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年,饮品界依然热闹非凡,茶咖之争尚未停歇,一股新势力已然加入战斗。近日,现制酸奶赛道肉眼可见地火了起来,酸奶界的融资热与开店潮此起彼伏。
最先感知到风声的自然是资本市场,早在2021年,Blueglass 获得超2亿元B轮融资,新希望乳业以2.31亿元的价格收购一只酸奶牛。 今年三月,新品牌王子森林完成了千万级战略融资,茉酸奶宣告全国门店超500家,一只酸奶牛全国门店破千家。
小红书上,酸奶相关话题超过400万,抖音上多家酸奶品牌话题播放量过亿,酸奶俨然成为白领们的下午茶新宠。 然而,现制酸奶并非新品类,2016年,一只酸奶牛就曾凭借酸奶紫米露这一单品走红网络,成为川渝版“茶颜悦色”,但并未引起更大范围的震动。
现制酸奶是以酸奶为主要原料,放入水果、坚果、谷物等进行搭配,使用“看得见的原料”进行组合,能够搭配出数种不同风味。
时至今日,现制酸奶渐渐展现出取代奶茶之势,酸奶新势力的崛起与健康消费等大趋势相合,它暗自调整了新潮饮的经纬度,内部一场爆炸势在必行,只是这场爆炸的波及范围尚未可知。
酸奶出圈,各显神通
不久前,新晋网红酸奶品牌茉酸奶入驻北京西直门凯德茂商场,正巧在K22酸奶的隔壁。
一直以来,牛油果奶昔都是茉酸奶爆款单品,其门店的宣传语也直截了当——“一杯奶昔,一颗牛油果”。然而,隔壁K22酸奶杯子上赫然印着“一杯大约两个墨西哥牛油果”。
对此,前互联网大厂员工王中叶笑称为“酸奶界的牛油果之争”,那是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酸奶赛道“卷”起来了。
不止于此,仅北京合生汇一家商场B1、B2两层楼就吸纳了5家酸奶门店,分别是K22酸奶草莓、Blueglass、蓝熊鲜奶、撒露欧洲冻酸奶以及去山野鲜果酸奶。
据刺猬公社走访观察,尽管在工作日上午,K22仍有10人左右排队,在Blueglass办公或自习的顾客有6-8人,另外几家则是从午饭时间开始客流量与外卖订单逐渐增多。
从合生汇一家商场中入驻的酸奶品牌也能看出,现制酸奶领域低端、中端、高端的细分市场已经形成,不同价位的品牌有各自的打法与商业模式,本文主要以K22、茉酸奶、Blueglass三家酸奶品牌为例,对其各自的创新点与优势进行对比分析。
在一众现制酸奶品牌当中,K22相对来说算得上平价,也是最讲究效率的。
从产品SKU来说,K22凭借一款单品闯天下,尽管有四种不同口味,但产品均为冰沙质地的酸奶,而这四种口味不仅定价一样,且杯量、糖度、冰度都是固定的,不能定制。
如此一来,不仅大大简化了产品采购、制作流程,也压缩了消费者挑选的时间,相较于动辄等待40分钟的喜茶来说,最大限度提高了出单效率。
从门店设计来说,K22没有提供座位,但其装修风格统一采用电光芭比粉,兼具潮酷与粉嫩,可供打卡拍照,考虑到“出片”也就等同于考虑到了社交媒体的传播性,这一点也赚到了不少年轻人的好感。
除此之外,K22的营销也是极为简单直接,有记忆点。从包材来看,K22的斜方瓶颜色与整体UI设计是一致的,瓶子的标语与店内随处可见的slogan都在向消费者传递“一杯有料的15颗草莓”,没有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宣传,所见即所得。
这种方式与肯德基、麦当劳等标准化快餐的餐饮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此,品牌整合营销公司时趣的SVP毕凌云表示,K22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大强度加强质量与流程把控,管理好品控,这与其选择一站式平台设备与供应链模式相关,是他们战略方针的体现。
毕凌云从事广告营销行业多年,服务过多位饮品、乳制品品牌客户,面对现制酸奶来势汹汹,他认为,从原料到技术的一站式平台建设是乳制品行业最大的壁垒。
他解释道:“乳制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奶源、原奶加工、检测、质量管控、运输供应等全链条服务。”
相较于K22,茉酸奶的营销打法则更加偏向传统,更像是复刻了茶颜悦色的成名之路。
有业内人士认为,茉酸奶在社交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疑似雇黄牛排队,营造出盛大的人流量与气势,打造爆品,加深饥饿营销,这种方式更偏向于初期新茶饮创业者的玩法。
毕凌云也表示:“一个正常的品牌周期,在这个周期之内它需要做到多少营业增长,去满足品牌获利的要求,包括它的扩店速度与开放加盟也印证了这一点,这是比较常规的思路跟模式。”
小红书知识博主@知行官 告诉刺猬公社:“茉酸奶配料表相关负面舆论对品牌的伤害不小,在小红书,吐槽茉酸奶价格、服务、品控的消费者大有人在,但在口味上,茉酸奶的好评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
零售战略公司合伙人老雷表示,茉酸奶目前80%的加盟商均由消费者转化而来,明显区别于市场上的加盟获客逻辑,其本质区别在于,消费者会基于对品牌的热爱与认同,在加盟店的运营及管理中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热情。
Blueglass凭什么“贵且难喝”?
与K22和茉酸奶相比,Blueglass面临的争议更大。据王中叶回忆,喜茶曾一度是大厂员工下午茶的标配,不知从何时起,Blueglass一跃成为都市丽人的新社交货币,在他的印象中Blueglass似乎“又贵又难喝”。
Blueglass是地道的中国品牌,2012年5月,第一家门店在北京华贸购物中心亮相,此时,Blueglass还未产生,门店的招牌上还写着“阿秋拉尕青藏酸奶”。
2018年,阿秋拉尕酸奶完成了品牌升级,次年开始添加胶原蛋白肽,从此走上了功能性酸奶的道路。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讲,相较于K22和茉酸奶,Blueglass拥有自己的牧场与冷链系统,它与中地乳业设立了5万亩合资牧场,拥有10000头荷斯坦奶牛。同时,Blueglass建立了全产业链疫苗级冷链配送,GPS定位、温差精确到2摄氏度。
Blueglass产业链相对完整,从原料到技术有诸多卖点,也是其受到资本市场青睐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也与它高昂的客单价与高净值消费者相关。
一直以来,Blueglass凭借45元的客单价被称为“酸奶界的爱马仕”,其瞄准的客户群体就是一批具有一定的消费实力且对价格低敏感的白领女性。清新脱俗的取餐口令、油画般的杯壁设计、美容养颜的小料搭配、倒杯不洒的特点等一系列巧思牢牢抓住了用户审美与心理,也成为在小红书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
“健康” “代餐”一度成为Blueglass的标签,甚至成为健身、减脂人士的首选,由于酸感明显,很多人猜测Blueglass使用的酸奶应是无糖酸奶,结果却出人意料。
继扒出茉酸奶配料中含植脂末成分外,小红书用户又扒出了Blueglass配料中含有白砂糖,且排在了配料表的第二位。
刺猬公社浏览公开资料后发现,Blueglass并未主动营销过自己为无糖酸奶,2018年,Blueglass产品升级负责人包文忠在公开采访中表示,Blueglass的配方为“牛奶+菌+糖”。
他解释称,市面上的酸奶所用乳酪一般为室温菌(47度左右),而Blueglass的ZD495B菌种的发酵时间为43度,因此,香气和口感与普通酸奶都不一样。Blueglass酸奶的粘性和酸度都有提升,尤其是酸度,与传统酸奶相比,有着近30度的酸度差,属于‘高酸型’酸奶。
习惯高酸性希腊酸奶的Kitty认为,Blueglass本身添加了糖,由于和甜度更高的小料对比,因此变得更酸。她表示自己更愿意买原汁原味的裸酸奶,十分警惕“酸奶奶茶化”的现象。
从门店大小以及坪效的角度来讲,Blueglass与K22和茉酸奶不同,这点也或多或少影响了Blueglass的成本与定价。
Blueglass对第三空间的理解与星巴克、奈雪的茶类似,走“大店模式”的路径,不仅如此,其现有门店都进行了美学设计与“主题性”的包装,摩洛哥主题、阿那亚主题、比利时黑巧等等。
鉴于奈雪的前车之鉴,Blueglass要不要做第三空间,怎样做第三空间,毕凌云认为:”选址、布局以及开店的面积整体都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不是盲目要大店还是要小店的选择。怎样把第三空间与其他服务整体对应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奶茶界打响攻防战
食品饮料行业很难建立起壁垒,茉酸奶的牛油果奶昔走红之后,古茗、书亦、7分甜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复刻。
其中,古茗由于用料较为扎实,能嚼到坚果颗粒,被称为茉酸奶指定唯一平替,但便宜9块钱的古茗,在牛油果的用量上远远达不到茉酸奶的标准。
茶百道与沪上阿姨也相继推出了酸奶饮品,但都不是新物种,茶百道主推的酸奶牛油果、酸奶紫米露与一只酸奶牛曾经的爆品类似;而沪上阿姨的新品活力莓莓酸奶与活力绝绝紫酸奶(桑葚)被小红书上多名消费者诟病,上层果酱稀薄得像水一样。
尽管稳坐新茶饮第一把交椅的喜茶并未上线任何酸奶饮品,但喜茶以另一种方式“不战而胜”了。
喜茶与Fendi跨界营销的案例开启了新茶饮和奢侈品品牌牵手的新纪元,成为最热话题喜提微博热搜前十,朋友圈被“喜悦黄”刷屏,甚至还使得喜茶的点单小程序直接瘫痪半个小时。
种种迹象表明,在这场合作之中,喜茶“赢麻了”。据喜茶官方推送,这一次的联名契机是FENDI在北京办了一个匠心艺术展「hand in hand」,意为中国和意大利手工匠人的文化碰撞与交流,而喜茶在其中提供了具有中式风格的茶室体验。
对于FENDI来说,喜茶的加入为其拓宽了在年轻人中的辨识度与影响力,为略显厚重的活动增添了几分轻盈感,和喜茶合作所产生的噱头,也成功掀起了巨大的传播声浪,在各类社交媒体上掀起讨论热潮,也大大提升了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
对于喜茶来说,无论是“平等”的跨界联名还是“单向奔赴”的授权合作,喜茶都赚足了流量与声量,补全了“联名版图”,并且还借势FENDI的文化交流,弘扬彝族饮食文化,为品牌做起了在地化传播,加深了品牌的文化内涵。
上个月,Blueglass与雅诗兰黛胶原霜也进行了一场创意联动,推出了“反重力”胶原酸奶系列,产品中添加了胶原益生菌分子爆珠和植物桃胶雪燕,持续强化关键元素“胶原”,传递品牌价值。
Blueglass与雅诗兰黛的目标用户群体较为吻合,借助雅诗兰黛的名气,打响自己在更大圈层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激活消费者心智资源。
这两场出色的跨界营销,不仅仅是“把名字放在一起”,双方基于契合的精神内核与消费需求,进而通过跨界合作为消费者带来精神共鸣和价值认同。
酸奶与奶茶的明争暗斗在即将到来的夏天或许会愈演愈烈,但酸奶受到温度限制,不宜做热饮是其最大的痛点,酸奶品牌只有拓宽思路,突破季节性生意的局限,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夏天。
(应受访者要求,王中叶为化名)
本文源自刺猬公社
过饮品化改造的现制酸奶,确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市场能否长红,能否持续发展壮大,还有不少待解的问题。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李金枝,编辑:洪君。
现制酸奶爆火!
一杯售价30元甚至40元的酸奶饮品,奶茶女孩们排队抢着买。现制酸奶品牌们则忙着开店、融资,有品牌单月开店近200家,有品牌拿到千万级融资……
现制酸奶为什么突然火了?市场上有哪些主流玩法?真的能跑出新一代“喜茶奈雪”吗?
现制酸奶成为“香饽饽”
现制酸奶赛道的品牌们正在疯狂成长。
其中,发展势头正盛的是2014年创立的茉酸奶。今年3月17日,茉酸奶在其公众号宣布门店数突破500家。一个多月后,其又官宣第700家门店即将落地。
茉酸奶联合创始人顾豪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到今年七、八月份,茉酸奶的门店数会破千家,到年底可能会有1300-1600家店。
不难看出,茉酸奶的扩店速度是比较惊人的。以广州为例,第一家茉酸奶开业时间为2022年7月,截至发稿前(6月1日),红餐网在广州大众点评上搜索茉酸奶,显示有24家正在营业的门店,其中有19家门店为今年开业的门店,还有8家门店显示“尚未开业”。
< class="pgc-img">>同样爆红的还有Blueglass。2012年在北京开出第一家门店的Blueglass,此前整体偏小众,并不那么广为人知,如今已经出圈成为大热的网红品牌。
2021年时,Blueglass拿到超2亿元的融资,此后开始加快拓店的步伐。红餐大数据显示,目前Blueglass在全国有90多家门店,其中有超一半的门店,是去年开出的。
据Blueglass公众号信息,仅2022年,Blueglass就新开了46家门店。今年以来,Blueglass又新开出13家门店,首次进入了广州、无锡等城市。
据红餐网了解,4月中旬,Blueglass在广州的首店开业时,现场挤满了人,提前1小时在小程序下单后再到现场仍需排队,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Blueglass成立于2012年,茉酸奶成立于2014年,二者都可谓酸奶饮品赛道的“资深玩家”。和它们相比,王子森林、K22酸奶草莓可以说是“新手玩家”,刚刚才崭露头角。
今年3月26日,创立才一年的王子森林完成千万级战略融资,成为今年以来唯一拿到融资的现制酸奶品牌。红餐大数据显示,王子森林2022年3月在上海开出首店,目前已有13家门店。
整体来看,目前现制酸奶市场上的主力品牌还有一只酸奶牛、满米酸奶、正邦苏咔酸奶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现制酸奶的4大主流打法
聊完主力品牌,接着聊聊现制酸奶市场上的几种主流打法。
从打法来看,现制酸奶门店目前主要有4种比较主流的模式。
小店模式,客单价25-30元
代表品牌:茉酸奶、王子森林
小店模式的优势在于模型较轻,可以快速复制,实现规模化。
茉酸奶和王子森林,一个是赛道内势头正盛的老选手,一个是刚冒尖的新秀,二者的门店都是小店模式,主打场景为外卖、外带。
< class="pgc-img">>△茉酸奶门店;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茉酸奶的门店大多在一线、新一线城市的商场或是商圈中人流量比较大的位置,面积大约20-30平,大部分门店不设座位。王子森林则以社区店为主,门店面积大都在15平米以内。
两个品牌的产品逻辑也比较相似,都是“酸奶+水果”的延展组合,以牛油果+酸奶系列为主。
茉酸奶的客单价在30元左右,门店最便宜的产品是13元的原味酸奶,最贵的是杏仁、巴旦木等坚果+牛油果酸奶系列,售价均为34元。王子森林主打新鲜现制的鲜酿活菌酸奶,核心产品为鲜酿水果酸奶、手工酸奶奶昔等,客单价24-27元。
高端大店模式,客单价40元左右
代表品牌:Blueglass
现制酸奶的大店模式,对标的一般是奈雪、喜茶或是星巴克之中的大店,比较重视第三空间,门店整体面积较大、模式较重,客单价也较高,容易打出品牌影响力,但快跑会有压力。
红餐大数据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Blueglass主打简约现代风,大部分门店的面积有200-300平米。在选址上 ,大多与星巴克相邻,给人的整体感觉也与星巴克或是奈雪相似,比较重视第三空间的打造,门店通常设有客座区。
比如Blueglass北京华贸店,店内就设有一整套原木长桌椅,广州正佳店则设有三张小圆桌,给顾客提供了可以休息闲聊的空间。
在产品打造上,除了“酸奶+水果”系列饮品外,Blueglass还在酸奶中加入了胶原、花青素、深海藻蓝蛋白、VC等,打造了差异化的功能性酸奶产品。
整体来看,Blueglass绝大多数产品售价在40元上下,最贵的一款产品“满杯胶原爆表酸奶”售价52.9元。因为高昂的价格,Blueglass也被戏称为“酸奶界的爱马仕”。
性价比小店模式,客单价12-20元
代表品牌:一只酸奶牛、K22酸奶草莓
从主打的价格带来看,现制酸奶小店模型也分化出了性价比和中高端两种不同的路线。
茉酸奶、王子森林这一类小店的客单价在25-30元,为中高端路线;一只酸奶牛、K22酸奶草莓同样是小店模式,但客单价却低了一档,定在12-20元这个价格带上,走的是比较性价比的路线。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一只酸奶牛在全国大概有1000+门店,主打“酸奶+谷物”“酸奶+水果”,最便宜的一款小酸奶只要6元,最贵的一款牛油果巴旦木酸奶昔,售价26元,整体客单价在13左右。大部分门店分布在二、三线城市的下沉市场,店铺形态普遍是十几平米左右的小店。
K22酸奶草莓的门店主要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面积大都在20平米左右,主打“酸奶+水果”,走大单品路线,门店只有酸奶草莓、酸奶芒果、酸奶桃子、酸奶牛油果4款产品,所有产品统一售价18元。
特色炒酸奶模式,客单价17-21元
代表品牌:汴梁徐先生厚切炒酸奶
除了饮品化外,酸奶专门店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形式,那就是“炒酸奶”,以酸奶为主要原料,搭配坚果、水果等辅料,用炒冰机快速制冷凝固成片状或块状,口感有点像冰激凌。
做炒酸奶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是目前大概有500多家门店的汴梁徐先生厚切炒酸奶。
汴梁徐先生厚切炒酸奶早期大多为路边摊,“门店化”之后,现在多为15-30平米的街边小店。门店SKU约20个,产品打造思路同样是“酸奶+万物”,售价集中在25-30元。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炒酸奶制作起来比酸奶饮品复杂一些,汴梁徐先生厚切炒酸奶的出餐时间相对较长,有消费者表示,一杯炒酸奶从下单到出餐大概需要20分钟,整体效率低于饮品化的现制酸奶门店。
< class="pgc-img">>△炒酸奶;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 class="pgc-img">>现制酸奶为什么突然爆红?
现制酸奶并不是一个新品类,像Blueglass已经经营了11年,茉酸奶成立了9年,一只酸奶牛也有8年了,成立5年以上的品牌也不在少数。为什么这两年才开始走红?
对此,红餐网走访了市场上的各大品牌,并访谈了一众业内人士后,总结出3个现制酸奶走红的核心密码。
1、高颜值是生产力,出片率是传播力
新消费时代下,一款饮品的出圈往往离不开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现制酸奶的“突然”爆红也是由此开始。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颜值就是生产力,出片率就是传播力,不管是饮品还是火锅亦或是其他产品,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它便成功了一半。而颜值、出片,恰恰是很多现制酸奶饮品的优势。
酸奶的形态偏向固态,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组合式创新和DIY,经过设计后的产品保持效果也更好。一来二去,门店就容易制作出各种高颜值的产品。
比如,用白色酸奶打底,加上一点小清新的蓝色就能变成“蓝天白云”,配上绿色的牛油果挂壁则好似重叠的山脉,再往里穿插一些粉色的草莓或是橙色的橙子,就组成了一幅夏日美景。
这些随手一拍就能出片的高颜值产品,吸引了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的各路博主和网友打卡晒图,助推了酸奶饮品新一轮的潮流。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截至目前,在小红书上,与“茉酸奶”相关的笔记有5万余篇,与“Blueglass”相关的笔记则有2万余篇;在抖音上,一则Blueglass的探店测评视频“粉色酸奶真的可以吃饱吗”,点赞量甚至超过10万……
2、“健康”“鲜制”等标签,击中了消费新需求
引领这一波现制酸奶潮流的Blueglass、茉酸奶、王子森林、K22酸奶草莓等品牌,主营的产品大体相似,同时也都大打“健康牌”,标榜“低糖”“低卡”“低脂”等。
比如,Blueglass强调“饱腹轻负担”“每杯1000亿活性益生菌”,在产品中添加了植物燕窝“雪燕”胶原、藻蓝蛋白+GABA氨基丁酸等这类功能性成分;茉酸奶强调“自然轻盈低负担”,并表示酸奶有“9种益生菌、超2倍乳蛋白”;K22酸奶草莓同样大力宣传低糖、低脂、低卡等标签……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暂且不讨论这些酸奶饮品是不是真的那么健康,各大品牌宣扬的这些标签切切实实地击中了主力消费群体的新需求。
近些年,大批消费者开始追逐健康、养生,饮品界也因此流行起减糖、减负,不少品牌都推出了低糖、低卡甚至是无糖、无卡饮品。但整体来看,“奶茶=不健康”的认知仍然比较根深蒂固。
相比之下,酸奶在很多消费者的认知中,本身就比奶茶健康得多,Blueglass、茉酸奶这些品牌又卖力强调新鲜、低负担,无疑更契合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渴望更健康的饮品,于是我们才看到,一批年轻人消费着售价堪比“降价前的喜茶”的酸奶饮品,却仍然乐在其中。
红餐网随机采访了一些朋友,大部分人都认为,酸奶比奶茶健康。一杯酸奶饮品和一杯奶茶饮品同时摆在面前时,更多人会倾向于选择酸奶饮品。
3、茶饮内卷严重,消费者、创业者亟需“新口味”
茉酸奶联合创始人顾豪曾透露,茉酸奶创立的时候是CoCo都可、一点点的天下,消费者普遍接受的奶茶单价为十几元,茉酸奶二三十元一杯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他看来,新茶饮的崛起尤其是喜茶、奈雪的出现,让消费者逐渐愿意为更高质的饮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并不便宜的现制酸奶品类才有了能够流行的市场环境。
而近年来,茶饮行业疯狂内卷,产品同质化愈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创业者都亟需“新口味”。也因此,一些特色的细分饮品品类开始流行,比如椰子水。
< class="pgc-img">>△椰子水,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现制酸奶品类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它的走红顺应了新茶饮行业在发展成熟之际从全品类到细分品类发展的逻辑。”红餐网专栏作者翟彬表示。
此前,酸奶更多是在超市或便利店里零售的快消品,而经过餐饮化、饮品化改造后的现制酸奶,既有酸奶的差异化优势,又具备茶饮的流行元素,在产品形态、包装、卖点、门店模型等方面与茶饮相似,价值感、品质感更高,适用的场景也更宽。
当奶茶女孩们日渐迷失在各大茶饮店近乎雷同的产品中不知道该pick谁的时候,搭配鲜果、坚果等各式各样高颜值的酸奶饮品出现,正好拯救了她们的选择困难症。
另一方面,茶饮店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也日益走低。对创业者而言,逐渐成为一个不那么好的投资选择。现制酸奶店的商业模式和茶饮店十分相似,且产品制作工序更少,门店所需的员工也更少,再加上利润更高、竞争更小,创业者的开店热情自然更高。
据自媒体“深燃”报道,目前酸奶饮品的创业者大多是餐饮出身,其中尤以茶饮居多。他们看上了这门生意,让现制酸奶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助推了市场的火热。
< class="pgc-img">>现制酸奶能火多久?
那么,现制酸奶这股热潮能持续多久?
提出这个问题,更多是因为我们注意到市场仍存在一些隐忧。
比如争议最多的问题——价格高昂的现制酸奶真的更健康吗?
完全不添加糖制成的酸奶,口感往往是绝大多数消费者无法接受的。现制酸奶饮品不像零售的酸奶,不需要在杯身标注成分,消费者往往无从得知其中添加的成分,有人甚至将它当作代餐食用。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事实上,大部分添加了芝士、奶油、糖以及各种小料的酸奶饮品,含糖量和热量并不低。那么,一旦发现现制酸奶的热量并没有很低,消费者还会愿意花高价买单吗?若失去了“健康”这张王牌,现制酸奶品牌们又有什么新故事可讲?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已经开始吐槽现制酸奶“不健康”,并表示“上当了,不会再吃了”。
另一个争议较多的问题是:单一的酸奶饮品店到底有没有持续竞争力。
从产品来看,茶饮头疼的同质化问题,酸奶饮品也逃不开。市面上的酸奶用的菌种大都来自几家国外的公司,受制于上游技术有限,现制酸奶品牌在酸奶这个原材料上很难玩出花样,只能加入各式鲜果和小料创新口感、口味或是颜值,门槛并不高,不能构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也因此,各大酸奶门店售卖的产品大都相似。与此同时,古茗、沪上阿姨、书亦烧仙草、7分甜、CoCo都可等一批茶饮店也已经开始上线相关产品,加入了这场酸奶大战。
比如,古茗上新了鲜果酸奶奶昔系列,沪上阿姨推出了哈斯牛油果酸奶系列,7分甜推出了牛油果酸奶、桑葚莓莓酸奶多等。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新茶饮门店售卖的酸奶产品,价格都比专门的现制酸奶品牌低。一旦新茶饮大军攻入,现制酸奶专门店是否能扛住压力?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从供应链来看,酸奶的奶源大都掌握在大型牧场手中,大多数品牌只能从上游的奶制品供应商手上采购酸奶,运送到门店再加工。这意味着,酸奶品牌的发展极其依赖上游供应链。
“上游牧场奶源有限,酸奶等原材料是有起订量的,有采购量才有成本优势。这就意味着,酸奶专门店必须逼着自己快跑、做大规模,才有可能把价格打下来。”翟彬表示。
在他看来,规模或许才是现制酸奶品牌的护城河。但是,规模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总的来看,经过饮品化改造的现制酸奶,确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市场能否长红,能否持续发展壮大,还需要回答不少问题。
封面图来源:红餐网摄
孩子最担心的就是颜值下降,毕竟现在是比美的时代,可是现在的女孩子却出现了长胡子的情况,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跟饮食有关系哦,尤其是女生“长胡子”,这3种饮料别碰,越喝“胡子”越多。
养乐多
养乐多2002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初期,销量一直居高不下,很多人都喜欢喝养乐多,觉得其又好喝又营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哦,因为养乐多并不属于酸奶,它是乳酸饮料的一种哦,营养大大低于酸奶,但含糖量却很多,对于身体健康并不利,而且乳酸菌饮料使用的大多是乳粉调配的奶,没有很高的营养呢。
碳酸饮料
人们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好了,很多人开始用饮料替换掉了白开水,要知道碳酸饮料的营养是很低的,而且富含的糖很多,还有人工色素与咖啡因,经常食用的话很容易就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影响到身体的消化系统,还可能会给心脏肾脏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哦。
奶茶
很多人偏爱饮用奶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可谓是“最爱饮品”。经常喝奶茶,容易让体内的调味剂堆积超标,并且无法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奶茶中使用的香精也比较,也很不卫生,喝多了,容易发胖,对人女性爱美的人来说,就不好了。而本就不卫生的香精会加重对人体的伤害。奶茶中的糖含量过高,人体摄入太多会抢走人体的胶原蛋白,使得皮肤弹性变差,甚至出现皱纹和斑点。而且含有着特别多的激素,当人们喝进去之后,那无论男生还是女生,胡子也是显而易见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