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叶曼至
新式茶饮行业的“规模战”再次被打响。
7月20日,奈雪的茶(02150.HK)正式推出“合伙人计划”。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其主品牌“奈雪的茶”首次开放加盟。
同日,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前奈雪的茶直营门店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为了让更多消费者可以更便捷地体验到品牌产品和服务,公司选择通过开放加盟的方式,来触达直营暂时覆盖不到的市场。通过直营+加盟双轮驱动,推动奈雪的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据奈雪的茶官方数据,截至今年7月,奈雪的茶已经在全国近100个城市开出直营门店超1200家,注册会员数超7000万。在开放合伙人计划之前,奈雪的茶是唯一一个规模破千的直营茶饮品牌。
据奈雪的茶公布的合伙人政策,加盟门店面积明确限定在90—170平方米范围,这意味着,奈雪的茶仍将大店模式进行到底。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希望保留顾客在奈雪的茶的空间体验。
投资预算方面,一家奈雪的茶加盟店的开店成本大概在97万元起步,其中包含装修费40万元起、设备及道具费35万元起、首次配送费7万元起、品牌合作费6万元等。
图源:奈雪的茶小程序
纵观新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加盟门店面积及加盟费,称得上是行业“天花板”。被行业内成为三大高端茶饮品牌的喜茶、奈雪的茶和乐乐茶,加盟费起步价分别为40.8万元、98万元和12万元。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奈雪的茶近百万的加盟费为茶饮赛道最高。
以喜茶与蜜雪冰城为例。
2022年11月,喜茶正式开放加盟。根据喜茶披露的合伙人开店条款,加盟门店以40—50平方米为基础模型,一家喜茶加盟店至少需要40.8万元,其中装修费用为10万起步。据蜜雪冰城招商中心披露数据,一家蜜雪冰城的加盟成本约为37万元,其中包含7000—1.1万元的品牌加盟费、2万元的保证金等。
据乐乐茶官方招聘信息显示,加盟乐乐茶的费用大约为12万元;古茗加盟之家显示,加盟后前期总预算为23万元起。
被称为“酸奶刺客”的茉酸奶,据其官网信息,30平米标准店(不含店面租金及转让费)的加盟前期预算为20万起步。
对于高昂的加盟费,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表示,奈雪的茶具备品牌优势、产品优势(茶饮+烘焙)、空间和体验优势等,这些综合优势让奈雪的茶覆盖更多消费用户和消费场景。
“我们坚持加盟门店和直营门店零差别,加盟门店和直营门店提供同样的空间和产品体验,因而投入更大,业绩的长期回报也会更高。”上述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早在三个月前,奈雪的茶收购的另一茶饮品牌乐乐茶已正式成为行业“跑马圈地”的一员。
4月24日,乐乐茶公开表示将对外开放加盟业务,计划推出“0.5倍乐乐茶+1.5倍其他茶”的加盟店概念,通过直营+加盟两轮驱动,加速抢占市场。如今看来,这或许是奈雪的茶开放加盟前夕的一次试水。
从财报来看,奈雪的茶的经营情况也有所缓和。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截至2023年3月31日,奈雪的茶共经营1106间奈雪的茶茶饮店,整体客单价较上一季度有10%—20%的提升,门店净利润率超20%。
图源:奈雪的茶官方
奈雪的茶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奈雪的茶5天销售额破亿,共售出近600万杯茶饮,较去年同比增长120%;“六一”当天,奈雪的茶全国门店销量环比增长超150%。
“随着收入恢复、成本持续优化,茶饮店门店经营利润率在本季度内维持较好的水平,有信心2023年维持门店经营利润率在20%或以上。“奈雪的茶在一季度公告中表示。
经编辑:李泽东
炎炎夏日,奶茶与咖啡继续在现制饮品赛道上“卷生卷死”。前有喜茶、奈雪的茶价格下调,后有瑞幸咖啡、库迪咖啡的9.9元、8.8元“贴身商战”。
酸奶这股力量却逆势而行,价格一个比一个贵。然而,在饱受价格吐槽的情况下,茉酸奶最近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它似乎还想卖得更贵。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杜蔚 摄
68一杯?网友:我宁愿花100元买个榴莲!
“最便宜的选项是68元,我真的崩溃……我宁愿花100元买一个金枕榴莲解馋,也舍不得花68元买一杯榴莲奶昔。”
近日,茉酸奶上线了一份问卷调查,征集消费者对即将上新的猫山王榴莲奶昔的心理价位,三个价格选项分别为68元、88元、108元,网友们的留言基本都是“喝不起”。
“问卷不等于实际定价。”茉酸奶总部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对于本次问卷的后续及其相关产品的推出,公司仍在做考量与权衡。
“问卷不等于实际定价,从公司层面来讲,我们始终希望将最优质的食材从原产地带给消费者,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优质食材的成本其实相对透明。”茉酸奶总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消费者的各种争议,“我们认为是一个千店规模品牌会出现的舆情情况。我们也从几万份问卷中看到了很多支持与反对的声音,这是茉酸奶需要的,在品牌发展的各个阶段,消费者永远是茉酸奶最为重要的考量。”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究竟有没有植脂末?茉酸奶回应
“一杯奶昔等于一颗牛油果。”健康、用料贵(如牛油果、草莓)是茉酸奶为自己贴上的标签。茉酸奶官网称,茉酸奶甄选北纬43°黄金奶源,坚持让食材还原自然的味道。
但人们的争议核心在于,茉酸奶可能使用了植脂末,这在高价产品中是不能被接受的。
植脂末也被称为奶精,能够改善食品的内部结构、增香增味。由于性价比高、且便于保存和使用,植脂末已经成为制作咖啡、茶、饮料和其他食品过程中重要的食品配料。植脂末的弊端在于其主要成分氢化植物油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
据界面新闻,网络上流传的茉酸奶制作原料,除牛油果等水果外,其产品还使用了名为“上野曼道牌雪糕”的原料,而网友质疑,上述雪糕配料中的“精炼植物油、葡萄糖浆和乳化剂”等成分很有可能是将植脂末的部分成分拆解标注。
而据天眼查APP显示,茉酸奶母公司上海伯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于2023年7月4日申请了“上野曼道”商标,国际分类为29-食品。也就是说,茉酸奶使用的上野曼道原料为公司自有产品。
对此,界面新闻就上述争议向茉酸奶方面求证,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目前原料确实没有植脂末。”
而据红星资本局报道,两家茉酸奶门店均表示自家酸奶奶昔使用了奶浆,但他们对奶浆的定义与网友的不一样。其中一家称奶浆为纯牛奶,“只是带了点甜味”,红星资本局咨询其是什么品牌的纯牛奶,对方表示不清楚。另一家则表示不清楚奶浆的成分,但当红星资本局表示自己有减脂需求,在戒口奶油、冰淇凌等高热量食物时,对方建议不要放奶浆。
狂开超1600家店,加盟商:利润率在50%~55%左右
“茉酸奶其实是奶昔,将乳制品和水果、坚果放在一起搅打均匀。一杯奶昔等于一整颗牛油果,受到都市白领与健身人群的青睐。”加盟商李辉(化名)表示,“我们的利润率在50%~55%左右,其实不高,因为用料贵。一杯牛油果奶昔里有一整颗牛油果,草莓奶昔要放10颗草莓,也不像其他店那样加草莓酱。”
另一方面,茉酸奶在各社交平台进行广泛营销。小红书上有关茉酸奶的笔记超过7万,抖音上更涌现了“茉酸奶的榴莲来报恩了”等花样打卡视频。同时,茉酸奶也拿捏了消费者“薅羊毛”的心态,在李佳琦与品牌官方直播间出售优惠券。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CCFA新茶饮创新案例集》,从2022年10月到2023年2月,茉酸奶“三次官播从首次422W的交易额达到了1568W”,核销用户数约149万人,其中核销新客数占61.31%。可见消费者大多是图新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茉酸奶并非饮品赛道的新物种,但它真正火爆却是在成立9年后。2014年,茉酸奶于上海开出首店后,注册资本仅50万元的上海伯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却一直保持低调,直至2021年的开放加盟店。截至今年7月10日,茉酸奶店铺总数已超过1600家,“我们的直营店大概在60家左右。”记者以加盟者身份咨询时,负责茉酸奶店面拓展的刘剑(化名)表示。
“现在来咨询加盟的人很多,我一天要接十多二十个电话。”刘剑说,茉酸奶如今已调高了加盟商的门槛,除了高于同行业的40万元验资外,还要求加盟者独资并拥有至少两年的相关从业经历。
在如此之多的饮品加盟选择中,堪比星巴克价位的茉酸奶,为什么能短短两年间吸引无数投资人开出千家门店?多位加盟商都向记者提到了茉酸奶作为奶昔品类的排他性,以及它瞄准的高品质生活人群。
2022年10月,陈嘉(化名)的第一家茉酸奶店顺利开业,在之后的5个月内,他又开了2家店。“我社区店月销售额在20万元上下,另外的古镇步行街店和万达商场店,这两家的月销售额都在40万元左右。我保守估计,半年到8个月的时间就能回本。”
最后,对于茉酸奶的此番“定价风波”,有媒体评论称,对茉酸奶高价和原料的质疑并非其根本问题。但需要意识到,当新茶饮忙于在产品、价格上内卷的眼下,茉酸奶的爆发得益于其专攻细分赛道的市场空白,但这类产品是可以被复制的。
目前来看,从星巴克、喜茶到第二梯队的古茗与书亦烧仙草都在尝试此类产品。而当添加了碧根果、开心果的牛油果酸奶们变得不再新鲜,茉酸奶的差异化优势会被掩盖,加上价格因素,人们很有可能流向其他品牌。
每日经济新闻
济观察网 记者 张晓晖 这桩收购案是否给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希望乳业”,002946. SZ)股价带来提振还有待观察。
2020年1月6日,新希望乳业发布《关于签署对外投资协议的公告》称,公司计划收购“一只酸奶牛”品牌、资产对应公司60%的股权,交易作价2.31亿元人民币。
从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上看,新希望乳业收购“一只酸奶牛”的交易方案披露之前一个交易日,即1月5日,新希望乳业股价以17.95元开盘,之后不久就迅速涨停,不断有大单买入,封死在涨停价格每股19.91元。
1月6日,交易方案披露,新希望乳业股价继续上扬至每股最高21.79元。
1月8日,深交所注意到了新希望乳业收购“一只酸奶牛”的交易,并向新希望乳业发去关注函,要求新希望乳业回答更为详细的交易信息,以及披露“一只酸奶牛”的商标争议情况。
此后,新希望乳业股价开始从高处回落,到1月16日,新希望乳业的股价已经跌回至18.60元附近。
1月13日,新希望乳业对深交所的问题作出了回复,但就经济观察网记者调查情况而言,在新希望乳业披露的“一只酸奶牛”商标诉争信息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些信息。
一只酸奶牛
新希望乳业本次收购标的是重庆新牛瀚虹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重庆瀚虹”)60%的股权,重庆瀚虹的主营业务是现制酸奶饮品的销售,核心品牌是“一只酸奶牛”。
公开信息显示,“一只酸奶牛”创立5年左右,以20-30岁女性白领为主要目标用户,品牌定位时尚健康,主打“酸奶+”等差异化产品,在现制茶饮行业中表现优异,现门店数量已逾千家,主要集中在成都、重庆、西安等地,2019年营业收入约人民币2.4亿元。
“一只酸奶牛”的品牌创建者为华自立,公司创始人为华昌明、伍元学、华自立三人,其中华昌明为华自立之父亲。
新希望乳业收购重庆瀚虹的前置条件是:华昌明等三人要将“一只酸奶牛”国内外的全部核心商标资产、自建或投资的中央厨房设施设备以及相关直营或加盟的门店等用于现场制售“一只酸奶牛”特色酸奶饮品的资产,置入到新建公司——重庆瀚虹之中。
之后,新希望乳业购买重庆瀚虹60%股权。重庆瀚虹剩余40%股权由华昌明三人持有。
收购完成之后,“一只酸奶牛”的董事会由7人组成,新希望乳业派4名董事,并提名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华昌明一方派4名董事,提名副董事长。
关于交易价格2.31亿元的依据,新希望乳业解释:公司以“一只酸奶牛”品牌项下 2019 年度模拟净利润约人民币 3500 万元(该数据未经审计)为依据,经协议各方协商一致确定,公司受让重庆瀚虹 60%股权的交易对价为人民币 23100 万元。
华昌明一方还对这笔交易作出了业绩承诺:重庆瀚虹第一年度净利润应不低于人民币3850万元,第二年度净利润应不低于人民币 4235万元,第三年度净利润应不低于人民币 4658万元,重庆瀚虹在业绩承诺期内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2743万元。
不过,历史上“一只酸奶牛”的商标存在诉争,并且目前还在确权诉讼之中。这个问题也是深交所向新希望乳业提问的核心问题。
1月14日,新希望乳业董秘办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询问时表示,本次交易不会受到商标诉争的影响,关于商标诉争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已经扫清了障碍。
商标争议之外
尽管“一只酸奶牛”最早由华自立创建,但商标最早并不掌握在华自立手上,而是被成都离岸商务服务中心于2015年抢注,后商标转至一位叫做梁英的自然人手上。
2018年,华自立以重庆一只酸奶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一只酸奶牛品牌公司”),向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提起异议,要求裁定此前被抢注的“一只酸奶牛”商标无效。
2018年9月20日,商标评审委员会定:争议商标“一只酸奶牛”予以无效宣告。
之后,华自立再次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注册“一只酸奶牛”的商标,但被驳回,于是在2019年2月,一只酸奶牛品牌公司通过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国家知识产权局,诉称:第16676428号“一只酸奶牛及图”商标已被提起无效宣告申请,本身不具有合法性,不应当构成诉争商标的注册障碍。
一审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驳回了一只酸奶牛品牌公司的诉讼请求。
一只酸奶牛品牌公司不服,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2019年12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维持原判,即诉争商标的注册申请予以驳回,即:诉争商标“一只酸奶牛”的注册申请予以驳回。
2020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行政裁定,一只酸奶牛的商标诉争由该院再审,再审期间中止原判决的执行。
新希望乳业对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中,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新希望乳业称,截止本回复公告披露之日(1月13日),两个案件正在再审过程中,重庆管理公司尚未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关于“一只酸奶牛”两个商标的核准注册。除上述披露的商标诉讼案件外,上市公司收购的由华昌明、伍元学、华自立合法拥有或其实际控制的与“一只酸奶牛”品牌项下的前主要 6 件核心商标及其他 127 件商标共计 133件商标,不存在其他涉诉情况。
新希望乳业董秘办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商标问题已经不是问题,未来没有障碍。
但新希望乳业在收购“一只酸奶牛”中,没有提及的是:“一只酸奶牛”之外还有一个竞争性品牌“一口酸牛奶”,消费者也非常容易将两者混淆。
“一口酸牛奶”由安徽一口酸牛奶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授权给加盟商经营,业务同样是酸奶现制饮品。
在百度贴吧和豆瓣社区,有很多消费者讨论“一只酸奶牛”和“一口酸牛奶”之间到底哪个好?
“现在市场上卖的酸奶饮品也一直是很多,一口酸牛奶和一只酸奶牛脱颖而出,要说那个口感更好,还真是不好说,一只酸奶牛和一口酸牛奶有什么区别呢?”
“现如今几乎每条街都有饮品店,一只酸奶牛和一口酸牛奶算是行业内的代表,总的说来他们是差不多的,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一只酸奶牛和一口酸牛奶的区别在哪里?”
多位消费者提出上述问题。
不过,新希望乳业董秘办回复经济观察网记者称,“一只酸奶牛”与“一口酸牛奶”不存在商标争议诉讼,我们也不认为消费者会将这两个品牌混淆。
收购“一只酸奶牛”之后,新希望乳业能否在酸奶饮品领域得到壮大,能否在零售终端获得销售额的增长,还需要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