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午,上集一中的特色餐厅小红帽志愿者们头戴鲜艳的红帽,按时到达餐厅,穿梭在餐桌之间温馨地提醒同学们饭后保持桌面干净,将碗筷放入指定回收桶。在他们的努力下,餐厅内的每一个角落都保持着干净整洁,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用餐环境。
< class="pgc-img">>与此同时,陪餐的领导教师们也准时到达餐厅,他们的到来让学生们感到格外亲切。老师们不仅关心学生的饮食健康,还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就餐纪律和安全。在他们的维护下,餐厅内的秩序井然,每个学生都能安心享用美食。
< class="pgc-img">>餐厅内播放的舒缓音乐为师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用餐氛围。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学生们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享受着难得的休闲时光。这种氛围不仅让学生们的身心得到了放松,也让他们更加珍惜与同学们共度的美好时光。
此外,学校还通过大喇叭播放环保宣传语,倡导学生们将碗筷放入指定回收桶内。这种宣传方式既生动又直观,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在志愿者们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将碗筷放入回收桶内,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
在错峰就餐的时间安排下,学生们能够享受充分的用餐时间。年级之间的就餐时间间隔为20分钟,这样既保证了餐厅的秩序,又让学生们在繁忙的学业中能够轻松愉快地享用美食。
上集一中的特色餐厅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美味的餐点,更是一个温馨、有序、环保的用餐场所。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够品尝到美食的滋味,更能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与呵护。
(通讯员 于伟丽 供稿)
华社天津10月26日电 题:天津校园食堂推行“舌尖上的节约”新风尚
新华社记者栗雅婷、张宇琪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国庆节假期过后,每天清晨,天津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教室里都会响起朗朗的诵读声,古诗词中所传达的节俭精神也在学生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午饭时间,盛着“小份饭”的餐盒摆上了学生们的课桌,食堂的工作人员带着香喷喷的饭菜守候在每层楼的楼道里,“小份饭”避免了部分学生吃不了浪费,如果不够吃可以随时去“添饭点”免费添加饭菜。
天津市第一中学食品安全管理员杨万立介绍,由于疫情防控需求和食堂容量限制,现采取“订餐制”。疫情暴发前,食堂随处可见初中部执勤的“小红帽”和高中部执勤的“自管会”学生,提示师生文明用餐,节约粮食。食堂里的横幅、教室里的板报、楼道里的宣传栏,都成了“光盘行动”的“宣传阵地”。
杨万立说:“每学期食堂都会发放问卷,定期进行总结,哪些饭菜学生爱吃,哪些不受欢迎,从而及时调整菜单,避免浪费。”
今年九月,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制定印发了《天津市教育系统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若干措施》,内容包括严格公务活动用餐管理、改进学校食堂供餐方式、推行学校食堂精细化管理、开展节俭节约校园行活动等。一场学校食堂里的“光盘行动”在天津的大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里推行起来。
在天津市南开区第四幼儿园,午餐时间,孩子们在班内有序进餐,按需分饭,教师细心观察孩子们的进餐情况,及时添饭,做到饭菜搭配合理,营养充足不浪费。4岁的张天译在吃完盘中米饭后,举手向老师报告要添饭,当被问及什么是节约粮食时,他说:“就是碗里的饭要都吃完,不能剩。”
此外,第四幼儿园还开辟了一个角色扮演区域,孩子们扮演点餐的小顾客和商家,通过游戏告诉孩子外出点餐不可点多,点自己能吃完的量即可,在游戏中培育孩子节约粮食的理念。
在天津财经大学的食堂里,牛肉面卖小碗,葱油饼按两卖,饺子按个卖……“半份餐”“小份餐”的推广既满足学生多样餐品的就餐需求、降低学生的日常支出,又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此外,天津财经大学还推出了“光盘换纸巾”系列活动,活动开展的3周时间,累计送出纸巾5000余包。学校还开展了“天财金秋校园采摘暨劳动教育活动”,老师们在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带领学生亲身感受食物如何从田间、果园、工厂搬到餐桌上,引导学生尊重农民劳动成果、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而在天津师范大学,最近一段时间出入食堂的师生手上、衣服上都会多出一些精美的贴纸,一时间成了校园里的新时尚。学生党员佩戴“节约校园——天师大学子在行动”徽章,守候在“收残台”旁,为盘干碗净的师生贴上“光盘”贴纸。
“这张小贴纸,让我觉得很光荣。作为新生,这是我进入大学校园参与的第一项活动,我们要争做节约达人,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生邰博雅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社
2月29日中午,记者分别走进山东大学(威海)、古寨中学、统一路小学三所学校的食堂,看师生们如何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经探访发现,小份菜探索新可能、小分队监督不浪费、“小红帽”带头作表率,“节约粮食,减少浪费”的理念在各学校都得到了较好地落实。
场景一:比半份更少的“小份菜”备受欢迎
地点:山东大学(威海)泰园餐厅
“帮我打1.5元的手撕包菜,0.5元的荷塘小炒……”跟随山东大学(威海)大一学生邓伊婷走进山东大学(威海)泰园餐厅二楼,记者看到,摆放在窗口的自选菜,学生们均可以打半份。
邓伊婷解释说:“自选菜窗口有价格1元到4元的菜品可选,不同的是,这里可以论‘勺’买,也就是小份菜,如素菜是每勺0.5元,对想尝试新菜品的同学来说很划算,也避免了浪费。”
记者注意到,餐桌的右下角张贴着一张“就餐位 拒绝浪费 光盘行动”的卡片,小小的一张卡片,遍布了山东大学(威海)四个食堂的每个桌角。
“我们一直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引导师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和科学消费观念,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同学们来自各地,小份菜的推出可以满足同学的尝新需求,菜品有针对性地改良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浪费。”山东大学(威海)饮食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谢军红表示。
一有空闲时间,谢军红就趁着饭点,走进食堂查看当日统计的泔水量和“光盘率”,并对光盘情况、菜品剩余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供餐体系、优化菜品结构和口味,通过优质供给减少浪费。
与此同时,学生志愿者担任的“光盘行动”监督员也会“上岗”,在开餐期间进行督导,及时劝导、制止用餐浪费行为。在他们的监督下,学校食堂厨余垃圾减少了至少50%,学生“光盘率”可以达到95%。
场景二:家校联合打好“节约牌”
地点:古寨中学
跟随古寨中学德育处主任夏宪成走在校园中,只见教学楼前的LED屏幕上滚动着“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的字样。
“我们学校非常注重勤俭节约教育。”夏宪成介绍,“每周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中,老师们都会强调节俭的重要性。本学期初,我们制作了《节约粮食倡议书》分发给学生们,后续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携手在家庭和学校中为学生们营造节约粮食的氛围。”
走进食堂,每个餐桌上摆放着一摞餐盘以及4个小盆,盆里的饭菜正冒着热气。“食堂会提前几分钟摆好一定量的饭菜,学生根据饭量自行分配,不够可以加餐,既让学生吃饱,也避免了浪费。”夏宪成介绍说。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排队进入食堂,找到自己班级的餐桌开始用餐。一群来回巡视的学生和老师格外惹眼,他们是食堂执勤的陪餐老师和学生会小分队,负责关注菜肴质量和就餐学生“光盘”情况,对可能造成食物浪费的行为进行干预。
“我从这个月初开始执勤到现在,没有发现吃饭故意浪费的情况,每天中午装泔水的大盆装不满一盆,同学们都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正在食堂执勤的学生陈鹏宇说。
场景三:“小红帽”上岗监督“光盘”
地点:威海市统一路小学
“同学们,把桌面收拾干净,我们准备吃饭了。”在威海市统一路小学一年级五班的教室门口,放着几个大型保温箱,午餐在食堂已经分好,每人一份。“这些都是按照孩子们的饭量来分的,饭量大的孩子可以加餐,保证每个人都吃饱。”统一路小学德育处主任姜笑光说。
在同学们吃饭时,几个“小红帽”走进教室,他们就是厉行节约的“监督员”。五年级一班的王赫就是其中一位,每天中午,他都会戴上“小红帽”,拿上纸笔,到教室检查就餐秩序,同时监督是否有浪费。对于这个任务,王赫非常自豪,“老师教我们要节约粮食,作为监督员,我更应该做好榜样,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不浪费粮食。”
记者看到,每一位同学吃完饭后,都会让老师检查自己的餐具,全部吃完才可以放到回收处。“我们会组织班会,告诉同学们不要浪费,也会张贴厉行节约的宣传画。”姜笑光说。记者注意到,在垃圾回收的盒子里,基本只能看到果核和骨头,同学们将为数不多的垃圾倒进回收箱,然后将餐具分类收纳。
教职工食堂里的工作人员同样按规定分餐,屋外的厨余垃圾收集桶里少见浪费的食物。刚刚送完餐的教师张丽君说:“作为老师,就要为学生作好表率,坚决反对浪费。”(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鹏雪 王威晨 实习记者 杨平章 通讯员 王芳 文/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孙 锋
复审:谭立勇
编辑:岳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