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一个月的等待 北京终于可以堂食了
陪你吃喝玩乐的小石
也华丽回归了
“食光里”再次如约而至
今天我们去哪儿寻觅美食呢
记得要带上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哦~
如何在朋友圈po出高赞照片?
< class="pgc-img">>首先你要找一个长得不太磕碜的闺
给你当道具
其次你要有一台比座机像素清晰的相机
最重要的是!
氛围感!氛围感!氛围感!
< class="pgc-img">>清新自然极简风凸显高级质感
店铺陈设能让室内生雅
光影分割打造出层次
专注你的美
真是拍鞋底子都好看呢~
今天,小石就给大家
推荐这样一家美式西餐厅
祖母的厨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关键好拍还好吃!
各位达人们还不冲吗?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较早拍摄)
独具匠心的烹饪工艺
祖母的厨房是一家融合了咱们中国人“口味”的美式西餐厅,以新鲜食材、创意菜品和熟练的烹饪技巧制作一系列美食,以融合和创新之美打动你的味蕾!无图无真相!上菜~
这样“高颜值”,很难不爱呀~
小石推荐
< class="pgc-img">>“
推荐指数 ?????
西班牙香肠早午餐
如果是跟闺蜜两个人来吃下午茶,小石推荐这份“至尊版”西班牙香肠早午餐,内含帕尔玛火腿、蒜香面包、大虾、炸薯角等食材,用料丰富,好的食材和合理的搭配使菜品更加均衡美味,配上祖母的厨房自主研发的酱汁,细腻香浓的口感,在唇齿间回味无穷。
“
推荐指数 ????
肉眼牛排
这款肉眼牛排也值得试一试。他们家的牛肉选自从澳洲牧场直达餐桌的纯天然谷饲牛肉,0添加剂、无嫩化处理,肉质嫩滑,鲜美多汁,吃到嘴里有天然的香甜。而且用牛肉本身的油脂替代橄榄油煎制,低脂健康。减肥期的小姐姐也不会有负担~
吃饱喝足,拍照留念吧!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紧靠通透玻璃窗的卡座、二层开放式露台都是出片的绝佳圣地,氛围感一整个拿捏住~生活的仪式感就是不放过一点一滴的美好~
祖母的厨房西餐厅(模式口店)位置: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26号院
祖母的厨房位于模式口大街上,一整条街“打包”你的吃喝玩乐,这么宝藏的大街你来解锁了吗?
小石
“食光里”今日美食打卡挑战成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26分钟前
石荣梅,石墩墩,石小景,石大力,石璇璇,石小融,石小冲,石珊珊,石毛儿,部门老大,石敢当,石晶晶,石子儿,石松
石荣梅:请小石保持这个更新速度。
石墩墩:等我一分钟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石小冲:我家娃喜欢西餐!我要带他们去!
部门老大:吃饱喝足,回来写稿子吧!
语
西餐作为舶来的餐饮品类,近年来做出了不少自我革新之举。
< class="pgc-img">>近些年,西餐赛道正遭遇着新一轮的变革。
一方面,一批西餐品牌由于缺乏创新,遭遇了发展瓶颈。VABENE、金牛角王中西餐厅、米氏西餐厅、新元素等知名西餐品牌在过去几年陆续倒闭或停业。绿茵阁、雨花西餐厅、莱茵阁等曾经象征着“新潮”“时尚”的西餐品牌逐渐让位给新一代的西餐品牌……
另一方面,一批形式相对新颖的西餐品牌正在快速发展,逐步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一些西餐连锁品牌通过走下沉市场闷声发财;一些主打西餐大排档、农场西餐厅等新模式的西餐品牌,因模式新颖,辨识度强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因为高性价比,“牛排+自助餐”模式再度流行;此外,精致西餐的关注度也日益上涨……
除此之外,我国西餐赛道还出现了哪些新动向?西餐从业者应该如何把握新态势?近期,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了《西餐发展报告2023》。下面就带大家一探西餐的发展现况与重要动向。
< class="pgc-img">>全国在营西餐门店数近9万家,
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达756亿元
西餐是指源自西方国家的餐饮文化和烹饪方式,通常包括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等不同国别的菜肴。本报告的研究对象为西式正餐。
西餐自明清时期传入我国后,被本土厨师改良,派生出了豉油西餐、海派西餐等中西融合的流派。发展至今,西餐在我国已经分化得较为细致,逐渐衍生出了多种类型的西餐厅,包括综合型西餐、主打牛排/比萨等大单品的西餐厅、西式简餐、精致餐饮等。
< class="pgc-img">>近些年,随着消费者对于多元化、个性化餐饮需求的增加,西餐赛道展现出了一定的增长势头。红餐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西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6亿元,相比2022年上升了6.8%。截至2023年12月,全国在营西餐门店总数近9万家。
< class="pgc-img">>目前,西餐赛道有诸多表现较为亮眼的品牌,形成了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并存的格局,如来自日本的意式西餐品牌萨莉亚在内地已开出超400家门店,本土西餐品牌豪客来牛排已开出了超350家门店;其他本土品牌如Wagas沃歌斯、豪德亨牛排自助餐厅、夏日玛莉西餐厅等也已开出超100家门店,进驻城市数超10个。
< class="pgc-img">>其中,也有不少品牌得到了餐饮行业权威榜单的认证,如王品牛排、豪客来牛排荣膺中国餐饮红鹰奖“2023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榜,8? Otto e Mezzo BOMBANA则自2011年起蝉联米其林三星多年。
总体来看,我国的西餐赛道发展得较为成熟,并且各个领域均有冒头的品牌出现。
< class="pgc-img">>“西餐+”正当其时,
精致西餐入局者增多
为了进一步挖掘西餐在我国餐饮市场的发展潜力,西餐品牌一直在积极探索。
其一,加速本土化改造,将西餐与我国本土的文化和市场特点相结合,对西餐的菜品、模式等作出本土化改造。
< class="pgc-img">>其二,一部分西餐品牌开始往赛道细分化的方向探索。比如,在主流的法餐和美式餐饮之外,一些餐厅开始聚焦于细分赛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地道的美食体验。
其中,不少西餐从业者锚定西班牙菜和墨西哥菜两个细分赛道,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绩。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聚焦西班牙菜的Crazyones已开出了10余家门店。主打墨西哥菜的LaBamba拉芭玛已开出了约3家门店。此外,俄罗斯菜、巴基斯坦菜、土耳其菜等细分赛道亦受到了一些关注。
< class="pgc-img">>另外,大众化和精致化也是西餐品牌探索的方向。
过去,西餐在国人眼里属于较为高端的餐饮品类,其食材、烹饪方式、礼仪和文化与中餐存在很大的差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西餐品类加速转型升级,越来越多西餐品牌开始对菜品进行大众化、亲民化的改造,使得西餐逐渐摆脱了过去“高冷”的形象。
同时,一些西餐品牌不再一味聚焦于高端餐饮服务,而是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食材、独特烹饪方式、定制化服务以及舒适的用餐环境,走出了精致化的发展路径。
目前,两个方向的探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孕育出了一批实力品牌。
1.大众化西餐:针对本土市场差异化定位,性价比西餐受青睐
相比以单体店为主的精致西餐,大众化西餐的规模化程度较高。如萨莉亚、豪德亨牛排自助餐厅、夏日玛莉西餐厅、Wagas沃歌斯、豪客来牛排等已开出了数百家门店。
另外,BUTCHER牛排肉铺、卢家妈妈·西餐厨房、bluefrog蓝蛙等亦开出近百家门店。
< class="pgc-img">>目前,大众化西餐品牌的品牌定位各不相同,如萨莉亚定位高性价比的意大利菜;豪德亨牛排自助餐厅聚焦牛排自助餐;卢家妈妈·西餐厨房主打做“中国人喜爱的西餐”;夏日玛莉西餐厅定位国民西餐厅,尤其关注亲子聚餐场景。
具体来看,大众化、亲民化的西餐品牌呈现出了以下发展特征。
(1)“优质平价、高速流转”,快时尚西餐探索规模化之路
目前,大众化西餐有往快时尚餐厅靠拢的趋势。以夏日玛莉西餐厅、卢家妈妈·西餐厨房为代表的一批西餐品牌采取了“优质平价、爆销单品、高速流转”的运营策略,对过去SKU多、重服务、翻台率低、客单价高的传统西餐厅作出了快时尚化的改造,以加速规模化进程。
< class="pgc-img">>菜单结构上,这类西餐厅摒弃了传统西餐厅常用的大菜单模式,通常聚焦于牛排或比萨等招牌产品,配以意粉、焗饭、甜品等特色菜品。供应链体系上,这类西餐厅通常设有强大的中央厨房、成熟的冷链物流体系。
管理模式上,这类西餐厅通过制定SOP(标准操作程序)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餐厅整体的经营效率。由于经营效率较高,因此这类品牌能够精简后厨,把门店面积控制在80~100平方米之间,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2)“西餐+”正当其时,“牛排+自助餐”模式再度流行
近几年,我国餐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渐趋谨慎。对于西餐菜品做“加法”,提质不提价,成为了不少西餐品牌的经营策略。在大众化西餐赛道中,拥有“平价优质”特性的牛排自助模式再度流行。
< class="pgc-img">>事实上,牛排自助餐厅并非近几年出现的新模式。21世纪初第一个十年,我国西餐市场上就出现了豪德亨牛排自助餐厅、吉布鲁牛排海鲜自助、凡塔斯牛排等牛排自助餐厅。近年来,牛排自助餐厅积极创新,牛排自助模式再度流行。
< class="pgc-img">>△图源:图虫创意
具体来看,牛排自助餐厅通常主打“点一份牛排,即可享受多种食物如烧烤、甜品等无限任吃”。其中,不少牛排自助餐厅推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自助餐品,如豪德亨牛排自助餐厅在自助餐品中推出了新疆大盘鸡、糖醋酥鱼、韩式年糕等,吉布鲁牛排海鲜自助推出了盘肠、手工比萨、小龙虾等菜品。
(3)越下沉,越火爆,连锁品牌在下沉市场闷声发财
目前大部分西餐品牌的布局主要以一二线城市为主。近些年,不少西餐连锁品牌将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场,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开设门店,将品牌影响力渗透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 class="pgc-img">>比如卢家妈妈·西餐厨房、诺丁牛排、豪德亨牛排自助餐厅、豪客来等知名连锁品牌都于下沉市场布局了大量的门店。红餐大数据显示,上述品牌均有超过五成的门店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同时,上述品牌均在下沉市场有着较为亮眼的市场表现,比如诺丁牛排的多家门店在淮安、镇江等地区屡登“大众点评西餐好评榜”;起源于山东泰安的玛黎娜西餐厨房则下沉至山东枣庄、滨州等三线及以下的城市,在山东地区有着较多的门店分布,品牌知名度渐走高。
2.精致西餐:发展前景广阔,品牌加快布局市场
相比起追求规模化、连锁化的大众化西餐,精致西餐较为注重打造自身的特色和个性,讲求千店千面。近年来,随着我国餐饮消费“K型分化”加速,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特色明显、体验独特的餐饮,精致西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总体来看,主要呈现出了以下三点发展特征。
(1)海外品牌实现“软着陆”,本土品牌引领新“食”尚
目前,我国已出现了一批实力较强的精致西餐品牌。具体来看,不少海外的精致西餐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成功立足。如DA VITTORIO SHANGHAI延续了其意大利国宝级西餐厅DA VITTORIO的出色成绩,2019年开业仅三个月就入选米其林榜单,一年多后更是晋升为米其林二星餐厅。
< class="pgc-img">>我国本土的精致西餐品牌亦受到了较多关注,如起源于香港的Bo Innovation、起源于北京的LingLong等西餐品牌以中西fusion的定位,在精致餐饮领域打开了中西融合的新局面。
同时,由于精致西餐的发展前景广阔,不少品牌正在加快布局精致西餐市场。例如,甬府、新荣记等餐饮集团开始增设西式精致餐厅;DA VITTORIO SHANGHAI、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等西式精致餐饮品牌亦加速开出新店。
(2)继日系法餐、新泰餐之后,中西fusion引领风尚
自20世纪70年代起,精致西餐领域开始流行融合菜(Fusion Cuisine),其后这股风潮逐渐从法国传到美国、日本、泰国等地区。
其中最典型的是日本,自明治维新运动后日本诞生了日系法餐。其后日系法餐凭着独特的魅力逐渐风靡全球。
而在我国精致西餐领域,近年来,中西fusion亦开始流行,目前已诞生了一批颇有名气的主打中西fusion的品牌,如起家于北京的Ling Long于2023年上半年开出上海店,受到了诸多消费者的热捧。
< class="pgc-img">>(3)四手联乘“玩味”,碰撞出1+1大于2的效果
四手联乘是指两位不同菜系的厨师联手合作,共同完成一套菜单上的所有菜品。这种模式旨在实现1+1大于2的效果,促进不同品牌、不同主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四手联乘,品牌可以邀请不同厨师联手献艺,以探索美食的更多可能性,并放大两个品牌的声量,为消费者提供一次性品尝两家餐厅菜品的机会。
< class="pgc-img">>四手联乘已成为精致餐饮领域的热门话题,一众西餐品牌纷纷开始尝试四手联乘。比如,澳门新濠集团的会员俱乐部“新濠风尚”联合十家黑珍珠餐厅指南内地钻级餐厅,打造出强强联手的餐饮盛事“2023黑珍珠钻级餐厅巡宴”。
结语
在我国餐饮行业加速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一批又一批西餐品牌不断自我革新,但这个赛道目前尚存在一些不足,值得西餐从业者关注。
比如部分西餐厅缺乏创新性,产品较为雷同;诸多西餐品牌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相对较慢,这或会使得西餐较难及时地跟上消费需求的变化;传统西餐厅的SKU种类繁多,对供应链和后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针对上述痛点,红餐产业研究院对于西餐从业者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聚焦细分赛道,加强西式餐饮文化的传播。第二,挖掘大单品小品类,实现单点突破。第三,本土化再深化,迭代原材料、经营模式与品牌传播渠道。第四,持续深挖下沉市场,因地制宜地制定品牌策略。
< class="pgc-img">>是深氪新消费第868期分享:巅峰时期,萨莉亚全球门店超1500家。
作者|沐九九编辑|黄晓军来源|深氪新消费 [ID:xinshangye2016]封面图|网络
从体育零售用品迪卡侬,零售超市奥乐齐逼退沃尔玛,到家居行业宜家,再到小米以及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崛起,低价几乎受用于全球。
在长居高端的西餐领域,反向主打低端意式西餐的萨莉亚也脱颖而出。这里不乏6 元/杯的葡萄酒,9 元/碗的意大利面,还有7 元无限畅饮的软饮……由于物美价廉,萨莉亚也因此被国内消费者戏称为“意大利版沙县小吃”。
目前,萨莉亚在亚洲拥有1500多家门店,其中近400家在中国,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企业营收就达到1540亿日元(约100亿人民币)。到2022年8月,萨利亚净利润预计将增长4倍,达到86亿日元,远远高于疫情前的2019财年,增加了超过36亿日元。
01
从西餐到意料
萨莉亚艰辛转型
虽然被誉为“意大利版沙县小吃”,但萨莉亚却来源于日本。
1967年,东京理工大学学生正垣泰彦餐饮行业兼职多年后,在位居日本千叶县一个菜市场内创立了一家仅36个座位的小型西式餐厅。
但由于靠近菜市场,主打高端定位的西餐厅让产品高价格与低成本之间的差价一目了然,导致萨莉亚初期生意一直不好。为此,正垣泰彦不得不延长营业时间,同时将店内产品从西餐增加到日料和烧烤,以扩充客流量。
这一经营策略很快以门店意外发生火灾而结束,萨莉亚也被迫走上转型之路。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日本战后经济繁荣,消费水平提高,迎合当地人口味的意式料理取代西餐料理,在日本流行起来。
发现这一市场趋势后,正垣泰彦再次创业,不仅决定将原来主打的西洋料理换成意式料理,还重新调整经营策略。
< class="pgc-img">>但由于门店位置不变,萨莉亚面对的最直接竞争对手还是菜市场售卖原材料的低价摊贩。迫于无奈,正垣泰彦只得将萨莉亚的食品降价销售。
起初,正垣泰彦先降了七折,发现效果不好,依旧没有客人愿意光顾;然后是五折,反应还是不理想;直至降到三折,萨莉亚才被救活过来。
降价三折,直接让萨莉亚一跃成为当地最火爆的西餐厅之一,原本一天只有20人不到的生意,瞬间变成了800多人等排位,正垣泰彦开始开新门店容纳更多的顾客。
即使在日本遭遇泡沫经济,多数餐厅生意不景气时,萨莉亚在日本仍旧走俏,并将门店拓展到全国各地。到90年代末期,萨莉亚在日本门店的数量接近300家,营业利润接近20%。这也让正垣泰彦更坚信“价廉才是集聚客源的武器。”
在国内打响知名度后,萨莉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以中国市场为例,2003年12月,萨莉亚在上海天钥桥路开了第一家门店。随后,萨莉亚在深圳、北京,广州,香港,台湾都设有店铺,在中国拥有门店超400家。在这过程中,物美价廉策略始终贯彻如一,陪着萨莉亚走过一个又一个地方。
巅峰时期,萨莉亚全球门店超1500家。
02
降本提效
萨莉亚低价逻辑
回到企业自身来说,所有低价背后,都是成本的考量。
一般来说,开一个餐饮门店,其成本主要包括前期装修、租金成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原材料成本和员工薪资成本,但由于装修成本主要在前期,而租金成本短期内是不变、可控的,大多数企业将缩减成本的重点放在后者。
例如,尽管沃尔玛大规模采购模式和costco控制SKU加大进货量方式不同,但最终结果都是降低采购成本。
但萨莉亚从选址到销售整个过程,都致力于缩减成本,保证低价。
从门店选址上,萨莉亚的门店不像麦当劳、肯德基选择核心商圈地段,反而倾向于一二线城市的非核心位置,甚至直接选择已经倒闭的餐厅门店,简单装修下门面就直接营业。这种特有方式直接从一开始就降低房租和装修成本。
当然,装修和房租只是缩减成本的一方面,其根本还是在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实现降本增效,减少压力。
在这方面,萨莉亚更倾向于costco控制SKU的降本模式。尽管今天萨莉亚的菜式有70多种,加上葡萄酒和鸡尾酒,差不多有 100 个种类,但品类丰富不代表产品重复性。萨莉亚从西餐转型到意式料理中,逐渐专注一件事:精简菜品,保证有限品类满足多样化选择。
例如,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发现海鲜沙拉和虾仁沙拉似乎没什么不同,于是类似的菜品被合并同类项。同时,萨莉亚餐厅不采用硬性规定的套餐形式,而是设计出一套能自由组合搭配的菜单,顾客可以自由选择和组合。
除此之外,萨莉亚还专注于打造上游供应链,通过自建农场种植蔬菜、打造生产和物流基地、在各地开设半成品加工厂,打通上下游,减少中间商费用,控制成本。例如,萨莉亚多利亚焗饭里使用到的白沙司,就来自品牌在澳大利亚自建的乳制品工厂。
当然,供应链成本控制只是其一,所谓规模化直接导向的是高效,而这主要在于中央厨房模式体系和员工管理两个方面。
和沙县小吃店周边必配备一个面厂一样,萨莉亚门店背后都有完善的中央厨房配置。中央厨房主要是任务是将食材预加工,然后作为半成品被统一派送到其他门店。
这种中央厨房模式大大节省了做菜时间,提高翻台率。有日本综艺节目做过测试,一个顾客在萨莉亚点15道菜,全部上完只需要10分钟。
另外,由于萨莉亚标准化程度高,其门店基本能够实现傻瓜式操作,因此哪怕在忙碌的午餐时段,厨房员工也只需要两三人就可搞定,这种员工数量的控制直接缩减了人力成本。
但控制人力成本的关键,还在于员工的人均效率上。
为此,萨莉亚在员工上菜、拖地、甚至是挤沙拉酱上,致力于寻找节省时间的办法。
例如,餐厅清洁使用的是会出水的拖把,省了专门打水拖地的时间;服务员为保证上餐速度,上餐用手端而不用托盘;以及番茄切割机和用于热传导的铝容器……都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效率。
< class="pgc-img">>这种控制成本和高效的运营体系,成为萨莉亚保持低价的钥匙。
03
沙县小吃成不了萨莉亚
之所以“比肩”沙县小吃,正是在于萨莉亚物美价廉。但真正论起来,沙县小吃却难成萨莉亚。
从运营模式上看,沙县小吃始终受困于连而不锁的难题。尽管全国门店超8.8万家,但公开资料显示,沙县小吃的连锁率只有总门店数的3%左右,而中国餐饮平均连锁化率为15%,沙县小吃的连锁程度远不到及格线。
< class="pgc-img">>这是因为沙县小吃以加盟为主,常陷入经营主体混乱、门店网络整合难度极大、业绩回报不明等问题。这最直接表现在沙县小吃在各城市的口味差异。
最初,外地人接触到的沙县小吃是扁肉、拌面、炖罐和蒸饺这“老四样”,然而此前的标准沙县小吃,没有拌面和蒸饺,主要卖的是当地特色米冻和豆腐。然而在沙县小吃办规范沙县小吃的十来年,沙县小吃的标准也逐渐变成“大众爱吃啥,啥就是沙县小吃”。
例如,沙县小吃的飘香拌面在各城市均有所差别,比如北京是芝麻酱、上海有葱油拌面、四川有韭菜辣油拌面。
这种难以连锁化的巨大差距,导致沙县小吃始终成不了高标准、高连锁化的萨莉亚。
但在消费升级的今天,萨莉亚面临和沙县小吃同样的品类升级难题。尤其是当下国内平价西餐厅盛行,低价萨莉亚面临强劲的竞争对手。为此,萨莉亚开始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早在2020年年底,萨莉亚就推出升级版 2.0 餐厅,不仅在装修上大改,将原本简约的装修风格转变为现代工业风,同时菜品价格上也在原版的基础上有所调升。
这种新的定位或许更符合大众趋势,但对于萨莉亚忠实的消费者来说,新门店新价格与原有的固有认知存在差异,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还是未知数。
参考资料:
《“意大利沙县”,杀穿亚洲》《三十块吃到撑的萨莉亚,怎么可以这么便宜》
《廉价西餐萨莉亚,为何在一线城市屹立不倒?》
《核心优势被不断侵蚀,“并不平价”的萨莉亚能否穿越时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