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农村200多桌的酒席是一种什么体验?第一次遇见这么大的农村酒席,200多桌,每桌餐标1万多。有一只六七斤的帝王蟹,还有六七斤的东星斑,澳洲龙虾齐上桌。后厨操作的场面也非常的震撼,一次性同时煮200多锅的鱼翅,这样的操作方式你们见过吗?再看看后厨的大锅,有十几个,这样的大锅还有上百个蒸笼。
< class="pgc-img">>举办这样200多桌的酒席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厨师团队,看看后厨准备的小菜,这是蛏,这是干炸带鱼,这是做红菇月子汤的食材,提前准备好放在锅里。还有海参,这一只海参这么大,应该一斤不便宜。还有鱼翅,酒席肯定少不了酒水,这是茅台,这是洋酒,再人手一包华子,还有邀请表演团队。
< class="pgc-img">>不要小看在农村举办的酒席,搭建的比酒店里面的还要高级漂亮。举办一次这样的农村酒席要花费上百万,场面真的是太震撼了。
其林上海卷公布后,海上吃货蠢蠢欲动,纷纷加入摘星行列。不过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好餐厅通常都不便宜,动辄人均四五百乃至上千亦不在少数。于是那些价格平实的星级餐厅自然成为大热之选,其中又以二星的喜粤8号(以下简称喜粤)与一星的鹅夫人最是亲民。
米其林指南为喜粤给出的指导价格是最低人均80元,实在令人心动。“原来卖八百块的二星餐厅,统统只要八十块,统统八十块,一百块都不要!”我也忍不住去一尝究竟,这沪上最便宜的二星餐厅到底什么水平?
其实真正来到喜粤,就会发现,这人均80的餐标是有一定水分的。假如恪守所谓“一盅两件”的早茶标配,倒确实可以便宜搞掂;但面对菜单上其它精美菜肴,又怎甘心只草草吃几笼茶点了事?于是我们随手一点,就达到了人均200的餐标,对二星餐厅而言依然不算贵,但也毕竟不是预想中那般低廉。
既然米其林宣称星级只针对食物,无涉其它,那接下来就纯聊食物~
蜜汁脆皮河鳗
烧腊单中竟藏着一道河鳗,意料之外的惊喜,毫不犹豫点来一尝。鳗鱼肉段拖上轻薄酥脆的粉浆,下锅油炸至金黄,有些像天妇罗中的炸星鳗,不过河鳗肉质更肥美厚实一些。鱼肉软嫩紧实无土腥气,已然值得称道,居然还饶富弹性,咀嚼时仿佛感到鳗鱼在活力十足地扭动,食材鲜度确实颇佳。
炸至酥脆的鳗鱼淋上蜜汁酱,是最激动人心的组合。虽然油炸过后再淋甜味酱汁,似乎会很腻;但由于鳗鱼整体风味清爽,加之炸功了得,吃来并不会觉得过于油腻。每每吃到这种菜,就忍不住想来一扎啤酒啊!
喜粤虾饺皇
似乎香港茶楼几乎都以虾饺作招牌,这也难怪,虾饺作为“早茶四天王”之首,确实是评判一家酒楼的茶点水平的标尺,而且香港人本就格外钟爱大虾。喜粤的虾饺可称作范本之作了,从整体外形、褶子、澄粉皮到馅料,无一不是教科书级的:外皮轻薄柔韧,虾仁够大够弹,还难得地加了笋,完成度很高。
因为还要吃别的菜,我们就只点了虾饺这一味茶点,浅尝辄止。特意来此饮茶的客人,尽可对着点心单土豪一把,单价都不算贵,品质也有保障。
海底椰川贝炖鳄鱼
原本没有点汤的计划,但服务生强烈建议我们试一下他家的招牌炖汤,说是秋冬季的时令特色,我们便借坡下驴,点来一尝。
这道“海底椰川贝炖鳄鱼”相当诡异,我们向服务生询问有无此汤、有无鳄鱼时,得到了确然的回答。结果上菜后,我把汤盅掀了个底朝天也没发现鳄鱼的踪影,只见鸡块而已,难道爬行动物进化成鸟类了!?其实加了海底椰、川贝、瑶柱、虫草花等同煮的鸡汤亦很鲜甜,直说无妨;但公然挂着鳄鱼肉的名头,就属于挂羊头卖狗肉了。
每日例汤
没有太多记忆点,应该说是不过不失的典型“例汤”。问题在于,服务生介绍当日例汤为茶树菇煲鸡,上桌了却发现是猴头菇煲鸡。本不是什么大事,猴头菇理应还贵些,但两道汤菜都出现“名不副实”的现象,证明前厅与后厨间的沟通确实存在很大的脱节。
喜粤吊烧炸子鸡
我们在炸子鸡与经典粤菜江南百花鸡间纠结良久,咨询服务生后告知前者是米其林推荐菜色,遂接受建议。之后见到不少邻桌都点了炸子鸡,事后细想,一来因为该菜确是招牌,二来要将虾胶细细酿入鸡皮的百花鸡显然更费工费时,难怪服务生会统一推荐炸子鸡。
据介绍,虽名为“炸子鸡”,实则是慢慢用滚油淋熟的,同红烧乳鸽如出一辙,因此才能更好地保留多汁而软嫩的肉质。实际吃来亦如是,鸡皮极薄极脆,鸡肉鲜嫩多汁,即使是胸脯肉也不会柴。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淋油法,较油炸更易掌握稍纵即逝的完美熟度,且能利用不断的冷热交替来进一步提升美味。
淮盐与柠檬汁皆是经典搭配,前者辛香提味,后者酸爽解腻。好似阴阳,虽是相反的角度,却都能提升美味。这道炸子鸡确实做得不错,不过总体显得简单平淡了一些,相对缺乏深度,还不如直接换成更香更嫩的乳鸽。
罗汉上素
喜粤的粤菜魂往往体现在不经意处,例如这道看似不起眼的罗汉上素。过去广州有四大酒家,各有拿手好戏,上文提到的江南百花鸡是文园的招牌,而让西园驰名于世的,则是鼎湖上素。
虽比繁琐的鼎湖上素要简捷一些,喜粤的罗汉上素也恪守了两个相同标准:素食品种丰富,多用菌菇;体现素食的自身美味,更考功夫。小小一盘斋菜,竟囊括了冬笋、胡萝卜、荷兰豆、玉米笋、黑木耳、银耳、黄耳等品种,及若干未知食材(恕孤陋寡闻)。各种素食过油后烩作一盘,不仅色彩斑斓悦目,营养更是丰富。
至于味道,总体来说各种蔬菜都保留了其自身鲜香,尤其有笋与菌等鲜物,理应是美味的。但不知从哪儿来的酸味,在咸鲜为主调的味型中突兀无比,让整体风味显得并不那么协调,着实遗憾。
酥皮蛋挞
港点的中西合璧,在蛋挞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乍看下似是葡式蛋挞的翻版,却调整了配比,使酥皮更松化清淡、馅料也无需焗出焦糖色,质感仿佛鸡蛋布丁一般,显然更贴近老派港人的口味。
喜粤的蛋挞归入甜点而非茶点行列,因此是在餐后才上,等叫后现烤现上,当然这份等待绝对是有价值的。由于是现烤,因此相当热乎,温度引出了最大程度的美味。酥皮格外松化,轻轻一碰即告散碎;蛋奶馅料相当柔软顺滑,甜度也适中,配茶恰到好处。
杨枝甘露
似乎酒楼里的杨枝甘露,总是不及专业糖水铺。杨枝甘露是芒果+椰奶+柚子+西米的完美组合,其中芒果的酸香应占主导,其余椰奶之甜润、柚子之清苦皆为平衡衬托之用。然而喜粤出品却是椰奶居了首,甜味远远盖过芒果的香气,各方味道综合之后就显得单调平庸,倒不如直接吃椰汁西米露来得纯粹。
蛋白杏仁茶
相形之下,这款杏仁茶倒是颇具水准。由于必须现磨现煮,因此上得格外地慢——不过慢工确实出了细活,手工研磨的杏仁粉就会格外芬芳,加蛋白烧煮成糖水后亦丝毫不削弱其杏仁香气。以此为标准,想来芝麻糊应该也很值得期待吧。
喜粤的茶位费实在便宜,只要5元/人。不过这廉价茶水的质量也实在不敢恭维,茶香寡淡,却有种怪怪的药味。最神奇的是,在茶壶内没有加茶叶的情况下,居然越泡越出色,到一餐结束时茶水竟已变成了碧绿色,真是匪夷所思!
从茶点、炖汤到甜点,喜粤所有菜色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走的是最稳的路,完整呈现了粤菜的风貌,却缺乏独创性与辨识度。吃过之后,会觉得这家店还挺不错,但至于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菜色,却半宿都难想起来。一星还说得过去,二星实在有些虚高。
米其林指南在评价西餐时,会将厨师的个人风格作为重要标准之一,米其林对中餐却似乎没有这项要求。喜粤8号作为一家二星级餐厅,依然只是大打安全牌,实在太过保守了;而米其林依然宽容地给出二星,难免有双标之嫌。说到这里,不禁为只得一星的大董鸣不平,似乎没什么比喜粤做得差的地方啊……
欢迎关注讲食堂
工餐和200元的餐补你会怎么选?
这让身为打工人的我有点为难。公司的餐食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味道和菜式都是普普通通,以厨师简单操作为主。公司的开餐时间是五点半,我之前在公司进餐过一段时间,因为进餐的时间比较早和菜式的问题,晚上回去我就需要再加餐,这就增加了额外的支出。
< class="pgc-img">>公司是周一到周五提供餐食,因为工作岗位的问题,我一周是三天在公司,一个月就是12天,餐标200/月,平均一天是16元。加一点好像在外面吃也有很多选择,我开始尝试在外面吃。下班回到大概是7点半,吃完饭后是八点。进餐时间太晚加上外面的食物添加剂太多,导致肥胖了不少,偶尔也会自己煮来吃,但相对比较少。
< class="pgc-img">>公司的餐食相对于外面的来说干净健康很多,就是要加餐,这让我很纠结。作为打工人的你,你会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