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有一家饭馆,老板推出“股东制”模式,把顾客变成自己的股东,反倒一年狂赚400万。
【1】案例背景
许老板今年48岁,经营着一家饭馆。这家饭馆的生意非常红火,红火到什么地步呢?我这么说吧,只要你是晚饭时间去这家店用餐,要么你就提前预约,要么你就提前去占位置,你要是想卡点去,那么对不起,少说得等一两个小时。有人就说了,等这么久?我还吃个锤子,我直接走人!
< class="pgc-img">>然而我告诉大家,人家许老板还真不怕你说这种话,反正你爱等不等,要走也没人留,人家根本就不缺顾客!
不过呢,大家别看许老板现在这么“猖狂”,其实他以前啊,也混得非常惨。许老板老家并不是广东的,而是来自湖南的农村,年轻的时候在老家开了店,赚了点钱,于是呢,就想着去大城市闯荡,发誓要闯出一番事业。就这样,许老板来到了东莞。
其实前些年,许老板真的赚了不少钱,打牌的输赢都是几万块钱一把,一般人还真承担不起。可是近几年来,实体行业越来越不好做,许老板都没赚到什么钱。再加上许老板也是个沉迷炒股的人,偏偏他炒股的眼光也不好,总是在亏钱,属于人菜瘾又大的那种,搞得资产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去年不是一场疫情吗?徐老板的饭馆歇业小半年,直接差点倒闭关门。要不是许老板咬牙坚持,把自己房子抵押出去了,怕是饭馆真的就开不下去了。
可能徐老板也是被逼急了,再加上疫情期间在家也想了很多,所以呢,去年饭馆重新开业之后,许老板直接推出了一系列活动。结果你猜怎么着?短短一年时间,许老板狂赚400万!
< class="pgc-img">>【2】方案介绍
许老板推出的活动呢,虽然听起来很复杂,但其实道理特别简单,就一招:杠杆模式。
许老板告诉顾客,只要在店里充钱,那么就可以享受超级优惠的福利。有人就说了,顾客充值的钱,本来就只是相当于顾客存在店里的,以后还得吐出去,老板本质上是没赚什么钱的,为什么还要给顾客超级优惠的福利呢?那不就亏了吗?
我告诉大家,如果你的充值活动只是普通模式,那么你这么做,肯定是亏钱或者是赚不到钱。但如果你换成了杠杆模式,我告诉你,你只有赚钱的份。当然,除非你运气特别不好,那就另说了。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url":"","content":"","thumb_url":"https://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557219052251e7aafbe759","title":"从理论到案例讲述老板如何挣钱","author_description":"破点思维教育","price":199,"share_price":127.36,"sold":541,"column_id":"6688207055905358094","new_thumb_url":"https://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557219052251e7aafbe759"}'>>案例中采取的“小招”是本专栏收录的营销智慧中很少的一部分,如果你现在经营困难,如果你缺少顾客,如果你的产品卖不出去,不妨可以在专栏合集中找找是否有适合自己的行业,看看聪明人是怎么做生意的。
【3】盈利分析
徐老板推出了这么一个活动:只要顾客在店里充钱,不管充值多少钱,都可以得到双倍的消费额度。除此之外,以后顾客来店里消费,还可以享受八八折优惠。
这个双倍的额度是怎么回事呢?一共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无门槛消费,一个呢,是消费返现。比如你充值了1000块钱,那么你就可以得到2000块钱的消费额度。这2000块钱又分成了1000块钱无门槛消费,还有1000块钱消费返现。
比如你每次介绍朋友来店里消费,只要你朋友报上你的大名,那么你的朋友不仅可以获得八八折优惠,你自己本人也可以获得5%的消费返现。
这样的话,是不是就会有很多顾客愿意介绍自己的朋友,来徐老板的饭馆消费呢?
< class="pgc-img">>除此之外,徐老板还推出了一个活动:如果顾客在店里充值超过5000块钱,那么就可以在大厅任意选择一张桌子。以后这张桌子所产生的消费,顾客都可以获得5%的返现。注意,不管这张桌子坐的是什么顾客,都可以获得这份返现,一直持续三个月。
如果顾客在店里充值超过20000块钱,那么顾客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包厢。以后包厢里所产生的消费,顾客都可以获得8%的分红,一直持续六个月。
看起来,这样的充值活动是不是特别划算呢?只要是划算的活动,自然有不少顾客愿意前来。那么问题来了,徐老板收了这些充值额度之后,又怎么赚钱呢?
徐老板收了钱之后,他拿着这些钱,用同样的方式,又去开了一家饭馆。这样的话,他手上是不是就有两家饭馆了?如果时间充足,他还可以开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如果有一家饭馆资金链断裂,那么他可以选择关门,而在他店里充值的顾客呢,可以去其他没关门的饭馆消费。如果饭馆赚了钱,那徐老板这么多家分店,利润不也是翻倍的吗?
当然,这里举的活动(行业)案例只是很少一部分的方法,我的专栏里还有更多的关于实体店经营的策略、机会以及“套路”。并总结了上百个现在最前沿的赚钱行业以及新门类。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点击查阅有没有适合你的项目。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url":"","content":"","thumb_url":"https://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85100171398a45eca0e6ce3aad987ccf","title":"真实有效630套商业模式案例解析","author_description":"破点思维教育","price":198,"share_price":126.72,"sold":4386,"column_id":"6668881692654043406","new_thumb_url":"https://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85100171398a45eca0e6ce3aad987ccf"}'>>最后,徐老板就是这样,利用“股东制”,把顾客变成自己的股东,最后年赚400万,赚得盆满钵满。
<>早出发到潮汕,福建的高铁很是好玩,晚点,这是我在其他地方都没有遇到的,坐这么久高铁了,第一次这样频繁的遇到高铁晚点。
天气很好啊,这是今天的以为司机说的,意思是最近一直很热的,今天才有些下雨,天气也变得凉爽起来。
出福建,一路钻山洞过隧道,国庆节放假看的电影《隧道》的情节一下子浮现出现,进入黑黑的隧道,不但手机没有了信号,人也一下子短路了,吓得。
在厦门北站转车,直达的只有一班没有座位,选择了中转,三明到潮汕有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坐高铁。
车站的工作人员说,今天运气真好,人很少,高峰已经过去了,不像前几天那样拥挤了,我们随着人群进入车厢,发现,没有她说的那样宽松啊,每节车厢连接的过道都坐满了人。
走过去都有些费劲,如果像釜山行上那样,估计它们也过不来,为什么?被挤住了呗,人多。
在路上的时候虽然信号不好,但是一路之上都在不停的聊天,最多的都是咨询贵阳实地考察的事。
今天又加入了一个美女,这样就需要定向招募两个一男一女,还有对实地考察感兴趣的,可以及时联系,还有四天就要出发了。
在微信上聊天我发现一个很好玩的现象,很多人不知道加人后该怎么聊天,上来就问些已经有答案的问题。
比如,今天有个帅哥加我以后问,济南卖3000碗面的店是哪家?当时我就蒙了,济南没有啊,仔细一问,是想了解一下实地考察的事。
还有,不停的问是去哪里考察啊,而且惜字如金,每句话绝不超过三个字,我理解起来真费劲,问的问题都是朋友圈刚刚发了的。
这样的情况,我倒有个好的建议,你加个朋友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看对方的朋友圈,不要冒然说话,不要着急去提问题,提一些很弱的问题,就很尴尬。
而且这样的提问,会显得你还根本没有关心过对方,就是你加的这个人,你加了对方,却连人家的朋友圈都没看看,上来就问,这也大大的拉低自己的分值。
建议大家,新加了朋友以后,首先去看看对方的朋友圈,仔细看几页,多翻翻,当然有的人的朋友圈是没有什么看头,问题是,有看头的你也没看,是不?
至少你得翻几页,通过朋友圈对别人有个大概了解。
在微信上说话之前,也先去看看朋友圈,看看对方最近最新的动态,看看,最近他能在干啥,不至于说出不太合时宜的话。
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对时间的尊重,也是最基本的社交礼仪,至少了解对方最近做的事,在选择话题上也不会太尴尬是不是。
相互了解,这其实也是知己知彼的一种,如果对对方一点都不了解,你又想和别人交往的时候,那就先去看看对方的朋友圈吧。
读懂他的朋友圈,做个初级的了解!
微信还有这么多讲究?
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在微信上问我说。
我说当然是啊,这和我们平时和人打交道交往是一个道理的。
他说,我最近看你的文章,说想要做好生意,就要加上微信好友,可是我这里没人加啊?
我说,这是你的问题,如果你连加个微信好友都搞不定,还能干什么?
他说,确实是不好加,很多人根本不加。
我说,今天我在转车的时候,就遇到一个小姑娘,拿个微信二维码,在等候的乘客这边一路私语过来,我估计是要求这些人加微信。
过一会,轮到我这边了,展开折叠的一张纸,是一个二维码,她说自己是大学生刚刚开始创业,让我加一下,支持支持,是她个人的微信,绝不发骚扰信息。
一看是个小姑娘恻隐之心动了,就加了微信。
上车以后,翻看微信的时候,看到另外一个媒体的自媒体的也发了一篇这样的文章,他的场景是在地铁上,也是一个姑娘要求加微信,他也加了。一切都这样的巧合。
看起来好像是变成故事一样,但,真真存在了。
翻看后面的留言,呵呵,有人说了,他们在车站高铁地铁等交通工具,在上海,武汉等地都有遇到过。
看来这个也是套路了,不过,真的为她的勇气赞赏一下,我们很多大老爷们天天哭着喊着没有人加微信的时候,一个弱弱的小女子已经开始一个一个的加微信了。
你们看了,还好意思说没人加你?
不干,老是停留在想上,什么都是想,哪会有人加你,哪会有结果。
真有,那也是做梦吧。
昨晚的时候,聊到合伙做生意这个话题上。
合伙的生意不好做。
确实,合伙的不好做,赚了赔了都有问题。
那要注意什么呢?不能因为这个就不做了?
当然,伙还是要合的,就像不能因为车祸就不坐车一样。记得我上次在哪里说过一次这样的话。
那次不是说的合伙,也是不能因噎废食的道理。
他们遇到的问题也是合作。
开新店,几个朋友看之前的老店做的不错,就想入股一起做一下。因为都是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他们问起我来,怎么合作最好。
我说最重要的就建立规则,
什么规则呢?
如何进入和如何退出以及决策权。只要把握好这三点,再出现问题也好解决。
怎么样才能做好进入和退出?
进入,就是你入股多少资金,占的总比例,以及具体的分红情况说明。退出,就是当一个股东提出退出的时候怎么办的规则。
这个应该怎么设定才好呢?
这个完全看自己不同的情况和股东之间的商议,商量出来的规则也不是针对某个人的,而是给所有人准备的。
但是规则的目的就是对于将来要发生的情况和处理做一个约定,免得到时候出现纠纷。有个规则,谁提出退出的时候,就会知道面临的问题和后果。
还有就是赚钱怎么分,赔钱怎么办,干不下去怎么办等等具体的问题,几个合伙人股东坐下来,将这些问题摆到桌面上,搞清楚规则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除了进入和退出的机制要完善清晰以外,还有一件事就是决策。
这个为什么重要,我们有问题投票表决不就行吗?
假如你是一个酒店的管理人员,经理,出现问题的时候,你要一个股东一个股东的打电话去请示吗?即使请示了,这些股东也要凑到一起投票表决后,通知你,给你最后的决定。
估计这时候,啥事都凉了,都黄了。
这虽然说得夸张,但这就是决策权的重要。假如,我是管理者我有决策权呢,那就完全不一样了,遇到问题,在我的权限范围内,就不需要请示,假如我可以处理1000元以内的业务,那出现一个退菜的时候,我就可以不请示直接处理。
这样的效率是最高的,事后我们来探讨这个退菜对不对,但是在当时是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决策人才可以。
出错怎么办?
就像地方领导,犯了错误也 是要抓起来,打老虎。
有规则,有权限,就可以做好合伙的生意,细节还有很多,就要在工作中去慢慢的测试了。
合伙的生意还是要做。
最后,给自己做广告了,贵阳实地考察团,定向招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有意参加日销千碗面实地考察的联系我。机会不多了。
喜欢我的日记,马上转发到你的朋友圈!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我最大的帮助,顺便一次分享就可以帮助更多和您一样需要成长爱学习的人。
刘克(万能的姐夫)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著作权归作者刘克所有,欢迎分享、转发!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者:刘克,微信号: 574321 。转载人的转载行为,视为同意本条,转载须附本条!
姐夫说:越害怕越失去,越付出越成功,越分享越快乐!
每天一篇原创,这是我的第【513篇】原创文章
商务合作微信:574321
>< class="pgc-img">>伊今天想与朋友们交流一下餐饮以及茶饮公司的投资逻辑和思路。主要是今年,尤其是这两个月,不少相关公司的股价暴跌,很多投资者认为这是抄底的良机,那么以目前的股价来计算,到底是不是抄底的良机呢?老伊认为,不要太乐观。
还是需要做一个特别说明,文中提及的任何标的均不建议投资者进行投资,老伊认为今天我要讲述的内容存在错误的概率极大,所以朋友们有任何不同的意见,欢迎指教说明。
说一个常识性问题,从整个行业的历史来看,餐饮或者饮料连锁机构的更新换代频率很高,就算是欧美,能够存活下来的公司寥寥无几,更何况对吃喝要求更高的国内了,除非投资者能够选中剩下来的那个星巴克,不然损失可能会非常严重。
老伊认为,餐饮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内卷极其严重。也就是说,它们自身的护城河并不高,有时候换个餐单、换个店面可能就令消费者的兴趣大降。但如果你不换,就很可能被其它同类餐厅超越,所以,个体的脆弱度极高。我们看当下在商城里存在的那些餐厅,五年以后能剩下一半就不错。
在国内也有不少知名的餐饮公司已经上市,像是我们熟知的海底捞、呷哺呷哺、奈雪的茶都已在香港上市。去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整个国内的食品公司的股价水涨船高,海底捞、呷哺呷哺等餐饮公司的股价也是大幅度的上涨。比如呷哺呷哺,股价从去年最低的5港元上涨到今年的27港元,涨幅超过5倍。不过从今年2月份开始,股价就开启了回调模式,并且回调至去年年初的水平了。
< class="pgc-img">>那么股价下跌如此之多,有没有抄底的机会呢?答案肯定是有的,但抄底的难度太大!
再说一个常识性问题,目前国内有很多外国的餐饮公司,像是星巴克、麦当劳,被阿里收购中国业务的百盛也算一个吧。但在国外,还没有或者说还未完全形成一家来自国内餐饮公司去抢夺他们的市场,未来必然会出现,只是具体是谁,不好猜测,或者说挑选出来的难度极大。
有人说海底捞有机会,而且海底捞的护城河比其它餐饮公司要深一些,毕竟人家是靠服务打天下,与其它餐饮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同。
老伊不否认这一点。但在10年前,他人不可企及的服务似乎在近几年并没有那么突出了。是海底捞的服务退步了吗?可能吧!毕竟分店开得多了,服务培训跟不上导致质量下降也是常有的事。不过,与服务质量那么一丁点退步相比,其它餐饮公司服务质量的提升才是对海底捞最大的冲击。
< class="pgc-img">>不知道朋友们是否有所感知,近几年很多新开业的餐厅,其服务态度和意识比之过往提高很多。对于消费者的用餐体验来说,服务确实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当服务的水准提高至某一水平后,似乎它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过犹不及的道理相信朋友们都理解。
当然,老伊并不是说海底捞这家公司不好,也不是说完全不具备投资价值,只是想要在众多餐饮公司中找到那个未来能发展至全球的企业难度很大,至少比其它食品行业细分领域难度要大一些。
因此老伊认为,除非其它赛道没有足够优秀且性价比合理的投资标的了,不然最好还是不要从餐饮领域中进行摸索,可预测性和投资标的的坚韧度都很容易令投资者产生自我怀疑,从而中途放弃。
< class="pgc-img">>老伊还想与朋友们分享一段自己的经历。当某家网红餐厅或者短时间内被消费者认可的餐厅在某个商城开业的时候,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门口总会排起长队,似乎吃饭不要钱一般。此时老伊大都选择旁观,因为等半年后再去的时候,不仅不用排队,大可能还会享受折扣。而再过两年就会发现,餐厅突然就关门了,要么是重新装修,要么就是直接转让给其它的网红餐厅。
其实,一家餐厅从盈利转向没落有一个很好的指标,就是服务人员从年轻的小伙小姑娘,转变为大爷和大妈的时候,餐厅差不多也就是那样了。这段话,大家应该都懂,老伊就不用说得太明白了吧?
最后老伊还想说一个风险点,关于投资餐饮公司的风险点。我们都知道只有业绩不断增长的公司,才能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餐饮公司即便出现了一家护城河足够深的企业,它也会面临着业绩增长的问题。而餐饮公司业绩增长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开新店,可在开新店的同时还要面临着新店多久盈利,市场扩张速度把控等问题。一旦过激或过缓,都可能面临着经营风险,也就会造成股价大范围的波动。
因此,老伊的结论是,餐饮公司不是不能投资,只是胜率不高,投资风险与收益不确定性太大,除非出现估值修复的抄底机会,不然不可轻易出手。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