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何慧婷整理
据央视财经报道,喜欢喝奶茶的赵羽,在2018年先后投资90万元加盟了一家知名品牌奶茶店,但奶茶的口味却被很多顾客质疑,客流量越来越少。
一年多后,赵羽赔了130多万。某日,她接到了一个电话,被告知自己和7000多个加盟商一样被骗了,开的是“假店”。 正规茶饮品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初开了第一家店后,品牌方在当年的9月份开始申请注册餐饮服务类商标。在这期间,山寨门店的开店速度远远大于正版店铺。“最夸张的时候我们全国只有114家直营店,假的店有7000多家。当取得商标以后,进行了打假和拆除招牌的行动。经济成本的话,就达到了一个亿左右。”
截图来自@央视财经
视频中出现的这家奶茶店,杭州消费者应该不陌生,2018年6月,西湖银泰开出鹿角巷杭州首店,一时间排队热潮盖过喜茶。一个月后,鹿角巷的门店数量(包含装修中尚未营业的)激增到22家,除杭州主城区外,富阳、萧山、临平、桐庐也陆续开出鹿角巷门店。西湖银泰店公开表示,这些店跟他们没有关系。
早在2018年7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就报道过——杭州一个月内开出多家“鹿角巷”,其实商标都没获批
但这并没有阻挡住投资者疯狂的开店热情,随后一年,以“鹿角巷”命名的奶茶店数量更是一度激增到160家。
当时,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还曾购买过7家以“鹿角巷”命名的奶茶,7家门店,7杯奶茶,外观几乎一致,味道千差万别。
时间回到2020年,当时就有网友爆料称:“奔着‘月入6万’去(加盟奶茶),最后却赔光买房首付!”
95后的王明(化名)大学毕业后,因为不满足于朝九晚五上班,决定自己创业。年轻气盛的王明听信了一个自称鹿角巷代理的招商经理“月赚6万”的说法,加盟了一个叫琉璃鲸的奶茶品牌,半年多就赔光了父母给准备的30万买房首付。
刚开始准备创业的时候,王明心仪的是蜜雪冰城和重庆本地的一个小吃品牌,但是加盟过程不甚顺利,就在王明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自称是鹿角巷招商经理的电话。
当时,鹿角巷在重庆特别火,再加上这个所谓的“招商经理”亲自带着王明到广州实地考察,王明“顺利入套”。
加盟费12万元、物料费4万6000元、管理费和保证金各1万元,再加上店铺押金和转让费,店八字还没一撇,就扔进去了接近30万。
虽然超过了王明的预算,但是他想着,好在还有买房首付兜底。但是等真正开始选址装修的时候,他发现投入是个无底洞,25万根本下不来。
接下来,员工培训费用又是6000多,为了达到公司对加盟店的装修要求,整个装修成本超过7万块。
装修时王明才发现,公司说好的“赠送5万物料”实际上只送了一个小的水吧台、两个冷藏柜,和一些摇奶茶的工具。
至此,店铺还没开张, 王明差不多已经投入了30多万,父母准备的买房首付还不够,不得已又问父母借了一些,加上自己之前的一点积蓄,总算把店开起来了。
开业才半年,王明就被三连暴击,把资金全部赔进去。
有不少网友留言说自己身边的人也曾经被奶茶骗局坑过。
@栀虞:现在的骗子越来越多,我有个朋友也是加盟一家店,花了好几万发了货过来,但都压在家里,又不让退。
也有过来人表示,加盟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似是而非或是世事可畏:这种网红的奶茶店能在网红小吃街盈利。在普通的商铺街很难盈利,而且里边的各种商业运营模式是不被我们所了解的,我建议要慎入!!!
@(^???^):虽然年轻人想独立创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还是要好好调查一下目前这个产业的行情和所收购的门店、仓库等等硬件设施的使用情况,切莫盲目投资啊~
@秋忆:商场就是战场,对于毫无经验的学生来说坑太多了,创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从基层做起,摸清行业规律再谈赚钱,要不,很容易被骗的。
刚刚,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搜索了The Alley Da鹿角巷的官方微信号,据最新门店一览显示,杭州目前有4家鹿角巷门店。
在某点评网上,有消费者评论说:“几年前还是很火的,近几年不怎么听到了。”
你听说过这家奶茶店吗?一来聊聊。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智能商业》一书中曾鸣教授写道,在未来,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服务企业,因为用户要的真的是服务而不是商品。
文|陈晨
车子开出市区,景色由淡转浓,山水和别墅群渐渐取代高楼大厦。1个半小时后,在一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附近,我找到了沈迪的公司。
早上10点的农贸市场热闹非常,加上周围又是装修市场,人声鼎沸、烟火气缭绕,你很难想象一个互联网公司身处其中。这是这位90后年轻人的第三家公司,专给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上的店铺做"装修"。所谓"装修"指的是视觉设计、文案优化、数据复盘、营销策划等一系列改造,通过这些手段提高外卖销量,业内称为外卖代运营,这类职业也被称为外卖规划师。
< class="pgc-img">>走进公司,装修简单,7、8个运营,两排电脑桌,但几十平米大小的地方却拥有一间超大的独立办公室。沈迪说,不是他讲排场,是因为公司服务了8000多个外卖商家,需要独立的空间方便人来人往,"8000多个商家,运营前后平均每个商户能增加40%的销售额。"
由于外卖规划师这个职业兴起不久,人员比较紧缺,且较少十分对口的人选。一般都会从电商运营中招人、挖人,可以给到1-2倍的薪资加价。但因为处在郊区,即使月薪3、4万的条件,沈迪说也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外卖规划师。
据他介绍,一位刚进入公司三个月的运营同事月收入就可以达到三万起,有的员工工作一年就可以买套房。销售总监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百万以上,不仅买了排屋还买了豪车。是的,我看到的那7、8个人都是"隐壕"吧。
中国的外卖是一年销售额超过4000亿元的市场,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400多家外卖代运营公司,资本也开始密集进入。在天猫有一半的店铺由代运营负责,而与之对标的外卖代运营也正在实现这样的野心。
只是风口之下,无数造富神话背后,也勾连着一轮新的洗牌。
外卖是个技术活
常点外卖的人,应该能迅速分辨出那些背后拥有幕后推手的的餐厅:占据首页的推荐位、配上柔光的菜品图、拥有各种套餐组合、恰好多点一个菜的满减优惠、专门设计的餐盒……这些都是外卖规划师的杰作。
李倩从业快两年了,算是这个初兴行业的资深人士。她是沈迪从杭州另一家外卖代运营公司挖来的。
这位宁夏姑娘热情直爽,一见面就有声有色地跟我描绘美食,像是一位吃播主播,说得你下一秒就能留下口水:"那家的鸡架特别好吃,用料好又酥脆,下午茶办公室点很合适;冒菜店的女孩子特别多,奶茶富阳这边价格贵,没有杭州的品类多……"
把握外卖流行趋势是"外卖一姐"的职业素养,而江湖地位的建立来自不断巡店试吃。一整天的工作中她有半天时间在店里,"这边每一个商家我都会去试吃。"李倩上门先不谈别的,在她看来东西好吃才是根本,外卖运营只是为了让美食更好更快地被发现,"酒香也怕巷子深"。最多的一次,她一天吃了40多份外卖,对于这位爱美姑娘来说,减肥是不可能的减肥的。
< class="pgc-img">>有了试吃,才能对店铺有整体的了解,才好下刀整改。李倩做完店铺诊断后会出一个运营报告,为商家做竞品的比较、周围商圈的分析、设计爆款,在此基础上进行视觉优化、品牌故事的打造、参加营销活动、设置折扣满减和付费推广。
折扣的设置被李倩被看作制胜法门。她总结的经验是:第一,必须让顾客在1分钟之内完成下单,犹豫太久客源容易流失;第二,折扣菜一定不能超过5个,菜品和套餐不能复杂;第三,折扣力度既要保证商家赚钱,又要看上有足够的诱惑力。
尤其是第三点,是新手常常踩坑的地方。"之前有同事,给店铺设置满30元减15元的优惠,再送一瓶饮料,结果一个中午就送了三箱饮料,商家亏大了,他被投诉了。"
运营还会每天分析,通过活动、定价、满减等措施实施后,对于店铺的整体销量、转化率的影响,再由数据复盘运营效果,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 class="pgc-img">>当然,沈迪也有许多愿意津津乐道的成功案例。比如广东一家烧鹅饭餐厅,之前按照老板口味定了一些套餐,运营之后把所有的套餐都改成了单品,并做了精细分类,销售额从原来80元、90元一天到现在400、500元一天,"老板来不及了,单量大到关店了。"
还有家水果店,原本每天只有1、2单外卖订单,运营之后调整了品类增加了果切、酸奶水果等品种,还策划了一些互联网营销活动,现在一天有40、50个订单。
从电商代运营转型
沈迪为什么不把公司放在市区,点外卖的人多做外卖的人也多。一方面的原因是他是本地人,一直在当地创业,各种资源都是在这边。另一个原因是,市区的外卖代运营公司多如牛毛,为了节约成本也远离贴身肉搏,所以扎根在此。
大学还没毕业沈迪就开始创业,如今这个90后有三家公司,而这三家公司看似不同,却也殊途同归。第一家公司做农产品的电商销售,一个月销售额在170、180万元左右,第二家公司是做企业管理咨询的,帮助传统制造业公司电商转型。
也是因为之前的积累,慢慢有一些餐饮商家找上门来,他们跟农户、传统企业有共通的难点。"农户只会种地,而饿了么的商家也许只是有做饼做面的手艺,一些人电脑也不会用,拍个照手都在抖,更不用说网上怎么传播和销售,转化率、浏览量更是从没听说过了。"
< class="pgc-img">>把电商代运营转成外卖代运营,是沈迪十分笃定的判断。他认为同城上门配送是刚需,多种社会角色都会参与进来,是提高社会效率的事情,而"吃"是一个消费频次更高的动作。2017年7月,沈迪成立了这家外卖代运营公司。
资本也在印证他的直觉。2018年起,外卖代运营中的领先者开始密集融资。短短4个月,帮助星巴克完成了外卖业务在全国30个城市上线的食亨,在2018年获得红杉资本、高榕资本和元璟资本累计上亿元的投资,今年2月获得TPG软银中国合资基金的数千万美元的投资,目前公司的整体估值已经接近20亿元。而商有、掌单等其他代运营商也纷纷拿到融资。
< class="pgc-img">>许多人把外卖代运营与电商代运营对比,后者依托于淘宝天猫,陆续孵化出了上市公司,比如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宝尊,还有不久前刚刚A股上市的壹网壹创。这给外卖代运营们更大的信心和想象空间。
三十年前中国的服务运营生态是空白的。1988年后宝洁进入中国,那时候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营销服务行业,无论是消费者研究还是整个广告制作、广告的投放,十年以后,到了1998年逐渐开始有了基于电视广告的服务业。如今,服务运营在各种场景和行业诞生,尤其是当线上线下融合的时候,机遇又被放大了。
但相比电商服务商具备新零售、用户运营、数据运营、供应链等多元化的服务,目前来看外卖运营手段还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对于沈迪这种服务中小商户的运营商来说,商户连接触互联网的机会都很少,"打交道的难度会更大,解释成本高,比如,为了引流会亏本打爆品,这在电商行业是很常见的,但很难说服外卖老板这么去做。"
随着外卖从野蛮生长进入精细化运营的阶段,商家对于代运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外卖运营的方式也在不断演进,而且沈迪认为外卖的复购率更高,一些可以达到40%以上。
人才争夺战
对于人才的需求度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这一行业的张力。在沈迪的公司有许多草根逆袭的样本,李倩就算典型的一个。
因为家境不大好,父亲常年生病,又要供弟弟读书,李倩大专没毕业就肄业打工了。一心不想当服务员又不找不到工作,她成了杭漂。在杭州的一家服装厂打工做过厂妹;也在四季青卖过衣服领标、包装袋。
她野心不小,吃过的教训也不少,之后她又开过服装加工厂,亏了20多万;在淘宝卖过女装,淘宝店做到5个钻后草草收场;还开实体服装店,两年多亏了50多万元。
一路起起伏伏,因为之前有开淘宝店的经验,她转行干起了代运营。一开始是做阿里巴巴诚信通的代运营,慢慢地债务还清了,再转行成为外卖代运营,目前月薪保持在4、5万元。
别羡慕太早,高收入也意味着高强度的工作。运营之间是没有分工的,一个商家就由一个运营全权负责,每一个运营配两个美工,沈迪会在每个项目群里,关注动态协调工作,目前平均每个运营手里有40、50个商家在跟进。
< class="pgc-img">>代运营的本质是服务。所以沈迪也强调24小时的服务,"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是商户在群里问题,运营必须及时回答。"
一般来说,一个外卖运营的收入按照底薪+服务提成+客户满意度等多维度计算,晋升也要考核服务商户数量,公司规定服务过100家商户的是专员,300家是主管,800家的是经理。
李倩说,公司95后居多,有的跟她一样从外地来淘金,还有一些是本地人,选择从深圳、北京回家工作。
< class="pgc-img">>在这个电商基因不浓厚的地方,从事过相关行业的人比较少,沈迪愿意开高一点的价格。"我把工资放的比较高,准入门槛也比较高,哪怕工作量会稍微大一点,把提成加高他们会乐意。"
沈迪把目前的状况比喻为开培训学校,培训学校招生受制于老师的规模,而目前公司销售的接单受制于运营人员的水平,"现在的问题是单子很多接进来,我们没有这个人员来完成,运营的能力制约销售的发展。"所以,他只能开出高价让1个人干2个人的活。
其实,招人难并不是住不是孤例,大部分外卖代运营公司从电商代运营公司挖人。有的甚至为了招人搬迁了。上半年,菜老包把重庆的总部搬到了杭州阿里巴巴园区旁边的梦想小镇,他们认为重庆互联网信息稍微比较闭塞一点,梦想小镇在获取互联网信息和互联网环境更好,招人也更容易。
菜老包是为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上的菜摊做改造的服务商,他们提供门店、产品包装的装修、技术系统的分析、供应端的部分标品的的集中采购等服务,尤其是通过外卖平台积累的销售大数据,菜老包会提醒菜摊备货的品类、数量等等。2018年菜老包在饿了么线上总交易额突破1个亿。
但是繁荣之下藏着暗涌。
下半场来了?
"一大批倒下,洗牌期来了。"沈迪说,周边的外卖代运营公司他几乎都拜访过,但今年起当中有许多公司已经倒闭。这些公司都有一些共性。
他们大部分没有任何运营团队,只有几个客服,老板只关注接单量,不关心运营效果,而且更多倒下的公司都承诺商家,没有效果退还服务费。
"去年的3月份就开始有一大批的运营公司,承诺做不起来服务费退还,当时竞争特别大,我们生意很难做。销售的工资提成全部发掉了,怎么可能退钱,说白了就是欺诈。" 沈迪从不敢承诺百分百成功,"说实在话10家能做7、8家做起来不错了,敢打保票的肯定是骗子",在他看来,这些公司的生命的最终周期只有8、9个月,没有接盘侠就死了。
生于草莽的外卖代运营必定经历洗牌期,从而提升准入门槛,从草根逐步走向专业。
据了解,目前一些代运营商会举办外卖商学院,教授商家如何提升外卖销量与利润。沈迪也表示,之后会把外卖代运营扩容为新零售代运营,先从外卖切入,再接一些新零售项目,比如目前在操作的农场体验结合农产品线上销售的项目,"现在电商很火的网红直播、短视频也许未来会在外卖平台出现。"
< class="pgc-img">>元璟资本郭翌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相比电商代运营,外卖代运营的市场格局会更快明确。借鉴电商代运营的发展经验,资本和人才都会更快进入,而且头部效应更强,市场更加集中。
淘宝能发展至今,曾鸣教授在《智能商业》中认为,是因为抓住了网络协同、数据智能的双螺旋。跟淘宝类似,外卖市场也正在连接起买家、卖家,以及各种各样的服务商,构成了一个网络协同的零售合作平台,同时在数据指导下不断迭代解决方案。
(文中沈迪、李倩均为化名)
>动现场 王刚 摄
中新网杭州6月2日电(记者 周禹龙)2日,富春山居新时代乡村振兴论坛在杭州富阳举行。记者从两岸乡亲结亲仪式环节得知,富阳将以“我在富阳山乡有个家”活动为载体,邀请台湾优秀民宿业主、社会贤达,走进富阳乡村与农家结亲,交流两岸乡村振兴经验,进一步挖掘两岸文化交流内涵。
富阳享有美誉,一江如花的富春江横贯全境。独一无二两山夹江,江中有城、有岛的景致,成为了《富春山居图》的原创地和实景地。
“正是富阳的奇山异水成就了这幅山水画卷。”富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夏芬告诉记者,依托《富春山居图》这一共同的文化纽带,富阳在富春江边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的海峡两岸书画家《富春山居图》圆合暨富春江雅集活动,奠定了20年两岸交流的文化基础。
如今,在两岸山同青水同绿,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大背景下,更深层次的交流--“结亲”成为“不二选择”。
实地考察富阳乡村振兴建设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台北市原副市长李永萍认为,当地可以建立孵化器,助力乡村振兴。
“比如,可以邀请艺术家、设计师、青年创客和非遗传承人驻村,驻村不用请他们落地。比如在富阳,每个村子可以停留一段时间,这样外来的创意者和外来年轻人在进行交流时,好的u2018精华u2019就会遗留下来。”李永萍说。
“台湾已有成熟经验。”李永萍相信,结合两岸创客,中华文化复兴目标指日可待。
为推进两岸乡村建设共同进步,活动上,台湾同胞还与富阳当地村民互赠礼物,“亲上加亲”。
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理事、台湾辅仁大学教授李青松带来的礼物是仙草茶。李青松介绍,这最新研发的仙草奶茶,在当地喝了以后,回家还可以余韵留存,“所以我想和这位亲家一起分享。”
收到礼物后,“亲家”--富阳区洞桥镇大西村村民沈洁回赠了粽子。
沈洁说,因为端午节快到了,我特地带来家里包的五种口味的粽子,象征人生五味。“希望台湾亲友带着粽子和福袋回去,以后的日子常来常往。”
因为《富春山居图》,虽然他们相隔两岸,但心却在一起。
最后,夏芬表示,今天我们邀请海峡两岸乡村振兴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了解乡村振兴在富阳的生动实践,分享交流乡村发展的经验、理念,畅谈思考,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举措,必将为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的深入交流,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增添新的动力。
据悉,富春山居新时代乡村振兴论坛由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和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