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近,我发现清凉的椰子饮品“热”起来了。
云南一家7平米的椰子专门店,月营收高达56万!我了解到,这个品牌成立才一年半,就在当地开出20多家门店,多家店长期霸占热门榜,且累积16万+会员。
单一品类这么赚钱?它是怎么做到的?一起来前方实探——
7平小店月收最高56万
云南一椰子专门店火出圈
五一将至,云南的朋友推荐我去打卡当地一家爆火的椰子专门店。
品牌名叫“万万想不到”,曾因其“酱油瓶”包装在小红书爆红,推荐笔记5万+。
我打开大众点评,看到好几家店都在热门榜单上,网友的评价大多是“夏日续命”“拍照好看”。
但真正引发我关注的,是其让人“万万想不到”的产品定位:
并不局限于天然椰子、椰子水、椰浆、椰肉等常规品,而主要分为饮品、酸奶、冰淇淋和“炒”椰子4大系列。
亮点是全部以椰子为基底,围绕椰汁、椰肉做延伸,同时结合当地茶叶和水果做特色产品。
以网友推荐滇红生椰为例,选用云南特产的高山红茶,拼配椰乳基底,茶香与椰乳的融合,清新自然,很受消费者喜爱。
甚至酸奶产品,也是由椰乳植物基发酵,风味相比普通酸奶更自然清甜,同时照顾到乳糖不耐受群体。
“炒”椰子系列,则是以炒椰子冰/蛋/酸奶的形式呈现,夏季解暑必备。
品类丰富,但sku少而精,仅10个左右,单价在15~25元,跟一般连锁奶茶店的价位差不多。
再看环境:
店面面积在15~60平之间,小店型居多。
以昆明顺城店为例,是一间7平左右的快取店型,门口设有外摆供客人休息,玻璃橱窗摆放了很多产品包材——酱油瓶、白酒瓶,一眼吸睛。
“生意最好的一个月,营收做到了56万。”创始人施晨告诉我,万万想不到创立于2022年,定位椰子饮品,初衷“是为了让爱喝奶茶的家人喝得更健康”。截至目前,已经在云南开了26家门店。
我了解到,万万想不到选址集中在商圈的A类位置,消费群体涵盖儿童、青年、宝妈、老人,几乎全年龄段,门店的复购率50%。
专注椰子单一品类这么赚钱?万万想不到有什么经营秘笈?
< class="pgc-img">>用椰子做奶茶、果茶、酸奶
会员16万+,复购率50%
施晨告诉我,他是跨界从事茶饮行业的,也属于“机缘巧合”。
因为家人是奶茶深度爱好者,经过调研,他发现云南的茶饮市场趋于饱和,但椰子品类却还是蓝海。“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做一杯健康的椰子饮品呢?”
2022年年末,第一家店开业,如何做出健康、高价值感,成为施晨的主要发力点:
1、果茶、奶茶、糖果都有,解决椰子产品单一问题
喝椰汁、吃椰肉、打椰浆,是消费者对椰子出品的固有认知,施晨将椰子和茶、水果相结合,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
除了常规的椰子汁、椰乳,店内还有椰子“特调”,将云南当地的水果和茶叶用到出品上。
比如仙椰滇红,选用当地高山小罐茶,搭配清甜椰子水;话梅椰皇,则是将云南洱宝话梅的风味融进椰饮里。
此外,还会有一些椰子零售,像椰子糖果、椰子片、果干、面膜、香薰等,“一切都与椰子有关”。“最近还在尝试用椰子水煮过桥米线”。
2、产品高颜值一眼吸睛,做出打卡属性
众所周知,椰子饮品最初出圈,因其独有的“透明高级感”,但时至今日,这很难再吸引到消费者。
万万想不到非常注重颜值营销,不管是产品本身还是包材,都很有“反差感”。
比如黑酉椰子水,和本地百年品牌拓东酱油联名,不仅添加了真酱油,还定制了酱油瓶包装,一上市就引发了打卡热潮,被网友戏称为“酱油事件”。
“正值疫情,仅有5、6个门店推新,当月单品销售7万杯。”施晨说。
极具反差、有趣的产品包装,很容易吸引消费者尝鲜,好拍也为其出圈叠加BUFF。
施晨透露,包材出自云南白药的包材厂,“达到医药包装级别,成本虽高,但手感更好,也更突出产品的健康特性。
3、坚持单品逻辑,20秒出品,提升人效
万万想不到的SKU控制在10个以内,施晨解释,坚持单品逻辑,能最大化提升人效。
“传统奶茶店营收做到30万,可能需要5个人,我们只需3个人,如果排除一人轮休,两个人实际就能搞定。”
他说,椰子饮品的原料简单,没有复杂流程,基本20秒即可出品,“有时候接到学校100杯的团单,30~40分钟就能做好。”
产品少而精,出品快速,节省出的人力成本,最终都是利润。
4、通过社群活动做私域,会员达到16万+
万万想不到也十分重视私域流量的维护,不同于常规饮品社群发折扣券,他们侧重做社区活动。
比如邀请会员爬山、冲浪、做瑜伽,有时候还会一起做公益,在活动中凝聚粉丝力,提升品牌价值。
疫情期间组织送口罩活动
“社群的作用不应该只为发‘半价券’,我们希望做成一个平台,通过一杯'万万'去支持、帮助更多人,我们能做的远远不只是一杯奶茶。”
同时,品牌也十分“听劝”。施晨提到,之前有顾客提出,易拉罐对美甲用户很不友好,团队立即研发试验,定制了即可手撕、又可插管的“易拉罐”。
正是重视粉丝互动、服务,品牌成立一年多会员已累积16万+,“很多都是老会员带来的。”
< class="pgc-img">>“产品好是基础,
差异化的品牌价值是出圈关键”
采访过程中,施晨不止一次提到品牌价值,他认为:“市面上不缺一杯好产品,缺的是产品之上能给到消费者的东西。”
万万想不到能在云南立足,也正在于抓住了两个核心的顾客价值点:
一是产品的差异化价值。顺应健康饮品趋势,借用奶茶店的思路做椰子饮品,加上本土化改造,用差异化产品吸引消费者;
其次是品牌的差异化价值,借助社群发起线下活动,助长粉丝粘性,打造有人情味、有趣的品牌人设,提供的情感价值成为消费者忠诚、复购的深层动机。
近几年,yee3、cococean、蔻蔻椰、椰不二……椰子专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行业看到了这个赛道的潜力。
有行业观点认为,随着玩家不断涌入,椰子或将迎来新一轮爆发。万万想不到的案例启示我们,在产品之上打造差异化的品牌价值,或许是椰子品牌出圈的新思路。
为一家在云南昆明经营的奶茶店,需要办理以下证件:
1. 食品经营许可证
在开店之前,需要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在申请时,需要提供店铺的租赁合同、房产证、身份证等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现场勘查。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后,店铺才能合法经营。
2. 工商营业执照
在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后,需要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工商营业执照。在申请时,需要提供店铺的租赁合同、房产证、身份证等材料,并按照要求填写申请表格。获得工商营业执照后,店铺才能正式开业。
3. 税务登记证
在开业后,需要向当地税务部门申请税务登记证。在申请时,需要提供店铺的租赁合同、房产证、身份证等材料,并按照要求填写申请表格。获得税务登记证后,店铺才能正常进行税务申报和缴纳。
4. 消防安全证书
在开店之前,需要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获得消防安全证书。在申请时,需要提供店铺的平面图、安全出口指示图等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现场勘查。获得消防安全证书后,店铺才能合法经营。
以上是云南昆明开奶茶店需要办理的一些证件,具体要求可能会因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在开店前仔细了解当地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并按照要求进行办理。
今线下饮品行业中,最受年轻消费者欢迎但竞争最为激烈的品类毫无疑问非奶茶莫属。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茶饮门店总数达37.8万家,按照中国目前共有687个“城市”来算,平均每座城市至少有550家茶饮门店,行业内卷严重。
在这样的一个市场环境下,新茶饮是否还有机会?从两个维度来看,机会还是存在。其一是口味的研发上茶饮还有很多可能性有待探索,其二是新式茶饮作为一种零售类的饮料,后者这一大品类在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的占比并不高。但是,怎样成为一个长远的品牌,确实当下对品牌对创业者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在新式茶饮行业中,我们注意到一个低调年轻但在逐渐壮大的一个品牌,名为“芭堤啦老挝奶咖”(后文简称:芭堤啦)。从它的名字中可以猜到:芭堤啦是一家主打东南亚风味奶咖的线下连锁品牌,其代表性产品包括老挝冰咖啡和泰式柠檬茶。2020年5月,芭堤啦第一家店开业,8月品牌正式成立。到目前其门店数量一共达到200家,单店月销售额最高达到40万元。
< class="pgc-img">>瞄准东南亚特色
“餐饮市场随着资本的进入,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再加上互联网的推广比如网红探店等等,使得行业发展速度很快。在我看来,不管行业竞争多激烈,我们还是用笨办法,把现在的工作做好,稳扎稳打,不盲目扩张,打好基础。”芭堤啦创始人吴我(按照采访对象需求,本文以化名替代)告诉红碗社。
创办芭堤啦之前,吴我曾创立过自己的餐饮小吃连锁店,对于实体餐饮以及品牌连锁等方面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机缘巧合,他从朋友处得知了做一个东南亚奶茶品牌的想法。受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各国不仅盛产风味独特的水果和咖啡豆,还有着自己的饮食文化。泰餐等东南亚风格餐厅在国内就有非常广泛地美食爱好者。
因此,对于吴我和创始团队来说,他们和国内其他创业者相比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身处紧邻东南亚各国的云南,对周边地区的饮食文化了解程度,对如何从当地选取原材料,建设供应链以及其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比非本地创业者更加清楚。
主打东南亚口味的餐厅在国内并不少见,不过仔细回想会发现,这些年茶饮市场快速增长之下,并没有出现非常有代表性的异域风情品牌崛起。吴我指出,最核心的痛点来自原材料环节,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泰国的茶叶。如果选取来源不规范的茶叶,很难通过海关防疫的标准。另外一部分人想节省成本,结果导致采购的原材料品质差。自然,这就更不用说用这样的一些原材料去做出还原当地风味的产品。
在市场上,东南亚茶饮类产品还是具备自身独特的吸引力。吴我瞄准的一共有两个发力点,老挝咖啡这一品类是其中一个。
老挝咖啡本身被誉为全世界最好的十二种咖啡之一,在东南亚比较常见的一种品尝方式是冰咖啡的形态。“东南亚由于早期西方殖民的原因,咖啡文化比国内要浓厚。老挝咖啡的特性,需要调配炼乳等浓厚的原料才能保证口感。在天气热的时候,老挝冰咖啡等得到很好的推广。”吴我表示,芭堤啦的另一个主打产品则是泰式奶茶,东南亚国家的原材料风味和制作工艺较为独特,这些产品能给国内的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东南亚我们有走访过,是否会有更不错的品类,这个我们也在不断发掘和学习,就目前来看,东南地区更多还是水果种类比较丰富,完全传统且原汁原味的茶饮品类并不比国内更多。”
产品本土化与创新
在奶咖产品的口味上,吴我希望芭堤啦的产品能够给到跟国内主流的台式奶茶、港式奶茶、新中式奶茶所完全不同的一种东南亚奶茶风味。为了让产品能够实现风味的还原,他做了两件事。
第一,产品主要原材料采用东南亚进口。在制作时加入充足的用料,比如泡的老挝咖啡,加入的咖啡底量大,保证产品整体口感比较浓厚。第二,在产品形态和品尝方式上也做到还原。芭堤啦奶咖采用袋装饮品,打包不用封口机,而是手工橡皮筋打包。
< class="pgc-img">>不过,在品牌经营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当把这些东南亚风味的奶咖产品引入国内时,如何做好本土化,以及怎样解决供应链的问题会变得十分关键。
吴我表示,由于东南亚奶咖产品整体口味属于特别甜的类型,因此芭堤啦在最大程度还原的同时也进行了口味调整,做到更适合国人的口味。在研发产品时,团队会对产品的文化背景进行研究,从前期的原材料选定,再到产品的制作,以及市场的试饮反馈进行综合。目前研发团队共有10人参与,未来将会投入更多的人员进行产品开发。
本土化的问题事实上不仅仅和口味有关,同样也涉及到芭堤啦所选择的呈现形式。在国内,消费者喝的奶茶基本都是采用的快速封口的杯装产品,换用袋装会不会不习惯?吴我坦承,确实在初期对消费者建立品牌认知带来了一定影响。
这个问题体现在:消费者心目中,用袋子来装的食品比较廉价,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没有“逼格”。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这种品牌只是一个网红品牌,通过一些不常见的“玩法”来博取消费者的关注。
慢慢有人不断尝试之后,这个问题在开始得到改善。“喝袋装奶茶并没有什么很大不同,拿吸管戳一个洞,就可以喝。我个人认为这还是和文化有关,在东南亚这个已经存在很久了。在这一点上,我们不会去改变。至于网红的指责,我想可能需要长时间去沉淀这个事来改变大家的观念。袋装会是我们品牌的一个标签。”吴我表示,“不过未来我们会去做一些包装上的升级,比如纸袋做成手提式,在袋子材料和图案上做一些调整,更有时尚性。”
而在供应链这块,为了避免材料品质出现问题,芭堤啦与泰国当地的大型正规生产厂商合作。同时为了防止疫情对进出口带来的不确定性,芭堤啦会在市场没有太大波动的时期适当提高采购量保证库存的充足。
从单店业态到行业竞争
到目前为止,芭堤啦的门店数量一共已超过200家,主要分布在云南、江苏、上海等地。其中,最小的店铺面积大约在8平米左右,最大可以达到70,80平米甚至100平米。不过,整体平均下来,店铺面积还是在15-30平米之间的小店业态。
吴我表示,芭堤啦主打产品的客单价在13-16元之间,sku一共有30多款,并会在未来保持比较精简的菜单。虽然客单价并不高,但芭堤啦业绩较好的店铺月销售额能够达到30-40万元。根据吴我测算,绝大部分门店投入在16万到30万左右,回本周期在4-8个月左右,部门门店回本周期会更长。
对于未来发展,吴我有一个预估:争取在未来3年时间里在全国做到1000家门店。支撑这个目标除了产品层面的创新外,还有在单店业态上的打磨。
芭堤啦的产品会提前先在上游制作好,然后供应到各个门店中。店员只需要根据流程冲泡提供产品即可。通过制作环节的标准化来做到全国各个店面中都能提供一致的产品。由于大部分芭堤啦的门店采取的是加盟的合作形式,因此相较之下,店铺的安全生产和运营管理会是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方面。
“从前期到后续我们都有培训,也是为了每个门店不管是从口味、服务、食品安全卫生,都要做到标准化和全国的统一。同时我们还有专门的督导员到每个店里去做定期检查。目前我们品牌刚起步,后续还会不断完善和进一步提高。”
至于竞争,虽然茶饮行业内卷严重,但吴我相信品牌稳扎稳打能够找到自己的答案。一方面,市面上品牌在新媒体渠道的诸多打法芭堤啦都在尝试。另一方面,它还在尝试推出更多举措来探寻如何更好地挖掘和满足市场需求。
“因为东南亚常年温度都在30度左右,天气炎热,所以它们那里只有冰咖啡产品。有人会把我们定位成只能在夏天卖的一个品牌,但事实不是这样。当然我们冬季确实会有销量的下滑,但对整店运营并没有太大影响。未来我们还会推出相应的热饮,这不代表以后一定会成为芭堤啦的打法,但是我们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