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说,现代生活已经被广告入侵了,你赞不赞同?不管是打开电视,还是网页,甚至是走在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广告有时候确实不太讨喜。提起广告这两个词,小编的脑海里就自动浮现,“累了困了X鹏特饮”,“再看?再看把你喝掉”等等,国内广告为何不讨喜,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靠循环播洗脑,硬生生把信息塞进你的脑袋里。小编查个题外话,广告语,你会背几条?
国外广告靠创意吸引眼球,而不是强硬入侵大脑,这种广告可观性太高,让人叹为观止,百看不厌。我们来欣赏欣赏。
Real Hip Hop广告
公交车站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基础设施,也是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之一。当热也是商家们常年必争的广告宣传位,比起中国公交车站大大小小的X大教育、X火教育内容相似广告内容,这则广告简介大方只是动了点小脑筋,就可以令人印象深刻。在公交站台上制作了一个黑色的发套般的图案,当有人坐上去的时候,喜感立即蓬勃而出。
Mylanta antacid 胃药广告
这则广告看似有点无厘头,但生动有趣。广告一目了然告诉你,消化不良、肠胃不好,分分钟一不小心“泄气”就会把狗毛也吹飞了,想想把对方的头发吹起来,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尴尬。不想在别人面前有此等尴尬,那就赶紧找Mylanta胃药帮忙吧。
Topline Chewing Gum口香糖广告
看到这则广告,是不是都想找身边的哪位来个kiss呢?地球人都知道接吻时荷尔蒙急速上升会带来甜蜜感和快感。这则广告便以接吻来比喻Topline Chewing Gum口香糖的味道,酸酸甜甜,就像初恋的味道。广告创意的切入点很好,一目了然,但是如果吹出的泡泡头设计的更加黯然销魂点会不会更引人入胜呢?
卡尔加里国际电影节
哭泣,只有最棒的电影才能让人感动流泪。如此生动,看到宝宝都想跟着哭了~
Denver Water广告
不要浪费用水,使用你所需要的水量就好了。视觉效果是不是粉好,这么热的天气,好想去感受下水柱的感觉。
Koleston Naturals广告
很聪明的一个户外广告,充分利用了阳光的颜色,来演变头发的颜色变化,做的相当漂亮。一目了然,相当夺眼球。
Berger油漆广告
Berger油漆这则广告很给力,和蓝天融为一体,完全分不出那个是画布那个是天空的颜色,自然得妙不可言。
安全带广告
这则广告很生动的告诉你,没有系上安全带,即使是后排座位也不安全。这则广告很形象告诉你,如果你不系上安全带,那么一旦发生事故,你就会被弹出去。
小编想起,深圳交警叔叔也在查后排座位系安全带,如果能放这个广告是不是能事倍功半吗?
Formula牙膏广告
Formula牙膏,让你的牙齿坚固到无法想象,强壮到甚至可撕扯户外广告牌!看得小编牙痒痒,也想跟着一起咬啊咬啊,可惜牙齿不够坚固~
Liquor广告
这个广告牌被称为是最具有创意和设计感的广告牌,被命名为“酒”。快去喝一口~
Oldtimer餐厅广告
这一个开在隧道口上的户外广告,超级“吸睛”的。面部和后背的山体完全融为一体,开车路过的人,谁不会望多两眼,一下子就把商家记住了呢?
Donatos披萨广告
这个广告非常有创意,真是绝了,利用两个广告共同组成的。一个披萨广告,一个模特广告,看得好有食欲啊!小编表示嘴馋肚饿,好想来块披萨啊~
Prestige Omega餐具广告
这个平底锅也是可以上天了!精锐可以将平底锅坚固的把手描绘地淋漓尽致。哈哈,怎么小编想到了红太狼,这画面不太对啊。
Mars糖果广告
Mars糖果,好吃的让你停不下来。这个广告很有3D效果,一个糖果广告,一个嘴巴,再加上一条巨长的舌头。真的有这么这么好吃吗?
Lacrimare广告
这个广告看着咋这么舒服呢,特备是这么热的天,好像就泡进杯子里啊,当然这么不文明的事儿咱不能做哈。
保险公司广告
这则广告视觉效果很棒。咋一看还以为是油漆广告,但其实是Nationwide insurance的原则保险广告,主要告诉你灾难总是在无意中瞬间发生,无法预知,例如无缘无故就被油漆油一身呢?为了爱车,还是买份保险吧。
旁氏广告
旁氏产品很形象的展示了清理毛孔的场景。就像清洁工一样深入你的毛孔清洁!
Penline胶带
Penline用自己的产品,直接四个角用胶带就能将一巨型广告牌固定住,还真的是不会掉下来,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国连锁餐厅杰森熟食店(Jason‘s Deli)位于佛罗里达州的一家分店最近彻底“火”了,被铺天盖地的差评淹没,原因是该店的一则招聘告示将挣最低工资的工人称为“平庸之辈”,被上传到网上后引发众怒。
告示上写着这家熟食店的所有职位都在招人,而“最低工资等于平庸之辈。”
这则招聘告示还详细说明了对不同工资级别员工的期望:每小时9美元是给那些正在做第一份工作并且“愿意学习”的人;对于有“一些经验”的工人,该熟食店愿意支付每小时10美元;每小时11美元的工资是给那些“可靠的”并且可以“做多项任务的人”。
如果你想挣每小时12美元,这样的员工要能够“一人顶两人用”,“比大多数人都优秀”,并且不给工作场所招惹任何麻烦。
至于每小时13美元的工人,应该是“主管的材料”。每小时14美元?你要爱店如家,并且“给环境带来积极影响”。15美元或更多?你的表现要比老板更出色才行。
这条招聘启事的照片在网上疯传之后,这家餐厅就被谷歌1星的评论淹没了。
一位评论者写道:“如果你想要一份尊重你的工作,那就离开吧。”
另一位评论者写道:“他们把拿最低工资的员工称为‘平庸之辈’,还不明白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在那里工作。去他的老板,帮你自己一个忙,别支持这破玩意儿。”
还有人简单地写道:“给你的工人发工资。”
在推特上,用户也在评论中表达了他们对这家熟食店的的不满。
一位用户写道:“如果我像两个人一样工作,我就应该有两份薪水。”
另一位用户评论道:“如果你比老板做得多,他们为什么要付给你15美元/小时,而不是给你老板的薪水?”
这条招聘告示现在已经被撤下。
杰森熟食店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Ragan Edgerly说:“我们位于佛罗里达州墨尔本的餐厅经理确实张贴了一个告示,意在让潜在的申请者知道,我们鼓励所有员工通过我们的职业道路向上发展。虽然工资等级确实反映了该市场的平均起薪率,但使用的描述并不能准确反映杰森熟食店的招聘做法,所以这个告示立即被撤下了。”
本文源自金融界网
头正劲的网红探店,越来越像十几年前无所不用其极的电视购物广告。随着网红们下场,探店视频俨然成为流量网红和商家间的广告宣传新思路。一面是愈发火爆的网红探店,一面是不断“膨胀”的虚假营销争议。在热度高企的探店视频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和套路?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剖析探店视频的红与黑:
- 探店视频,为何成了短视频时代的电视购物?
- 探店视频为何比电视购物更魔性?
- 对商家来说,投放探店视频还值得吗?
一、电视购物,在探店视频中“借尸还魂”
“劳斯丹顿——手表中的劳斯莱斯!我发誓,100%的南非真钻。100%的瑞士机芯!只需要2980元!2980元!男表女表一共只有66块,如果你错过了,那么我恭喜你,你买不到了!”
2005年前后,无数国人都曾在电视前听到过这段声嘶力竭的叫喊。几乎没有下限的带货方式,正是那个疯狂的电视购物时代的缩影。
献出这段魔性电视购物表演的,是曾任劳斯丹顿销售总经理的台湾人侯兴祖,早在2001年,他就在台湾地区的东森电视购物台完成了电视购物的“首秀”,夸张的表演,难以自持的嘶吼,让他在电视购物界一战成名,被戏称为“侯总”。
卖劳斯丹顿的侯兴祖 图/网络
以夸张表演风格卖手表的侯兴祖,来到国内后,又开始售卖所谓的的两克拉八心八箭钻石,每次都尖声号称“外面要20多万的八心八箭钻石,我们只需要998块!只有39颗!错过就没有了!”
当年火爆的电视购物巨头“橡果国际”中,早已流行一种体验式广告的形式。比如,某款号称能矫正驼背的产品,找来了多名“家长”,声称孩子使用后弯腰驼背大有好转,一时间风靡全国,销量暴涨。
像“侯总”一样的夸张导购,和橡果国际类似的“体验”广告,都是十几年前电视购物广告的常态。在网络不发达的当年,一度忽悠到了不少中老年消费者。
网友恶搞的电视购物图片 右一为侯兴祖 图/网络
但很快有人扒出,“侯总”力推的所谓劳斯丹顿手表不过是个台湾本地杂牌,八心八箭钻石的材质只是廉价的合成立体氧化锆。而橡果国际售卖产品中的“家长”,也不过是请来的演员,拍出的也是虚假的“体验”,并没有广告中神奇的效果。
打着体验的名义,行“花式”推广之实,全然不顾货不对板的问题,无疑是当年电视购物广告最被诟病的营销乱象。
不过,昔日乱象,正在网红乱窜的探店视频中“死灰复燃”。
如果说,电视购物卖的是有利可图,但未必可靠的商品,那网红探店力推的则是看似低价便宜,却未必是名副其实的团购套餐。
网红口中动辄高喊的“当日空运”,“天花板”,“入口即化”,“绵软细腻”, 不过是适应需求的广告话术罢了。
当年,多家电视购物广告公司手握多家电视台的黄金广告位,只做营销推广,不负责产品和售后,赚得盆满钵满。
当下的网红探店市场正在复现“繁华景象”,网红们对于餐厅的体验、食物质量并无实质把控能力,为了“卖货”夸大其词、虚假体验,使得吃到货不对板“缩水”套餐的顾客,除了和老板推诿扯皮,只能打碎门牙往肚里咽了。
“有店家请我们去做推广,号称自己锅底免费,人均二三十元就能吃涮羊肉。其实这根本不可能实现。”但即便如此,仍有网红们愿意接单、表演。
二、探店视频,比电视购物更魔性
回望当年混乱的电视购物时代,被夸张表演和虚假体验欺骗的,多以中老年人为主。现如今,网红探店视频磨刀霍霍的对象,变成了沉迷短视频的年轻人们。
为了加快收割,探店视频正在形成一套流水线式的沉浸作业。目标只有一个,让更多人分摊起这笔“探店税”。
探店账号摄影师陈淼称,公司为他们采购的设备非常齐全,除了近万元的微单相机之外,还有长焦镜头、手持稳定器,并视情况请来专职的模特配合。
短视频平台5.8w赞的探店/奇偶派截图
“探店人讲话要快,画面切换要快,介绍文字要夸张也要快,尽量没有空隙,最后看商家要求用箭头标识或者在左下角推套餐。”
同样的套路,正是当年电视购物里“侯总”的翻版,“侯总”的语速快,声调高,停顿少,也是一股脑地将广告信息灌输到观众脑中,煽动观众们冲动消费。
在某个短视频APP上,一个名为“XXX饭啦”的探店视频账号,常常会使用闺蜜聚会,男朋友请客等表演情节,顺滑地带出餐厅、酒吧广告,帮助商家引流获客。
另一名北京的探店视频网红,日常身披马褂和小帽,满口“地道”硬凸出自己的老北京人设,夸张的呈现和语气,不免丑化的嫌疑,却也在翻车事件之前拉来了不少流量。
某“老北京”探店网红 图/网络
多少年来,电视购物一直是让很多人不胜其扰的存在。广电总局清查整治电视购物广告后,要求这些电视购物节目应该坚决把牢商品准入、商品宣传、节目制播、产品售后等各环节各关口,坚决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电视购物频道诚信经营和健康发展。
如今电视购物行业日益规范化,卖家不仅需要和电视台签订规范合同,选品也有了更严格的门槛保障。
细究网红探店模式,再对比当下电视购物,不得不感叹时过境迁,无论是花费巨资购买专业设备带来的沉浸感,还是快节奏语速让人冲动消费的驱动力,或是为流量和关注度而打造的人设和剧本,探店短视频的玩法和套路已经青出于蓝胜于蓝。
网红探店加团购卖货的套路,在短视频平台做活内容的动机下,坐拥平台几乎零门槛的放任,野蛮生长的探店短视频沦为了比电商直播更纯粹的购物广告。
毕竟,电商和头部网红直播们,还是会管控下选品的质量。
三、探店比电视广告还贵,商家还能赚钱吗?
在网红探店视频领域,头部探店网红的报价相当高昂。 来自MCN专做探店业务的一位人员曾对媒体表示,“头部博主的一条60秒短视频报价70万”,并表示,“确实是月入百万,去年中旬风口正当时,月入几十万不值一提。” 而此前有公开资料显示,某一线卫视的广告也不过才30万/15秒。
据《北京晚报》等媒体的报道,粉丝超过百万人的探店博主,通过平台合作投放一条探店视频的价格高达23000元。
如此高昂的价格,对于广大中小餐饮商家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探店税”。
此外,在和探店博主合作过程中,商家还需要付出的远超于基础的合作费用。
为了方便带货,网红们常常会和商家商讨价格极低的“羊毛”套餐,以吸引部分“羊毛党”前来抢购,继而获得更高的核销提成。
这些套餐定价常在9.9元和19.9元,从菜品上商家很难有盈利空间,几乎是在赔本赚吆喝。一份99元双人套餐,包含近十种菜品,对于餐饮商家来说,刨除租金、人工等硬成本,利润空间微乎其微。
短视频探店带的套餐价格并不高 图/剁椒娱投
为了粉饰引流状况,网红探店视频“掺水分”的现象层出不穷。不少MCN机构都有过自掏腰包,购买推广未达预期的廉价团购套餐的经历。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刷点赞、刷播放量的操作更是屡见不鲜。
短视频平台已为探店网红标注好了变现模式
这么高成本的投入,投放探店视频的商家,成了最终的买单方。他们既需要支付基础的探店合作费用,还需要上架利润微薄甚至亏本的团购套餐,更需要提防合作博主给数据“掺水分”的风险。而最终广告引流的效果能否达到预期,很可能是个未知数。
本就沉重的生存压力下,要想不做亏本生意,商家似乎并没有太多选择。
最终祭出的,无非也只能标低价卖高价、偷工减料,降低食材成本等套路。在这样畸形的广告模式下,最终被消费者抛弃的,还是商家自己。
四、写在最后
过去一年,网红探店处于快速发展期,其背后的本地生活市场,有着庞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本地生活服务的诱人“蛋糕”十分可观,2025年,我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9.5万亿元增长至35.3万亿元。探店短视频,必然能分得不小的一块。
然而,无序生长往往会埋下隐患的种子。和如今网红探店视频相似的电视购物,鼎盛时期行业收入一度高达200多亿元。但一旦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即便完成了自我矫正,也未能重现往日的辉煌。
殷鉴不远,时代车轮仍在前行,十几年前电视购物支配的恐惧,网红探店视频正在重现。坐拥庞大用户流量,网红探店视频的“好日子”还能持续多久?
参考资料:
- 《探店博主“川剧变脸”为哪般?记者调查探店及探店博主的真实一面》,法制日报;
- 《为什么美食探店看起来越来越假?》,互联网的那些事儿;
- 《探店越来越假,怪谁?》,开菠萝财经;
- 《电视购物20年,衰而不死》,吴怼怼;
- 《“野蛮”探店乱象:假数据、假分享、无约束力》,猎云网。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由 @奇偶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