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
关注程度的深入
大家已经从关注“吃得到”
到“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南京雨花台区市场局尝试探索“食安雨花”微信小程序,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手指轻轻一点,即可看到阳光厨房后台实时监控情况,让消费者选择放心店消费,让监管人员更加方便、快捷、可视化监管。
“食安雨花”微信小程序上线“阳光餐饮”模块,点击进去即可看到当前全区已经在后厨安装了明厨亮灶的餐饮门店。小程序支持“两个可见”:
01
即时可见后厨当前监控情况,消费者可看到食品在处理、切配、烹饪、冷食类和生食类加工过程、及加工专间、专用操作区域、餐饮用具清洗消毒等重要环节的实时监控,能够倒逼企业发现问题、即时整改问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让消费者对阳光厨房一目了然。
02
系统可见餐饮企业公示的食品安全档案管理信息,包含经营户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商户头像、经营种类、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基本信息以及营业执照、安全承诺书、食品经营许可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从业人员健康证、主要原材料采购来源信息、食品添加剂使用信息等食品安全信息。
通过食品安全信息的公示可以让消费者清楚了解企业资质、经营状况等,从而选择最合格的商家。
“阳光餐饮”的创新应用,不仅能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让企业高度自律,还能让监管人员监管效能得到提高,真正做到了“五个阳光”:
信息阳光,通过小程序公示餐饮企业食品安全档案信息;
过程阳光,消费者能实时看到后厨监控信息,掌握餐饮后厨菜品制作过程;
评价阳光,通过消费者、专业人士、第三方机构对餐饮企业的社会评价,形成社会信用信息;
管理阳光,能够让餐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增强自律意识,严格执行餐饮服务操作规范;
监管阳光,能够让监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过程监管,及时公开监督检查及食品安全抽检等信息。
目前,“食安雨花”微信小程序阳光餐饮模块已经上线了205家餐饮企业,能够看到后厨监控及企业食品安全档案信息,同时小程序还具有全区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检数据公示信息、食品安全快检红黑榜等信息,保障市民“菜篮子”消费安全。
下一步雨花台区将继续探索餐饮企业阳光厨房、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生产企业及小作坊食品安全信息等智慧监管平台功能融合,建立综合性安全监管平台,为监管效能提升、为百姓食品安全谋求新的突破。
来源:《零距离》节目 |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苏城市频道
来源: 江苏城市频道
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5月24日讯(记者 余健平)近日,湖里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辖区17家餐饮店厨房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对餐饮店油烟排放进行24小时在线联网监控。
这些“电子眼”安装在餐饮店厨房靠近油烟净化器的位置,可实现对餐饮店厨房油烟排放24小时实时监控,通过前端的监测设备,将采集的油烟数据传输到后端管理平台,对疑似超过预警值的将生成事件派发中队督促店家整改。目前,相关配套制度措施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后续将把餐饮店各项基础信息对接到湖里区“城市大脑”,进行远程全方位监控。
5月份以来,湖里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一线执法人员多次在用餐高峰期进入辖区餐饮店密集区开展现场督导督查。对辖区内油烟净化设施的安装、使用、维护等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和主动宣传,对油烟扰民的商家,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并指导商家做出相应整改。近日,指导马垅社某炸串店、南山路某烤鱼店等商家按照环保要求安装专用烟道进行高空排放。经复查,店家均已按要求完成整改,无油烟扰民现象,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
来源:海峡导报
夜,闵行区一家饭店的后厨出现了不速之客,被具有夜视和图像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捕获”,确认是一只老鼠。
此后,这些影像资料成为市场监管部门立案和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当事人近日因未按规定实施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被闵行区市场监管局作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
这是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在餐饮服务领域开出的首张“互联网+非现场执法”罚单,从监管到立案再到处罚,整个案件均在线上完成。
不再被动
时至今日,鼠患仍是困扰许多餐饮单位的难题,它们神出鬼没,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监控、防治,仅靠人防,找不到老鼠窝或它们出入的主要路径,只管得好一时,管不好一世。
一位连锁餐饮品牌中心城区门店的主管坦言,门店“先天不足”——靠近马路下水口,周边还有许多老旧小区及地下设施,对潜伏在这些地方的老鼠而言,饭店极具诱惑力。尽管每年定期检修下水道、顶板、仓库等重点区域及相关设施,还聘请专业的除害公司来排查隐患,放置物理驱鼠除鼠设施,但人不可能24小时跟老鼠耗着,一到闭店后的深夜凌晨时段,就可能有老鼠从意想不到的地方潜入,防治起来相当被动。
上海正在推进的“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让防治鼠患找到了更加高效的办法。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4月10日在闵行区市场监管局的“智慧监管·云中心”内看到,执法人员正在复盘一批摄像头当天拍到的鼠患影像。
“在智能摄像头面前,无论是陌生人,还是老鼠,都很难混入后厨。”闵行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科科长耿雪菁介绍,目前,结合“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闵行区已有400多台具备图像识别功能的食安摄像头被装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今年计划再新设或升级2000台。
这些摄像头白天主要用来识别是否有未录入后厨操作人员名录的“陌生人”进出,以及监控相关人员是否按要求戴了口罩、帽子、手套,有没有人吸烟,垃圾桶有没有加盖等。到了夜深人静时,摄像头开启红外功能,监控并拍摄可疑的移动物体,辨识是不是老鼠,于是,便有了上述饭店后厨的那一幕。
“互联网+明厨亮灶”设备,一些餐饮单位将监控公开,作为展现诚信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手段。 陈玺撼摄
摄像头拍到的鼠患视频,注意左上区域。 陈玺撼摄
精准监管
对执法人员而言,升级后的食安监控系统大幅提升了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精准性。
以上述首张罚单为例,当事人至少被拍到3次鼠患。3月4日深夜,当事人的冷菜间拍到了老鼠,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后,发现其冷菜间传菜窗留有缝隙,当场指导并责令其限期改正防鼠设施缺陷。3月14日凌晨,当事人冷菜间再次拍到老鼠,执法人员督促其完善天花板等相关设施,并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决定。3月21日,当事人热厨操作区域拍到鼠患,鉴于当事人屡教不改,执法人员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针对餐饮环节老鼠等活物的取证,以往的监管执法容易滞后。我们接到举报赶到现场,很可能找不到蛛丝马迹。监管执法的依据主要依靠举报人拍摄的照片、视频等。”耿雪菁表示,现在,执法人员还没出发,证据就已发到手机上并发出提示音,违法证据确凿的,行政执法文书可在线送达当事人,实现了证据采集、预警、监管介入的同步。
执法人员在线查看鼠患预警。 陈玺撼摄
据透露,市场监管部门积累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鼠患数据已引起卫生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些数据填补了相关监测领域的空白,为区域综合制定合理科学的鼠患虫害防治措施和卫生环境整治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无事不扰
“探索无感监管、透明监管等新的监管手段,是对监管效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合规经营成本。”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冯啸表示,闵行区正在餐饮环节试点“互联网+非现场执法”,减少对企业的打扰,以“非现场”的方式引导规范经营行为。
新虹市场监管所副所长申宇杰打开手机里的执法系统,闵行区19万户企业各带有一个有颜色的二维码,目前,95.3%的企业是绿码。
“这家东方国际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绿码,说明市场领域信用记录良好,我们就减少线下检查频次,以网络巡查为主,其他时间无事不扰。”申宇杰说,绿码企业还可以在注册登记环节享受绿色通道的便利。
执法人员扫描企业码,查看信用等级等信息。 陈玺撼摄
绿码企业可享“无事不扰”。 陈玺撼摄
八合里潮汕牛肉火锅万象城店负责人孟雅表示,过去的现场执法检查,一次至少20分钟,饭店要派人全程陪同,还容易引起现场消费者的紧张或怀疑,“说不影响生意是不可能的”。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后,执法干部没来过现场,在线监控到轻微的问题或隐患,会第一时间打电话来提醒指导。
“‘互联网+明厨亮灶’并非强制要求,但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因为它成了帮助加强管理的有用工具。”孟雅表示,只要看得到实用性、觉得被激励到,经营者都愿意让后厨更“透明”。
题图来源:陈玺撼摄
来源:作者:陈玺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