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台湾茶饮品牌形象升级
< class="pgc-img">>品牌命名由来
源于北纬23度顾名思义取名为N23
以地域纬度进行命名。
< class="pgc-img">>logo创意层面
logo整体是一个N的造型,与品牌名的第一个字母相吻合,
N由茶叶跟地理坐标符号组成,
既能体现出产品属性--茶叶/茶饮行业的特征,
又能体现出品牌名的地理属性。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北纬二十度,将传统的青山茶脱变成新式手摇茶这一核心品类特征,
不添加果糖,不含植脂末针对产品层面的安全跟健康属性提取。
产品最主要的特点是无任何多余元素,健康纯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针对以往陈旧的形象,结合市场目前多样且繁杂茶饮设计风格,
提出"现代时尚西方化的"新设计方向,
以品牌首字母"N"为视觉记忆点,
结合除号减法、茶壶,水滴等形态
来全方位体现N23°茶饮产品的特点及倡导的life style。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Slogan系列:
--不添加果糖,不含植脂末
--无添加,醇香自然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杯托及饮品陪设计
>< class="pgc-img">手提袋设计
>< class="pgc-img">视觉海报设计
>< class="pgc-img">体恤衫设计
>茶叶品牌跟优衣库进行跨界合作,
把logo 元素进行了时尚化的语言重组设计,
让整个logo看上去更加多样化的同时还保持品牌的独特识别特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杯盖设计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饮品杯的品牌主张比较有趣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朴琢品牌设计创意部 原创编辑
欢迎留言讨论饮品品牌与规划
>下网商记者 章航英
昨天,一个平淡无奇的工作日,杭州刚发布完寒潮预警,在刮得似台风的妖风中,我掐指一算,这是一个去打卡麦吉奶茶的好机会——或许能错过一波排队高峰。
2018年9月23日,第一家麦吉奶茶门店在台北开业,如今在全国各地拥有共18家门店。杭州武林路上那家麦吉奶茶店,目前还是杭州唯一,大陆唯二,另一家在上海。
< class="pgc-img">>在这之前,这杯被周杰伦带火的奶茶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火”——排队需要3-4小时;“贵”——据说黄牛曾炒到1000一杯,实际价格在20-30元,招牌的奶酪奶茶和烤布蕾奶茶都是28元。
街头巷尾的奶茶大战中,这位后起之秀麦吉奶茶究竟有什么魔力?是时候一探究竟了。
“你自己来喝奶茶吗?”
远远地就能看到麦吉奶茶皇后公园店门口S形两排队伍,被引导线安排得整整齐齐。
我正想加入,却被一位穿着保安服的大叔阻止了——排队请往前面50米左转等候。原来,排队之前还需要在“等候区”排队等待“召唤”,大概有3、4名保安在现场安排秩序。
< class="pgc-img">>犹豫的间隙,立马有黄牛迎上来,“喝奶茶吗?加50元,很快的。”“那边还有人排队的,要排个两三个小时。”“今天便宜,前几天还要加个100元的。”
为了使我相信,敬业的黄牛把我引到排队等候区,果然看到另一波人,我毅然决然决定加入排队。
排在前面的“大妈”回头看了一眼,问:小姑娘你自己来喝奶茶吗?
我一惊:您不是吗?
没想到她淡淡地回答:我们是卖给黄牛的。
“今天人算少咯,前两天人要多得多。”大妈娴熟地打开“麦吉奶茶代购群”,在群里接单,打出一行字:我已经在排队了,要什么奶茶?
< class="pgc-img">>群里或者闲鱼上代购的价格,一般在百元以上。他们的广告词写着:足不出户与周杰伦时空对话,共饮麦吉茶。
现场排队人群分成了明显的两波。一波是年轻的俊男潮女,他们等待在这家热门的奶茶门店打卡。另一波便是别着腰包,眼瞅着把字体放到最大的手机屏幕打字的大爷大妈,相互间沟通着前线的最新消息。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队伍越来越长。排在前面的这位“大妈”回头跟我说,你待会排在这前面啊,我待会是第一个。
果然,随后保安过来“放行”,这位大妈与她的朋友们突然就窜到了队伍最前面,一行人浩浩荡荡前往麦吉奶茶门口接上之前的队伍,开始排队的“下半场”。
< class="pgc-img">>奶茶也限购?
麦吉奶茶门店门口放着大大的两则声明。
第一条“郑重声明”:对非消费者本人购买饮品的食品安全、饮品品质、口感本店不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条“严正声明”:目前网上能搜到的加盟官网均为假冒。麦吉目前在大陆地区仅杭州和上海两个城市为正规品牌店。建议大家在正规渠道购买我司的饮料,其他平台上代购买的饮料不能保证食品安全。
< class="pgc-img">>魔幻的是,声明牌子旁边是黄牛们数着票子,接着单子,在地上码出一摞摞奶茶,等待送到下单代买的客人那里。这对于赶时间不差钱的人来说,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有不少被天气吓住,或是提着大包小包不方便排队的顾客,选择加价从黄牛那里接过奶茶。
不过,仍有不少人想要进入门店,体验打卡的过程。在社交网站上,关于麦吉奶茶的照片往往能迎来一波评论和点赞。
麦吉奶茶创始人范牧群深谙营销之道,他将这些图案设计称为“互动式图腾”,他说:“画面让人一看就懂,有一种很强的行动召唤,基本到我们店的人,都会忍不住按照我们设想拍照。”
< class="pgc-img">>果然,连周杰伦来了都忍不住打卡拍照。于是,这家来自台湾的奶茶很快为众人周知,不久它出现在周杰伦《说好不哭》MV取景地中,迅速火遍两岸三地。
虽然之后证实周杰伦与麦吉并无投资或者代言关系,然而这杯周杰伦同款奶茶已经深入人心。
据说,在上海麦吉奶茶被炒到了1000一杯的“天价”。麦吉为打击黄牛做出限购措施,还出了一个“买完需在现场喝一口”的规定,然而黄牛的气焰不灭,粉丝的热情不减。
< class="pgc-img">>杭州这家麦吉奶茶也出了限购规定:每人每天限购五杯,招牌的瓶装系列和烤布蕾奶茶每人限购一杯。
除此之外,这家麦吉奶茶甚至对排队时间也做了限定:即日起本店排队时间为10:30开始,以现场人员安排为主,请勿占用店门口通道,请不要预先排队以免造成困扰。
一位旁边排队的顾客告诉我,从福建过来杭州玩,特意过来打卡了。另一位带着孩子的顾客附和道:就住附近,无聊过来排队了。有事谁来啊?
日产1000杯不能再多了
人群保持着10分钟左右向前移动1米的节奏。大概半个小时过后,保安带了另一波等待的队伍过来。
排队2个多小时后,我终于进入了麦吉奶茶的门槛——一个十多平方米小小的等待区,没有桌子、凳子——也许是为了节省空间给等候的人群?店内堵得水泄不通,分成了下单和排队等待的两波,还有一些是取到奶茶摆拍打卡的粉丝。不时有黄牛挤进挤出忙他的业务。
然而不少人已经对黄牛有了怨言,“都怪黄牛插队,我们才排的这么慢”。这位顾客吃完午饭过来排队,而当时时间已经指向下午三点了,她抱怨“站得腿都疼了,喜茶至少还有坐的地方啊”。
< class="pgc-img">>一位排队的女士已经旁若无人气定神闲地在前台看起了书。她告诉我,她倒不是因为周杰伦过来喝奶茶,而是因为真的很迷一款烤布蕾奶茶。前一次周六过来的时候,因为现场人实在太多,她只好花了178元从黄牛那里买了一杯,整整加了150元。
三个小时后,我终于排到了队伍最前面。一个黄牛过来取奶茶,拿着一张序号146的票子,店员接过来转身找了一会儿递上奶茶。而此时叫号是110多号,我的序号是127。
< class="pgc-img">>除了黄牛之外,排队或许还与麦吉奶茶的产能有关。据悉,麦吉奶茶平均每日的出杯量在1000杯以上,相比于其他奶茶店每日两三千的出杯量,差了一个量级。
创始人范牧群表示,1000多杯已经是麦吉门店的出杯极限了,排队的人再多,也只能望洋兴叹。
麦吉奶茶一款点单最多的奶酪奶茶,需要前一天店员进行灌装备货,第二天凝固后制作使用。杭州这家门店的店员每天下班后还需要灌装600杯左右的奶酪奶茶。
排队的场面或许不久后就可以得到缓解。麦吉奶茶杭州的两家新店正在路上。上海和常州也有新店开业计划。范牧群说,计划明年在大陆开到50家店。
最后,我终于取上了奶茶,却陷入深深的怅惘:要多好喝的味道,才能配的上3个小时的等待?
活对于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意义,
对于小编,生活就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此处该有掌声
工作则是为了更好地……吃
感觉暴露了什么……
每当感觉疲惫时,
总有一种美食大声呼唤我的名字,
适时地给我增添力(zhi)量(fang)……
”咱们老百姓呀,今儿个高兴,
咱们内个老百姓呀,今儿个真高兴!“
这就是来自一枚吃货小编的快乐。
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
中国共有41万家现制茶饮店,
平均每天卖出5000万杯奶茶,
平均下来每个中国人一年要喝14杯奶茶。
消费主力还是18-25岁的年轻女性。
连日本山口组黑帮大哥也做起了奶茶生意,
每月为了5、6万收入,
在东京的JR车站放下凶神恶煞的脸,
笑容满面地招揽顾客。
那么问题来了,
如此火爆的饮料是谁发明的?
(反正不是我)
这就要从300多年前说起了。
当时有一个广州官员脑洞大开,
在招待荷兰使节的时候往茶里加了点牛奶,
于是就有了最初的奶茶。
实名感谢这位官员
随后荷兰使节将这种神奇的饮料带回本土,
接着,约克公爵夫人将荷兰奶茶引进英国。
小编的品味果然没有错!
荷兰奶茶到了英国又火了一把,
有了英国贵族的加持,
当地人民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也加上了牛奶。
后来,香港码头的工人为了补充体力,
把英式奶茶中的红茶换成了粗茶,
再加上糖和淡奶,
用大锡壶那么一冲泡,
最初的港式奶茶就诞生了!
咱们工人有智慧!
到了20世纪50年代,
丝袜上场了哈哈~
上当了没?hahaha~
其实,这只是用麻布袋滤去茶渣,
同时也让茶体变得顺滑。
所以丝袜奶茶并没有用丝袜哟~~
再后来,
这种港式奶茶传入我们的宝岛台湾,
约在80年代,
当地人在里面加了珍(fen)珠(yuan),
这就是传说中的珍珠奶茶啦!
接下来,
宝岛奶茶把目光瞄准大陆这个更大的市场,
在20世纪90年代进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不过,这个时候的奶茶里可没有一滴奶。
成本4毛不到,便宜又好喝,
这样的奶茶很快俘获了大家的胃。
“一本万利”说的就是这个时候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奶茶也进入了手摇茶表演时代~
形式变了没毛病,
不过奶精却还是那个奶精……
到了2011年,
台湾一些知名奶茶品牌,
又被检测出添加了危害健康的工业塑化剂。
奶茶忽然凉了一下……
还是在这一年,现煮奶茶登陆上海!
幸运的小编那时候刚好和现煮奶茶在一起!
(还记得高校下课人手一杯奶茶的壮观)
到了2017年,
奶盖、咖啡、水果、芝士……
热泡、冷泡、真空高压萃取……
真材实料和各项工艺让奶茶迎来了它的花样年华。
奶茶就这样大火了起来。
这时候的奶茶,已经不再是那杯奶茶了……
二三十块的高端定位,
(真的不便宜……)
高级范儿的门店装修,
颜值极高的包装……
这个时候,
你花高价买的也不再只是一杯奶茶,
更是某种品质生活的姿态,
以及晒过之后的那一刹那满足。
相信我,没错的。
什么?你问小编买过高价奶茶吗?
没有,因为贵……
什么?有人问小编爱喝哪一种?
我爱它最初的样子
最后,直击灵魂的问题来啦~
你爱喝什么饮料?
你爱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