">>第二名 黑芝麻(000716.SZ)
营收下降35.8%
黑芝麻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19.2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35.8%;2023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44亿元,比2019年同期上升了50.9%。
“小时候,一听到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几乎是每个80后都知道的经典广告。成立于1984年的南方黑芝麻一度成为中国糊类品牌第一名。
目前公司产品包括南方黑芝麻糊、黑芝麻丸、黑芝麻饼、黑芝麻糕、黑芝麻曲奇饼干、黑芝麻系列饮品、大米、糖果等系列产品。
虽然黑芝麻的营收在2019年见顶,但品牌主力“糊类”产品早在2014年就销量见顶,然后逐年下滑。2014年糊类产品销售量为952万件,2015年为901万件,2019年为665万件,2020年为563万件,2023年全年预计不超过500万件。2014年之后的营收增长靠的是毛利率很低的贸易类业务。
黑芝麻由于品牌老化,主力产品很难扭转颓势。黑芝麻需要一场转变,但公司目前准备发力的方向不免让人担心。
2023年4月1日,黑芝麻拟将下属全资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食品的经营业务转型为储能锂电池,总投资预算为35亿元。但是,动力电池产能已经严重过剩,黑芝麻这次跨界能成功吗?
< class="pgc-img">>第一名 老恒和酿造(02226.HK)
下降68.2%
老恒和酿造2023年上半年营收1.28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68.2%;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45亿元,2019年同期为0.99亿元,下降了347%。
老恒和酿造始创于清咸丰年间,是一家百年老字号。公司目前主导产品是料酒,占到公司营收近七成。老恒和也生产其他调味料,包括酱油、醋、黄豆酱、麻油、腐乳。
老恒和于2014年初在港股成功上市,2018年是其高光时刻。2018年营业收入8.7亿元,归母净利润超过2亿元。这之后,老恒和先后赞助《十二道锋味》、《风味人间》、《深夜食堂》,并且签约谢霆锋担任形象代言人。
但是,2020年9月,公司实控人陈卫忠突然辞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四个月后,陈卫忠被湖州警方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拘。不久后,公司爆出财务造假等丑闻。
老恒和营收体量小,渠道话语权和博弈能力也较弱。但是,老恒和品牌在各大超市都有销售,而且不少消费者喜爱老恒和品牌。他们说老恒和的配料只有水、粮食、糖、盐,配料简单干净,产品健康。
2022年老恒和全方位升级,恪守“时间至香”核心理念。希望这个百年品牌未来能在时间的助力下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产品、渠道、品牌是消费品竞争的三要素,品牌是外表,产品和渠道是内在实力。
这是一个高度竞争的时代,网红频出、注意力分散,创立一个深入人心的新品牌很难。这也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过去成功的老品牌也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月19日,“2019年合肥市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名单”在网络流传。这份名单包括169家企业,其中不乏知名企业,比如: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半导体有限公司、安徽古井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大讯飞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当天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安徽省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发现,这份名单已经更名为“2019年合肥市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企业名单”进行公示。
澎湃新闻记者从合肥市人社局方面获悉,企业要想获得上述“返还”,需要作出承诺不裁员,制定稳岗措施。而且,对于“返还”资金的用途也有限制,包括用来给员工缴纳社保、进行员工的基本技能培训等。这笔资金不能作为经营性收入,必须列入其他账目。
根据合肥市人社局官网披露,上述名单是根据《关于印发合肥市开展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方案的通知》(合人社秘〔2019〕180号)文件精神,经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等11部门联合会审,报经市政府同意才得以公示的。
今年8月,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肥市财政局、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合肥市开展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提出,坚持以有效稳定就业局势为目标,充分考虑全市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规模,按照突出重点、总量控制、严格标准、动态监测的原则确定困难企业范围和数量。
“我们的政策必须从企业发展角度考虑,不能给企业造成负担,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往那个方向努力。”合肥市人社局相关人士说。
附169家2019年合肥市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上网公示企业名单
序号企业名称
1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2苏果超市(安徽)有限公司
3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4合肥维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6安徽东风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比克希汽车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8合肥保安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交通安全分公司
9安徽红星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巢湖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11合肥福映光电有限公司
12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
13合肥保安集团有限公司特卫分公司
14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15合肥市金喆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16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17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18合肥阿雷斯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19安徽安凯福田曙光车桥有限公司
20安徽康明斯动力有限公司
21安徽同济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3安徽新希望白帝乳业有限公司
24安徽尊贵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25合肥彩虹蓝光科技有限公司
26天威保变(合肥)变压器有限公司
27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8安徽江淮兴业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29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30合肥美的希克斯电子有限公司
31合肥三利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32巢湖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33安徽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34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35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36安徽江淮银联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37合肥得润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38飞友科技有限公司
39安徽兴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40安徽饭店
41安徽安凯金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42安徽广银铝业有限公司
43安徽金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44安徽晨阳橡塑股份有限公司
45安徽大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46安徽江淮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47合肥日建机工有限公司
48合肥合鑫商贸有限公司
49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0长沙远大住宅工业安徽有限公司
51安徽江南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52安徽省君子兰实业有限公司
53安徽金星预应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54合肥金昌轴承有限公司
55安徽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56安徽天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7合肥燕庄食用油有限责任公司
58安徽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59安徽省易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60安徽建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61合肥天麦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62淀川盛馀(合肥)高科技钢板有限公司
63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4合肥汇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65合肥探奥自动化有限公司
66合肥长虹实业有限公司
67安徽力瀚科技有限公司
68合肥市通得力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69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70合肥磐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71安徽省高速公路联网运营有限公司
72安徽瑞景商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3安徽来伊份食品有限公司
74国轩新能源(庐江)有限公司
75合肥华东包装有限公司
76合肥京东方半导体有限公司
77合肥美菱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78优嘉力叉车(安徽)有限公司
79合肥康盛管业有限责任公司
80合肥元贞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1安徽呵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82安徽汉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83博微太赫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84合肥美联博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85合肥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86合肥慧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87安徽大尺度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88安徽省化工研究院
89合肥海源机械有限公司
90安徽国生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91合肥丰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92合肥市金禾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93安徽立方连锁药房有限公司
94捷敏电子(合肥)有限公司
95重庆八菱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分公司
96美菱卡迪洗衣机有限公司
97合肥太通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98安徽创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9安徽商之都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中心广场分公司
100合肥至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01合肥顶津食品有限公司
102合肥海尔塑胶有限公司
103合肥华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104合肥雄鹰自动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105合肥迪安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106安徽省交运集团有限公司
107安徽天天爱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08合肥力威汽车油泵有限公司
109安徽复兴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110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1安徽真心食品有限公司
112合肥康尔信电力系统有限公司
113安徽意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114安徽华邦机械有限公司
115安徽省庐峰镀锌有限公司
116合肥荣事达水工业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117合肥美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18安徽金诚汽车装饰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119合肥市华丰印务有限公司
120安徽百大中央购物中心有限公司
121安徽商之都股份有限公司
122合肥科天水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23安徽宾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24世巨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125合肥讯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126合肥肥西皖安汽保设备有限公司
127安徽百大乐普生商厦有限责任公司
128合肥大同格兰塑业有限公司
129安徽明腾永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130合肥联宝电器有限公司
131合肥市商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132合肥市航嘉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133合肥绿叶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34合肥乐语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135合肥杰华电子机械厂
136合肥汉邦希瑞护理用品有限公司
137合肥百大滨湖购物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138合肥凌江汽车焊装有限公司
139合肥美科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140合肥金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1安徽意华电器有限公司
142安徽科大讯飞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43合肥迅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144合肥奥瑞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145安徽医健新安护理院有限公司
146合肥蜀山百大购物中心有限公司
147安徽易联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48安徽中科都菱商用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49合肥海特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150合肥海之屯科技有限公司
151安徽国森药业有限公司
152安徽包河酒业有限公司
153臼井管路系统(合肥)有限公司
154安徽古井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55合肥正阳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56安徽新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57安徽华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58合肥庐丰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159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160安徽德科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161合肥美谐商贸有限公司
162安徽胜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63合肥华威药业有限公司
164合肥嘉东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165安徽超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66合肥三和管桩有限公司
167安徽森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168安徽江淮华霆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169安徽省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