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期间
如何更安全的
外出就餐
< class="pgc-img">>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下面这几点!
市民外出就餐要注意
< class="pgc-img">>1 外出就餐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测温验码、扫码登记、查验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等各项防控措施。提倡预约就餐,推荐打包、外卖,优先选择无接触式点餐、结账。
2 非进餐时科学佩戴口罩,在店内外候餐区、取餐区要避免人员聚集,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合理保持就餐间距,隔位就坐,避开通风不良座位(如无窗户的包间),尽量减少在餐厅的就餐时间。
3 做好手卫生,在就餐前、入厕后洗手。用餐过程中,摘下口罩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口罩内侧的清洁,避免污染。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4 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尽量分餐食。按照荤素搭配、主副兼有的原则合理有度地点餐,避免浪费,合理膳食,不食用野生动物。
5 有发烧或呼吸道症状人员、近期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人员以及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不外出就餐、聚会。
餐饮企业要注意
< class="pgc-img">>1 建立全员健康监测报告制度,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严格执行测温扫码、扫码登记、查验72小时核酸证明等各项防疫规定,不得带病上岗,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2 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组织全体人员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培养人员良好卫生习惯和技能,掌握防疫规定,提高防病意识。
3 餐饮从业人员上岗期间须规范佩戴口罩,直接接触顾客的服务人员应佩戴N95(或KN95)口罩。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分餐及售卖过程中应使用经消毒的专用工具并佩戴手套和口罩。
4 保持就餐场所通风,注意公共环境卫生。优先开窗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加强室内空气流动。应设置洗手设施或提供免洗手消毒剂。公用洗手间、门把手、水龙头等顾客接触较多部位,应加强清洁消毒频次。
5 餐厅入口应设置专人负责查验,确保每名进店顾客规范佩戴口罩、测温、扫码、持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北京健康宝状态“未见异常”人员方可进入。
来源 健康北京
编辑 谢永利
流程编辑 严圣淼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品当地特色美食”是旅游途中的重要环节。
< class="pgc-img">>然而,旅行途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菜系,选择哪家饭店,这是很多人都很头疼的一件事,不少人都有旅行时吃饭被坑的经历,不仅花了冤枉钱,还吃了一肚子气。
外地旅游时该如何挑选饭店?建议大家做到“3去、4不去”,大概率不会被坑。
一、“3去”
< class="pgc-img">>一是去大学食堂吃。大多数热门旅游城市都有大学,其中又有很多大学开放式办学,外人也可以进入校园参观,所以旅游时就可以来大学食堂吃饭。
很多大学对食堂都有补贴,越好的大学补贴越多,因此大学食堂的菜价比外面相对低。大学食堂的饭菜种类也很多,每个大学都有三四个食堂,菜系多样,价格不等,选择性强。另外,大学食堂的卫生条件较好,学校食堂一直是检查管理的重点,因此在大学食堂吃不用担心卫生不达标和食材不好的问题。
< class="pgc-img">>二是去评价高的饭店吃。如今,互联网高度发达,团购、短视频都很流行,在网上都能看到相关评价,所以我们选择饭店时,可以鉴别一下网络评价,挑选评分高的去准没错。另外,团购还能省下不少钱。
当然也可以询问当地人哪家饭店靠谱,建议多问几个,综合考虑。但最好不要问出租车司机,以免被带到他们合作的饭店。
< class="pgc-img">>三是去当地人多的地方去。有不少饭店在网络上查不到有用信息,这时选饭店最好到当地人多的地方,如居民区附近、菜市场附近、学校附近,这些地方当地人常去,能在这里存活下来的饭店应该都没有问题。而且在这些小店、老店吃饭,最能吃到正宗的味道。
二、“4不去”
< class="pgc-img">>一是不去景点吃饭。景点是盈利性场所,越是火的景区,里面的饭店、摊位租金越高,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高昂的费用都平摊到每位吃饭的游客身上,在景区里面吃饭价格往往是外面的2倍以上,多花不少钱。
另外,景区里面的饭店基本上不做回头客生意,顾客基本上只来一次,因此很多饭店不会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标准过高,让顾客的体验感不强。
我们上一次在景区吃烩面,号称是大碗羊肉烩面,上来一看只有几根面,羊肉也是假的,汤也是香精勾兑的。
如果,非要在景区吃饭,建议在连锁餐厅吃。
< class="pgc-img">>二是不去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吃饭。这些地方也是人员流动性强,租金高,因此在这些场所里面饭店吃饭,性价比通常不高。几十块钱一碗拉面、盖浇饭,量小肉也少。
此外,最好不在火车站、汽车站外面的饭店用餐,这些饭店专门做流动人员生意,卫生条件、食材质量都不一定达标。
我上大学时,在火车站外面的饭店吃过一次,要了几个菜,量小又难吃,小笼包根本都不熟。
< class="pgc-img">>三是不去网红小吃街吃饭。现在很多旅游城市都打造了知名网红小吃街,生意非常火爆。但这些地方,当地人很少去,人来人往的都是外地人。
这些摊位租金贵,而且美食不一定地道,多花钱吃不到正宗,岂不浪费。
一家人一顿饭吃几种小吃,花几百块钱,还不如下馆子吃得好。
< class="pgc-img">>四是不去医院附近吃饭。医院附近有很多小饭馆,看似人不少,实际上这些地方也都是做医院病人、陪护的生意,饭菜质量不高,而是价格也不低。
曾记得,我在医院附近买了一份米粥,那米粥特别稠,却只有几粒小米漂浮,根本就不是熬出来的。
您外出旅游都在哪里吃饭呢?
感谢大家留言交流!
感谢各位关注支持!
源:【厦门日报】
昨日,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就春节期间餐饮食品安全发布温馨提示,以提高广大消费者及商家食品安全意识,防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节日期间饮食安全。
提醒消费者
尽量不要网购高风险食品
市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外出就餐时,最好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带有“笑脸”标识的餐厅。
网络订餐时,消费者要注意查看商家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店铺评价等信息,选择近距离、熟悉的餐饮单位订购,尽量缩短餐食运送时间。收到餐食后,要检查包装及食品质量,并及时食用。尽量不要网购凉菜、生食水产品、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
此外,消费者发现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应保存好问题食品原状及消费票据等有关凭证,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
提醒餐饮服务单位
严禁超负荷、超范围经营
市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各餐饮服务单位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餐饮服务单位须持有效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方可营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自查自纠,严禁超负荷、超范围经营,严控供餐风险。
从正规渠道采购食品原料,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保证原辅料新鲜合格,来源合法,严控短保质期、易腐变质食品仓储条件和使用期限。严格遵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食品加工生熟分开、烧熟煮透,烹饪食品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接触熟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要严格清洗、消毒。严格执行晨检制度,严防带病上岗,规范佩戴口罩。
注意燃气使用安全,不用非法瓶装燃气、醇基燃料等,不随意排放油烟,倡导消费者不使用或少用一次性餐具。使用木炭、燃气的火锅店、烧烤店等注意加强经营场所通风,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要熟悉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要求,对消费者反映或投诉的食品安全问题,要诚恳、积极、及时、妥善处理,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要立即将患者送医救治,封存相关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等,并向辖区市场监管部门报告。
(厦门晚报记者 高金环 通讯员 黄煜)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