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 都市现场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全部来源
“五一”假期已经过了一半,你出去浪了吗?和美食“约会”了吗?这个假期出门在外,是不是发现久违的热闹回来了,一些热门餐饮店还出现了“一桌难求”的火爆景象。
< class="pgc-img">>排队、排队还是排队,这个加长版“五一”,南昌市各大商圈的热门餐饮店又恢复了“排队一小时 才能吃上饭”的节奏。不少市民表示,之前刚恢复堂食的时候,还是不太敢出去吃饭,如今趁着五一假期,也出来热闹热闹,拉动一下消费。
< class="pgc-img">>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3月,餐饮收入1832亿元,下降了46.8%,疫情给餐饮行业来了不小的影响。3月18号,南昌市正式恢复餐饮堂食,各大餐饮店开始了突破零营业额的“行动”。为了活下去,他们各出奇招,但依然有不少餐饮店没能“挺住”,关门歇业。但随着疫情好转,加之12年来首个五天加长版五一假期的到来,热门餐饮店又变得“一桌难求”,餐饮业正慢慢恢复元气。
南昌市铜锣湾某餐饮店营运部主任付梅香告诉记者,从4月18号正式恢复堂食开始,前期客流量确实比较少,后续慢慢往上涨,五一期间恢复到了八成。
< class="pgc-img">>疫情期间,比起美味的食物,大家更注重店内的卫生条件,让吃货们吃得放心才是“王道”。付梅香表示,为了防疫,他们每天都会对店内店外进行全面消毒,桌面也会放一双公筷,让客人尽量避免交叉接触,客人用餐完毕也会进行全面的酒精消毒。
餐饮店防疫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市民们的防疫意识、良好卫生习惯继续保持,生活的正常回归是一定的。而在五一的消费档期推动下,烟火生活回来的脚步更会快起来。
< class="pgc-img">>家拉面店虽然没有网红,但在附近街道区域小有名气,每天生意异常火爆。
我喜欢吃面食,时常来这家店堂食作贡献。在我看来,它家生意做的红红火火。有这几个优势,一是价格实惠。二是牛内正宗新鲜。三是煎煮的牛肉汤汁操作工序到位,自然味道就浓郁鲜美。
< class="pgc-img">>每天店里到了饭点,都会排起长队等待取面。大凡只要来吃上一回面的顾客,都会对这家店赞不绝口。有一位附近小区的老人常客说:“它家的拉面不仅好吃,而且量足。一碗面汤盆端上,里面的牛肉吓的你不敢相信,不是几片片,而是足足有3、4两。我每次吃饱了还打包。”
< class="pgc-img">>我有一次来堂食,有意将面碗里的牛肉挑出,装了满满一小汤碗。随着店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前来品尝。老板并没有因为生意好而提高每碗25元的价格,始终坚持薄利多销的生意理念。他自豪地说:“做生意就是要实在,留的住顾客,才是王道!
当下社会上做生意难是事实,但从拉面店老板的实在、实惠,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中,是否能找到改进经营方式和坚持下去的答案!
日,海底捞、西贝等涨价的消息引发热议。有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但也有消费者表示涨价后就不会去吃了。目前,餐饮企业一直在突围、自救。各地政府部门也拿出真金白银,鼓励消费。堂食刚刚放开,餐饮企业就涨价,难免让消费者难以接受。
“本来海底捞涨价涨得就有点多了,转眼看了下西贝的外卖菜单,发现它也毫不逊色。”4月7日,家住重庆两江新区的彭先生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疫情发生以来,餐饮行业受到很大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两个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3.1%。记者在重庆名火锅秦妈集团了解到的数据更惊人:去年春节前后,重庆主城12家直营店营收1200万元,今年同期只有200万元左右,下降近90%。
目前,餐饮企业一直在突围、自救。各地政府部门也拿出真金白银,鼓励消费。堂食刚刚放开,餐饮企业就涨价,难免让消费者难以接受。那餐饮企业“自救”,靠涨价行不行?
涨价因疫情和成本上涨
一位北京的食客近日在微博说:“原本海底捞线下重新开灶令我激动不已,但一看价格顿时傻了眼,过分了啊。”他晒出的菜单显示:人均220元 ,血旺半份从16元涨到23元,8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调料10元一位;米饭7元一碗;小酥肉50元一盘。
事实上,眼下涨价的不只是海底捞一家。同样身为明星餐企的西贝近日也被发现菜价上涨。西贝的外卖菜单上,土豆条炖牛肉80元,酸菜封缸肉80多元。
对此,海底捞公共关系科回应媒体称,由于疫情和成本上涨,公司调整了部分菜品价格,整体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
根据海底捞方面的说法,目前门店的营业时间为早上11点到晚上9点之间。出于疫情防控考虑,门店内桌椅间隔在1米以上,一桌不超过3人,因此开放餐位较少。
有业内人士指出,海底捞们涨价背后,折射出餐饮业因疫情造成的巨大损失。既然客流量减少了,提高客单价,似乎就成了餐饮企业的不二选择。
消费者对涨价很敏感
“你可以涨价,我可以选择不来呀!”家住重庆石坪桥的凌小姐笑着对记者说,疫情期间大家的收入也受到影响,涨价后恐怕就不会去吃了。凌小姐的说法,代表了大部分消费者的心声。
不过,也有消费者表示,疫情之后,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以及外卖的美观度、便捷度要求提高。而餐饮企业面临房租、员工工资等资金压力,许多店是街铺,房东是个人,要减免费用很难。餐饮企业要挽回损失,适当涨价无可厚非。
此外,餐饮企业要想短期内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也不现实。小龙坎控股集团媒介公关经理邵茜告诉记者说,报复性消费可能没有那么快到来。其实疫情之后,人们更关注健康、家人,而对于消费、出去玩、大吃大喝能有多少实际行动,目前还很难说。
还有消费者表示,涨价可以,但也要提高服务水平。对此,海底捞方面表示,对部分菜品价格调整给用户带来的负担表示歉意。目前,海底捞还提供了自提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线上渠道或现场下单,自提服务也享有不同的折扣。4月25日海底捞也将对产品、包装材料等进行升级优化,争取为用户减少支出,提供更好的服务。
涨价是一把双刃剑
在采访中,多家餐饮企业老板对记者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许多餐饮企业都已复工,但是生意却还远远没有恢复。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从2020年3月1日算起,5%的样本企业账上没有现金支撑运营;79%的样本企业表示,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再过3个月;表示现金流储备丰厚,且能支撑6个月以上的样本企业占比仅为16%。
自救刻不容缓,但方式可以多样。就在海底捞宣布涨价的时候,麦当劳推出了一款周一会员半价桶,原价81元,售价39元。4月6日,闻讯而来的消费者蜂拥而至,抢到麦当劳小程序崩盘。网友们感慨,在这特殊时期,物美价廉才是王道。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认为,涨价是一把双刃剑。利好在于通过涨价消化成本,迅速补血,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经营秩序;不利之处在于,受疫情影响,市民消费实力下降,涨价可能导致市民更加捂紧钱袋,宅家消费,这样会加剧餐饮业洗牌。
对此,莫远明建议,餐饮业涨价,必须充分权衡自身、市场与消费者三者利益,寻求最大公约数,尤其需要把握好涨价的度。这时候,最需要抱团取暖,也特别考量餐饮业主的经营智慧和化危为机的能力。不能粗暴地把自己的损失,通过涨价变相让消费者买单。当然,政府的政策调控与引导也将发挥作用,如各地推出的消费券也将提振消费信心,帮助餐饮业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