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爱心商家免费请环卫工吃饭(摄影 王萍)
话不多的环卫工吃上一顿热乎的午餐(摄影 王萍)
健晟星期天临淄店店长刘瑶告诉环卫工人,以后常来歇脚
中国山东网淄博2月11日讯 (记者 王媛 通讯员 崔传立) 2月10日,农历正月十四,负责临淄区临淄大道环卫工作的两家公司环卫工人收到一份特殊的“元宵节礼物”——城区一家和火锅店邀请百名环卫工人免费就餐。
服务人员贴心 赢环卫工称赞不断
中午十一点左右,80余名环卫工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后,一同前往城区临淄大道与桑破路交汇处的一家火锅店享受免费就餐待遇。
据了解,活动由健晟星期天火锅临淄店和中国山东网淄博频道发起。在给环卫工人的邀请函中写道,秉着“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在寒冷的冬季,免费宴请环卫工人来此吃饭,表达慰问之情。
为了尽快回到工作岗位,环卫工们就餐期间话并不多。环卫工赵鹏远(化名)说:“味道可以,老板也很大方,服务员也好。”谈起在这里和同事一起吃火锅的感受,赵鹏远忍不住连连称赞,表示很满意,也很感谢火锅店对环卫工的特殊照顾。
新店开业无炮竹 为环卫工设置免费热饮处
“我们现有店面三百余家,遍布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新疆、北京等地区,在北京的时候,偶尔在店里忙完歇歇脚,凌晨2、3点回家,就看到有些环卫工已经出来工作了。”回忆起邀请环卫工吃火锅的初衷,这家火锅店的店长刘瑶介绍,自己是从心底里觉得环卫工很辛苦,为城市默默做着贡献,希望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感谢他们。
进店用餐的陈女士看到满屋子的环卫工人为店家点赞。陈女士对记者说道,过年期间早上很早起来放炮竹贺新年就发现环卫工早早的开始工作了,而且看他们扫着满地的炮竹屑心里挺难受的,冬天最辛苦的就是他们了。
对此,记者在现场看到火锅店并没有因为是开业便燃放炮竹烟花。刘瑶告诉记者,此次活动后,还将设置环卫工免费休息处为他们提供免费热饮,也将继续致力于公益事业。
喜欢的周末终于到来啦,不用起早,可以窝在床上睡一个大大的懒虫觉,好好的休息一下,当然脏衣服还是要洗的,嘿嘿嘿。睡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吃饭,吃什么呢?不用发愁,当然是火锅啦!
火锅起源于古代,很多人围坐在一起用锅炖煮食物,非常简单,味道不错,逐渐流行起来。
火锅料的食材很多,有豆油、食盐、味精、鸡精、八角、白糖、花椒、葱、姜、辣椒、孜然、蒜、白芷、豆瓣、甘草、白胡椒等根据个人口味调制,当然年轻人最喜欢麻辣鲜香的火锅底料,中老年人口味偏清淡。
今天准备了一桌子火锅食材,可以舒舒服服美美的吃一顿啦,在家里吃比较实惠卫生,做法简单,把底料准备好过热油,加入鸡汤,就可以开煮啦,可以放喜欢的蔬菜,肉,可以随意的调配,非常简单。
这里用的是鸳鸯锅,可以吃两种口味。
<>这么一群特别的餐饮人,在他们身上,诞生了很多规模化的大品牌,门店数量动辄上千家;在他们身上,似乎任何一个小品类都能做成上亿的大生意;在他们身上,餐饮创业似乎没有限制,在哪都能干出成绩。
他们,都来自东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北餐饮人。
< class="pgc-img">>前不久,红餐网(ID:hongcan18)走访了东北的一众餐饮人,包括张亮麻辣烫创始人张亮、隐厨创始人李伟、麻辣速递创始人钟钰喜、老厨家第四代传人郑树国、将军牛排联合创始人杨学东、五谷渔粉创始人程志斌等。
加上此前红餐网专访过的辣莊创始人鲁小旭、杨国福麻辣烫创始人杨国福、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冰城串吧创始人张利、比格比萨创始人赵志强、遇见小面创始人宋奇等,东北餐饮人独特的气质给红餐网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来自东北黑土地的餐饮好手们,虽然经营的品类、理念不尽相同,却都在餐饮界“有头有脸”,叱咤一方,令人佩服。
1 东北人干餐饮“猛”在哪?
如果要给东北餐饮军团取一个代号,“东北虎”再合适不过了。东北虎勇猛无比,东北人干起餐饮来也是如此。
猛在哪?红餐网(ID:hongcan18)总结了3点:
1 动辄上千家店,品牌规模之大令人震撼
都说东北人实在,什么都往大了做,品牌似乎也不例外。在东北餐饮人手上,诞生了众多规模化的大品牌,门店数量之多,令人震撼。
2018年底,杨国福接受红餐网采访时表示,杨国福麻辣烫门店数量已达5000家;
< class="pgc-img">>△杨国福麻辣烫
2019年,另一麻辣烫领导品牌张亮麻辣烫宣布全球加盟店突破4500家;
走访哈尔滨时,红餐网从五谷渔粉创始人程志斌和无名缘肉沫米粉创始人曹云波处得知,前者全球门店已突破6000家,后者全国门店也逾3000家。
除此之外,拥有1000家及以上、500家左右、200~300家门店的品牌也有很多:
1000家及以上:阿里巴巴烤串、麻辣速递酸辣苕粉、刘一锅、秀海福麻辣烫、鑫龙福麻辣烫等;
500家左右:主打原生态铁锅烀肉的313羊庄、“饺子界的华为”喜家德虾仁水饺等;
< class="pgc-img">>△喜家德全国门店已突破500家
200~300家:火锅品牌辣莊、名都晓荷塘、健晟星期天、您做煮、主打东北特色餐饮的山河屯铁锅炖……
如此多规模化的品牌,通通出自东北餐饮人之手!
2 麻辣烫、米粉、饺子,小品类都能做成大生意
细数东北人做大做强的品牌,小品类和小单品占了大多数。 麻辣烫、米粉、苕粉、水饺、烧烤、羊杂等,都是街边再普通不过的食物,很多甚至不是东北本地的食物,都被东北餐饮人发掘了出来,并做成了大生意。
比如,麻辣速递的酸辣苕粉其实就是常见的红薯粉,单品价格在13元左右,单店月流水过万;
< class="pgc-img">>△麻辣速递的酸辣苕粉
无名缘米粉主打肉沫米粉,一份单人套餐只卖16元,也成就了不少年入百万的创业者;
麻辣烫,四川街头的草根小吃,麻辣烫“双子星”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把它做到了全国知名。其中,张亮麻辣烫平均客单价20元左右,年营收50亿;
水饺,传统中华饮食代表之一。喜家德只卖5款水饺,500多家直营店年产值超30亿……
3 背井离乡不算啥,外地创业一样风生水起
由于东北经济衰退,发展机遇不足,过去一二十年间,大部分东北人选择了离开家乡,外出打拼做生意,最常见的便是开一家小餐馆。
北京、上海、深圳、长沙……东北餐饮人创业的身影遍布全国各地。东北人实在,餐馆大都便宜、份大、性价比高,征服了不少食客,活得通常也不错。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在全国餐饮界干出了名气。
比如,餐饮界流传的“南木屋北冰城”,“冰城”所指的冰城串吧,就是东北人张利2004年在北京创办的,如今已经成为烧烤品类的头部品牌之一。
< class="pgc-img">>△在北京创立的冰城串吧
创造了小品类资本传奇、获得九毛九和弘毅等投资的遇见小面,则是大庆娃宋奇和两位校友在广州创办的,目前门店主要分布在广深地区,其诸多创新一直为业界津津乐道。
总部位于长沙,凭一己之力做火一个品类的五谷渔粉,其创始人程志斌更是东北人在外拼搏的典范。他干了20多年餐饮,经营过小餐馆、火锅店、石锅鱼城、饺子城、东北饭店连锁等,2012年才创立了五谷渔粉,如今门店数已近6000家。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五谷渔粉公众号
背井离乡本来就足够艰难了,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下竟然还能“混”得风生水起,这群东北人真真切切地演绎了什么叫“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2 为什么东北人干餐饮这么猛?
关于这个问题,服务过张亮麻辣烫、无名缘肉沫米粉、将军牛排、名都晓荷塘等众多东北餐饮品牌的餐瘾连锁商学院创始人鲁正进也曾思考过,最终他得出的结论是,这跟东北餐饮人的个性、定位、眼界和格局都有关系。
在此,红餐网(ID:hongcan18)也尝试通过过去对众多东北餐饮人的采访,解锁东北餐饮人的创业精神和成功密码。
1 敢闯敢干,选择大于努力
有人说,大部分的成功和失败,很大程度上是趋势决定的。这就是“选择大于努力,思路决定出路”。
餐饮作为一个典型的勤行,努力磨练内功很重要,选择合适的赛道、品类更重要。若选对了路,则有可能会以十倍百倍的速度乘风破浪;若选错了,幸则偏安一隅,败则灰飞烟灭。
东北餐饮人厉害的地方之一,就是敢选敢做,善于发现某个品类或模式的市场潜力,热衷于探索、改造一些消费者熟悉但没人做过的、“接地气”的小品类。 这得益于东北人与生俱来的价值观,以及所处的特殊经济环境。
从价值观来看,东北人实在,骨子里流传着“闯关东”时就磨练出来的“敢闯敢干”的精神,不怕失败,乐于接受新事物。
< class="pgc-img">>△东北麻辣烫其实源于四川
麻辣烫源于四川,米线源于南方,烤冷面源于朝鲜,煎饼果子出自天津,早前很多东北人甚至听都没听过,市场也是一片空白,东北餐饮人把它们改造成自己人爱吃的样子,就这么引进了东北,进而推向全国。
除此之外,东北特殊的经济环境也是影响东北餐饮人选择的关键。
黑龙江省工商联餐饮商会秘书长宋勇告诉红餐网,2000年至今近20年间,东北经济衰退,就业环境险峻,大量工人下岗,这些工人们没经验、资本有限,进入餐饮行业只能选择门槛较低的品类,快餐、小微餐饮便备受欢迎。
杨国福和张亮,创业之时受资金限制,没有投资能力做大店,一开始就是从小小的麻辣烫做起;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创业之初做的是高大上的酒楼酒店,生意也不错,后来嗅到别的商机,开始战略转型,把经济和资源往快餐上转。最终,这三个品牌都冲出来了。
< class="pgc-img">>△张亮麻辣烫
宋勇认为,杨国福、张亮、喜家德等东北品牌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是因为它们的每一步都适时踩在了合适的位置上,顺应了餐饮发展的风口和趋势,某种程度上来,就是选择大于努力。
“三公消费和高端餐饮下滑后,整个市场都在向小微快发展,小微快餐饮因此爆发,这是风口决定的。”
2 懂得专注,特别能抵制诱惑
东北餐饮人做得比较出色的,都是比较专注的,聚焦于一个品类,专心把产品打造到极致。
张亮麻辣烫创始人张亮曾告诉红餐网,这些年能走到现在的规模,就是因为自己专注、克制。他坦言,自己创业过程中也遇到很多诱惑,周围的朋友有的去做金融,有的去做房地产开发,都挣了大钱,他也动过心,但最终还是决定做好这一碗小小的麻辣烫。
面对各种诱惑和劝说时,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辈子能把一件事儿做好就足够了”。 这句话,也是大部分东北餐饮人的心声。
健晟星期天创始人张伟常跟团队说,“我们只研究火锅,只研究锅的事,研究其他的可以离开了”;
2002年,有过10年餐饮创业经验、经营多个品类、开过20多家店的高德福决定余生只做饺子。于是,有了 “喜家德水饺”,秉承“一生做好一件事”的理念,把放心美味的水饺带到全世界;
< class="pgc-img">>△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的人生信条
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宋奇从“遇见小面”4个字里提炼出“小”字,每天琢磨的就是小面、小串、小卤、小粉等小东西,坚信“把一件小事做好,就能改变世界”;
无名缘米粉,10年来就做好一碗性价比至上的米粉……
3 粗中有细,注重公司体系化运营
很多规模化的东北餐饮品牌,每年都以上百家甚至上千家的速度在全国疯狂开店,其中一大利器就是加盟。
关于加盟,业内历来褒贬不一。但东北餐饮人似乎尤其钟爱加盟,除了喜家德坚持直营外(曾经也开放过加盟),张亮麻辣烫、杨国福麻辣烫、313羊庄、刘一锅、冰城串吧、阿里巴巴烧烤、无名缘、五谷渔粉等连锁企业,都是通过加盟完成了门店扩张。
这是因为,很多东北品牌主打小品类、小单品,它们天生就具备做加盟连锁的基因,比如简单易操作、品种单一、用工少、好复制、投资少、店面管理比较简便等。
< class="pgc-img">>△米粉、烧烤、饺子等好复制,更易做成加盟
另一方面,东北餐饮加盟的飞速发展也跟东北的人情社会有关。以张亮麻辣烫为例,它的第一批加盟者是张亮的亲戚好友,见到张亮挣了钱,也想跟着做;而张亮是典型的东北人性格,有钱大家一起挣,不藏着掖着;于是,朋友间互相介绍,广阔的人际关系网一交织,便蔓延成了庞大的加盟大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东北人加盟做得好,关键是他们对加盟体系的流程打造和品牌标准化的建设。
东北餐饮人做加盟自有一套,一方面,他们往往注重运营体系的建立,讲究“总部连锁,店铺复制、体系支持”,更聚焦加盟商的店面存活率,维持品牌的长久,跟很多速生速死、不关注店面盈利的品牌不一样;
另一方面,他们对供应链和标准化建设十分看重,很多品牌都建成了自有中央工厂、物流基地等,保障加盟店和总部的口味统一。
时至今日,东北餐饮品牌已经借助加盟,形成了一套精密的品牌打法和规模化打法,粗中有细,制霸市场。
4 热爱餐饮,热衷于把兴趣做出价值
很多东北餐饮人的创业故事也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们却始终保持着对餐饮的热爱,对困难甘之如饴,坚持到最后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比如辣莊创始人鲁小旭、隐厨创始人李伟、麻辣速递创始人钟钰喜等,对他们来说,餐饮是一种情结,是人生最大的爱好,正是这股动力让他们拼搏、坚持、做出价值。
< class="pgc-img">>△辣莊穿越文化火锅
辣莊创始人鲁小旭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便瞒着家里人,偷偷干起了餐饮。创业三次,总共干了9年,赔了7年,损失1000多万。跌入最深的谷底时,“每天都很失落”“不和朋友联系”“怀疑自己”,他也自己一个人扛了过来。直到2014年开始打造穿越文化的火锅餐厅辣莊时,他的餐饮之路才逐渐进入正轨。
要知道,鲁小旭是货真价实“家里有矿”的富二代,以他的家庭条件,根本不用起早贪黑、创业吃苦,但他说,那不是他想要的,开饭店虽然辛苦,却是他想从一而终的事业。
隐厨创始人李伟接受红餐网采访时更是表示,餐饮已经是他生命的全部,他热爱餐饮,创业多次、几经波折磨难却从没想过改行:“就算有一天破产了,支个摊卖盒饭一样会干餐饮;成亿万富翁了,可以干点轻松的了,也还是会选择餐饮。”
< class="pgc-img">>△隐厨内景
麻辣速递创始人钟钰喜常说自己不会说话,但一聊到餐饮时,就能侃很多,谈自己的理解、对某个项目的看法等,滔滔不绝。
宋勇认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把兴趣做出价值、做出成就感、做成事业,也是东北人干餐饮特别猛的原因之一,“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干出个样子”。
结语?
在餐饮界,东北餐饮人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创造了众多规模化的全国性品牌,善用加盟,粗中有细,门店运营和标准化建设都值得各位餐饮人琢磨。
至于文中总结的东北餐饮人共性,为红餐网观察、采访、总结而得,很多点比如热爱餐饮、专注聚焦等,其实也是大部分餐饮人的共性,并非东北餐饮人所特有,但在特定区域下,东北餐饮人确实表现得尤为突出,令人佩服。
本文特别感谢黑龙江省工商联餐饮商会秘书长宋勇、黑龙江省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杨茂盛、餐瘾连锁商学院创始人鲁正进等东北餐饮人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