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情感,叫缘分太浅;有一种陪伴,叫你在心间;有一种遇见,叫相见恨晚。
人这一生,会有很多次遇见,于茫茫人海中,于车水马龙中,真正能走到心里的,却有几个?
在世间颠沛流离时,若能邂逅一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际遇,该有多好。
独家:武汉名胜晴川阁古琴曲声声悠扬,长江鹦鹉洲畔琴师演绎绝美音画
>《节妇吟》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世间最遗憾的事就是: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我遇上了你,我们却不能在一起。有一种感情,叫缘分太浅。
我们只能收住彼此的泪水,互道一声:珍重!
韶华识得君如意,惊回梦转,三载相思空覆,唯自绕阶行。人悄悄,城外人家烟火消。如今旧山松竹老
>《君生我未生》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出生早与出生迟,年龄的悬殊,造成终身的遗憾。听到这样的爱情,无人不会落泪,这里落泪的不是爱,而是爱的遗憾, 因为,这样的遗憾,太美太纯洁。
《六么令·照人明艳》
宋·方千里
照人明艳,肌雪消繁燠。
娇云慢垂柔领,绀发浓于沐。
微晕红潮一线,拂拂桃腮熟。
群芳难逐。
天香国艳,试比春兰共秋菊。
当时相见恨晚,彼此萦心目。
别后空忆仙姿,路隔吹箫玉。
何处栏干十二,缥缈阳台曲。
佳期重卜。
都将离恨,拚与尊前细留嘱。
咫尺天涯,相隔了距离,斩不断思念,你我的情谊,似水连绵,永不退却。
愿下次再见时,你依旧微微一笑,不变最初模样。
《别葛使君》
宋·王安石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
轻舟後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与你结交之后,觉得相逢甚晚,谈笑、拜别,感慨知己难求。
当你远去,我在何处寻找如你一般的知交好友呢?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
>《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众生芸芸之中,你我都是渺小的一粟,相遇便是缘。
然而聚散终有时,在离别前,希望你走遍千山万水,也不曾忘却初心,千万珍重。
云 走等风追夏花 冬逝待春归款名藏于 楹联末尾遥望山色 留不住年岁春 姿宿眼眉回眸
>《洞仙歌·中吕调》
宋·柳永
佳景留心惯。况少年彼此,风情非浅。
有笙歌巷陌,绮罗庭院。倾城巧笑如花面。
恣雅态、明眸回美盼。同心绾。
算国艳仙材,翻恨相逢晚。
缱绻。
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欢余。
共有海约山盟,记得翠云偷翦。
和鸣彩凤于飞燕。间柳径花阴携手遍。
情眷恋。向其间、密约轻怜事何限。
忍聚散。况已结深深愿。
愿人间天上,暮云朝雨长相见。
世事沧海桑田变,回眸寻望,昔人已不见。
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一指空灵,一指清远。悠然如松涛阵阵,回应空谷;澄然似秋水漾漾,轻扣浅薄;皎然如满月翷翷,垂照汉瓦
>《卜算子》
宋·施酒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纵使行了千里路,见遍千万人,每到孤寂时刻,总是浮现你的容颜。
正如余光中在《等你,在雨中》所写的那样: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静心】心静,便是菩提。静心,便是清喜。
>《清平乐·当初相见》
宋·朱敦儒
当初相见,君恨相逢晚。
一曲秦筝弹未遍,无奈昭阳人怨。
便教恩浅情疏,隔花空望金舆。
春晚不拈红粉,碧窗自录仙书。
以为情深,奈何缘浅。
君自离去,教人把琴瑟弹遍,不知归期。
< class="pgc-img">《诗经》——《国风·郑风·子衿》,我最爱的一首诗。讲述的是一个女子思念她心上人的故事
>《念奴娇·相逢恨晚》
宋·吴儆
相逢恨晚,人谁道、早有轻离轻折。
不是无情,都只为、离合因缘难测。
秋去云鸿,春深花絮,风雨随南北。
絮飞鸿散,问谁解舀得得。
君自举远高飞,知他此去、萍梗何时息。
雅阖幽窗欢笑处,回首翻成陈迹。
小楷缄题,细行针线,一一重收拾。
风花雪月,此生长是思忆。
故人往返,相见恨晚,辗转反侧遥梦远。
当我在夜晚惊醒,枕边一片湿凉,我才知,你永远只能在我的梦里了。
< class="pgc-img">>《送赵十七明府之县》
唐·杜甫
连城为宝重,茂宰得才新。
山雉迎舟楫,江花报邑人。
论交翻恨晚,卧病却愁春。
惠爱南翁悦,馀波及老身。
如果有这样一个朋友,相谈甚欢,相见恨晚,那真是十分幸运的事了。
世间知己难求,能得一知己,此生足矣。
生命中若有一个人,懂你所思,知你所想,哪怕只是默默陪同,也是不可多得的感情。
脑海中若有一个身影,挥之不去,根深蒂固,纵然只有深深想念,也是无比珍贵的相逢。
惟愿,尘世间所有的相见恨晚,都是恰逢其时。
>见青山多妩媚——丁酉新春琐记
张波
春节假期中,读到辛弃疾《贺新郎》词,一下子就记住其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句子了,这段时日时常吟诵。
初三晚间吃饭,也将此句吟了出来,妻横眼问我,“青山”在哪里?我赧然报以“呵呵”。其实,阅读的快乐是不足为外人道的,虽简单、直白,但却耐人寻味。一句诗,一阕词,一段话,一篇文,真正读进去,领会意境了,那也是妙不可言的。佛经中说,佛祖当年弘法,拈花示众,众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说的当是这种解境吧。我读稼轩此句,心中没来由感动莫名,是无相乎,尚是触动法门了?
·······
家乡的容颜
严海南
······
去年的春节,我带着儿子、女儿沿着我小时候上学的路线走到曾经就读的小学,村头前一年被烧毁的房屋已经在大家的帮助下重建。走过那座已经无人再走的一米宽的百年石桥,我一路给孩子们讲述路上的原始风物,和在某一点上发生的故事。讲当年大雪之日,父亲脚上缠着稻草背着我上学的情景。当然,原来的风物大都不存在了,蜿蜒曲折坡坡坎坎的羊肠小道也变成了宽敞和相对平缓的水泥路。周围的山峦也开始出现高耸的风力发电机,放眼望去,蔚为壮观。到达小学,临门的那一堵墙仍在,颇有历史的沧桑感。墙上墨迹仍存,大字赫然,留下历史的印记:“头胎是男孩,终身不再怀。”儿女不理解,现在不是鼓励二孩吗?一个读书的地方咋有如此醒目、大到整面墙的标语?于是,又有了相关故事的叙说。走进学校院门,没想到里面已经全部坍塌,那一扇墙就成了一扇标志,成了我心中一种挥之不去的眷念,生怕哪一日,这堵墙也不复存在。
薪火相传的年味
陈刚
······
中华民族深厚优秀的文化传统需要我们在物质丰足的今天依然坚定地传承、延续和丰富。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将精神和物质相结合,我们可以吃着团圆饭看春晚抢红包,也可以穿着汉服一起拍美照,在家人的欢声笑语中,体现出过年的精髓——团圆。
所以,年味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家人的团聚团圆、陪伴相守。年味是孩子对远在他乡的父母的期盼,是老人对子女的丝丝挂念,是家的温暖和富裕,是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是梦想的休整和起航,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升华。
春节琐记
何东
······
每年都过年,每年都想回家。我们想回的,不只是承载儿时记忆的那个家,内心更渴望回到一个有温暖的精神故乡。近乡情更怯,大扺不仅仅是诗人所有的感悟,“过年回家”是我们找寻曾经的梦里老家的一种情结。
今年春节,近廿年没在老家过年的几个堂兄弟回家过年了,近十年未见的儿时玩伴也有好几个回乡过年。初一那天,我们相约一起,结伴串门拜年。交谈中得知春运时候回家的艰辛,他们从天南海北赶回,甚至有的是除夕那天到家,为的是一顿团圆饭。时至今日,回家过年,依然是一种认宗寻源的文化仪式。在这个仪式中,每个人都体会到“年”的意义。
乡下的春节不禁鞭,通宵都有燃放爆竹的声音。这声音勾连着我的记忆,唤醒了我记忆深处的年味。
包饺子的启示
樊利杰
说起春节吃饭,大约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食物莫过于饺子,这是我妈妈的最爱,也是我的最爱。不过,老家拆迁五六年了,还建房依然还“在建”,家的感觉必然淡了味。住在宾馆里,年货自然不需多采购,想吃饺子了,只能到别人家“蹭吃”。有一顿没一顿的,觉得一直欠,欠了这么多年,等回到武汉,便爆发了。决定盘馅、和面、包饺子,是一瞬间的事。无论哪个环节,我几乎都是零经验。但不想吃工厂出品的速冻食品,还想找回童年的味道,只有自己动手了。妈妈做饺子时,我喜欢在旁边看,但她不许我动手,可能她受不了我参与时的突发奇想,也觉得她自己就能做好,男儿能吃就是福。见得多了,虽然没动手,对做饺子的过程还是印象深刻。近几年,我对做饭颇有兴趣,也有信心调出自己想要的味道。十一岁的儿子很热心,他也到了“突发奇想”的年龄。这个“宏伟”的工程,便在两个只有梦想没有经验的男人手里开始了。
(图片摘自汇图网^-^)
元璧村八角水井
叶积艳
大年初三,照例到大姐夫家拜年,聊起了清远的几个老村子入选了“广东古村落”名单,由于这些村子较偏僻,很多老建筑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其中的元璧古村就在姐夫家附近,这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于是一同探访古村落,由姐夫当导游。
驱车在寂静的山路上盘绕,这里的山路不止十八弯啊。姐夫介绍说,元璧村在山路的尽头,背靠着大山,世世代代的村民就靠这条山路进出,曾听老人说,以前打仗时,村民都会躲到这个村子里,因为外地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地方。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村口。
元璧古村位于清远市连州市龙坪镇,三面环山。一条从村后岩洞中流出的小溪穿村而过,溪水在村子的中间形成一口大水井。水井用青石砌成八角形,井中清水漾漾,小溪流水潺潺。
异乡的年
李顺国
·······
大年三十,是我大展身手的一天。炖肉、烧菜、煮鱼,锅碗瓢盆的敲击音、咕噜的汤汁声、弥散的肉香味……满心的成就感。虽然武汉的年很静,没有孩童玩花炮的追逐嬉闹,没有邻里间的走街串巷,更没有烟火耀天的瑰丽情景,但这汤的声、肉的香、老少的欢笑、妻子的陪伴,就是“年”的味道。岳父好酒,但不过量。所以,每次与岳父相见,酒是少不了的。爷俩喝酒与深厚的酒文化无关,不文、不匪、不疯,一种莫名的味道,一种我很喜欢的莫名味道。年饭在家常调侃的融融氛围中进行,在酒瓶见底时结束。
年年有鱼
王进喜
······
常食鱼据说能聪慧。我的不聪,让我疑心起是那时节没能吃鱼的恶果。究其缘由:一则家乡地处山地,少鱼;一则小时候大人总不放心,恐鱼刺卡着喉。自出了故乡,我渐渐知道鱼的做法的多样性来,如荆州、沙市一地,有用鱼做成的鱼糕、丸子,在我看来,这些似大大地改变着鱼的属性,如同水之汽态、固态形式之别。然而,家乡人于鱼的吃法颇为原始状态,曾“把面条当作菜”的作法一直被乡外人视为一怪,可和“短裤子穿在长裤子外”“肚脐眼露在外才自在”的怪并称了。乡人做“把面条当作菜”时,有时会掺进鱼,鱼是家乡小河里被称作“白马口”的小鱼,说小,是因其长不过二三寸。这道菜最适意处我认为在于汤的多,能把鱼、面条掩于其下,保持着面、汤、鱼各自的“醒”状。盛于大搪瓷汤钵里的汤汁上若能浮有一层煎炸鱼时留下的浓淡相宜的猪油汤为最好,下酒、泡饭食,俱绝佳。汤里那新鲜花椒叶的香,一直是我味觉记忆中的部分。
烧“苕” 锯竹
韩秀芳
回忆起这个春节,我就做了两件事:烧“苕”、做笔筒。
来到湖北,文化上的差异让我闹了几个笑话。“苕”读“sháo”,在湖北却有“傻瓜笨蛋”的意思。“苕”本来是指红薯,“烧苕”也是湖北农家正餐前的“甜点”。如果你来湖北,有人说:“你怎么那么‘苕’?”“你是不是‘苕’?”千万别沾沾自喜,这是笑话你呢!如果有人问你:“你吃不吃‘苕’?”这倒是善意的询问,可千万别搞错了。
我喜欢吃红薯,烤火炉子里每天都备七八块红薯,从早吃到晚,从年前吃到节后上班。据我观察,南方农村会为养猪种很多红薯,红薯是猪的重要食粮,不知道二者有无关系!想得多了,每天吃着“烧苕”,却听不得“sháo”这个读音,因为担心自己会不会吃得像猪一样“苕”。
不二年味
邹道平
······
从小喜欢做菜的我,到哪里都关注菜肴的做法。曾经与人开玩笑,说是自己之所以向女友承诺当一辈子“家庭煮夫”,是怕女友烟熏油溅毁了好衣服、浪费了好面膜。其实,关于做菜,喜欢之外,也有照顾自己、款待宾客以及增添以后家庭生活的乐趣等原由。孙桥做饭用的多是柴火灶,饭点前,我会早早来到厨房帮厨。直到腊月二十八晚上,家里筹备团年饭,妈摆出蒸笼,爸切了南瓜块,我好奇地观察着这些动作,觉着大菜即将开场。果不其然,金黄的南瓜块、青翠的大白菜分别拌以米粉粒,添以佐料,分两块铺在蒸笼里,再将拌好的五花肉压上,盖好蒸笼,半小时左右,地道的蒸菜出笼了。看着可口的菜肴,我对妈说:“不如我们给这道菜取名为‘金玉良缘粉蒸肉’吧。” 妈笑了,我随即详细地请教了做法。
年味,在平淡中怀念
熊梦庄
······
因为自幼生活在武汉,这里的年夜饭,一般要上“三全”(全鸡、全鸭、全鱼)、“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武汉人叫它“圆子”。还有一条摆在正中间的鱼,这条鱼可是只能看不能吃,意味着年年有余。今年的年夜饭也与往常一样,吃饭前父亲已经急不可待。有外婆做的粉蒸肉,红白相间,肥而不腻,蒸料用的粉有甜咸两种口味任选,光蒸肉粉我都可以拌一碗饭吃。还有地菜春卷,馅儿里包的有豌豆、海蛎、花生、豆芽各式各样,我特别偏爱它。武昌鱼不用说,是武汉的一大特色,绝对不能少。还有外婆煨的排骨藕汤,武汉人爱喝汤,有无汤不成席的说法。武汉人喜欢拿藕和肉骨头煨汤,文火煨到肉烂脱骨,藕块吃起来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再把汤喝上一口,香浓清甜,父亲说汤的味道好像比往年淡了些,而我喝出了一种浓烈的年味,也是一种家的味道。还有五颜六色的八宝饭寓意着婚姻和谐、早生贵子、甜甜蜜蜜、大吉大利、健康长寿、平安无灾、顺顺利利、金玉满堂。将这么多美好的祝愿集于一道菜中,年饭也就圆满了。
一世长安
蒙 言
勹
······
一年一归,朋友间的聚会便排得满满。如今大家已有参差,富的穷的中庸的,未婚的已婚的离婚的。但有一个道理不变,浅聊起来人人幸福美满,深谈起来,个个都有一本经。
席间有一男同学喝醉,竟当众哭闹起来,埋怨自己家财万贯,所娶却并非良人。然后比较穷的男同学就哭了,说我房子都买不起呢,轮到你们哭?于是影影绰绰的酒气中,大家在这举国欢庆的喧闹中抱团哭成一片。
人类真是善于粉饰太平的生物。相信今晚抹干眼泪,明早立于人前,又都风光无限。
家宴上,有亲戚说自己孩子考去了剑桥,满场喜悦。于是长辈们纷纷说道起自家孩子,听下来,个个人中龙凤,竟没有一个不争气的。小辈心中自知,多半都是平凡之辈。但既然大话令得长辈们皆大欢喜,也随之任之吧。
长
按
关
注
书法报一网五际
书法报 : shufabao
书法报网:shufabao-net
书法报·书画天地:sfbshtd
书法报·书画教育:sfbshjy
书法报·硬笔书法订阅号:sfbybsf
书法报视频:shufabaotv
书法宝:SFB77777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春风,春暖,春日,春长,
春山苍苍,春水漾漾。
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
(郑板桥《春词》)
转眼就到春分,谁会忍心辜负春光呢?
此时,必得从房屋里出走,去街巷里、河岸边寻觅春色。看见一棵枯索的树长满了青青嫩嫩的新叶,嗅到扑面的东风里携带着春水的湿柔;听见一朵玉兰花“叭”的一声解放了……
春天有一切美好的元素
我们收集了清远
最常见的春日日常
分享出来
谁说清远没有春天?
这些照片里的场景
你也一定遇到过
#春天的花,拍了10个G#
#春天的树,好嫩#
你一定拍过春天的树吧?那种嫩绿嫩绿的叶子,比起夏天的浓荫,别有一番意趣,就像一个刚落地的娃娃,让人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想要轻轻抚摸它。
#春天的菜,水灵灵啊#
眼睛看饱了,舌头和胃也不能闲着。春笋、韭菜、芦笋、豌豆尖……菜市场的春菜,水灵灵地招人稀罕,它们来自泥土,来自春雨,这限时登场的春味,你难道能拒绝?
#春天的声音,说了好多悄悄话#
#春天的太阳,金不换#
每年樱花都会开
每年枯枝都会长出新叶
这些关于春天的小事
每一次碰见都很高兴
每个邂逅都值得期待
你最喜欢春天的哪件小事?
清远日报新“QING”年工作室出品
策划:罗璐 蔡硕 刘淑芳
校对:张鍪
编审:田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