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网红茶饮的兴起,个别不法分子不仅制售山寨版奶茶,甚至连奶茶杯等相关配套物料的包材都有假货。近日,广州黄埔警方精准出击,破获一起非法制造仓储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案,捣毁5个窝点,现场查获一批印有假冒注册商标标识的奶茶物料,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切实优化了营商环境,维护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8月,黄埔区公安分局食药环侦大队获得线索,在广州市增城区、惠州市博罗县等地,存在一个涉嫌制造仓储销售假冒某知名品牌奶茶注册商标的物料包材的团伙。食药环侦大队联合新龙派出所立即抽调警力组成专案组,对该案件进行研判分析,全力开展侦办工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收网时机成熟。9月21日,食药环侦大队、新龙派出所组织警力开展统一收网行动,在博罗县查获一个制假工厂,在增城区查获两个售假公司及两处地下仓库。行动中,专案组共缴获各类假冒商标标识物料包材产品逾百万个,抓获何某(男,28岁)、曾某(女,49岁)等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经审讯,何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对非法制造仓储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行为供认不讳。据何某交代,从7月开始,他在明知道没有品牌商许可的情况下,让业务员到线下经营某品牌奶茶店的商家处,询问是否有低价购买物料的需求。再根据商家下单要求,向非法制造假冒注册商标奶茶杯、打包塑料袋和吸管等物料产品的厂家拿货,然后安排仓库发货。何某通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物料产品,从中非法获利20000余元。
目前,何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黄埔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黄埔警方表示,将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侵犯企业、消费者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同时提醒生产者及经营者,应以诚信为本,切勿为盲目追求蝇头小利而以身试法。
来源: 平安广州
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2021年12月30日中午,合肥市民小陈(化姓)在午餐后通过外卖点了两杯茶百道奶茶,却意外地在奶茶底部的芋泥中喝出了“纸屑”,向店家反映后,得到了退款的赔偿。1月3日,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采访该店家,店方回应称芋泥、芋圆为批发的半成品,“纸屑”可能是加工时没有处理干净的番薯根须。
反映:奶茶中喝出“纸屑”,店家给予退款赔偿
1月2日,合肥市民小陈向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反映,她于12月30日中午在外卖平台点了两杯茶百道奶茶,饮用时却发现奶茶中有不少的杂质。
“看起来像是纸一样的纤维状物体,还有一些类似树枝的东西。”小陈对记者说,她在合肥茶百道正大广场店点了两杯手捣芋头奶茶,花了25元,奶茶底部有芋泥和芋圆,喝到杂质后,小陈第一时间拍照并向店家反映了这一情况。
在小陈拍摄的图片中,记者看到奶茶中的杂质像是被水浸泡的白色纸屑,还有一些黑色、细细的条状物体。
小陈告诉记者,店家说奶茶的制作过程中不接触纸,芋圆、芋泥都是批发的半成品,可能是加工厂的问题。店家接到反馈后,就给小陈退了款。
门店:可能是番薯的根须,已经向厂家和上级反映
小陈在奶茶中喝出的杂质到底是什么呢?1月3日,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带着疑问采访到合肥茶百道正大广场店的店长。
“芋头(芋圆、芋泥)奶茶的原材料是番薯,看起来像树枝的那个其实是番薯的根须。”店长表示,在奶茶加工的过程中接触不到其他杂质,对于疑似纸屑的物体,则没有给出回应。
店长表示,他们已经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了上级和芋头加工厂。“那边(加工厂)现在已经处理好了,食品安全这一方面不用担心,出现这一情况也是正常的。”
众相:奶茶店问题频出,消费者购买时需谨慎
近年来,奶茶是颇受年轻人欢迎的一种饮品,而线下饮品店也频频被爆出卫生问题。
2021年12月13日,知名咖啡品牌星巴克被曝出存在咖啡食材过期继续卖,保质期随意改,报废糕点再上架的问题。
12月1日,有网友反映合肥市高新区武里山天街一奶茶店销售的奶茶中有蟑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涉事奶茶店的食品加工等各个环节展开全面检查。
9月8日,芜湖市镜湖区一点点奶茶门店被检查出涉嫌使用过期食品,且存在部分原料分装后没有贴标签的问题,丁先森奶茶店则被检查出卫生较差、涉嫌使用腐烂水果的问题。
在媒体报道中,网红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古茗、益禾堂也相继被曝出使用过期食品、食材保存不规范、资质材料不全等问题。2021年10月,茶百道则因奶茶中喝出蜘蛛登上了热搜。
据了解,奶茶是一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饮品,长期过量饮用奶茶的人群发生肥胖的几率极高。近些年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营销手段常常刷屏人们的手机,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切要注意食品卫生,谨慎选择。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 见习记者 龚润泽 记者 吕欢欢
奶茶店,发传单推广?茶理杨:拿钱打水漂!
大家好,我是茶理杨,专注茶饮店铺经营管理与营销。有朋友问我,奶茶店新店开业,他准备印上几千张宣传单页去大马路上发,问我这种方法好不好?我觉得挺好的!但这种方法不是将宣传单的价值最大化的最优方法。什么方法才能使宣传单页的价值最大化呢?放在茅厕擦屁股!
你也别笑,擦屁股都比你出去当传单发的价值强。
< class="pgc-img">>为什么?因为发传单的方法已经out了,它是无效的,它没有转化,没有转化的广告你要它干什么,那不是钱多得慌没地花了吗?
传单呈现内容的形式是什么?是文字,图片,对吧,通过文字和图片来传递信息,传递给路人说,这附近有一家奶茶店,开业了。说白了,他就是传递信息的一种物理方式,写在某一张纸上了嘛,对不对?
再看看现在的社会,人们还习惯从纸上获取信息吗?
说到这,干脆啰嗦一点,给你普及一下信息的传递史。最早我们获取信息从报纸上面,比如要租房子,找工作,看新闻,打广告,对吧。是报纸在传递这些信息,报纸的呈现的形式就是文字+配图(还是黑白配图),有钱的报社就整彩色的。后来电视出现了,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还有声音和动态的画面,大众就从电视里面获取信息,很多企业就疯狂的在电视上打广告,那个时候不是流行什么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吗?老百姓一看,哟呵!都上中央电视台了,指定是好产品,赶紧买!所以那个时期就是通过电视这个媒介在传递信息。到现在,不用我多说,你肯定知道是什么在传递信息了,互联网,手机,对吧?
< class="pgc-img">>所以现在传递信息的媒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还停留在90年代用类似报纸这种,文字+图片传单的媒介打广告,有谁看?
你想想你有多久没看过报纸了,有多久没看过电视了,有多久没看过纸质书籍,有多久没写过字了?
你自己个整天埋头玩手机,你咱还期盼顾客能瞅一眼你的传单呢?所以,有一句话叫:信息传递价值。但前提是你的这个信息的媒介方式首先得符合大众当下的习惯,顾客现在习惯出门坐奔驰宝马小轿车,你就不能整头驴给她骑着。
所以要传递信息,先从现在流行的媒介开始,互联网、手机、线上!
互联网那么大,从哪开始呢?
找KOL和KOC!
什么叫做KOL呢?
KOL的全称叫:Key Opinion Leader,在营销学里面的定义叫关键意见领袖,指某个行业或者领域内的权威人士。
< class="pgc-img">>比如说李佳琦,他是美妆领域的KOL。还比如说汽车领域的×叔说车,还有前段时间被充值的×刚学长等,这些都叫KOL。
假使你喜欢汽车,你一定不会看什么宝马奔驰官方的广告,这车有多么多么好,对吧!你可能会去看那些车评人,对你喜欢的车型所做出的测评,然后作为参考。
什么叫做KOC呢?
KOC全称:Key Opinion Consumer,它的定义是关键意见消费者,是指能够影响朋友,或者其粉丝,使其产生消费行为的消费者。
比如说茶理杨我,就可以称为一个KOC,很多朋友咨询我开奶茶店什么牌子好,让我给推荐一个品牌。这就叫KOC,虽然我没有KOL那么大的粉丝群体,但我的意见能够直接影响那些信任我的还想开奶茶店的人。
< class="pgc-img">茶理杨
>当然,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干这个的原则就是,一不卖货,二不招商,三不加盟。只是单纯的做行业内的营销知识分享。我也从来不推荐任何品牌,但是经常都有所谓的奶茶连锁公司联系我,要和我合作,我都直接拒绝,只不过你们不知道而已。
因为我从来不把信任我的粉丝当外人,而是作为朋友来相处,朋友之间就应该坦诚相待,君子之交淡如水。
还有一种人也叫KOC,就是“小灵通”。你身边肯定有这种人,啥啥都知道,什么什么都懂,热心快肠,就喜欢帮忙。你说你要买台电脑,诶!我知道,什么什么配置适合你,是买整装机还是组装机,要什么样的处理器,CPU等等。你说要出去吃饭,诶!我知道,哪哪有个野馆子,农家乐,味道贼好,环境隐秘,什么什么是他们的招牌菜,走,我带你去。这种人也叫KOC,他能直接影响你的消费行为。你想想看,你身边一定有这种人。
KOL/KOC这两种人都能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他们的一句话能比得上你发一万份传单。
那么如何找到他们,以及怎样运用好他们呢?
很简单,找到你的店所在地有影响力美食类,餐饮类的年轻大V、中V、小V,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是年轻的,这类大V一定要好吃好喝,也会吃会喝,啥犄角旮旯的苍蝇馆子里都去过,对于吃喝非常擅长,非常精通,在你当地吃喝玩乐的生活圈里要有一定的影响力。
< class="pgc-img">>其次,不要局限于粉丝数量的多少,几十万不嫌多,几万也不要嫌少,只要黏性强,垂直,活跃度高,这种人都适合。
那有人就说了,你这讲了半天,不就是说的找个网红来推嘛?还扯这么半天犊子。
注意啊!可没这么简单,不是说你把人找来,打卡个,录个小视频,说诶!我发现了一家××奶茶店,味道很好,欢迎大家前来品尝,地址在××地方,这样就完事了。
这里面涉及到的门道可多着呢,比如说你要分析该KOL的群体属性,她们是什么年龄段的,她们的喜好是什么,她们接受什么形式的内容呈现方式,以及该KOL能影响的区域范围半径等等。
以及该KOL是否垂直,垂直度有多少?你不能整个讲汽车的来卖房子,你也不能整个爱旅游的来推奶茶。
还有该KOL下的粉丝性别分配比,年龄段比。你不能整个爱钓鱼的来讲奶茶,你也不能在26-30岁左右的白领商务群体里推你6块8块的蜜雪冰城。
< class="pgc-img">>这些都得匹配上。
其次,内容形式也很关键,别傻乎乎的拍个视频打个卡就走人。你得提取你店铺的亮点,比如职工是聋哑人,(上海那个熊掌咖啡就是)老板很逗比,装修很有格调,门店很有特色,体验很新奇。或者干脆你是一个有槽点的店,且这个槽点不影响奶茶的销售。总之,你的内容说啥都可以,就是不要说奶茶好喝,一定要提取奶茶之外的营销点。
最后,什么时间发,一天发几个,需要多久预热,这都是有技巧的,具体还要看不同的店不同的市场条件,都不能一概而论,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总结:当下信息传递的方式已经迭代的情况下,传单已经是过去式,KOL/KOC才是营销推广的主流。不过,再此之前,你的店铺内功必须深厚,也就是我说的必须有槽点,亮点,这样你才能承载流量,要不然引来的流也白引。
我是茶理杨,奶茶经营,如此简单,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