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昆工作了三十年,当院长当了9年,杨凤一可谓是甘苦自知。从戏曲演员转型艺术管理者,多年来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带着全团的兄弟姐妹向着更好的未来一步步地靠近。尽管守着昆曲这个金饭碗,但杨凤一不希望靠政府养着,要出人出戏培养市场。2017年是北昆建院60周年,杨凤一说,他们计划拿出10部经典剧目在北京的舞台上集中展示,同时其中的一些剧目会开启全国的巡演。
《红楼梦》左翁佳慧、右朱冰贞
发展
促进南昆北昆取长补短
信:您认为,前些年昆曲发展举步维艰的问题在哪里?
杨:昆曲是一门很好的艺术,只是我们宣传推广不到位,一个好的产品必须要靠自己宣传推销,做出一部好戏往家里一放不去告诉别人。我总说,我们是每天拿着金饭碗去要饭,去向政府要钱。这样一定不行,我们要做的是,把金饭碗擦亮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只有你自强了,你自己有东西、有作品了,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我觉得尤其是近三四年,年轻的观众相对多了一些,这跟我们的宣传,还有媒体的宣传有着直接的关系。
信:您作为全国院团长联席会主席,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杨:原先,南昆和北昆界限分明,这样对昆曲发展非常不利。作为全国院团长联席会主席,我希望打破这种观念,打造一种大昆曲的概念,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在昆曲这个共有的名字下相互取长补短。比如说,我们派老师去南方,也会请南方的老师到北昆来,互相学习和交融。当然,也有人对这种做法表示质疑,说这样会让戏曲走歪了。我想说,我们不能太狭隘地理解昆曲,在保持各自的特色剧目的同时,必须要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和发展。
人才
年轻演员需要更多平台
信:跟您刚接手院团的时候,年轻演员有什么变化吗?
杨:从2009年至今,剧院的年轻演员的精神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北昆年轻人的艺术风气很好,你追我赶的多学戏,他们顶住了社会上各种诱惑,他们影响和感动着我。还有他们的经济收入也发生了变化,经过常年的演出推广,剧目演出的频率越来越高,演员的收入也自然有所提高。
信:现在院里的年轻演员,如果有机会出去拍戏,作为院长您会支持吗?
杨:在不影响剧院整体安排前提下,他们都可以出去演戏或者排戏,没问题。市场需要很大,而且作为年轻演员也需要各种手段和平台去展示,同时经济收入又有所提高,他们会更踏实的坚持在这个舞台,因为这里是他们心中最爱的地方。
信:您会担心人才流失吗?
杨:不会,不仅人才流失很少,而且出现了一个很好的现象,这么多年随着北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的优秀昆曲演员甚至音乐作曲、指挥、创作等人才纷纷加盟北昆,大大提升和加强了北昆的实力。
创新
尝试推行剧目项目制
信:在继承和发展方面,北昆都做了哪些努力?
杨:2001年,昆曲成为非遗项目之后,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鼓舞,让我们有了一种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和提升。这十几年间,从恢复传统剧目到创新剧目,北昆做了很多工作。除了《西厢记》《牡丹亭》这些经典剧目,也推出《红楼梦》《董小宛》等一些原创剧目,此外也创排了《狮吼记》《望乡》等小剧场剧目。当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必须要两条腿走路,继承和创新,首先不能失去我们的根和遗传基因,同时也必须要往前发展。不然就会失去年轻观众,路就会越走越窄。
信:今后,在管理方面有什么其他的设想吗?
杨:我希望打破铁饭碗的概念,在艺术创作上尝试一下真正的项目制,体验一个剧目一条龙生产创作的形态,从而调动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事业心,提升他们的人生价值,当然也让戏曲演员在待遇上更上一个台阶。
新址将是昆曲文化园区
信:未来的新院址在什么地方?在剧场方面有哪些设想?
杨:地点就在陶然亭原先的院址,总面积大约一万平方米,其中有一个大剧场和三个小剧场,另外还有一个体验式的能播放戏曲电影的地方。这里将是一个昆曲文化园区,同时也将是一个国际艺术交流的平台。未来,这个剧院不只表演昆曲,各个地方剧种甚至各个国家的剧目都应当可以在这里展示,逐渐成为一个中国戏曲的演出基地。同时,这里还有一个昆曲博物馆和开放式的图书馆。预计2018年左右,新院址可以落成完工。
规划10部经典剧集中展示
信:2017年是北昆建院60周年,到时候一定有很多大动作。
杨:是的,我们计划拿出10部北昆经典剧目在北京的舞台上集中展示,同时拿出其中的一些剧目开启全国的巡演。同时推出两到三部原创剧目,其中包括品牌演员魏春荣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此外还将推出《甲申记》和《清明上河图》。此外,还将为本院几位优秀的青年演员举办专场演唱会。明年的任务很重,我们还计划出版“北方昆曲史稿”,它的出版将填补北方昆曲的一项空白。同时,也计划出版一本直观感受昆曲艺术的画册以及录制一部北方昆曲六十年风雨历程的纪录片。
信:请您谈谈北昆的“十三五”规划。
杨:在“十三五”规划上,我们继续出人出戏,同时也会梳理一下多年来北昆排演的精品力作,我们希望能够整理上演10台大戏、10台中型剧目以及10台小剧场剧目,我们也希望通过院址改建开创一条新的管理模式,让昆曲艺术更健康的向前发展。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芽姜紫醋炙银鱼, 雪碗擎来二尺余。““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蟹。”从先秦到清朝,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歌之中,都有着诸多关于美食、美酒的记载,甚至描摹出了一幅横跨上下数千年的美食文化图鉴。
日前,由剑南春冠名播出的四川卫视美食文化纪实类专题节目《诗歌里的美食》圆满收官,节目以对诗歌文化、古代美食深度、独到的解构,将“美食”和“文化”成功融合,赢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 class="pgc-img">>16道美食+16首诗歌=跨越千年的美食文化之旅
《诗歌里的美食》是国内首档从诗词中寻找美食踪迹,系统梳理描绘美食的经典中国诗歌作品,并还原千年美食做法的节目。节目创新性地通过贯通古今、皆有共鸣的8大情感主题,16首经典诗歌,以及16道传世美食,去挖掘美食背后的地域习俗、历史文化等故事,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千年的美食文化之旅。
在《诗歌里的美食》中,你能看到诗人借美食抒发友情的场景。白居易一首《问刘十九》道尽了他与堂兄刘禹锡的友情,更用“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写出了他对酒、对火锅的认知;杜甫也借着《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抒发了自己对友人严武的迫切思念,更以“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将雅安雅鱼的美味,和友人共饮的期待写得淋漓尽致。
你也能看到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向往,杜甫的“绵州江水之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李白的“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都将自己对乡野的思绪表达出来。而《观打渔歌》里的生鱼片、《流夜郎题葵叶》里的葵菜,也都象征着当时社会背景下,乡野家庭的朴实生活场景。
节目借着《人生是一场相逢》《为你写诗、为你相思》《每逢佳节胖三斤》《乡野之梦》《拯救不开心》《看一看外面的繁华》《天才不设限》《唐宫夜宴》等主题,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友情、爱情、苦恼、向往、喜悦,了解诗人当下的人生阶段、心情情感、交往友人,甚至是他们不为人知的才华另一面,同时在娓娓道来的趣味故事之中,也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华美食的源远流长。
汇聚多位非遗传承人、美食名人,重现传世美食魅力
除了各种有趣的诗歌与美食的故事,各路美食大咖、达人的“加盟”,成了《诗歌里的美食》又一大看点。
白乐天老字号传承人、重庆汇源火锅研究所所长余勇,砂锅雅鱼传承人、雅安市餐饮烹饪协会会长陈和平分别制作了一桌正宗的重庆火锅、一席砂锅雅鱼,宴请四方好友,致敬古今人生的相逢;绍兴甜品烘焙工坊老板娘唐惟琪对“红酥手”的溯源,既有着对历史的考究,也有着现代人独特的浪漫情怀;中国烹饪特级厨师蔡平在水绘园重启的董菜品鉴会,则让人们看到了董小宛在美食一道惊艳绝伦的天赋。
老镇源饭店老板姜啸波,苏式糕点第六代非遗传承人陆小星,川菜泰斗兰明路之徒陈华,川菜大师李多强,川菜大厨陈忠,来自柳州侗寨的厨娘,四川眉山资深川菜大厨王文武,淮扬菜大师、扬城一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厨陶晓东,长安十二时辰唐宴总厨孙喜军,西安解放饭店面点师李俊才,西安菜馆创始人聂磊等十七位美食大咖,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向观众复原了一道道历史上的舌尖美味,也把古今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展现在观众面前。
< class="pgc-img">>国家级品酒大师领军人物、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酒体设计中心副主任徐姿静更在《唐宫夜宴》主题中,对剑南春的历史文化、酒体设计进行了深度分享,让观众清楚认识到中国名酒销售前三的白酒品牌是如何炼成的。
《诗歌里的美食》还特邀著名诗人、资深饮食文化学者二毛,中国烹饪大师、北京烹饪协会副秘书长、第六届世界中餐烹饪大赛特金奖获得者、中国药膳研究会文化建设专委会委员夏天,在每期节目中以别出心裁的“剑南烧尾宴”,从“诗、人、食、酒”四位一体,与观众们共同分享节目内容中的历史源流、匠心传承、文化内涵。
< class="pgc-img">>此外,节目还在正片之外,邀请到@小谜兔 @Amanda的小厨房等达人,和剑南春主播、四川卫视一起,通过抖音直播的方式,畅聊旅游、美食和美酒,覆盖粉丝量达870万+,让节目内容频频出圈,也吸引到了文化、传媒、营销领域的各路自媒体大V对这档节目进行深入报道和解读,分析其热度不断背后所输出的创意思路。
在整个播出期间,《诗歌里的美食》受到了美食爱好者、历史爱好者、诗歌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其将“美食+文化”融合的制作创意,也为美食节目的创新指引了一条新的道路。期待未来有更多美食节目,能够“从美食而来,向文化而去”,将泱泱中华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发扬光大。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明末大才子吴伟业写下的《圆圆曲》中的两句话。
这句话流传了几百年,妇孺皆知。可惜,没有人记住它的作者,吴伟业,反倒是成就了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一段爱情佳话。
吴三桂是真爷们,听说自己的爱妾被抢走了,直接联合关外的八旗清兵,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北京城。
那么,到底是谁抢走了陈圆圆?
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是李自成。其实,这事儿还真不是李自成干的,这个“黑锅”李自成背了有300多年了。
真正抢走陈圆圆的,是他手下的大将,刘宗敏。
刘宗敏这个人,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存在感,不过,,他却是李自成背后的男人,起义军中的二号人物。他曾经两次把李自成从“创业”的低谷中拉出来,甚至不惜杀掉自己的两个老婆,来振奋军心。
所以,在起义军内部,名义上李自成是老大,其实刘宗敏根本就不怵他。毫不客气的说,李自成的半壁江山,都是刘宗敏打下来的。
不过,成也刘宗敏,败也刘宗敏。
进入北京城后,刘宗敏就像是进入了花花世界,恣意的享乐。他大肆搜刮钱财,把官员按照品级来收钱,还抢了不少的美女,其中就有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吴三桂当时驻守山海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关外的大清和关内的李自成都在争取他,吴三桂在犹豫不决中,听到了爱妾被抢的消息,毅然引清兵入关,与李自成在一片石展开大战。
李自成和刘宗敏大败,逃回北京后,一把火烧了紫禁城,然后拍拍屁股朝西安跑去。
1
铁匠出身,投身起义军,成为李自成背后的男人
刘宗敏的老家在陕西蓝田,家里穷的叮当响,因为交不起赋税,老爹自杀了,老妈抱着他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没多久,老妈也死了,他成了标准的孤儿。好在舅舅收养了他,不至于饿死。
十二三岁的时候,刘宗敏拜一个铁匠为师,多年的打铁生涯,让他变得肌肉发达,孔武有力。
163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来到了蓝田,刘宗敏心中复仇的火焰再次被点燃。多年前,他的父亲就是被明朝官府给逼死的,导致他家破人亡,这个仇,他一直埋在心底。
起义军的到来,让他看到了报仇的希望,他扔下打铁的家伙事儿,投身到起义军中。因为他打仗勇猛,很快成为李自成的心腹大将。
1638年,明朝派出大将洪承畴,孙传庭围剿李自成的起义军,李自成遭遇了起义以来的第一次滑铁卢,他被明军狠狠的教训了,只有18个人跟着他突围出来,其中就包括刘宗敏。
逃出来后,李自成隐居在商洛,一度非常的消沉,是刘宗敏主动出来招兵买马,还拾起自己的老本行,亲自带着人打造兵器,硬生生的又拉起一支队伍。
大明朝廷当然不会看着李自成再次坐大,他们派出大兵,再次进入商洛围剿李自成。李自成的起义军再次面临着覆灭的危险。
是刘宗敏再次出手,稳定军心,为了表明心志,他杀了自己的两个妻子,要同起义军共存亡。李自成受到了感染,他命令手下烧毁辎重,轻车简行,再次逃出包围圈,辗转来到了河南。
当时河南大旱,灾民无数,活不起下去的农民们纷纷投靠李自成,就是在河南,李自成再次满血复活,而且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李自成收获了三个文人谋士。
这三个人分别是李岩,牛金星,宋献策。这三个人的加盟,对李自成来说非常重要。在这之前,他们只是盲目的起义,没有任何的纲领和指导思想,因此频频失败。
三个谋士的加盟,让李自成的起义有了灵魂,他们提出“安抚百姓,多行仁义,禁止滥杀”等策略,让李自成在百姓中的威望空前的高涨起来。最著名的那个民谣“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就是李岩编写的。
第二,烹杀福王朱常洵,获得大笔财富。
在洛阳,李自成攻占了明朝福王朱常洵的府邸,将福王与鹿一起烹杀,场面非常惨烈。李自成也从福王府邸里获得了大笔的财富。
有了人才,有了金银,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李自成的势力迅速壮大,不久,他们又攻占西安。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封刘宗敏为“侯”。
这个时候的李自成,有了一统天下的野心。春节过完,李自成和刘宗敏亲率大军,朝北京方向进军,一路上势如破竹,除了在代州遭到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损失了7万人马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是主动开城门投降。
3月18日,李自成已经打到了北京城下,突然之间,李自成又改变主意了,北京城强大的天子气息,让他莫名的感到了一阵恐惧,他派投降的太监杜勋去和崇祯谈判,自己可以退兵,也可以帮崇祯去攻打关外的清兵,条件是割让西北为自己的独立王国,不朝不贡。
崇祯拒绝了,他不能容忍自己和一个贼子共享天下。
3月19日,李自成在太监王德化的带领下,由德胜门进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大明灭亡。
李自成和刘宗敏俩人“创业”多年,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们夺取了天下,成为了北京的主人,巨大的喜悦,蒙蔽了他们的心智,渐渐地,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2
打进北京,敲诈高官巨额财富,抢了不该抢的女人
刚进北京的时候,李自成的手下还是很有纪律性的,李自成也亲自颁发了一道命令:
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
但是,李自成也面临一个大问题,庞大的队伍,需要巨额的银子。
人人都知道,“闯王来了不纳粮”,所以,李自成不能以“征税”的名义,来筹措军饷。这时候,他的目光盯上了京城的大官。
这些京城的大官们,一个个肥的流油,当初崇祯让他们捐款,来帮助前线打仗,他们一个个叫穷,一毛钱都不肯捐给崇祯,现在,他们的倒霉日子来了。
执行这个任务的,就是刘宗敏。
刘宗敏生平最恨的就是当官的,所以他根本没有任何客气的。他制定了一个标准,官越大,交的钱越多,最高的是“中堂”,要交10万两,最低的是普通小官,1000两起步。
无论你有没有这么多钱,都得按这个标准来交,交不上来就抓走,严刑拷打。刘宗敏特意让人制作了5000副夹棍,专门用来给这些官老爷们上刑。
据说死在刘宗敏手下的京城官员,就多达1600人。搜罗出来的银子,多达7000多万两,全部被刘宗敏熔成大银饼,送到了西安。
这下,京城就乱套了:“闯王你大口吃肉,居然连汤都不让我们喝,你能打进北京城,不都是我们用命换的吗,你抢大官,我们就抢百姓”。上行下效,京城百姓遭了大殃。
在刘宗敏拷打的京城官员中,有一个叫吴襄的,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父亲。
当时吴三桂手中握有3万精兵,是明朝最精锐了军事力量,而且,他驻守的山海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
李自成大进北京前,崇祯皇帝曾调吴三桂进京勤王,吴三桂的大军已经走到今天唐山了,收到了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吴三桂暂时按兵不动,观察时局。
面对这样一股重要的力量,李自成采纳牛金星的建议,积极拉拢,企图收为自用。
因此,刘宗敏并没有为难吴襄,但是,他看中了吴襄家里的一个美女,陈圆圆。
陈圆圆,是江南秦淮八艳之一,与顺治皇帝的绯闻女友董小宛齐名。被人卖到北京城后,成为了吴三桂的小妾。
按照刘宗敏的想法,不用让你交钱了,抢你一个女人,算便宜你了。李自成当然也没有在意,刘宗敏劳苦功高,一个女人,实在引不起他的注意。
但是,就是这个女人,给他们埋下了一颗巨雷。
按照一些史料的说法,吴三桂当时其实有归顺李自成的意思,但是,突然从北京传来消息,自己的家也被抄了,心爱的小妾陈圆圆也被刘宗敏给霸占了。
是个男人,都受不了这个鸟气。
于是,吴三桂带领着大军回到了山海关,厉兵秣马准备和李自成开战。
4月5日,李自成决定派兵攻打吴三桂,由刘宗敏领兵出征。但是,刘宗敏早就陶醉在北京城的花花世界里,有酒有肉有女人,他才不想出去玩命,于是,他当场顶撞了李自成:“大家一起造反,凭什么你当皇帝在北京享受,我们就得出去卖命”。
最后,李自成决定亲自出征。老大出马了,刘宗敏也不敢不跟着,一起上了战场。
按照当时的军事实力,吴三桂不是李自成的对手,因此,他派人联络大清,企图借清兵来对抗李自成,并承诺“裂土酬谢”。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面对关外的大清,还是一副主人的模样,高高在上,我找你帮忙,完事儿给你几块土地,当做酬劳,至于江山,你大清就别想了。
当时皇太极刚死,大清的掌舵人是摄政王多尔衮,他没有轻易的答应吴三桂,而是在暗中观察,等待时机。
面对李自成的强大攻势,吴三桂渐感不支,为了能够活命,也为了能够复仇,他决定投降大清,成为大清封赏的“平西王”,多尔衮才决定出手。
在一片石,清军2万骑兵袭击李自成的大军,在吴三桂和清军的两面夹击之下,李自成损失惨重,起义军死伤无数,刘宗敏也负伤了。
刘宗敏不能打败吴三桂,把气全部都撒在了吴襄身上,他把吴襄杀死,还把他的头割下来悬挂起来,另外杀死了吴家38口人。
李自成和刘宗敏逃回了北京,他们的噩运也从此开启。
3
逃出北京,四处流窜,命丧湖北九宫山
4月26日,李自成回到北京。这个时候的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他还在做皇帝的美梦。
4月29日,在牛金星的一手安排下,李自成在北京重新进行了登基大典。可惜,这个皇帝之位是“一日游”。
4月30日,清军和吴三桂继续进攻北京,李自成和刘宗敏被迫离开北京,离开前,他们一把火烧了紫禁城:“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到”。
李自成和刘宗敏先后到达西安,蓝田,襄阳,赶走了明朝将领左良军,占领了武昌。这个时候的李自成起义军,内部四分五裂,外部被清军追击,已经与流寇无异了。
5月份,李自成和刘宗敏到达湖北九宫山,李自成在外出探路的时候,被当地的地主武装姜大眼杀死,刘宗敏等人在九宫山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活动。
最终,刘宗敏在九宫山被清军活捉,原本吴三桂是想让清军把刘宗敏交给他,让他手刃仇人,但是清军将领阿济格不同意,命令当场处决了。
这也是吴三桂心中最大的遗憾。
说到底,刘宗敏只是一个粗人,战场上很勇猛,但是却没有一点的政治智慧,他参加起义军,也是完全奔着向明朝官员报仇的心理去的。
而且,他十分敌视文人,对牛金星等谋士非常的不屑一顾,觉得这些人手无缚鸡之力,没有杀过一个敌人,凭着一张嘴就成了李自成身边的红人,心理极度不平衡。
对于霸占陈圆圆,他完全是出于本能,一点都没有考虑可能带来的后果。在这一点上,他还是差李自成一个档次,难怪只能当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