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新闻记者 胡浩
港交所1月25日披露,乡村基快餐提交了香港联交所上市申请,冲刺中式快餐第一股。有关信息显示,大米先生为其旗下的主打品牌,而在向中式快餐第一股冲刺过程中,其IP不突出、薄利多销的战略是否能有力推动企业长期发展,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招股书截图
乡村基上市 大米先生快速增长贡献大
天眼查数据显示,乡村基全称为乡村基(重庆)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24日。
天眼查工商信息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乡村基旗下主要运营两个品牌,分别是乡村基和大米先生。乡村基品牌创立于1996年,主打川菜。大米先生品牌创立于2011年,提供各式当地口味菜品,比如湖南、江浙和广东风味。
招股书披露,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按连锁餐厅数目增长计算,大米先生是中国前五大直营中式快餐集团中增长最快的品牌,增长率为102.6%。
2019年和2020年,乡村基品牌在整个公司餐厅经营所得收入总额的占比分别为63.7%和62.9%,大米先生品牌的占比则为36.3%和37.1%;而在2021年前三季度,乡村基和大米先生的占比已较为接近,分别为54.1%和45.9%。
招股书显示,乡村基计划在2022年新开约90家至110家乡村基品牌餐厅,新开约160家至180家大米先生品牌餐厅;2023年,公司计划将乡村基品牌、大米先生品牌的开店数量分别增加至140家至160家、200家至240家。
踏准现炒风口 让大米先生受欢迎
“现炒至少东西是真的,不是吃料理包的菜,我每天都要在办公室附近的餐厅解决午餐,想让自己的饭菜更新鲜、质量更高一些。”附近上班的张小姐,在中南路大米先生餐厅排队购买午餐时对极目新闻记者说。
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传统中式快餐如呷哺呷哺、味千拉面的最新营收财报显示,其增速纷纷放缓;深耕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主打现炒的大米先生、小女当家等餐企却增长势头较为良好。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餐饮市场不断成熟,卫生、快捷已经成为快餐的基本配置。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追求品质正成为食客的主流选择。而现炒快餐因为菜品现炒,有锅气,还原食物本来的味道满受到顾客青睐。
IP不突出利润薄 恐成发展隐忧
大米先生坚持“好吃不贵”的薄利多销策略。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大米先生在中国经营543家餐厅,店铺数量虽多,但是极致性价比的产品定位,也让大米先生净利润规模相对较小。招股书披露,大米先生餐厅的营业利润率分别为6.5%、3.3%和10.4%。薄利多销的战略是否能有力推动企业长期发展,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此外,市场专业人员梳理发现,头部的企业都会有自己鲜明的IP,比如吉野家的肥牛饭、蒸功夫的排骨饭等,但是提到大米先生,因为现炒菜品多,往往难以有鲜明的产品IP让食客留下深刻印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前,李小龙女儿起诉至上海法院,要求真功夫立即停用李小龙形象并索赔2.1亿。
12月26日早晨,真功夫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称,真功夫系列商标已使用了15年,我们的商标是否侵权,多年前也曾有过争议,但我们的商标一直没有判定侵权或者撤销的行政或司法结论。时隔多年被起诉,我们也很疑惑,准备应诉。
索赔2.1亿!李小龙女儿起诉真功夫
真功夫官方微博的声明
12月25日,由于使用酷似李小龙形象图标长达15年,真功夫被Bruce Lee Enterprises, LLC(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起诉至上海二中院,要求其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龙形象、在媒体版面上连续90日澄清其与李小龙无关,并赔偿经济损失2.1亿元和维权合理开支8.8万元。
据悉,目前,李小龙公司的法人代表为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Shannon Lee),她也继续发扬父亲的精神,也学武术。
12月26日早上8点,真功夫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我们的商标是否侵权,多年前也曾有过争议,但我们的商标一直没有判定侵权或者撤销的行政或司法结论。时隔多年被起诉,我们也很疑惑,我们正积极研究案情,准备应诉。”
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于1990年创立,是全国连锁发展的中式快餐企业之一。2004年,真功夫委托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为其进行品牌策划,随后开始启用酷似李小龙的“功夫龙”形象,并配合“真功夫”三个字,组合成了系列商标进行使用。
《界面》报道,李小龙公司代理律师叶芳向“娱理工作室”提供的说法是,真功夫曾委托叶茂中团队对其商标图案进行知识产权登记,登记书备注信息为,“真功夫图形”内容为由李小龙功夫造型图案及“真功夫”、“蒸的营养专家”文字组合组成的造型图案。
叶芳表示,从登记书的内容可以看出,真功夫知道他们是在使用李小龙形象。真功夫创始人蔡达标曾拒绝叶茂中公司“与李小龙后人联系取得授权”的建议,这种行为属于对李小龙肖像的恶意使用。
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
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生于1969年4月19日,她出生于美国加州洛杉矶,祖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的功夫明星李小龙去世时,李香凝只有4岁。
在美国上大学时,李香凝选择了演艺专业,并在父亲的好友、弟子帮助下,学习截拳道等武术。李香凝曾在洛杉矶电视台当过短期的节目主持,后来,飞赴香港参加由嘉禾公司投资的《浑身是胆》这部动作片,成为一名动作女星。
李香凝有个哥哥叫李国豪,曾子承父业,也像李小龙那样在影坛摸爬滚打,然而一场意外,年仅28岁的李国豪于1994年4月1日,因腹部中弹失血过多身亡,彼时李国豪正拍摄一部电影《乌鸦》枪战戏。对于父亲李小龙的印象,李香凝多是后来从照片及影片、妈妈琳达·埃莫瑞、还有从他的哥哥李国豪的回忆中得到的。
失去父亲、哥哥两位至亲,李香凝后来转入乐坛,后来又在木屋村之的协助之下,重新开设了李小龙宗师的大本营。为了纪念父亲,她曾制作了名为《李小龙传奇》的一本书,并帮助妈妈管理李小龙教育基金。
真功夫创始人之一潘宇海
真功夫在其官微声明中表示:“本案由法院立案,尚未开庭审理,我们暂不便发表意见,一切留待司法裁决。”此外,“声明”还表示:“真功夫系列商标,是由公司申请、国家商标局严格审查后授权的。”
有专家认为,李小龙公司的维权难度不少。目前,真功夫的系列商标已使用15年,而《商标法》第45条规定,侵犯在先权利的商标无效,应当在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之内提出。换句话说,维权案已过了诉讼期了。
另外。真功夫的“功夫龙”商标动漫形象设计,是否为李小龙个人形象的卡通化,在举证上恐怕也会争议不少,甚至是影响并决定后期案件走向的关键元素。
佛山“李小龙乐园”
顺带一提,顺德是李小龙的故乡,自2000年起,顺德当地陆陆续续有协会、机构、公司甚至个人申请了各式各样的“李小龙”商标,总数超过100个。
其中,均安某制衣厂曾向“李小龙”商标其中一持有人购买了“李小龙;BRUCE LEE”这大类下面的一小类商标,然2015年初其商标已被取消了。当时,制药厂负责人受访时表示:“商标原持有人没有和李香凝取得共识,得不到李香凝的同意。”
在李小龙家乡均安有“李小龙乐园”,据称是经过李小龙之女李香凝女士同意的,因此仍可继续运转。据《佛山日报》报道,李香凝此前曾专程来顺德均安探亲,她就曾表示,她很乐于看到家乡人开发李小龙品牌,“但一定要好好做,我不希望有挂着李小龙的形象而又可能存在瑕疵的产品误导消费者。”
《佛山日报》2015年的报道中说,获得授权是关键。“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回复,李氏后人享有其姓名开发利用的权利,在其授权后,企业才能注册商标,对李小龙元素开发利用。因此李氏可能拥有名人姓名权而非商标权,但企业想合法地打出和李小龙经历相关的招牌,都应获得其继承人授权。”
两创始人姐夫、小舅子恩怨难了,董事长职务不被合法认可
真功夫原董事长蔡达标一审获刑14年
合伙人制度,顾名思义,每个合伙人都是企业或一个经营项目的“老板”, 合伙人是企业的核心。假如做得好,大家同一条心,携手奔着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去持续发展,那就好了;假如在制度设计上有缺陷,或执行中卡壳了,合伙人制也会有风险的,甚至还会有难以控制的隐忧。
“真功夫,中国人的味道,更懂国人心!”谈“中国合伙人”,知名中式连锁餐饮企业“真功夫”就是典型案例之一,两创始人姐夫、小舅子恩怨难了,连董事长的职务都无法被法律合法认可。
2013年12月,经历了长达16个月的一审后,真功夫原董事长蔡达标等人被控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抽逃注册资本罪一案宣判,广州市天河区法院一审认定蔡达标职务侵占1515万,挪用资金1800万,数罪并罚,判其有期徒刑14年。
该案中,除蔡达标,另外4名被告人分别为蔡达标弟弟蔡亮标、蔡达标大妹夫李跃义、真功夫总裁助理丁伟琴、真功夫原主管财务和IT业务的副总裁洪人刚。其参与创办的真功夫公司,现由真功夫副董事长潘宇海代理董事长执掌运营。
未与前妻潘敏峰离婚之前,真功夫的两创始人蔡达标和潘宇海是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真功夫是典型的家族合伙人企业,现由蔡达标的妻弟潘某海掌权,2006年,蔡某标与妻子潘某峰离婚后,真功夫走上蔡、潘两家十年内斗纷争的恩怨之路。
真功夫原董事长蔡达标
2018年6月底,真功夫十年内斗仍未消停,恩怨未了。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真功夫董事会决议撤销案作出了终审裁决,现任董事长潘宇海在真功夫公司内的职位,不被法律认可。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份落款时间为2018年6月29日的判决书显示,广州中院对潘宇海、真功夫公司等提出的上诉申请均予以驳回,维持一审原判,即撤销《2013年度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第二次临时董事会会议决议》,该决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选举潘宇海为公司董事长的议案。也就是说,潘宇海作为真功夫董事长是不合法的。
对此,真功夫公司方面表示不服该裁决,正在进行申诉,将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同时,该公司强调,该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董事长只是执行人,“董事会至今一如既往地支持公司创始人潘宇海先生所领导的经营团队。”
此前,真功夫创始人之一的蔡达标,曾就《2013年度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第二次临时董事会会议决议》,将潘宇海、潘敏峰、今日资本方华及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一并告上法庭,请求法院撤销董事会相关决议。
蔡达标、潘敏峰两人以前的合照
2011年,蔡达标东窗事发后,曾委派其妹妹蔡春红女士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不过,由于真功夫另一创始人潘宇海的阻挠,蔡春红一直未能真正行使董事长的职责,因此,大权始终掌握在潘宇海手上。
到2014年6月6日,广州中院维持一审判决,真功夫前董事长蔡达标终审获刑14年,没收个人财产100万元。
当很多人以为蔡达标在内斗纷争中可能“一败涂地”时,事情又发生了新的变化,2016年7月20日,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撤销该董事会决议。这意味着一审法院没有认可潘宇海担任真功夫董事长职务的合法性,也就是说,在双方争抢董事长一职上,潘宇海一方并未获胜,去年法院终审继续维持了这个状态。
股权结构,是家族企业治理的基石,那真功夫的股权架构到底是怎么样呢?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真功夫的股权结构大致如下:二位创始人潘宇海与蔡达标分别持有41.74%比例的股权,此外,润海公司和中山联动各持有3%股权,还有,由潘宇海、蔡达标各持50%的“双种子”公司持股比例为10.52%。
当然了,2015年底,蔡达标所持有的14%真功夫股权开始被拍卖还债,使得原来的股权架构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真功夫的发端,在东莞长安开业的始祖店“168甜品店”
真功夫家族内斗始末,这里简略说一下。
1990年,潘宇海在东莞创办中式快餐店,当时店名为“168甜品屋”,即真功夫“始祖店”。
1994年,潘宇海的姐姐潘敏峰与其丈夫蔡达标加入快餐店经营,且合伙后股份平分,并将快餐店更名为“168蒸品店”,1997年又更名为“东莞市双种子饮食有限公司”,开始了中式餐饮连锁扩张。
蔡达标与潘敏峰、潘宇海姐弟,都是东莞人,1991年1月27日,21岁的蔡达标和20岁的潘敏峰结婚,同年底蔡慧婷女儿出生。蔡达标夫妻最早时在东莞长安镇开五金店,后来因生意不好关闭。
在东莞长安镇霄边村107国道旁,合伙后的蔡达标夫妇和妻弟潘宇海各出资4万元,将潘宇海1990年就开始经营的168甜品屋改名为168蒸品餐厅,开始了合伙经营时代。
2006年9月,蔡达标夫妻感情破裂,维持了15年的婚姻结束了,随后,围绕着合伙企业真功夫的内斗纷争接踵而来,一幕幕戏码上演:夫妻反目,兄弟成仇,对簿公堂,蔡、潘二家又陷入旷日持久的争斗中,迄今仍未平息。
1994年创办的双种子蒸品餐厅
今年49岁的蔡达标,曾带领真功夫连创市场佳绩,一时风光无限。2006年9月,蔡达标和潘敏峰协议离婚了,当时真功夫正准备引入风投资本。至于婚变原因,潘敏峰曾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中表示,蔡达标与不止一两个女人产生了婚外情。
初期创业那阵子,他们合伙创办的蒸品店很成功,在东莞长安镇一连开了三家连锁餐饮,并改名为“双种子”。大家忙得团团转时,特别是勤勉、事必亲为的小舅子潘宇海,更受员工欢迎。可有段时间,潘敏峰发现店里常不见丈夫的影子,担忧蔡达标是不是很郁闷,于是她劝说弟弟潘宇海,将“双种子”董事长职务让予姐夫,并口头承诺两人5年一换。
当上董座,蔡达标开始在外抛头露面,俨然成为公司“发言人”。受访时,潘敏峰对周刊记者说:“男人有钱后地位提升,可支配的资源增多,有一些行为可以理解。但每个人都应该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特别是一个男人成功后不能忘本。”
婚变后,2008年,事情骤变起风波,身为真功夫董事长的蔡达标,突然停发前妻潘敏峰,还有时为公司监事、潘宇海的太太窦效嫘的工资和社保,而这一年也是“五年轮流坐江山”的年份,妻弟、创始人潘宇海不单没有接任总裁职务,还被排挤出公司日常管理。
2009年4月1日,一名声称被蔡达标包养的“二奶”带着“私生子”,在广州闹市公开求助,一时闹得满城风雨。这年8月,蔡、潘两家反目为仇,前妻潘敏峰和哥哥潘国良被拦在广州天河城“真功夫”连锁总部门外,双方曾对峙多达5小时。
2005年,在广州中华广场开业的真功夫第100家连锁店
协议离婚时,蔡达标和潘敏峰夫妻二人有一儿一女,儿子比女儿小5岁。2011年,潘敏峰一纸诉状将前夫蔡达标告上法庭,要求蔡达标返还其应得的真功夫25%的股权,或折价赔偿4.7亿元人民币。
当时,真功夫的创始人之一蔡达标,已被广州公安机关以“涉嫌经济犯罪”的名义带走。据媒体披露的相关司法材料,最初源于潘宇海之妻、公司监事窦效嫘向公安机关报案,广州天河检方指控其多项犯罪。(包括:蔡达标等人通过虚假合同或预付款方式分别将500万元、720万元、1000万元转入蔡达标实际控制的广州天河金培商务咨询中心,及其家族成员控制的其他公司;侵占并挪用真功夫的总裁备用金共48万元,用于给公司真功夫董事发放薪酬;以预付款的方式,挪用真功夫800万元,转入真功夫旗下的科普达公司后套现供个人使用;抽逃资金并重复注资1500万元等。)
据网易财经等媒体报道,由于争议较大,此案从2012年8月31日开始,多次开庭,2013年12月13日一审宣判后,中国二十余名著名刑辨律师组成律师团,无偿为蔡达标一方提供法律援助,然最终仍未改变蔡达标的命运。
而蔡达标身陷囹圄,潘敏峰这宗引发国人极大关注的“天价离婚案”也迟迟未定案。
2011年,真功夫推出的全新概念“中国味道”
多年来,真功夫纷争,一直被作为商业教科书式的案例,其中不少争议及看法至今不同学界人士仍是各持一词,看法不一。
自1990年创业至今,真功夫历经初创期、标准化运作期、品牌运作期、资本运作期,实现了由个体企业 向现代化企业集团的飞跃,30年真功夫在商业上的成功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真功夫在官网上宣称其远期规划:真功夫致力于成为“全球中式快餐第一品牌”,至2030年,真功夫全球门店总数将达到20000家,年度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与麦当劳、肯德基在全球范围内并驾齐驱。
可我们也要看到,创始人蔡、潘二家在家族企业治理方面存在太多缺陷,特别是早期经营的“人治化”弊端明显。家族间信任和忠诚,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蔡达标,还是潘敏峰、潘宇海姐弟,早期创办公司时都疏于现代企业管治机制及制度的搭建,并为日后纷争埋下“地雷”隐患。以亲情代替制度,连董事长、总裁职务都是口头约定的。
此外,引入风投资本,对真功夫也造成一定影响。总之,真功夫的创始人内斗悲剧,是很多家族式企业问题的缩影,也是一种两败俱伤的结局,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值得好好来总结。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日,李小龙后人与连锁快餐品牌真功夫的商标纠纷有了阶段性进展。
中国商标网显示,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功夫”)有20件图形商标“无效”,于8月25日出具“无效宣告请求裁定书”。被裁定无效的图形商标,均酷似李小龙的肖像及经典动作。
真功夫20件图形商标被裁定无效
据中国商标网,真功夫注册的“真功夫及图(注册号:3999537)”“真功夫(注册号:6895149)”“真功夫功夫送(注册号:8852152)”等20件图形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无效。
以“真功夫及图”(注册号:3999537)为例,中国商标网显示,该商标为真功夫于2004年申请注册的第43类“餐厅”等服务商标,专用权期限原为2017年2月21日至2027年2月20日。
来源:中国商标网
国家知识产权局审理认为,李小龙是一代武术宗师,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主角,被誉为“功夫之王”,在争议商标申请注册之前,李小龙已是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争议商标与李小龙的肖像及经典动作几近相同,作为商标使用在核定服务上,易使消费者对服务的来源等特点产生误认,已构成2001年《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所指情形(即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裁定书显示,依照2001年《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2019年《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三款和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这些争议商标无效宣告。
来源:中国商标网
也正是在8月25日,李小龙之女诉真功夫一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二中院”)开庭,案由为一般人格权纠纷,目前该案尚未宣判。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真功夫相关负责人称,被宣告无效的20个“老的”真功夫商标是否违反《商标法》及其他争议,“有待上海法院判。”
被宣告无效的真功夫商标 来源:中国商标网
李小龙的肖像权到底属于谁?
早在2019年12月25日,Bruce Lee Enterprises, LLC(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李小龙公司”)就向上海二中院起诉真功夫,要求真功夫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龙形象,并在媒体版面上连续90日澄清该公司与李小龙无关,赔偿经济损失2.1亿元及维权合理开支8.8万元。
而真功夫则在被诉后一日通过微博回应称,真功夫系列商标是由该公司申请、国家商标局严格审查后授权的,公司已经使用了15年。真功夫认为,其商标是否侵权,多年前也曾有争议,但其商标一直没有被判定侵权或者撤销的行政或司法结论。真功夫表示时隔多年后被起诉“很疑惑”,并称正积极研究案情、准备应诉。
公开报道显示,李小龙之女李香凝(Shannon Lee)在2010年就已经陆续买回其父的影片及商标在美国的所有权。此后,李香凝在中国成立维权办公室,采取多项措施维权。
据南方都市报援引广州市律师协会商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三环汇华律师事务所律师董咏宜观点称,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商标无效的裁定一旦生效,那相应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就等于从始至终不存在过,而且,国家知识产权局无效的理由是真功夫的注册商标与李小龙肖像及经典动作几近相同,那李小龙女儿在民事案件的诉求“请求停止使用李小龙的形象”,自然顺理成章容易得到法院的支持。
真功夫发家于东莞,前身为1990年成立的“168甜品屋”,1994年变为“双种子”蒸品餐厅。2004年,在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的策划服务下,该公司转型定位“中式快餐”,启用“真功夫”品牌,并配上酷似李小龙的图标。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真功夫正式对外发布了新的品牌形象和新版Logo,与旧版设计相比,新Logo在构图与品牌名上有一定改变。
真功夫新旧品牌Logo对比(左边为旧,右边为新)
与李小龙后人诉真功夫商标侵权一案类似的有早年备受关注的乔丹商标案。2012年2月23日,NBA明星迈克尔·乔丹在视频中称,向中国一家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改名为中乔体育股份有限公司)侵犯其姓名权。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判决彼时的乔丹体育商标没有体现乔丹的个人特征,不构成损害乔丹的肖像权。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乔丹体育明知迈克尔·杰弗里·乔丹本人在中国享有长期、广泛的知名度,仍然使用“乔丹”申请注册争议商标,容易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为标记有争议商标的商品与乔丹本人存在代言、许可等特定联系,损害了乔丹本人的在先姓名权。
最终,2020年底,同样是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乔丹体育公开在报纸和网络上向原告乔丹本人赔礼道歉,并澄清两者关系;停止使用其企业名称中的“乔丹”商号;应停止使用涉及“乔丹”的商标,但对于超过五年争议期的涉及“乔丹”的商标,应采用包括区别性标识等在内的合理方式,注明其与迈克尔乔丹不存在任何关联;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