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玖财经
8小时的长队、100块的跑腿费、300块的黄牛费、微博热搜……茶颜悦色在武汉开店的第一天,引起了全网关于#排队买奶茶值得吗#的大讨论。
陆玖财经的同事曾抱怨过:“今天我去乐乐茶三里屯店买了一杯果茶,告诉我预计等待时间半小时,这个时长我是可以忍受的,就果断下单了。结果我在寒风中等了一个半小时,喝到这杯茶的感觉就是透心凉。”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爆火,收获24亿微博阅读量,在那时仿佛不发一杯自己喝奶茶动态,就是与时代脱了轨,不少奶茶店门口又排起了长队。奶茶店的老板可太开心了,在这几天里可谓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排队热的背后,这些奶茶到底是真的火,还是商家满满的套路,我们犹未可知,但是资本却是真真切切的在排队投资,一家国内最一线的资本方对陆玖财经说,茶颜悦色,我们想投都投不进去,人家不接受投资。
接下来,陆玖财经就仔细分析一下这些奶茶店的营销手段,以及资本狂热的追逐。
手段一:排队背后的水坝原理
陆玖财经的同事在一个周日的下午,准备到喜茶金融街购物中心店购买茶饮,为了节约等待时间,提前打开了喜茶GO线上点单小程序,找到店铺准备下单时,接收到系统提示说:当前超过122杯茶饮在制作,仅可购买小食、冰激凌,点茶需要到门店现场进行操作,无奈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才下单成功。
到门店观察后,陆玖财经发现,喜茶的茶饮制作采取流水线作业的方式,给杯子贴标签、制作茶底、切水果、打果汁、淋奶盖等都有专人负责,平均一杯水果茶的制作时间需要5分钟左右,就算没有人排队,从点单到取茶基本上也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慢工能不能出细活不好说,但一定可以排长队。
陆玖财经还发现,喜茶叫号时并不似普通的奶茶店,做好一杯就让顾客取走一杯,而是做好8杯或者是等桌面摆满茶饮后再一起叫号,如此这般就可以把等候的顾客积压起来,让店里总是充满等候取茶的人。
这样的做法其实叫做水坝原理,先把水拦起来,等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再一次性放掉一部分,水库里的水有多高就可以由自己控制。应用到喜茶店铺其实也是一样,在等候与取茶的这段时间,人流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有路过的人看到这家店拥有这么高的人气,抱着好奇心也会想要加入其中。只要队伍足够长,就可以形成一定的口碑效应,利用人们的好奇和从众心理达到营销的目的。
排队其实就是最好的广告。
去实体店那些排长队的队伍里随便找个人问一问,很多人其实连买什么都不知道,就跟着排了。要是你有本事,能让人排出3公里的队伍,那就要成为全网热议的对象了。
奶茶店也是如此,店铺门口越是没有人排队,就越是没有人进去消费,因为这会给人一种“没有人肯定不好喝”的心理暗示,反之亦然,看到排队的人多,消费者路过就会产生好奇,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这家店肯定比较好喝,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排队呢?
互联网时代,奶茶店想要打造网红属性,充分利用消费者从众心理的排队营销功不可没。
手段二:人为制造供需矛盾
像喜茶这样的新式茶饮,电商快递外卖都拿它没辙。
如果你的城市没有,只能苦兮兮地等你开过来,或者我千里迢迢地赶过去,它本身就存在着稀缺性。
网红茶饮的一个特点就是名气大,但实际的门店数量又不多,甚至开店布局也只存在于一二线城市,这就人为制造了巨大的供需矛盾。
试想:倘若天天上热搜的奶茶店突然开在你家楼下,你会不会也想去尝一尝呢?若是不喝一口,连吐槽都怕是找不到好的切入点。
作为新茶饮赛道的头号玩家喜茶,截至2020年12月7日,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拥有了684家门店,这个数字在2019年底仅为390。据其官微等平台发布的信息,喜茶今年每个月都在以大约新增30家门店的速度在扩张。可扩张了之后,那些店铺排队热度也是只增不减。
这或许就是声量的价值所在。
开奶茶店,本来是一件稀松平常之事,可茶颜悦色在武汉一开店,排队8小时的奇观,引起所有媒体争相报道,这下全国人都知道茶颜悦色了,不知不觉省去一大笔宣传费用。
有热心的网友算了这样一笔账,照排队要排八小时这样算,加上跑腿费一百块一杯,那买四杯怕是要五百块钱才能解决了,似乎直接坐高铁到长沙买更为合理,找个长沙还可以的商圈,到处都是茶颜悦色,肯定不用排多长的队,喝完还能吃点口味虾,点几份湘菜做晚餐,回头还能再打包几杯回武汉,全程大概也就五六个小时吧,来回路费也不过300左右,
选择在武汉新店排队简直是稳赔不赚的生意啊。
饥饿营销的技巧虽十分有效,但它却浪费了很多人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一部手机,你要熬夜去抢拍预售;为了一杯奶茶,你要排队等待8小时中间不能离开。
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热衷于大搞排队营销,消磨顾客的时间和耐心,这样的手段并不高明。
手段三:玩人设,炒概念
这些年,网红茶饮店层出不穷,各家都有自己的“人设”,比如喜茶的“灵感之茶”、奈雪的“一杯好茶、一口软欧包”等等,用简洁的话术树立自身品牌特色与顾客认知度。
在这个颜值经济的时代,仅有人设是远远不够的。品牌的精致度及顾客的停留体验,已成为判断一个茶饮品牌是否能走得更长远的标准。因此,这些新式茶饮们往往也会注重自身的包装,创造出自己的一套视觉识别系统。
就茶饮头部品牌喜茶而言,其从颜值和个性切入,将门店形象打造成消费者愿意自发传播的社交货币。目前喜茶已经有玩味摩登HEYTEA BLACK店、可爱少女的HEYTEA PINK店,铲屎官们期待已久的宠物友好主题店等多种主题门店,同时每个门店的设计都会依据店面本身选址、面积实际情况等进行变化。
许多人称喜茶是一家被茶饮“耽误”的设计公司。
新式茶饮们通过店面空间传递出品牌文化和新的社交概念,让不同的门店概念多样化,增加消费者的新鲜感和体验感,使得情景化、个性化的门店成为其圈粉和吸流量的利器。
除了精心设计的店面,就连小票这样的细节也会有自己品牌的独特风格。这样的一杯高颜值、有态度的茶饮,消费者不拍个照怕是自己心里都过不去。
做到这些仅仅只能树立自身形象,如何在赛道上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呢?那自然是给自身贴不同的标签,不断出新品引人注意。对此,陆玖财经也做了一个统计,在2019年全年,喜茶共推出了240多款新品,涵盖茶饮、面包、特调等多个产品系列,与绿洲、电台巷火锅、奥利奥、芝麻街等超过15家IP进行联名推广。
并且新式茶饮也会充分借助互联网进行营销,在出新品时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会邀请各位达人探店打卡,形成一定刷屏效应,同时在其公众号也会发布精美的产品广告以及概念解读,将顾客的好感度和好奇心拉满。
资本:正在为全民垃圾买单
尽管打着新鲜、健康的旗号,新式茶饮并没有其宣传地那么健康。有机构对十余家当红奶茶店饮品热量做了测评,假设以每块方糖重4.5g计算,一杯500ml的喜茶奶茶波波冰的总含糖量为46g,相当于10.2块方糖。
你可能会问,那我不加糖是不是就很健康了?数据并非如此,经测算,某品牌无糖奶茶的热量也约等于2.5碗米饭或者是3.2块麦辣鸡翅,除非喝完奶茶之后什么都不吃,不然你一天的总摄入量一不小心就会超标。
虽然新式茶饮的健康度饱受质疑,但资本还是对其青睐有加。2019年7月,晚点LatePost报道称喜茶完成了新一轮融资,由重量级资本腾讯、红杉领投,估值达90亿元。而在今年3月份,据36氪消息,喜茶又完成了新一轮融资,由高瓴资本和蔻图资本联合领投,投后估值或将超过160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其竞争对手奈雪的茶,从2017年到2018年,共获得三轮融资,最新一次融资消息在今年6月,有报道指出其即将完成近一亿美元的融资,领投方为深创投,但该消息并未得到官方确认。
不仅新式茶饮头部品牌,其他品牌也屡屡传出投融资消息。在今年,沪上阿姨、7分甜就分别获得了亿元级融资,古茗茶饮也完成了战略性投融资。
对此,陆玖财经认为,资本纷纷选择奶茶这个赛道是因为它近几年势头迅猛,贴合新消费的趋势,越来越发展成为一个跨代际的产品,几乎可以覆盖各个年龄层,其头部品牌也具备较强的创新力和产品力。像喜茶、奈雪这种主要布局一二线城市的新式茶饮品牌,它在下沉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有待开拓。
资本的介入会扩大喜茶这类新式茶饮的成长空间,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资源加速自身扩张,保持自身优势,另一方面,资本也能嫁接更多的资源和产业。
许多奶茶创始人往往更专注于产品,对于如何资本化、营销等可能都不太清楚,这时候资本的介入能帮助其在火热赛道中稳居优势,而在这一过程中,投资方也能获利。如此双赢的局面,尽管是“全民垃圾”,又何乐而不投之?
内容来源于新式茶饮白皮书
有消息称,喜茶、奈雪の茶这两家计划于2021年年底前在香港上市。但在蜜雪冰城完成IPO之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之后,有传言其正筹备上市事宜,大有赶超这两家的估值之意,“新茶饮第一股”的赛道正在不断提速。
悲哀:虽然不健康但市场依旧朝阳
据12月3日发布的《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数据显示,2017-2020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底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消费者规模正式突破3.4亿人,预计将来该数字会持续提升。
新式茶饮市场并未饱和,仍处于快速发展期。
那么未来新式茶饮该走什么方向呢?
对比《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品质安全”已经超越“口感口味”成为消费者首要的考量因素。很显然,
目前新式茶饮质量似乎还并不能匹配它的“知名度”。
2020年6月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夏日冷饮开展专项检测显示,在抽检的16批次果茶中,有两家喜茶分店共5批次产品检出不合格问题:一款食用冰菌落总数超标,4款果茶/奶茶中菌落总数高于同类标准,3款被检出大肠菌群,存在微生物污染。
《白皮书》显示,健康仍然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内容,近七成的消费者会选择降低糖度,其中来自奈雪的数据显示,“0卡糖”、“燃爆菌”分别位列奈雪配料销量的前两名。
如何在保持口感的前提下更健康,是新式茶饮未来应该努力的一大方向。
喜茶创始人在公开采访中表示:“不能只做产品,要有一套体验。;要有品牌 。消费者不仅仅为了喝一杯东西来,你要让他找到共鸣感;品牌文化要传递,要靠空间。“喜茶的多种店铺形态,为消费者带来沉浸式多维度感官体验,
使得原本一间只供排队等候取茶的小店,发展成了一个可以提供吃喝玩乐综合娱乐性场所。
除此之外,新零售业也是新式茶饮瞄准的一大方向。在今年,喜茶、奈雪的茶等纷纷入驻天猫,依托自身强大的IP优势,店内经营茶礼盒、饼干、薯条等多种SKU,销售成绩非常出色,甚至有望成为一个新的“良品铺子”。
有人曾在网上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奶茶店有没有可能实现自动化运营,这样的话饮品的口感就不会像人工那样时好时坏,并且出餐效率应该会大大提高。
对此,陆玖财经就此问题联系到了全国PLC领域前三的专家、西门子工业前西南片区的技术总监,他表示:“奶茶自动化在我看来是人为制造的需求,并没有实现的必要。因为奶茶店不可能只做单一产品,每个人选择的甜度、温度也都有差异,目前的机器只能实现单一产品线规模化生产,甜度和温度更改就意味着整条线都需要改变,那么就意味着一家奶茶店需要多个产品线进行布局,这样无疑会大大增加产品生产成本,也需要非常大的一个店面。让奶茶实现自动化还不如让几个人学会做奶茶,他们会的种类和灵活度相比机器而言会更多,这样的奶茶也会更有‘温度’。”
陆玖财经认为,既然茶的边界可以无限拓展,那么被茶吸引过来的人的消费场景同样可以无限拓展,解决好当前供需矛盾,开发受众潜在的消费能力,才是新式茶饮市场未来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是否曾经疑惑过,那一杯奶茶的热量究竟有多少大卡?又该如何选择,才能避免发胖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谜团。
< class="pgc-img">>首先,要知道奶茶的热量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奶茶的原材料,如茶叶和牛奶,二则是后期添加的糖和其他成分。根据调查,一杯正常容量的奶茶热量大约是300千卡,这几乎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拳头大小的馒头的热量。
< class="pgc-img">>对于奶茶怎么选,才能避免发胖的问题,有如下几点建议:
1.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以及少加或不加糖。这样可以降低奶茶的热量。如果想要增加口感,可以适量添加甜菊糖或罗汉果糖等代糖,这些代糖不参与糖代谢,不会导致脂肪堆积。
2.奶茶中加入燕麦。一杯奶茶里加入10g燕麦,热量约为30千卡,可以增加饱腹感,又低卡健康。
3.科学饮食。奶茶虽好,但也不能贪杯。同时,应保持饮食均衡,减少热量摄入,增加热量消耗。
< class="pgc-img">>总的来说,想要享受奶茶带来的美味与乐趣,又不想增加体重的话,就需要在奶茶的原料和口味上做文章。选择低脂、低糖、低热量的奶茶,并加入一些健康的配料如燕麦等,不仅可以降低奶茶的热量,还有助于增加饱腹感。此外,保持饮食均衡和适度的运动也是关键。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真正享受到奶茶带来的快乐而不必担心体重的问题。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者 | 餐饮老板内参 余从
茶饮掀起健康化大战
又一个茶饮巨头加入了“健康大军”!
这次是书亦烧仙草。
11月29日,书亦烧仙草宣布品牌升级,打出了“全系0奶精,好料更健康”的品牌新口号。还邀请了“CTI华测检测”对书亦烧仙草全食品链进行了审核验证,正式官宣验证结果:全系46款产品“0植脂末、0氢化植物油、0反式脂肪酸”。
健康化是今年茶饮行业最热趋势之一。喜茶、奈雪、霸王茶姬等茶饮头部品牌竞相“曝光自己真面目”,掀起以原材料为中心的“健康”比拼。
“招数”可以分为3类:
< class="pgc-img">>一类是“说我没什么”,比如“低糖”“低脂”这样的“低”系列,以及更加极致的“0糖”“0脂”“0”系列,和大众认知中不健康的食材如植脂末割席。
一类是“说我有什么”,但这个“有”不同于说出食材名字的有,它是一种说出元素形态的有。
Blueglass是这方面的代表。杯体上各种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详细排列(B族甚至还细分出B1、B2、B6、B12),开创了茶饮界“元素标签贴”的先河,被网友亲切地称呼为“元素周期表风”。
还有一类是“说我是什么”,比如公布原材料产地,说明优质产区的水果;比如公布一杯奶茶的卡路里,像霸王茶姬,直接做了一个卡路里计算器,公布每款产品在不同细分选项下精准的卡路里数据。
以上3招,品牌们或是单个使用,或是排列组合,搭配不同主题掀起一阵健康风暴。
“健康”这口安利
消费者不一定会吃
喜茶一口气公示40款配料信息,至今已一个月有余。而茶饮品牌整体的健康化趋势,早从年中就已轰轰烈烈的展开。可以看到的是,新茶饮赛道中,那些你能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基本上都在“健康”赛道趋势中掺和了一脚。
先是推更符合“健康定位”、配料表更简单的新品。
除去自身定位本就为“原叶鲜奶茶”的霸王茶姬、茶颜悦色、茉莉奶白等品牌外,像是古茗、喜茶、奈雪的茶、沪上阿姨、益禾堂等一众鲜果茶起家的茶饮品牌,都先后上架了鲜奶茶、轻乳茶类产品。
虽然叫法不同,有“清爽茗奶茶”、“原叶鲜乳茶”、“轻乳茶”等各种新品名,但本质上都属于“原叶茶+牛奶”,只用这两种原材料所制成的奶茶,更加简单清爽。
先不说新品效果如何,这个大趋势,主流奶茶品牌列队整齐地跟上,一个没落。(注:此处不是把雪王漏掉了不带它玩,而是因为价格带不同,这里主要分析腰部及以上品牌)
即使没有直观杯量说明各大品牌的推新效果如何,但不少网友表示“喜茶、奈雪,你们糊涂啊。”“都是做鲜果茶出身的,为什么不持续深耕果茶,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呢?”
再是打“健康”旗号公示配料表。
其实,按照我国的通则要求,奶茶等现制现售饮品可以豁免强制标示,是否有标签和如何标注均可由经营者自行决定,并无法律强制规定。既然品牌方先一步选择“开诚布公”,就有不少“奶茶党”、“凑热闹党”深究下去,认认真真研读了这份配料表。
这一研究,便生出了许多疑问。
一方面是按照国家对于零售、预包装食品,如肥宅快乐水、屌丝饮料等,他们的配料表排序是有讲究的,即哪种原料用得最多就应当写在最前面,越靠后越少。但有不少公示配料的产品只注明了构成,但并未说明成分占比。
另一方面,是对于零售的预包装食品,必须在包装上标示能量、4种核心营养素的含量,以及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这波揭秘可以说是,品牌方让消费者看到了“他们想让消费者看到的”。
其实光是某品牌公示的配料表中的“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含乳饮料)”这一项,就又能向下拆分出许多成分来。更别提常用的“轻乳”、“厚乳”、“生酪乳”等各种基底,在公示中也并没有完全注明。
营销意义是否大于现实意义,仍旧有待考究。
这场健康风潮之后将如何演绎
在这波浩浩汤汤的健康风波之前,新茶饮已经有过许多健康化的尝试,也曾经开辟出“健康+茶饮”类型的品牌。
此前,有一些公司做出“营养品+奶茶”的尝试,还擅自以营养品品牌Swisse(斯维诗)的名义发布加盟信息,在众多城市开出实过体店,售卖名称上和营养品比较有关联的奶茶,比如爆款茶饮,名叫“极光胶原蛋白”。
去年开始,一批宣称“养生茶饮”的品牌出现,做“中药材+茶饮”,推出“熬夜水”等产品,红极一时。
这些健康化的尝试在业内都有一定声量,但最终并没有稳步发展出大品牌。内参君认为,原因在于这些健康的尝试和消费者真实的健康需求并没有很好地接轨。
口味是驱动购买的第一要义,性价比、时效性、健康是完成购买决策的考量因素。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怎样兼顾口味,是茶饮品牌吸引消费者需要考虑的内容。
这场以公布配料表为话题的健康大战兴起后,品牌供应链建设、产品研发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这场健康风潮将如何演绎,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