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面包界又卷出了新高度。“全场面包,全部2元,需要买点尝尝吗?”
前段时间,#月薪一万买不起面包#、#现在面包越来越贵#等话题多次登上热搜。不少网友感慨,现在随便买一个面包都要十元以上,想买到平价面包越来越难了。而最近,全国各地掀起了一阵“2元面包热”,众多平价的“2元面包店”火爆出圈。有网友表示,“2元一个的面包,还要什么‘自行车’!”
< class="pgc-img">>截图自社交平台
有店主称一天能卖1000个面包
“有顾客一个人买50个”
据界面新闻,辛苗最近投身的餐饮创业项目是2元面包店。她的门店位于广西南宁西乡塘一个居民区内,不大的门店只是简单装潢,没有品牌也没有logo。这家店只卖2元-2.5元的圆形买包,搭配芋泥、麻薯和奶酪等不同馅料,现场制作烘烤,还及时地提出了“低糖低脂”。她告诉界面新闻,按照现在的营业水平,平均每天能卖出1000个面包。
不只是在广西,华东和华南地区的城市都能找到类似的门店。它像是包子铺一样在社区沿街店铺中出现,只不过中式面点变成了西式烘焙。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2元面包店之所以能够形成风潮,关键在于产品便宜。在消费弱复苏的大环境中,2元面包店迎合了消费者对大众化及性价比产品的追求,它也更像是快餐及社区经济延伸的产物。
据杭州日报旗下每日商报,杭州一家“2元面包”店主方清康透露,店里的所有面包都是手工制作、现烤现卖的。店铺开业时间虽然不长,但生意却十分火爆。方清康表示:“我们现在每天都是供不应求,经常会出现顾客排队等面包的现象,最多的客人一个人就能买50个面包。”
前来购买面包的顾客周先生表示:“我比较喜欢来小区附近的这家烘焙买面包,每次买一大袋都只要20元,这样的平价面包店离家近,价格低,很适合我们工薪阶层。”
开一家2元面包店需要数万元
部分门店甚至没有装潢
据正观新闻,在郑州,店主张瑞表示,“不是说所有的面包都是2元,有两款面包是2元,但店里面包的价格都是按照实际的用料成本来定的。”“你要在其他地方买的就是二三十了,然后在店里可能就是10块8块,你要在其他店里买七八块了,在店里也就是三块。”
据了解,如果有人出门在外遇到困难,到店里只需报“A套餐”,张瑞还会免费提供面包。由于开店时间长,门面房租每月5000的价格,对于张瑞来说,能够接受。
据界面新闻,通过走访广州的2元面包店后了解到,开设一家2元面包店大约需要6-7万元,这其中包括了租金、设备和首批原材料费用等。在南宁则更低一些,投入资金在3万左右,主要是租金上的差别。
此外,相比较于过去常见的面包店来说,2元面包店的装修成本低,部分门店甚至不需要装潢,搬来设备和原材料即可开干。
广州海珠区一家2元面包店员郝佳表示,该门店基本每天都有1000-2000元销售额,如果维持这样的水平,那么3个月可以回本。而辛苗的面包店日均销售额也在2000元左右,回本爬坡期则更短。
火爆的2元面包店靠什么挣钱?
已经有人靠加盟和教开店“收割”
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以“平价面包”为关键词的2元面包店创业帖挺多。其中,热度最高的帖子累计收获一万多的点赞与收藏,评论也高达千条。
2元面包店靠什么挣钱?原材料能保证质量吗?据海报新闻,面对质疑,店主许政坦言:“烘焙材料不能说都是名牌,用的也都是比较好的材料,像面包粉选的王后牌,蔓越莓都是进口的食材,做生意不求大,薄利多销也是条路。”
< class="pgc-img">>新京报指出,目前多数网红2元面包店开业不足3个月,已催生出招商加盟、教学收费两大获利模式。其中,开店教学通常学时3天左右,单人一次性收取学费近万元。有店主直言卖面包“赚的是小钱”,开店半个月就可以转为开加盟、做教学赚钱。一些加盟品牌自10月下旬起密集出现,有的老板仅学习了3天烘焙技术就成立快招公司,急于“收割”加盟商利益,而实际上目前并未获得特许经营备案资质。
分析认为,2元面包填补了低价烘焙市场空白,但大单品路线、客单价较低,决定了其只能靠提高复购率维持生存。而“日销五六千元”“毛利率在80%以上”的说法,多存在于2元面包店的宣传文案中,实际运营较难实现,一些学员的日销售额难以超过2000元。
“2元面包店可以实现养家糊口,但很难发家致富。”有烘焙品牌投资经历的董先生认为,纯主食类品牌依靠走量较难做起来,吐司面包就是典型例子。目前,消费者越来越倾向高性价比产品,但不是“无脑”接受低价,2元面包的长期接受度需要打个问号。“从投资角度来说,2元面包店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品牌方自己还没跑出名堂就开始做加盟,很大概率是几十万的加盟费现在‘割’不动了,开始‘割’低收入创业群体。”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界面新闻、每日商报、正观新闻、海报新闻、新京报
<>到光明牛奶,我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很多小伙伴都是喝着光明牛奶长大的。这家陪伴着上海的小伙伴成长的乳业老字号,自从上次推出大白兔牛奶之后,现在又开始“抢劫”餐饮界了,跨界开出了“网红烘焙店”——光明悠焙。
< class="pgc-img">>这家烘焙店共计约有320平方空间主要分为面包窑烤区、水吧区以及堂食区和社交厨房四大区域。门头是白底金属字体招牌,内部环境也是统一的清新金属风。简约装修风格却混搭有传统意式厨房,店内最吸睛的莫过于这两个大大的窑炉搭配背后的红砖墙。
< class="pgc-img">>这样的装修风格很是吸引顾客的喜欢,进门处的两个大大的窑炉也是进店顾客打卡拍照的绝佳好地。对于老上海人而言,这里的装潢小细节,像雾面玻璃的小花纹、马赛克拼接地板等等都无不透漏着熟悉感。
< class="pgc-img">>光明悠焙的特色之一就是店内1/5以上的面包都是用鲜奶和面,用传统窑炉来直烤来完成的。整个制作过程不添加一滴水每一份鲜奶土司里相当于含有200毫升的优倍鲜奶呈现出品牌独特的制作方式。
< class="pgc-img">>另一个特色就是窑炉直火工艺,这是沪上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采用这种创新方式的烘焙店。这种工艺能更快锁住面包水分,使面包表皮香脆,内在绵软,口感更好。
< class="pgc-img">>除此之外,弗卡夏和恰巴达莫斯利安酸奶口味的泡芙以及添加了坚果的杂粮面包,都是深受顾客喜欢的产品。
< class="pgc-img">>开业没几天就火速上榜静安区甜品榜的NO.1。这样的甜品店,你愿意一试吗?
>海一家面包店因为违规生产被罚58万,有的网友称这个事儿让人特别憋屈,有的网友说这感觉有点儿秋后算账的意思,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 class="pgc-img">>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上海口罩问题期间,某面包品牌的工厂也因此关闭生产,于是因为疫情不能回家的部分员工就先去培训中心住一段,先开始这些员工用培训中心的烘烤设备和原材料制作面包自己吃,随着口罩问题越来越严重,周边的社区对物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员工呢就把烘烤出来的面包以平价团购给处在饥饿中的市民,这么做可以说机智而且富有社会责任感,当时上海那种情况下还能买到平价商品,估计事后得多做几面锦旗给这些员工,然而就这样一家作为生活物资保障企业参与民生保障工作的事儿,却被认定为违法生产,被罚58.5万。
< class="pgc-img">>这个培训中心虽然小,但是设备齐全,生产用的原料和流程非常规范,而且销售出去的面包也没有接到顾客投诉,他们唯一少做了一样就是没有办食品生产许可证,作为一个食品生产企业意识不到需要办许可证,这总觉得有点儿不可信,或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员工认为是短暂的生产,没有意识到,另一个原因就是口罩问题期间,办证相关手续不方便拿,办证的窗口也不开,现场核验也没有人去安排,不管什么原因吧,这帮员工看着周围的老百姓那么难,就做些面包拿出去平价卖,一不损害企业利益,二又能给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可是监管部门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目的,你只要去做就是错了,谁让你没有按照操作规范去执行呢?
< class="pgc-img">>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个因素,这到底是主观忽视还是客观困难实际存在呢?有关部门在这样特殊的一个时期,一家民生物资供应的工厂关了,你们难道真的不着急吗?食品安全,民生保障、企业正常经营都是监管部门的职责,当市民生活遇到困难,,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无法为民提供保障,那这些监管部门就不能主动伸一把手帮下企业合法生产去保障民生吗?然而在雪中送炭和冷眼旁观两者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
< class="pgc-img">>其实不止上海,也不止是面包企业,这几年全国各地因为口罩问题受到冲击的企业很多很多,是坐着等待这些变通自救,出事后处罚,还是主动伸一把援手帮助企业合规合法的渡过这一难关,其实都在这些职能部门的一念之间。总之是面包违规了该罚还是面包动了面包,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