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伊始,2023年度最热公关事件似乎早已预订,头部主播的一段“反向励志”造就了国货品牌“发疯式”团建。由老牌国货品牌蜂花引领的“79元套餐商战”,和“到处捡箱子发货”的好笑又有梗的传闻,更是让其在带货平台上风头尽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国货顶流”。上周五历时3天22小时的蜂花“9月开学季”直播终于结束,累计观看人次3994万,预估交易额在2500万-5000万。
为什么消费者对这次国货团建的接受度如此之高?其背后还是对于消费品预期的“价位降级”。疫情三年的拉扯和暂且不明朗的发展前景、潜在的通胀风险使得消费者在下决策时尤为谨慎。褪去了曾经对于“网红商品”的狂热和追捧后,越来越多的消费开始回归理性,注重产品及服务本身所带来的情绪价值。
最近几年,国内咖啡市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咖啡从曾经的西方文化的舶来品到如今成为融入万千人生活工作中的日常饮品。伴随着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速溶咖啡作为平价咖啡中的主流品类,在便利性与性价比上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也在市场上迸发出增长活力——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速溶咖啡市场规模为128.33亿元。
线上渠道仍是速溶咖啡主要的销售渠道,尼尔森IQ数据显示这一销售额占比近70%。同时疫情期的特殊环境也催生了速溶咖啡市场规模的持续性扩大。目前,速溶咖啡品类已经是短视频带货平台主要细分类目,贡献了咖啡类目超过50%的销售占比。2023年8月,FoodTalks联合果集·飞瓜发布抖音2023年7月品牌畅销榜咖啡TOP10榜单,对于很多消费者相对陌生的暴肌独角兽出现在了第五位,超过了尝布、永璞等新消费品牌,甚至把雀巢、连咖啡等咖啡界的“大佬”甩到身后。截止到2023年8月,暴肌独角兽美式黑咖啡累计卖出了8亿条。
< class="pgc-img">>艺恩电商智库《2023上半年咖啡用户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 class="pgc-img">>暴肌独角兽官方微博发布的海报
这个成绩当然不是横空出世,代表了暴肌独角兽8年以来的沉淀。2016年,基于学生市场常温易存储的消费需求,暴肌独角兽推出了常温即食鸡胸肉。2017年,暴肌独角兽的常温即食鸡胸肉跃升淘宝类目TOP1,截止到今年,暴肌独角兽全渠道共涵盖了包含烘焙、冲饮、调料等6个品类,超过300个产品SKU,为3000多万消费者提供了健康轻食解决方案。
暴肌独角兽是95后郑国煜的第一份工作,这是一个从大学创新创业园中成长出来的品牌创始人。从最早的四人团队,到现在的员工数量超过600人;从亲力亲为在仓库打包发货,到现在肉制品、酱料、咖啡、烘焙4个工厂,2个云仓实现日发20万单;从手持几万块创业基金的大二学生,到营收7个亿的新消费品品牌操盘手。如果让作为品牌创始人的郑国煜来总结暴肌独角兽的成功,他会说是因为“我们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 class="pgc-img">>暴肌独角兽品牌创始人郑国煜
食品行业作为民生产业,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抗风险性。随着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正式升级成为了国家战略,大健康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从吃饱到吃好,后疫情时代的消费人群,越来越理性化和健康化。健康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家愿意为健康付费,饮食保养、运动健身和健康作息成为了挂在大家嘴边、在购物车中常驻的选项。
< class="pgc-img">>魔镜市场情报《2023休闲零食市场趋势分享》
暴肌独角兽所在做的,就是让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健康化、简单化。除了8亿条的美式黑咖啡,暴肌独角兽还卖出了超过3亿9千条燕麦谷物棒和无数的欧包、魔芋饼等等产品,甚至无法用某一单独的产品来代表品牌本身。在收获了消费者认可的同时,暴肌独角兽的产品还斩获“蒙特奖”、“国际顶级美味大奖”、“ISEE全球美味奖”等世界级奖项。除了产品本身的“硬件实力”,在郑国煜看来,暴肌独角兽最重要的“软实力”就是他在“一直在努力构建更安全的商业模式,更稳定的企业生态。迅速布局新渠道和平台,把握流量红利。用不断完善、拓展和稳定的上下游供应链,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摘自暴肌独角兽员工内部信)
相较于很多传统公司,暴肌独角兽在新兴平台投身入局的速度称得上是迅猛。在第一款爆品鸡胸肉跃升淘宝类目TOP1后,品牌很快投身到了在抖音直播、拼多多、快手等平台,以不同产品组合策略,在不同平台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20年抖音直播带货风头刚起,暴肌独角兽就以达人矩阵的形式进入抖音平台,成为了“最早吃螃蟹的”那批人。目前抖音早已成为了其最具有竞争实力的渠道,三年的时间,已有超过10000名达人稳定合作,同时还拥有3个自播间,抖音渠道的年营业额占线上电商的40%。
< class="pgc-img">>2023年9月暴肌独角兽蛋白棒产品占据抖音威化饼干爆款榜TOP1
2022年8月,小红书正式推行号店一体机制,带来包括0门槛开店、BC直连、月销万元以下商家免收佣金等,同期开通了商品入驻。早在19年入驻小红书之后,暴肌独角兽就一直在摸索平台的玩法,最终确定了品宣+带货的方式双线并行,目前单品售卖的最好成绩已超过3万单。
< class="pgc-img">>2023年9月暴肌独角兽小红书官方店铺实时销量
作为依靠健康赛道和互联网东风成长起来的新品牌,当暴肌独角兽开始从线上走到线下的时候,却遭遇了一些猝不及防的“冷遇”。一个视互联网为工具,借力流量红利实现盈利,拥有超100万高活跃粉丝社群的品牌,在C端卖得风生水起,在B端却不得不面对品牌认知度的问题。
但品牌建设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久的工程,需要统筹谋划,进行不断地触达和累积消费者。在被问到品牌未来规划的时候,郑国煜的答复令人意外,“先干50年,因为100年我看不到。”
暴肌独角兽这个非典型的健康轻食品牌策略承载了其创始人的“野心”。在品牌创立初期就有意放弃了打爆单品策略,并没有选择品牌速成的捷径,而是选择投资于工厂与渠道建设,致力于踏实做好产品,从而站稳长期主义的脚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暴肌独角兽的肉制品及调味料工厂
这一不符合常见快消品“高举高打”逻辑的决策,在今年终于初见成效,让暴肌独角兽在线下小步快走。1月份成功入驻了盒马,同月全品类入驻了全国王牌连锁商超永辉,及山西龙头商场美特好,累计进驻了500多家门店。慢碳主食类产品同步成功进入了欧洲市场及北美各大连锁亚超。
对于自我定位为“一个用互联网思维做传统品牌的创业者”的郑国煜来说,这场为期50年的品牌之旅已经拿到了入场资格。
当然从崭露头角的“独角兽”到真正成长为一个50年企业,在未来市场上,暴肌独角兽可能还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对于新消费行业来说,“精耕细做”必将成为未来的主题。尤其是在当前流量红利衰退、赛道拥挤、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局面下,品牌想实现长期主义,需要扎根行业,锁定更加精准的定位和场景,用明确的定位匹配目标消费者的痛点,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
未来,期待可以看到暴肌独角兽继续深化和消费者的互动,持续用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赢得更多人的支持。
者:蕤内
出品:明亮公司
夏天的风,吹来千亿市场的健康轻食甜绿风。
2021年8月末,美国沙拉连锁店巨头Sweetgreen,宣布收购位于波士顿的机器人厨房初创公司Spyce,所有食物由机器人在自动化厨房里进行烹饪。
Sweetgreen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onathan Neman表示,两家公司在努力解决相同的问题,因此拥有同样的使命:以快速、经济和持续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健康食物,而此次收购的本质在于如何利用技术创造更好的快餐体验。
Spyce首席执行官Michael Farid表示,他的24人团队——包括工程师团队——将留在波士顿专注为Sweetgreen构建现有技术。
早在2017年,Sweetgreen与区块链初企Ripe.io启动试点项目,在波士顿地区一家Sweetgreen农场安装传感器,使用区块链跟踪从农场到餐厅的所有食材做法可用于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和更少浪费。
2019年,Sweetgreen收购了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Galley Foods,这是一家拥有中央厨房和快递网络的送餐服务公司。
Sweetgreen,这家被称为餐饮届的“苹果”,沙拉界的“星巴克”,之前还真的聘请了曾任星巴克技术部的高级副总裁Wouleta Ayele担任公司首席技术官,一直不断用数字化定义着新零售的概念,也引得众多投资机构关注技术驱动的餐厅和餐饮服务解决方案。
拥有逾120家门店的Sweetgreen,在今年6月宣布已秘密向SEC提交IPO申请,在IPO申请中尚未确定其计划发行的价格范围和股票数量。据彭博报道,高盛为此次IPO的合作方。
2021年1月从Durable Capital Partners筹集1.56亿美元后,Sweetgreen估值为17.8亿美元。
将自身定位为科技公司的Sweetgreen,卖的可不仅仅是沙拉。Sweetgreen的核心卖点基本可以总结为:一是新鲜有机的食材,均来自当地农场,主打蔬菜沙拉;二是性感的品牌理念,环保可持续,支持当地农场发展,改变行业和国家的饮食习惯等增加产品溢价,保证商业模式的可盈利。三是科技驱动,作为全美第一家利用区块链赋能餐饮供应链的公司,Sweetgreen的运输效率显著提升,减少食材腐坏成本,其app下载量超百万次。四是创新的营销,与消费者形成真实的沟通互动,建立品牌影响力,比如通过教育和活动,还有每家门店都会因地制宜设计出独特风格的店面。
近期「明亮公司」探访了Sweetgreen位于纽约曼哈顿百老汇大街上的Nomad分店。
Nomad分店是Sweetgreen全美第20家、纽约市第一家门店,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毗邻纽约网红酒店Arlo Nomad,旁边就是帝国大厦,周围的商圈和写字楼确保了有消费能力的白领为主的消费者。
点餐台(来源:明亮公司)
室内装潢整体感觉自然柔和,风格就像乔布斯在农场开的一家餐厅;其室内设计师旨在让艺术成为Sweetgreen除沙拉外的第二个标签。
场所内采用了原木、白墙和黑板的组合,颜色是白黄绿,还有绿植搭配。一眼望过去是一个四层的木质阶梯,开业时还被乐队当成表演台。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每家店面的风格都不太一样,唯一共同的装饰就是墙上的“春夏秋冬”四个字,和与之呼应的时令食材列表。
来源:明亮公司
在非饭点的下午2:52开始点餐,从挑选到打包付款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
菜品选择有四种全素的沙拉,平均价格在12美元左右,热量在500cal左右;还有五种warm bowls包含蔬菜鸡肉谷物水果等,平均价格在13.5美元左右,热量在630cal左右。
除此之外,还可以自己DIY,起步价从8.95美元开始,选择打底的蔬菜,四种配料,一到两种Sweetgreen 自制的调料。若要加其他时令作物和加料,会另收费。
每种菜品选择旁都都详细标注的卡路里,是否是素食或含麸质。在点餐过程中,开放式的厨房设计,可以让消费者看到整个制作过程。
来源:明亮公司
为了最大化体验(和小姐姐聊天),「明亮公司」选择了DIY warm bowl:打底的是冷蔬菜和热藜麦米,四种配料是甜红薯、甘蓝、苹果和鹰嘴豆。
因为首次试吃不知道选什么调料,店员耐心地询问偏好口味,试尝三种调料后,「明亮公司」选了spicy cashew dressing,100cal,最后这碗DIY的价格为13.45美元,税后14.64美元。之后随机向进店的附近上班族了解到,他们平常购买一碗的价格在15-20美元不等。
同行试吃人员表示,这家餐厅和墨西哥风味的轻食餐厅Chipotle很像,不管是菜品搭配,还是点餐流程,但最大的不同在于Sweetgreen食材取决于当地农场,均采用时令蔬果。
来源:明亮公司
这一碗果蔬混合,冷沙拉和热谷物的DIY套餐,口感不差,分量足,饱腹感确实很强。
用户特征:在当天下午非高峰用餐期14:52开始,截至15:22,20分钟内共22位点餐,平均0.9分钟进入一位点餐;9位自取外卖或外送。在进入点餐的人中,10位女生,12位男生;预测年龄20-30岁,10%是65岁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Sweetgreen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延伸到里里外外,餐具包装袋均是100%可降解材料所造,店内照明均为高效节能灯和风能,不断强化“长期主义的有责任的轻生活”的品牌定位。
在支付时,所有顾客都是在手机移动端支付,这家门店也不接受现金支付,为了更好地保护店员的安全和提高点餐速度,在60%的门店都是无现金的支付方式。
另外在观察人群时发现,有不少来自取的消费者。据明亮公司了解,Sweetgreen在2018年9月后免配送费,通过其外卖系统outpost计算,让消费者自行前往集中的前置仓区取餐;另外,当日店内三分之一的订单都来自移动端,店员的推荐并展示了如何在app 做个性化沙拉,亮点是根据顾客的数据,更有针对性推荐沙拉。
独角兽是如何养成的?
从左到右分别为:Nicolas Jammet, Jonathan Neman, Nathaniel Ru(来源:网络)
大学的朋友有可能成为你十年后创业估值十亿美金的合伙人。
Sweetgreen三名创始人相识于乔治城大学,是经常约饭的饭友。
Nicolas Jammet,来自餐饮世家,父亲来自法国,母亲来自黎巴嫩,上世纪移民美国后在纽约经营着一家传奇的法式餐厅La Carave,出名到约瑟夫·肯尼迪 (Joseph Kennedy)都是常客;
Jonathan Neman 的犹太父母在1970年末逃离伊朗,在美国做进出口时尚品牌业务;
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Nathaniel Ru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美籍墨西哥裔,他父亲的进出口公司为迪士尼在内的公司制作促销品。
三个人的共同点除了是“吃货”、非常热爱美食,还有共同的生活背景,都是第一代移民,成长在经商家庭,分别都在高中开始尝试创业。
在大学相遇后,怀抱着想创业、且决心三人共同解决一个商业问题。先认准了人,再去一起寻找创业机会。彼此的他们具备了合伙人的两个基本要素:必要的能力互补,充分的互相喜欢,因此信任和沟通成本降低。
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身边人常抱怨学校强制购买的Meal Plan(类似学校饭卡),甚至学校附近也没有更健康的饮食选择,他们干脆决定为自己、也为身边的大学同学和教职工提供更健康的午餐。
2007年,在学校对面开了第一家店,却差点没挺过第一年冬天;十五年后,Sweetgreen意想不到地开了120多家门店,成为世界领先的独角兽。
“拥有 100 家门店更重要的是证明经济模式有效,”Jammet说。“证明我们可以大规模采购这种食物,证明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不依赖汽水赚钱,而是依赖中小型农民的经济模型。”
当时三个21岁的大学生,对餐饮业一无所知,开始众筹开店。
后来他们回忆到,当初没考虑太多创业的困难,但99%的餐厅在第一年会死,毫无经验的他们如何说服投资人证明自己的可靠呢?
在问遍了身边所有认识的人后,250多人中最后有50个人愿意出资,共30万美元。
2007年8月1日,Sweetgreen首店开业前一晚,创始人电脑上储存的菜谱、运营方案等关于创业的一切被偷,在没有云盘的年代,他们熬夜一宿,尝试把被偷的创业计划靠碎片化的笔记和记忆复原。
第二天,首店正常开业,一切走上了正轨。
一年半后,Sweetgreen在华盛顿特区和马里兰开了第二、第三家店。2013年,三人接受了来自Steve Case创立的风险投资基金Revolution Growth 2200万美元的投资。
2014年,Sweetgreen获得Revolution Growth投资的1850万美元;2015年,又在T. Rowe Price的领导下筹集了3500万美元的投资,并得到了现有投资者Revolution Growth的捐助。
2018年,Sweetgreen完成2亿美元的H轮融资,由Fidelity领投,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2019年秋季,Sweetgreen又获得1.5亿美元融资,由Lone Pine Capital和D1 Capital Partners领投,使公司的总估值达到16亿美元。
2021年6月,如开头所言,Sweetgreen已秘密申请IPO,目前其估值约为17.8亿美元。
联合创始人们回母校分享时说,Sweetgreen的故事和大多数成功故事一样,从表面看鲜活漂亮,可一路走来,很多次它都快没了,他们几乎都要放弃了,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比失败多一次站起来的韧性。
品牌和技术的核心价值
以Sweetgreen的代表轻食风潮背后是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与日俱增,就算吃快餐也要健康,它的主打产品蔬菜沙拉,不断强调真正的食物,以有机,直接从农场到餐桌为卖点,让沙拉与绿色概念牢牢绑定。
而Sweetgreen的定位从未局限在卖沙拉,其中一位创始人曾经表示,在考虑“是什么”之前先考虑“为什么”,每一个决策都遵循他们长期注意的价值观,让消费者相信买到的不仅仅是沙拉,是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四消费时代》里说:新消费品牌们不再纠结于如何向用户介绍“我是谁”,而是通过营销场景让用户感知到,在和品牌产生关联后,用户们“变成了谁”。
店内关于价值观的铭牌(来源:明亮公司)
随着Sweetgreen的成长,创始人专注于他们的品牌目标,将人们与真正的食物联系起来,并将这一概念扩展到他们销售的沙拉之外。
“Sweetgreen是关注社会影响的品牌。其中很多甚至受到了我们在乔治城教会社区的启发,”联合创始人Nathaniel说,“你如何不仅成功,而且通过这样做行善?”
例如,他们的Sweetgreen in Schools计划已就健康食品对9000多名学生进行了教育,现在正在帮助重建和重新构想学校食堂。
该公司还在此过程中利用技术创建了一个移动应用程序——拥有近200万用户,占其销售额的50%以上。并且,两年前,Sweetgreen还将与他们合作的所有供应商都放在区块链上。
“我认为今天每家公司都必须成为一家技术公司,”联合创始人Neman提到,“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与客户建立了直接的关系。”
Neman说,来自该应用程序的数据有助于为购买决策提供信息,并最终使他们能够为客户创建个性化菜单。同时,来自与他们合作的农民的数据将为客户提供有关其成分的更多信息。
“很快你就能准确地看到羽衣甘蓝是什么时候采摘的,在哪个农场,那里的温度是多少,它传播了多远。”
Sweetgreen in Schools的项目于2010年启动,旨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研讨会,对儿童进行营养和健康生活教育。该计划已从当地学校的每周活动演变为弗吉尼亚州、纽约州、哥伦比亚特区和马里兰州的一系列研讨会。迄今为止,该计划已经有超过两万名儿童参与,并正在继续扩展到其他城市。
Sweetgreen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当它在第二个地点失败时,创始人们意识到需要一种与周围社区联系的方式。三人决定融入音乐,因此,Sweetlife——一年一度的音乐和美食节诞生了。
店内展示的“价值观”(来源:明亮公司)
Sweetgreen的价值观——“赢、赢、赢”、“可持续思考”、“保持真实”、“添加甜蜜触感”和“产生影响”--都会影响他们的商业决策、雇佣的人以及如何庆祝他们的成功。
“从一开始,我们就一直将这些价值观作为我们公司的基础,”Jammet说。“公司中每个人都知道,他们确实推动了公司发展。”
Neman则讲到,“我们在整个组织中保持价值观活力的方式不是让人们记住它们,而是通过生活和讲故事。”
<>国的“食草族”越来越强大了。
行业人士预测,中国轻食产业规模有望在3年内突破1000亿,五年内逐步占到餐饮总收入的10%左右。
这是餐饮业的新风口吗?
< class="pgc-img">>日前,gaga鲜语宣布获得1.8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从2010年成立至今,其已在深圳和上海开设了22家品牌直营店。
一直以来,gaga鲜语都把“轻食”作为品牌的重点品类发展,并将自己的核心优势产品“鲜果茶”与高品质的社交空间相结合,走“轻食”主义路线。据了解,融资后的gaga鲜语将以轻食和茶饮为切入口,将其社交空间模式复制到更多地方。
无独有偶,8月1日瑞幸咖啡对外宣布要强势进军轻食市场,并且自即日起至年底,其在全国所有门店的所有轻食,包括麦芬、三明治、羊角面包等一律五折优惠。瑞幸咖啡创始人郭谨一表示,“轻食五折优惠,价格是低于成本的,肯定亏钱。”
亏钱也要做,轻食是新的风口吗?
01 什么是轻食?
“轻食”一词,最早从欧洲而来。在法国,午餐的“lunch”正具有轻食的意味,大多指简易、分量不多、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吃饱的食物。
< class="pgc-img">>红餐(微信号:hongcan18)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我国主打或倡导轻食的品牌,譬如gaga鲜语、瑞幸咖啡、水果先生等,他们对轻食的理解基本是一致的。
他们认为,“轻食”并非是一种特定的食物,而是任意食物的一种形态,它们以低脂、低热量、少盐少糖为特色,且富含高纤维和营养,其中包含了沙拉、烘焙、甜品等。此外,更重要的是,轻食往往代表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从品类细分来看,目前以轻食为主打概念的餐饮品牌大多以“咖啡+轻食”、“茶饮+轻食”、“鲜榨果汁+轻食”、沙拉专门店等经营模式存在。
此外,不少正餐餐厅也在菜单里加入轻食类产品,有的咖啡店和烘焙店直接卖起了沙拉,甚至还有一些水果店把门店隔成两个部分,一边卖水果,一边卖主食沙拉。
< class="pgc-img">>02 3年将突破千亿市场,轻食凭什么?
资本的嗅觉是敏锐的。
红餐记者梳理发现,除了gaga鲜语和瑞幸咖啡外,自2014年起,已经有不少轻食品牌获得了数百万至几千万的融资,譬如沙绿轻食、好色派沙拉、大开沙界、瘦沙拉等。
< class="pgc-img">>而据某外卖平台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的沙拉外卖单量为1%,2017年跃升到了5%;外卖平台上的轻食主题餐厅月订单在1000~4000份之间。
行业人士预测,中国轻食产业规模有望在3年内突破1000亿元,5年内逐步占到餐饮总收入的10%左右。
当资本和品牌争相涌入,很多人不禁想问,轻食怎么就这么受追捧了?
符合消费者对健康和养生的需求
当下90、00后为主力军的消费人群正在崛起,加上佛系养生之风吹到了餐饮行业,消费者的口味和习惯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数据显示,2018年麻辣味餐厅比甜鲜味餐厅少了94万家。
< class="pgc-img">>“健康、养生”逐渐成为餐饮发展的关键词,轻食主义正好迎合了这一诉求,从而得以乘势而上。
于是,不仅主打轻食理念的餐厅越开越多,就连肯德基、吉野家、德克士、沙县小吃等快餐连锁品牌,从去年开始,也相继推出了“轻食概念店”,纷纷推出轻食产品。
符合消费者对社交的需求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餐厅的社交场景。而据行业人士称,社交和轻食可以说是天生的一对CP。
红餐专栏作者王鹿鹿认为,轻食餐厅实际上是一个小吃小喝小聚的消费场景,这种能够利用消费者碎片化时间来提供多场景消费的,无论是主食沙拉,还是烘焙、甜品等,轻餐在未来的市场份额是相当可观和值得期待的。
譬如gaga鲜语给消费者打造的是一个产品与人之间连接的体验空间。从早上十点到晚上十点,从早午餐到晚餐,无论是为了填饱肚子还是商业谈判、闺蜜谈心,人们都可以在这里进行。gaga鲜语此次的投资方君联资本就表示,其之所以会选择gaga鲜语,看中的就是后者独特的商业模式——“鲜果茶+轻食+社交空间”。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于gaga鲜语公众号
03 轻食目前不太好做
轻食似乎已经成为了餐饮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那么,轻食好做么?
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多位轻食品牌经营者以及行业专家,他们大都认为轻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同时,他们也承认,目前轻食产业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消费者的习惯没有形成
中国目前的轻食为什么做不到像在美国那样风靡?究其原因在于饮食文化上的区别。
在国人的固有印象中,轻食并不会是主食选项,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进入主食备选项,甚至有很多人觉得轻食就是尝鲜一样的存在,很多人吃了一两次就不再吃了。
换言之,就是轻食餐厅目前的获客成本相对较高,即便打着健康的旗号,在消费者对轻食文化产生认同感之前,他们很难去接受一个新品类的出现。
譬如瑞幸咖啡,即便其创始人郭谨一十分看好轻食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但他很清楚,轻食的消费习惯在我国并没有形成,所以不得不通过“五折优惠”的补贴来提高用户的消费频次,去培育消费习惯。
< class="pgc-img">>问题显而易见——补贴过后,消费者是否会继续买账?我们不得而知。
门槛低、同质化严重
“轻食食材种类不多,又不需要复杂的烹饪技术,所以菜品的标准化程度较高,而且食材的仓储、物流也比较简单,因此生产模式容易复制。”一位轻食店店长告诉红餐记者。
从原材料和制作工序上看,轻食天生就具备快速复制的基因,但反过来,这也成为了轻食市场的一个软肋。
以前两年最为火爆的沙拉品类为例。
沙拉强调的是食材原料的健康、营养搭配均衡,但本身冷门的沙拉就不符合国人的胃口,除了那些健身人士和追求瘦身的白领外,普通的消费者在连续几天都吃沙拉后,也会觉得寡然无味。
细看近些年涌现的大大小小的沙拉品牌,它们的菜单和食谱相差不大,导致在口味上差异不明显。 而那些“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本身对品牌的忠诚度就不高,结果就是哪家有优惠哪家才有人气。
< class="pgc-img">>门槛低、易于标准化,也引发了品类发展山寨和同质化的现象;而轻食品牌一旦没有了自己的品牌优势和护城河,等到消费者的新鲜感一过,它们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12月10日,位于杭州的GREENY小绿格蕾沙拉在经营4个月后正式宣布与吃货们“告别”; 2016年 4 月,极客沙拉关闭了北京的两家门店,开始尝试新的 “店中店”+ 线上配送模式;2017年初,“沙拉日记”宣布倒闭。
结 语
轻食作为一种舶来文化产物,进入中国市场未久,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轻食想要在中国餐饮市场杀出重围,却也并非那么容易。
对于轻食从业者来说,如果有资本加持,或者愿意去培育市场,是可以去试一试水的。
正如CIBANK春笋渠道吴憨子所说,轻食行业几乎没有红利期,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做,但如果品牌本身具备优秀的团队、优质的产品、创新的模式及足量的资金,任何时候都是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