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下,中国的地方菜一路高歌猛进,倒是海峡对岸台湾省的美食,稍显式微,这么多年了,好吃的台湾菜馆还是这几家:吃家常菜就去鹅庄,红烧牛肉面就吉亨或友达,地方特色有宜兰大鼎活虾和屏东万峦猪脚,吃麻辣火锅认准吴记鲜定味。
< class="pgc-img">>上海的这些台湾菜,就这么悠悠、淡淡地开着,仿佛快被人遗忘,但偶尔一探,竟也有意趣,今天写两家。
< class="pgc-img">>解乡愁的家常菜
鹿鸣客在龙柏地区开了许多年,店名取自《诗经》中的宴饮诗,店里一派洁净质朴,是沪上许多台湾客解乡愁的地方。
< class="pgc-img">>来的客人都带着乡音,进门就跟老板寒暄,我看承办宴席的主题也很特别。
< class="pgc-img">>吃台菜么总绕不开经典的那几道:三色香肠是店里自己做的,嫣红的加入了樱花虾,乌黑的则是墨鱼汁,略带鲜腥海味,原味含粒粒肥肉、飘甘甜酒香,这里用到的米酒,菜单上特意申明出处,立场坚定。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一旁配了酸甜口的泡菜,竟然还有大葱,猜是迁徙到宝岛的北方饮食习惯?南北呼应竟毫不违和。
< class="pgc-img">>蚵仔一般做蚵仔煎,今天有新鲜的蚵仔仁,于是改成烫,实足一大惊喜!“仁”字名副其实,一粒粒圆润又饱满,烫到刚刚断生,个头虽不大,但柔软性感。
< class="pgc-img">>蘸台湾风味的五味酱,番茄酱、酱油膏和糖醋,调成半透明凝胶状,酸酸甜甜辣辣,伴着芥末酱,吃出了南国海岛风味。
< class="pgc-img">>三杯中卷,所谓“三杯”:一杯酱油、一杯米酒、一杯麻油,出自客家人的传统,我之前曾经去赣州溯源,这里的鱿鱼给得实在,特别喜欢一大把九层塔,香气夺人,清新异常。
< class="pgc-img">>沙茶粉丝虾煲,好喜欢粉丝裹上沙茶的感觉,淡淡沙茶味道跟厦门、潮汕的都不一样,更甜也更香,香料的调配感觉遥远而陌生,想来一别台湾已经四年。
< class="pgc-img">>酱油糖煎猪肝是店里的创意菜,改良自上海菜里的酱爆猪肝,肝选得阔,炒得并不匀,有时生有时老,但无妨,这酱油和糖的调味好有趣,不是本帮的浓油赤酱,更多台湾的鲜甜可爱。
< class="pgc-img">>超爱吃南方的地瓜叶!跟九层塔炒一炒,浓绿又清新。
< class="pgc-img">>到了夏天还会有绿竹笋,嫩而不涩,妙在蘸色拉酱,那甜甜的人工合成奶味却恰到好处地衬托出笋天然的清新淡雅,是台湾同胞的绝妙美食创意了。
< class="pgc-img">>超正宗的台湾面线
记不清有多少年没有来人民广场地下的香港名店街了,没想到在廉价、绮丽与混杂间还藏着一间据说是“全上海最正宗的台湾面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蔡菜面线开在美食广场的一角,与做外卖生意的铺子为邻,看着有些简陋,但在收银台一点菜就知道小店不一般,胖胖的蔡弟弟骄傲地跟我们推荐自家的美食:“面线是招牌啦,你们俩点一份就好,建议再试试我们家的肉燥饭或者卤肉饭哦!”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蔡家做的是台湾特色的红面线,红色来自淀粉久煮后的褐化反应,调以海鲜大骨高汤,面线细细短短散开,糊而不烂,吃的时候都不用筷子,勺子呼呼就好。
< class="pgc-img">>选了麻辣蛤蜊浇头,一点儿都不辣,反而微微甜,好温和的感觉,就像台湾人在柔声跟你讲话。
< class="pgc-img">>谨遵店家的建议,适度加自制辣椒酱和手工台湾醋,果然更有风味,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吃过的阿锦面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这里的肉燥饭更偏台南风格,五花肉糜炒得偏干,卤汁调味很是清淡,拌起饭底的肉油……像是上班族的快捷午餐。
< class="pgc-img">>店里的卤水都是自己做的,试试拼盘,海带藕片、肉丸卤蛋,香料味好浓,又那么甜美,是讨人喜欢的味道。
< class="pgc-img">>于是多加一份卤豆腐,豆腐大块儿,有特别的质感,海绵似的吸饱了卤汁,是小店的一大惊喜……还想试试炸臭豆腐,来晚一步,卖完了。
< class="pgc-img">>那就加一份特色小吃甜不辣,甜不辣起源自日本关西的天妇罗,但由台湾人做出来更像是中式小吃,鱼桨加面粉,炸得硬梆梆,淋上甜辣酱,平价小食感。
< class="pgc-img">>据说蔡家姐弟在台中老家做了十几年的餐饮,不知道是什么机缘来到上海、在城市中心的角落里开出这间小店……蔡弟弟帮客人下完单,就一头钻进厨房忙活,我再也没有机会问?。
< class="pgc-img">>电视里播放着台湾省综艺节目,还有台语歌后的MV……两岸相阻隔,人生亦变幻。
< class="pgc-img">>来自台湾的味道,感觉那么遥远,又有几分亲近,还有哪家好吃?欢迎留言分享。
者:唐一刀
“两个月以来,生意跌了八成,我经营了23年的餐厅,挺过了非典、金融危机,如今却只能就此吹灯熄号。”
这是台湾台北知名的“朝桂”餐厅老板,在决定以13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亿元)的价格出售店铺后对记者说的话。
简短的话语中,饱含的尽是“朝桂”老板的不舍和无奈之情。
图片来源 世茂联谊社脸书
>而这些情绪,恰恰正是当下整个台湾餐饮行业最真实的现状表达。
据新华社报道:台湾当局经济事务主管部门4月23日公布,3月餐饮业营业额为519亿元(新台币),年减21%。
这是台湾开办这项统计20年以来,呈现的最大跌幅。
图片来源 中国台湾网
>单店营业额亏了五六成,餐饮老板们申请生活补助,比非典时期还惨
据媒体报道,疫情期间,一名记者走进台北天津街一家饭馆用餐,晚上7点到9点,记者除了看到自己外,没有看到其他消费者进店用餐。
没人来吃饭,餐馆只能一天天的亏损。
饭馆老板告诉记者,三四月份以来,店里的营业额已经掉了五六成。
图片来源 联合报
>而其实,这一家并不是特例,而是当下台湾餐饮行业的缩影。
台湾餐饮业者江先生:我办了四十七年从没有像这样,由农历年到现在连开张都没有,都被退掉了二十多场(流水席),你要怎么办,要怎么办?
台湾餐饮业者何先生:头一次这样,(景气)从没有这么坏过,拜拜,神明生日,神明场子都没了。
“连非典时期都没这么惨过。”近日,在台湾嘉义县餐饮业职业工会里,不少餐饮业者来申请生活补助,做了半辈子餐饮的他们面对现在的状况,也是无可奈何。
图片来源 中国台湾网
>据台湾当局经济事务主管部门4月23日公布,台湾3月餐饮业营收蒸发了153亿元新台币(约人民币36亿元),营收重摔至519亿元,年减21%,这是这项统计开办20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图片来源 联合报
>另外,第一季度餐饮业总营业额1928亿元,年减6.6%,也是自2003年第三季度以来呈现的最大减幅。
撤离、出售、收摊…餐饮爆发关店潮,台湾失业率逐月上升
当前的台湾餐饮业,撑下来的在苦苦挣扎,撑不下去可能已经倒闭了。
关店潮来袭,老店“永福楼”撤离、知名“朝桂”餐厅出售……近期,从台北到高雄,台湾各地都有知名餐厅相继歇业。
据联合新闻网4月1日报道,在台北市东区营业16年的港式茶餐厅“糖朝”在网上贴出公告称,因店面租约到期,旗舰店服务至3月31日为止。此前,汉堡王等店铺也都悄悄收摊。
图片来源 华夏经纬网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这些大店老店之外,还有很多被抛弃于统计数据之外的,无数的小店也默默无闻地“消失”了。
“关店了,我们就失业了。”台湾一餐厅员工,如是说到。
这是事实,更是现实。
据台湾《联合报》消息,受疫情影响,台湾地区2月住宿餐饮业员工减少1.6万人。到了3月,台湾地区3月失业人数为44万5000人,较上月增加2000人;失业率达3.72%,为连续2个月上升。
图片来源 台湾中时电子报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3月服务业就业人口单月共减少8000人,其中单单餐饮住宿业单月就减少了5000人,餐饮住宿成了失业“重灾区”。
一间间店铺关门,大规模失业,台湾餐饮业难。
树倒猢狲散,商圈里每100间店面15间没人要
树倒猢狲散,餐饮撑不住了,随之而来的是相关的商圈日子也不太好过。
据戴德梁行和瑞普莱坊统计,台北东区第一季店面空置率再创新高已达15.6%,也就是说每100间就有15间属于空租状态。
而据去过台北东区现场的人爆料:走进忠孝东路四段和小巷子里,不少店面门口都贴上大大的“租”字,到处都是空铺。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 网络
>另外,从市井细节和商家反馈也发现商圈影响严重。
“走在101大楼到西门町闹市,市面冷清,往日熙熙攘攘的人流不见踪影。”
有店家直言,开一天亏一天,干脆关门休假。
图片来源 联合报
>疫情“寒冬”中,大家都是局中人。
等待着,盼望着,能活下去?
如何活下来?这是目前台湾甚至内地诸多餐饮老板都在面临的问题。
虽然,现在大部分餐饮堂食都已经开了,几桌人都可以聚在一个大厅吃饭了。
但是,客流却大不如从前。
图片来源 餐饮老板内参
>什么时候餐饮面貌才能恢复如昨?
台湾餐饮老板们都在焦急的等待中,伴随着煎熬,伴随着刻骨铭心。
毕竟,生怕哪一天,下一个撑不住关店的就是自家的店。
图片来源 台湾中时电子报
>温暖的春天里,餐饮人正在经历人生的至暗时刻。
台湾餐饮业,未来会好吗?什么时候会好?
目前来看,谁也不知道,只能还抱着一丝祈望。
你怎么看台湾餐饮跌幅惨重?
你认为台湾餐饮业还能恢复向好吗?
欢迎留言评论哦~
吃美味的日本料理,何必远赴日本?台北不仅有百年传承的家族老店,也有日本著名餐馆在台湾的海外分馆。不输日本的正宗口味加上一流性价比,受到饕客的青睐与追捧。
海峡会:零干扰式隐私空间
海峡会餐饮会所主打日法闽粤台等多国料理,食材考究,道道菜品均为用心之作。餐厅将美食与艺术相结合,随处可见收藏级的画作,完美诠释东方人文美学。此外,重金礼聘知名日籍空间大师规划设计,打造高度隐密零干扰的私人用餐环境,非常适合顶级商务宴请。
阿正厨坊:无国界私房料理
阿正厨坊主打各类日式菜品及甜点饮料,精选上等食材,遵循传统日式饮食文化,将其本土化改造,使之更能适应国人口味。道道菜品制作精良,旨在打造无国界私房料理,鲁肉饭与芋泥甜点是招牌菜。
山玥新馆:夜景极佳的山麓餐厅
将日式料理与台式、泰式料理相结合,打造别具特色的复合式料理,多元化的口味满足各地食客的不同口味需求。除各类料理,餐厅也供应宴席桌菜、单点热炒、素食套餐等。推荐在此享用一顿丰盛的晚餐后,选择一个夜景汤屋,稍作片刻休息,即可让饱食后的愉悦感在夜色的包围下进一步升华。
笹鮨SASA:紐約週刊评选最值得品味的101店之一
位于中山北路巷内的高档寿司店“笹鮨SASA”,曾获选纽约《Newsweek》杂志评选的“全球101处最值得一吃的餐厅”,也是台湾唯一入选的店,高水准可想而知。
笹鮨采取无菜单供应方式,以生鱼片、握寿司为主,食材全从日本进口。无论是鱼生、甜虾、寿司的米饭,甚至是黄瓜姜片这样的小菜,都能尝出惊艳的味道和主厨独具的匠心。
上引水产:一吃上瘾的海产天堂
位于中山区的“上引水产”,又被戏称为“上瘾水产”,由日本海鲜料理龙头三井集团经营,开设在台北鱼市旁,品种多样的鱼虾蟹贝每日准时送达,绝对是个令海鲜控陷入疯狂的海产天堂。
上引水产类似日本的筑地市场,可以简单分为四种吃法:即时餐点、立吞寿司、乐烹锅物、煮海。但人气最旺的还是立吞美食区,主要供应寿司刺身等日式料理,没有座位站着用餐也无法抵挡其魅力。至于价格嘛,据说是魔都同级别日料的一半都不到哦。
祥云龙吟:东京米其林三星龙吟的台北分店
祥云龙吟是一家怀石料理店,是由日本名厨山本征治开设的餐馆,全球有三家分店,分别位于东京、香港和台北,东京店还荣获米其林三星大赏。来这里不管是就餐环境还是料理样式,都显得禅意十足。从订餐开始到用餐结束,每一个细节都处理的非常完美,来这里用餐真的是身心皆享受。
三井:隐藏在写字楼的高档日料
隐匿于喧嚣闲市中的都会桃花园,迎面而来就是简洁的大气,不仅将人车杂沓阻隔在门外,更让浮动焦躁瞬间潜沉。优雅洗鍊的时尚合体,很贴心,很舒适。
不只是店内装潢让人感慨,店内的菜色也让人回味无穷。海膽佐山藥泥,海味很濃卻没有腥味。香煎干贝的味道也正好,并且還保留一點原本海鮮的甜味。除次以外,其他海鲜菜品也值得称赞,更多美味还需食客亲去品尝。
瞒着爹:味美价平的豪华海鲜丼
创始人当初瞒着垦丁老爹将自己对料理的梦想现实化,“瞒着爹”因此而悄悄开幕。随着好口碑的日积月累,忠实食客也越来越多,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快要踏破门槛。
如今“瞒着爹”在台北已有四家主题不一的分店:一店以握寿司为主,二店是烧烤居酒屋,三店主打海鲜丼,四店则是锅物类。每家分店人气都非常高,名气响当当恐怕是再也瞒不住爹了。“嘘,别让爹知道了!”
肥前屋:台北第一的烤鳗鱼饭
隐身于林森北路巷弄中的“肥前屋”,是台北最具人气的日式料理之一,一到饭点食客总是络绎不绝,不接受预约,若想一尝美味的朋友记得早点前往。
肥前屋的当家料理要数“烤鳗鱼饭”,甚至被誉为“台北第一”。鳗鱼都是现剖、现场烤制,选用油脂最丰富的鱼肚部分,刷上鲜香蒲烧酱汁,散发出浓郁的炭烤熏香,再配上油亮的米饭,每一口都回味无穷啊!
Hana錵:台北最老牌日式高档铁板料理
HANA在2013年荣获台湾优质餐厅认证,是台北最老牌的日式高档铁板料理。从一楼步行而上,樱花林、流水石壁以及公牛标本,无不显示出其大气的装修风格。hana坚持的宗旨是要让消费者真正享受一场烹饪艺术的极致与绝佳美食的飨宴,推荐明虾和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