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你没有看错、厕所都能赚大钱、在商业策划角度来说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好的商业模式、商业定位。
在德国,任何个人和企业都有权经营公共厕所。因为德国的公共事业走的是市场化的路子,通过拍卖承包给一些企业来运作,如城市的公共交通、城市环保等都是由私人公司经营的。政府也会对一些项目进行投资参股。在德国经营公共事业的企业,政府会在管理及政策上一路“开绿灯”,特别是公厕的经营。因为政府认为,公厕事业实现市场化,不仅可以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加快城市建设速度,方便百姓,还可以促进公厕在节能、节水、环保等技术上的创新,同时带动企业将新技术、新发明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个“多赢”。
德国政府规定,城市繁华地段每隔 500 米应有一座公厕;一般道路每隔 1000 米应建一座公厕;其他地区每平方公里要有 2 —3 座公厕;整座城市拥有公厕率应为每 500—1000 人一座。
经营厕所能挣钱吗?肯定很难挣钱,厕所在一个城市的分布是那么分散,修建和运营一个厕所的成本并不低,但每一个上厕所的价格刚性又很强,很难涨价,加之如果遇到个内急的没带钱或没有零钱,你说你该怎么办?
而德国这个被称为“茅厕大王”的汉斯·瓦尔在 1990 年的柏林市公共厕所经营权拍卖会上就跟政府说:你把这个厕所包给我,我敢接,而且承诺免费提供。当时,他们的竞争对手都认为瓦尔公司疯了。他们算了一笔账,即使按照每人每次收费 0.5 欧元的高价格计算,一年光柏林一个城市就得赔 100 万欧元。于是在缺少竞争,承诺免费建厕,只需交纳低廉管理费的情况下,一举拿下全柏林的公厕经营权。
既然是企业,肯定是赚钱为第一目标,瓦尔公司的盈利点显然不在厕所门口 0.5 欧元的投币口上。
他们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广告。瓦尔公司向市政府免费提供公厕设施,而且连这些设施的维护和清洁工作也全盘包揽,作为回报,瓦尔公司则获得了这些厕所外墙广告的经营权。它把柏林的很多厕所外墙变成了广告墙,加之瓦尔公司的墙体费用比一般广告公司低得多,什么香奈尔,苹果,诺基亚这些高大上的公司都在这儿做过广告,样子还很好看。
来到柏林的各国旅游活动中,有一项“厕所游”,游客几乎都要使用一下瓦尔公司的厕所。
瓦尔公司可谓把厕所这点儿生意研究地炉火纯青。他们不单在厕所外墙做广告,还将内部的摆设和墙体也作为广告载体。考虑到德国人上厕所时有阅读的习惯,他们甚至把文学作品与广告印在手纸上。
由于瓦尔提供的公共设施大多出现在机场、火车站、旅游景点和商业街等繁华地段,因此其广告效应相当不错,广告收入是瓦尔公司最大的盈利点,在柏林、法兰克福等 5 个城市,瓦尔公司就获得超过几千万欧元的广告收入。
此外,当年瓦尔公司在其厕所内安置了公用电话,可以向通信运营商获取一定的提成。国际运通卡组织也是他们的合作对象,持卡者可以用卡消费,这样瓦尔公司又有相应收入。现在他们还跟很多商场周边的餐饮合作,你上厕所后还能获赠餐券,餐厅会返利给他们。
当然,瓦尔公司也提供付费厕所。他们修建一些高档厕所提供诸如个人护理、婴儿尿布、擦拭皮鞋、后背按摩、听音乐、阅读文学作品等服务。虽然数量不如免费厕所那样多,还是满足了部分人的特殊需要,提高了瓦尔的声誉。
瓦尔公司自己成立清洁团队,派出管理车巡查,管理员每天要对当地所有的公共厕所进行 3 次检查。在柏林,公司的 20 辆公厕管理车 24 小时巡视,无论城市哪个角落的公厕出了问题,他们都能及时处理。据说,便池里的水都能直接滔起来喝的!由于几乎所有的厕所都安装自动清洁装置,实际清洁工并不多。依靠一系列的精打细算,瓦尔公司很快就获得了成功。
瓦尔公司居然靠这种广告收入为主的商业模式一年就能盈利几千万。该公司在 2003 年战胜宝马和奔驰公司,当选德国最具创意企业。
1976 年成立的瓦尔公司现在总部设在柏林,主要生产电话亭、垃圾箱、公共座椅、公共汽车站等公共设施,其中最出名的产品是都市厕所。
他们专门请来意大利、日本的著名设计师,按照不同的风格和外形设计出“智慧型”、“挑战型”等不同的厕所产品。
1988 年,瓦尔公司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分部,20 世纪 90 年代,瓦尔公司进军美国,在纽约市政厅前盖起了残疾人专用厕所;90 年代后期,莫斯科和伊斯坦布尔街头也出现了瓦尔公司的产品,之后还向巴黎、伦敦和罗马免费赠送 1000 个男用小便屋,从而将广告覆盖面扩展到了欧洲大都市的上千万居民及游客。里面是免费的厕所,外面是赚钱的广告,这就是“厕所大王”瓦尔的生意经。
2009 年瓦尔公司被全球排名第一的国际性户外媒体公司德高集团(JCDecaux Group)收购后业务发展更加迅猛,目前已经在德国 60 多个城市开展了业务,还将业务拓展到了土耳其。
>天要分享的案例,是我的一个女学员娜娜。娜娜是广东客家人,在梅州和闺蜜一起开了一家西餐厅,本以为生意能够非常的火爆,但是由于自身的经验不足,西餐厅开业半年多之后,生意就停滞不前了。所以才找到我,希望我给想想办法、出出主意。
<>
们总是问,互联网广告有用吗?今天,不妨看看Eat24的营销案例。
Eat24是美国的一家快餐O2O企业,成立于2008年,与美国1500多座城市的2万家饭店签订了合作协议。2015年2月,它被餐饮点评网站Yelp以1.3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然而,比收购事件更著名的,却是Eat24那层出不穷、特立独行、又好玩、甚至有点另类的广告创意与传播方式。为了抓人眼球,他和Facebook绝交,用小点心作为戒烟的产品……
你不信?先欣赏来自Eat24的这段:
让人闪瞎眼的Eat24饥饿广告
▼
看完后,你若对Eat24的营销创新能力还有怀疑。不妨再欣赏下他们最近的另一道营销大餐:
跨界杀
雷锋网专栏作者喵酱8月底专门就此事写了一篇文章。
Eat24通过移动应用收集3个月的数据之后,上演了一场漂亮的“跨界杀”,他们分析了iPhone用户和Android用户的饮食偏好,最终得出结论称:
就统计学上而言,iPhone用户比Android用户更健康。
此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以下几点:
1)27.3%的的iPhone用户订餐时会使用“健康食物筛选器”,而Android平台上这样的用户只占到17.8%。
▼
2)最终食物订单上,35%的iPhone用户会加入蔬菜,而安卓用户中只有28%的人会作如此选择。
▼
3)即便是在披萨馅料的选择上,Eat24中iPhone用户的选择也更为健康。
▼
据说,Eat24写出这样一份大数据饮食报告原本是用来搞笑的,他们甚至在报告后半部分还上演了一场“LOGO斗”:
▼
苹果的LOGO看上去甜美可口,而Android的小机器人则让人联想到很多影视中的邪恶机器人形象。即便是app应用,iTunes上的健康类应用要比Google Play store上的多。
但在好事的记者看来,Eat24的数据显然更适合娱乐,经过他们不遗余力地报道后,Eat24的这一行为变成了漂亮的“跨界杀”营销术。
不管如何,Eat24最近已经不用为曝光率发愁。
不过,在Eat24的营销史上,最有名的还是2013年他们自己公布的:
重口味营销:
把广告做到色情网站去
虽说食色性也,但真到了实践中,还真没多少企业敢把广告做到色情网站去的。但EAT24却真的这么做了,不仅如此,事后,它还完整地把整个广告过程贴到了官方博客分享给公众,声称自己用最便宜的价格赢得了超高质量的用户流量和APP下载量。
由于Eat24是一家私人企业,而且从未接收过1毛钱的风投,所以他们并不愿意扔一大笔钱用于传统的媒体宣传。于是,当他们准备一个新的营销活动时,怎么样用最少的预算得到独一无二的投放效果,成为市场推广人员最大的难题。
最后,Eat24的答案是:色情网站——互联网上真正的独角兽。
首先,Eat24发现,他们的客户中,有一部分消费正好来自色情演员、成人片明星。
Eat24决定研究色情网站,然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广告金矿:所有的网站流量中将近30%进入成人网站。
▼
美国人一般这么分配上网时间:Google,Facebook还有Youtube遥遥领先。再接着呢?呃~~前100流量大站中许多是成人网站。
▼
再比较成人网站和Google,Twitter,Facebook等主流投放平台的CPM(每千次爆光费用),色情网站爆光率是其他三个平台的总和,但成本只有10%(!)
▼
高流量但低售价的广告选择??!!
出现啦!
但在这类网站,找不到任何一个主流的品牌广告投放信息,Eat24是否适合成为那个1%?!
Eat24尝试设计适合这类广告。但一开始他们遇到了难题:如何让正在看成人内容的观众将注意力转移到Eat24的广告?作为第一个尝试将非成人品牌推广到色情网站的试水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最后,广告创意人员释放内心的兽性欲望,将食品做成了像素图片:有的性感,有的好吃,有些奇怪的,还有一些“他妈的,这是什么”图片。然后再创造适合的图片说明:混合的,油腻的,鲜嫩的,重口味的。请好好享受。
设定创意后,Eat24又进行小规模的AB测试,来确定广告应该被放置的位置。
A:把广告放在首页
▼
B:广告在视频播放页面
▼
结果显示:B测试环境5倍于A测试的点击量。5倍!
最终,这次推广活动让人刮目相看:色情网站的广告曝光度三倍于谷歌,Twitter和 Facebook广告投放的总和。成千上万的饥渴美国人点击了Eat24的广告。订单量和应用下载量一路高歌猛进。
至于成本,只有那些大网站提供的CPM收费的10%。这样一个低的CPM,让Eat24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健和健康的预算情况。不过,也因为此,Eat24在其他平台上(特别是Facebook)的媒体花费一般都会在在短短几分钟“完事”。
不仅如此,市场营销界普遍认同的“获得新客户所需的成本比留住现有的客户更贵“这条铁律也被打破。Eat24广告所获取的总流量里90%是首次访问,新用户留存率高于Facebook广告4倍以上。
最后,笔者想问:看了Eat24的营销案例你还会怀疑互联网作为营销通路的效果吗?
事实上,任何时候,作为营销人,我们必须明白的一个道理是:任何营销与投放的资源,无论你用或不用,它都在那里。它能有多大用处,最终的取决因素只有一个:
你!
(本文为本号整合网络材料统筹成稿,若您喜欢本人的稿件,可同时关注微信号:菜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