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晚报讯 (通讯员 胡明冬 记者 郭剑烽)经济生态活跃大背景下,不少人积极参与到创业的大潮里来。而在创业这一本身就具有风险的投资过程中,诚信是所有合伙人的底线。近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一起合伙协议纠纷案,依法判决并驳回了原告创业失败后请求退还投资款的请求。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东方IC
2018年冬天某日,桃姐与同事兼好友小美在一家西安面馆吃面时,发现面馆生意不错,便起了开一家面馆的心思。小美得知桃姐该想法后,表示愿意入伙。
经过一段时间的前期考察调研,桃姐计划面馆总投资120万元。由于涉及资金量较大,桃姐决定将120万元以分为10股,每股12万元的方式引入其他合伙人。其中,小美与桃姐口头协商,由小美出资12万元,占股10%。两人还约定,由桃姐代小美出资、签订与其他合伙人的合伙协议等事宜。小美在微信上表示同意,并于2019年5月向桃姐转款12万元。第二天,桃姐把小美拉入一个群内成员数人均为面馆股东的微信群。在微信群内,包括小美在内的数名股东对入股数、利润分配方案、装修设计方案等等均进行过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2019年11月,店铺正式开业,在之后的经营过程中,桃姐同样在群内告知各股东收支等经营账目。
然而,尽管前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是面馆开业后,客流量还是远远达不到最基本的要求,导致面馆经营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两三个月后,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其他合伙人表示不想再继续垫钱经营。在征询了小美等人的意见后,桃姐于2020年1月决定关闭面馆,并将剩余资金1万余元按照投资比例退还各股东。
面馆关闭后,小美为了“追回”投资损失,突然变了口风。
“桃姐,你打10万借条给我吧,其余2万算我学费了。”小美发送微信消息给桃姐。
“小美,这我真的没想到。”“我们都有聊天证据的,你是以参股形式进来的。小美,真心没想到你也会和我来这一套。”桃姐回复道。
“我们没有签署任何的分配权益。我也没有享有任何股东权益。”小美回复道。
随后,小美于2020年5月将桃姐诉至宝山法院,请求法院判令双方通过微信、电话口头约定的投资协议解除,桃姐需返还其投资款12万元。
庭审中,被告桃姐辩称,与其他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时,通过微信将合作方案、协议内容等已经发送给原告,原告当时在微信中均表示认可和同意。在合伙协议履行期间,被告并未出现任何违约等情形,故不同意原告小美的诉请。
宝山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就原、被告双方的合作方案、协议内容等均征询过原告的意见,原告表示同意并支付了投资款。并且,原告对于由被告代理其出资、签订合伙协议等事宜均予以认可,被告桃姐与案外人签订合伙协议到合伙面馆的筹备、装修、开业、运营直至停业、清算,均通过微信与原告小美及时进行了沟通,对于面馆停业等重大事项均征询了原告意见。面馆开业时,原告小美也到现场查看。除了通过微信发送面馆收支情况外,被告桃姐也邀请原告前往面馆查看账目。由此可见,被告桃姐对于执行合伙事务的情况已向原告小美进行了适当的披露,并未将原告排除在合伙事务之外。因此,被告并未存在任何违约行为。
宝山法院审理后认为,虽然原告小美主张解除合同的理由并不成立,但考虑到合伙面馆已停业,且相关合伙人也对剩余合伙财产进行了清理,原告与被告之间的投资协议已无继续履行可能,酌情确定双方投资协议于该案开庭之日予以解除。
共享利益、共担风险是合伙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特点。合伙各方既有分享合伙收益的权利,也有承担经营风险的义务。本案中,在双方合同解除前,原告主张的投资款已投入合伙面馆。在面馆因亏损停业后,原告在微信聊天记录中,一改此前说法,突然提出要求被告向其出具欠款10万元的借条,并表示案涉投资款是被告向其借款。原告小美上述主张实质上系拒绝承担经营风险,违反了双方约定,且有失诚信。
综上,宝山法院依法判决原告小美与被告桃姐双方通过微信、电话口头约定的投资协议解除,并驳回原告小美主张被告桃姐返还投资款12万元并赔偿违约损失的诉讼请求。
判决后,原告小美不服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 class="pgc-img">>等了三个月,白白耗尽了三个月的房租和人力成本,将近40万块!
也许明天仲裁庭就要告诉我拖欠员工工资被起诉了;或者12315说我损害消费者权益,要维权;再或者债主听说我复不了工,要逼着我卖房还钱!”
他是北京一火锅店的老板,在疫情下苦苦坚守3个月,在餐厅打地铺、借钱发工资,想拼命熬过去。他发文呐喊:“背负着十几个家庭生计的我,还想再坚持下去!”
他的心路历程,也许也是疫情里有些餐饮人的缩影和心声。
作者 | 葱葱那年串串香
编辑 | 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等了三个月 ,白白耗尽了40万”
我在北京大兴开了一家餐厅,大家都忙着复工,我却一如既往,一个人,一个店……
透过玻璃,远处八九个穿着防护服的人又拉起警戒线,然后是一辆大巴停在路边,“防护服”们带着车上下来的男男女女,排成一条长队,托着大包小包全进了葱葱那年串串香火锅旁边的酒店。
正是有这样的一幕幕,从3月中旬到今天期待的复工实现不了,白白耗尽了3个月的房租和人力成本,将近40万块。
隔离人员正住进餐厅旁边酒店
虽然门头上没有挂牌子,但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里像个防疫隔离点,又来了一波隔离的人!无论是远离还是躲避,都不是歧视,只是他们为健康想,为家人想。
所以,在人们眼里,葱葱那年串串香大兴店和旁边的酒店一样被打上了“隔离点”的标签。
今天,50米外的绿地缤纷城都可以堂食了,我这里一个送外卖的小哥都不敢登门。
去年12月底,我给东家交了半年的房租,新年经营不到20天,却复工无望,无路可走。
疫情走了,春天来了,奈何我还要在“疫情”的绝望中继续!
以前餐厅生意火爆
“每天损失近5000元,员工宿舍退了,在餐厅打地铺”
2月初,疫情爆发,我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闭餐停业,及时给员工发工资、交社保,提供隔离期间伙食、住宿等。
尽管我每天要承受近5000元的损失,但看着无数军人、警察、医生、护士,站在疫情的第一线,用生命筑起防线,我感动不已。
我有自己的担当,愿意同国家、同每一个创业者一样扛着希望咬着牙,共渡难关。我们相信一定能战胜疫情,迎来春回大地。
餐厅位置
2月下旬,每天5000元损失仍然持续着。但我终于等来了逐步复工的消息,虽然禁止堂食、聚餐,但还想着是否可以依靠互联网做外卖,弥补部分亏损,来继续维持到全面恢复正常。
外地的员工也着急上班,有人已经坐上回京的火车。到月底,为了减少开支,我退了单租的宿舍,在餐厅里打起地铺,开始盘算着通过外卖自救的事。
葱葱那年串串香大兴店
“借钱发工资、求减租被拒绝,想靠外卖自救”
3月中旬,员工隔离结束,全国“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
尽管亏损巨大,但为了鼓励大伙,我还是硬着头皮拿着借来的钱,发了部分工资,交了社保。员工有安全感,餐厅才有未来。
同时,我也向东家提交了减租申请,期望得到积极的答复,却被多次婉拒。
多数餐厅已经开始复工,他们门口供货、做外卖。好多熟客在微信上问我,能否外送,想解馋,我只能婉拒!
清冷的餐厅和旁边的隔离酒店
3月下旬,每天5000元的损失依旧持续着。正当我们准备好了走外卖配送渠道自救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个彻底让我放弃外卖的情况。
“外卖小哥不敢上门,复工的希望破灭了”
这一天,一名员工慌张着喊我到前台来看。外面十来个被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的人拉起了警戒线,店员被告知不能出来,远处一辆大巴慢慢停下,十几个人下车,跟着“防护服”进了餐厅旁边的酒店。
防护服工作人员准备接待
看防护服们的架势,各种谨小慎微,员工慌了神,“他们从哪里来?”“怎么是这样的防护?”“这些人是来隔离的吧?”“咱们这么近,会不会有空气传播?”“会不会有人晚上偷跑出来?”。
听到这些问题,我也慌了。这里已经上了头条,抖音,朋友圈到处都有发布,谁还敢来这边,更不好敢定餐,取餐,怕是我们从这边走出去,都会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吧。
餐厅小门南侧24小时值勤点
果然,那些人是境外回国的。餐厅西侧小门出口被放置了两个鲜明黄色垃圾桶,黑色标签上写着:“医疗废物”“警告!感染性废物!”;再往北面走,搭起了值勤账蓬,24小时有人蹲守;餐厅正门前方20米处,摆上了登记桌。
有时还有急救车载着三五个“防护服”进酒店。后来,每天不定时都会送来一波“防护服”和“一辆大巴或者急救车”。你看明白了,是的,这里成为全国大面积复工后,疫情防护的延续之地。
餐厅小门处感染性废物垃圾筒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是会这里?会持续多久?我的餐厅被左右隔离所包围,所有的计划被无限延期,餐厅复工的希望终究是破灭了。
员工们又回到宿舍等待消息。我别无选择,只能坚守在我的餐厅里,干巴巴地看着它每天损失5000多块。
“发工资的日子又快到了,我可能要面对起诉和维权”
4月初,我坐不住了。晚上一个人在餐厅里吃泡面,白天四处打听消息。别家都在阶段性复工,我却连复工的希望都看不到。
原本要我外送的熟客,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的是别人家火锅店照片。
4月初,停歇了三俩天,“防护服务”和“大巴车”又来了。打听之后知道,这是从湖北等地来京的人员,在这里做15天的观察隔离。这也意味着整个4月,甚至5月,没有客人会来这边,我的店开不了门,仍然要交房租,发工资!
餐厅正门口防疫人员
4月,发工资的日子快到了。
就在不久前,我接到了个别员工起诉的威胁,以及以往充值客人的“退款难”举报。
想一想,也许明天仲裁庭就要告诉我拖欠员工工资被起诉了;或者12315说我损害消费者权益,要维权;再或者债主听说我复不了工,要逼着我卖房还钱!
餐厅小门口,黄色感染性垃圾桶
“背负着十几个家庭生计的我,还想坚持下去!”
在外边多年打拼,让我明白了很多事理。
我理解从国外回来的同胞,为了生命保障,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的隔离空间;我更能理解,从湖北等地返京的同胞,他们在隔离两个多月后,为了生计返京返岗,还要隔离15天,也需要一个隔离空间。
只是我这个同样背负着员工期盼和信任,十几个家庭生计的人,没有了应有的空间,还可能要面对起诉和维权!
是不是也有像我一样的餐厅,别人的“疫情”正在结束,我们的“疫情”却一轮接着一轮。只能在无奈中萌生绝望,耗干自己的积蓄和信誉,最后接受无情的审判。
餐厅旁边隔离点酒店
在此,我以一个餐饮人的身份,向社会发出我真诚却又无助的呼喊,希望能得到各方面的声援与帮助,让我们能够继续生存下来,走出餐厅倒闭,家庭破产的困境!
小镇的一隅,李家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流,悄然改变着周围人对传统教育路径的认知。
这是一个关于选择、勇气与成长的故事,主人公小李,用他独特的经历,诠释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深刻含义。
几年前,当高考的硝烟散去,小李的成绩单上赫然写着403分,这个数字,在许多人眼中,似乎成了通往公办本科大学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面对这样的成绩,小李一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公办学校的门槛遥不可及,而民办本科高昂的学费——四年近二十万,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更让家人担忧的是,即便勉强踏入大学校门,未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能否收回这份投资,还是个未知数。
在这个关键时刻,全家人围坐一堂,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家庭会议。
父亲缓缓开口:“咱们家的情况,大家心里都清楚。与其让孩子背负着债务去读书,不如让他自己闯一闯。”
母亲则满眼慈爱地看着小李,轻声说:“孩子,你有自己的想法吗?无论你选择哪条路,爸爸妈妈都支持你。”
小李望着父母斑白的双鬓,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与决心。
他深知,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负责。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学费的一部分,开一家小吃店。
这个想法,起初让家人感到惊讶,但细细思量后,却觉得未尝不可一试。
就这样,小李用家里为他准备的六万元学费,加上自己四处筹借的资金,在镇上的繁华地段租下了一间小店,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起初,一切并不顺利。从选材、烹饪到营销,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但小李没有放弃,他白天在店里忙碌,晚上则通过网络学习餐饮管理、市场营销的知识。
渐渐地,小店因为口味独特、价格实惠,在当地积累起了良好的口碑,顾客络绎不绝。
四年时光转瞬即逝,小李的小吃店不仅成为了小镇上的一道风景线,更是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每月净赚七千至八千元,四年下来,他不仅还清了所有借款,还自己存下了二十万。
更重要的是,这四年里,他学会了如何经营一家店铺,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面对挫折与挑战。这些宝贵的经验,是任何书本知识都无法替代的。
< class="pgc-img">>
反观那些当年与他分数相近、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大多在毕业后步入了职场。
虽然拥有了一张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他们的月薪普遍不超过四千元。
当小李与这些老友相聚时,他们无不羡慕小李的成就与自信。有人感叹:“早知道当初也跟你一起开店了!”
小李微笑着摇摇头,他知道,每个人的路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感激自己当初的选择,也感谢家人无条件的支持与理解。
在他看来,这四年来的辛苦与汗水,都是值得的。
因为他不仅收获了物质上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拥有了面对未来生活的底气和勇气。
如今的小李,已经不再是那个对未来迷茫的少年。
他计划着扩大店铺规模,甚至开设分店,将这份事业做得更大更强。同时,他也开始关注社会公益,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像他曾经一样迷茫的年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他看来,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只要勇于尝试,敢于拼搏,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 class="pgc-img">>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