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过年都有自己的传统习俗
这几天
山东滨州就因为磕头拜年上热搜
大年初一
一名9岁男孩回老家过年
要给9个月大的小奶娃磕头
按辈分关系
小奶娃是男孩的小叔
过春节要给长辈磕头拜年
不过小奶娃全程不在状态
男孩说小叔太小了,啥也不懂
视频↓
春节回家走亲戚
表舅堂姐侄子外甥…
小编每次回老家
看到各种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也只能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所以各种亲戚应该怎么称呼?
一张图帮你复习↓
也有网友这么应对↓
@只发网恋:直接微笑,您好,over~
@是跳跳同学呀:记是不可能记住的
@MS_王怼怼:一般是我妈直接告诉我“这是你……”,然后跟着叫
真正能捋明白的神网友↓
@千帆清引过:
舅舅,舅妈。其他的叔叔婶婶/阿姨就好了呀。同辈统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就好了
我这里可是姐夫嫂子也叫哥哥姐姐滴呢
@瑾瑜宣黄轩:爷爷的兄弟姐妹是你的大爷爷,二爷爷三爷爷(……以此类推,按排行来),姑奶奶。奶奶的兄弟姐妹是你的舅爷爷,姨奶奶。姥爷的兄弟姐妹是你的大姥爷二姥爷三姥爷(……以此类推按排行来),姑姥姥。姥姥的兄弟姐妹是你的舅姥爷,姨姥姥
@挽弦暮笙Wan:一般来说,堂兄弟分两种,一个爷爷的一种,一个太爷爷的一种。前者较近,后者较远。但都是堂兄弟。表亲就是堂亲以外的一切有血缘关系的亲戚。
谁来拯救一下这些网友↓
@火星宝贝刘小欣:关键是还有很多远房亲戚,远比图片上的复杂多了……
@普罗斯托勒之星灿:想请教姑父的舅舅怎么叫
@-XUEDONGLEI-:这个真的太简单了真正的要复杂很多,比如我爸的表姐我就喊娘娘,然后每次她的丈夫我就不知道喊啥,每次都很尴尬,喊了这个那个就不知道喊啥,因为我爷爷奶奶他们的兄弟姐妹就挺多,我奶奶的哥哥我爸爸就喊他舅舅,我就喊他舅爷爷舅奶奶,然后我妈这边的同辈(我外婆的亲兄弟),我就喊舅公公舅婆婆
@L路边沙:实话我96年生的,70岁的老头叫我兄弟,有一次在路上遇到我想叫老人家,我妈说:这是你二哥
@楚楚1979:我86年的,带着3岁的儿子回老家,一个60岁的婆婆让她4岁的孙子喊我奶奶……那孩子很乖,直接高声喊:“奶奶!奶奶!”我竟不知所措地跑开了……
家政行业大数据调查报告》昨日发布
昨日,中国(广州)第二届家庭服务行业圆桌会议在广州琶洲国际采购中心召开,会议由广州市妇联、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商务委员会联合主办。会议上发布中国家政产业首个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产学研相结合”的数据报告《家政行业大数据调查报告——中国·广州(2017)》,对家政从业者、雇主和家政服务机构的总体动态进行数据分析。
文/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晓全 通讯员穗妇宣
数说家政
87.9%的人关心空调清洁
基于消费者评论数据的词频统计,可以看出,在家居保洁这一方面,消费者比较关注空调和厨房等位置的清洁,对工具要求较高。其中关心空调清洁的占87.9%。关心厨房、玻璃的分别占84.7%和83.7%。
天河区最爱请保姆
数据显示,招聘热区集中在天河区、海珠区、白云区和番禺区四大片区。课题组制作了广州市各个区域的招聘热度可视化图表。其中,颜色最深的为天河区,其次是海珠区、白云和番禺区,数据显示城市中心地带和居民集聚区的家政服务需求最大,相对应的招聘需求也最为旺盛。工种方面,保姆/ 护工招聘需求最高,占比45%,其次是保洁/清洁,占比41%。
月嫂工资水平最高:7493元
数据结果显示,三大工种中,月嫂/育婴的工资水平最高,达到了7493元。保洁/清洁工的平均月薪最低,为3586元。二者之间差距较大。保姆/护工的平均月薪仅次于月嫂/育婴,达到6744元。
此外,近五成家政从业人员的月平均收入处于2501~5500元之间,其中月平均收入在4001~5500元之间的比例达25%,15.9%的人月平均收入超过一万元以上。家政从业人员的服务价格因服务类别和服务对象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服务类型也因服务水平高低存在弹性空间。
女性:男性=99:1
调查对象中女性的比例高达99%,男性仅占1%,从业者主要从事保姆、月嫂、育婴师等工作,男性护理缺口大,供需矛盾显著。“阿姨” 一度成为从事家政服务人员的统称,实际上,男性家政人员市场缺口大,尤其在男性护理方面,需求也不断增加。从业者年龄分布看,31-40岁之间的家政人员比例占27.2%,年龄居于41-50岁之间的家政服务员比例最多,占49.4%。
近七成从业者未签劳动合同
记者了解到,目前基本所有的家政公司或机构公司与家政从业人员签订的都是“三方协议”,并非劳动合同,不属于“劳动关系”,停留在劳务派遣的关系层面。
签订正规有效的劳动合同或者协议有利于保障家政人员的合法权益。超过三成的家政人员表示在家政服务期间没有与家政机构或者雇主签订相关的合同或协议,尤其当雇主是熟人介绍的情况下,以口头协议居多,说明仍有部分家政人员的法律维权意识淡薄,不重视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维护自身权益。
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至今,许许多多的一线基层民警"舍小家,为大家","借出"家里的顶梁柱,撑起深圳市司法局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下称"强戒一所")防控工作的一片天,为防控工作负重前行。
他们当中,有的人都顾不上还未满1岁的小孩,就转身奔赴一线;有的人已经59岁了,临近退休仍披甲上阵;有的人强忍着让刚懂事的女儿明白什么叫思念;有的人多年都没在家过年了,一直在为戒毒事业奋斗付出……这些"小家"里的"顶梁柱"正共同努力守护强戒一所的平安。
小丞丞:粑粑、粑粑,虽然我还没到1岁,但是看我们的合体多厉害呀!您上一线战场去,家里的第二战场交给我们……
王晓军:小子,贼溜,贼拉拉的爱你们!
吴润富:老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今年59岁了,请允许我再多爱这份戒毒事业一年,到一线抗击疫情,待明年我"解甲归田",再陪你一起看细水长流……
富嫂:那让我再陪你走一段,送你上"战场",阻击新冠病毒。
朱炫:你在纸上写这么一大串数字是做什么的?
女儿:每过一天,就划掉一个,等到全部划完爸爸就可以回家了。
朱炫:爸爸不回家,是为了让更多人可以回家。
女儿:爸爸,我能不能一天划掉两三个?那您就可以早点回来了……
小心心:粑粑,我今年才刚满2岁,去年过年您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工作,叫"支援",今年过年,您又要去工作了,一直都没回来陪我玩,您去做什么了呀?
黄瑞:宝贝,爸爸要去拦住那些小病毒怪兽,不让它们欺负小朋友们。
小心心:粑粑,大家都过年放假了,为什么您们戒毒所的警察叔叔阿姨过年都一直在工作,您们在做什么的呀?
黄瑞:宝贝乖,在家好好听妈咪的话,等爸爸打赢了回来再告诉你,么么哒……
千言万语里,有一句话比"我爱你"更爱得深沉——"抗疫胜利,我等你,早点回来。"
文/图:司新宣、强戒一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