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回归,餐饮行业连锁化率进一步提升,进入万店时代;旅游经济带火地方特色饮食;餐饮行业迎来出海、加盟热潮。8月1日,新京报记者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获悉,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普华永道发布《中国连锁餐饮企业资本之路系列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餐饮行业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较2022年同比增长超20%,与其他居民基本生活相关的消费品行业相比,餐饮行业回暖速度遥遥领先,成为拉动消费的核心。餐饮行业正呈现出“极致性价比”、情绪价值、小城旅游以及出海、开放加盟等4大新趋势。
中小餐企盈利空间受挤压
《报告》显示,为了应对消费者的理性和务实,餐饮企业纷纷降价或促销,咖啡、茶饮赛道的价格战不断升级,“9块9”“8块8”活动目不暇接。部分正餐企业也调低客单价,在价位上“正餐快餐化”,走起了平价大众路线。部分餐饮上市公司的平均客单价较往年均有所下滑。其中,海底捞的平均客单价从2022年的105元降至99元,湊湊火锅从2022年的151元降至142元,怂火锅、太二等餐饮企业的客单价与2022年相比也出现下降。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认为,尽管消费者的花钱意愿不如以往,但对品质、就餐体验等要求并未降低。餐饮企业一方面要通过低价位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仍需要维持原有品质、分量和就餐环境。价格竞争倒逼企业在“极致性价比”的路上不断内卷。餐饮行业看似回暖迅速,但实际需要面对更大的现金流和门店运营挑战。尤其是中小规模的餐饮企业、独立门店,盈利空间受到较大挤压。
《报告》也指出,餐饮行业的复苏主要受益于去年全国各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恢复,尤其在春节、五一等节假日期间表现突出。但随着报复性消费的红利退去,餐饮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严峻的行业竞争和洗牌, 2024年1至5月,餐饮行业收入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速放缓。
小城烟火热度高、加盟模式出新
情绪价值成为餐饮营销新锚点。过去一年,餐饮营销事件特别关注消费者的“精神状态”,紧跟热点潮流,与消费者建立起情绪连接,帮助消费者进行情感表达和宣泄,从而达到促进消费者自愿买单的效果。在去年频出的跨界联名营销事件中,与奢侈品、动漫/动画IP、影视综艺、游戏潮玩、文博体育联名占据了半壁江山。
2023年,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等多次成为现象级热点。《报告》认为,小城旅游催化了现象级特色地方餐饮。淄博烧烤的“肉串+小饼”,哈尔滨的铁锅炖、杀猪菜,天水麻辣烫等,成为热门小城旅游+餐饮的组合,让小城烟火热度不断。
此外,2023年,多个餐饮品牌纷纷重新开启开拓海外市场步伐,呷哺呷哺、海底捞以及多个茶饮品牌均有所行动。从海外布局来看,餐饮企业考虑到后端供应链限制,地理位置更多的选择新加坡、泰国、日韩等东南亚国家。同时,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华人市场也潜力较大。也有餐饮企业尝试布局迪拜等中国游客较多的国家。
提高连锁程度、增加门店数量、实现更高的规模效益才能实现稳定盈利和长期发展,逐渐成为餐饮企业共识。许多餐饮品牌开放或重启加盟模式,向“万店时代”更进一步。除了常见的加盟、特许经营,还出现了联营、内部合伙、有限城市加盟、带店加盟、特定店型加盟等更灵活的模式的尝试。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王琳
校对 王心
京报讯(记者王萍)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中国连锁餐饮企业资本之路系列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线下餐饮行业投融资遇冷,并购交易数量与金额双降。全年交易总数仅为57笔,回落至2020年水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认为,追风口、抢占市场的方式不再成为主要投资路径。供应链基础扎实、单店效益好且已显现出扩张潜力的餐饮企业依然有被资本发掘的机会。
《报告》称,投资机构对线下餐饮赛道的关注点开始转向餐饮企业的业务实力,聚焦企业的单店模型与实际盈利能力等。烘焙饮品、中式餐饮赛道的投融资交易数量锐减,资本对于前两年火爆的茶饮、咖啡、新中式点心以及中式面食类的偏好逐渐回归理性。
与2022年相比,2023年国内线下餐饮投融资的交易金额明显下滑。全年过亿元的大型交易数量仅有8笔,比2022年减少近一半。平均交易规模0.9亿元,下滑至2020年水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认为,整体消费大环境的挑战、二级市场的不明朗以及投资逻辑的转变,均使得资本对于餐饮市场的投资态度更为谨慎。
从细分赛道来看,烘焙饮品、中式餐饮赛道的投融资数量依旧占据了2023年整体交易并购的半壁江山,但与2022年相比数量下滑明显。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分析认为,前几年处于风口的中式面食赛道的跑马圈地已经告一段落,中式面食品牌放缓拓店步伐,以做好已有门店运营、思考新的市场及产品策略为重。资本也转向其他中式快餐类。此外,资本对西式餐饮赛道的投资热情也逐渐降温。赛道内的投融资热点集中在中式汉堡品类。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表示,2023年是餐饮行业一级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一方面受宏观经济下行、消费降级等影响,消费者需求出现新特点与变化,另一方面,投资人对餐饮赛道持续保持较为谨慎态度,以往追风口、抢占市场的方式不再成为主要投资路径。考察餐饮企业业务是否长期可持续、是否有稳定增长潜力成为更核心的关注点。
编辑 王琳
校对 陈荻雁
京报讯(记者于桂桂)4月8日至10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CCFA新消费论坛——2024中国连锁餐饮峰会”在上海召开。围绕当前餐饮市场大环境,多家餐饮品牌负责人分享了企业应对之策,降低客单价、打造高性价比餐饮成为行业共识。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介绍,目前,西贝莜面村拥有300多家门店,未来计划在中国大陆市场开到1000家以上门店。他同时提到,2023年西贝整体营业额超过2019年。经历疫情三年,目前西贝属于休养生息、固本培元的时期,开店步伐会相对较慢。今年西贝莜面村有较大动作,即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降低客单价。
张亮麻辣烫总经理姜佰东在峰会上透露,张亮麻辣烫目前有6000多家店,大部分为加盟店。对于“如何打造千店或万店品牌”话题,姜佰东认为,企业首先需具备高频刚需、低价超值、普适性强、流程简单等基因。
姜佰东分享称,在门店盈利模型方面,张亮麻辣烫改变了计量方式、利润获取方式及售卖形式,以最少的经济代价和劳动成本,将商品直接近距离呈现给消费者。
谈及行业内关注的餐饮“出海”话题,姜佰东称,张亮麻辣烫于2016年“出海”,至今在海外已有80多家门店。“出海”时能否打好本地牌是胜负关键。他认为未来餐饮门店一定是产品本土化、员工本土化、场景服务本土化,顾客本土化。此外,管理半径、供应链、开店周期等也是企业重视的问题,品牌要做好前期持续投入的准备和长期布局市场的打算。
编辑 王琳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