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惠福莱小吃车创业优选项目和创业故事中,有关麻辣烫、火锅、串串等,小编都已经写了N遍了,唯独一大家子的冒菜,没有写到过。一直到前两天在走访小吃车主,品尝到他家的自制冒菜后,才突然醒悟,竟忘了这一道神仙菜品。
< class="pgc-img">>说到冒菜,就不得不先一步说明,另成都本土成都傻傻分不清的冒菜与火锅的辈分关系了。这里借鉴一张网友的分享图,堪称一目了然。再不然,用一句话说明也可以,那就是“冒菜就是一个人的火锅,火锅就是一群人的冒菜”。
< class="pgc-img">>正宗冒菜,同样出自成都。因为与火锅的亲缘关系,占据现在火锅底料早已大行其道的便利,冒菜做起来,可就相当简单了。将提前准备好的,加有中药及各种调味料的汤包入水煮开,特色汤底就做好了。一个个专业竹勺沿着锅沿一一摆好,客人喜欢吃什么菜,按照煮熟的不同顺序,放到各自的竹勺中。待煮熟后,放入提前调好作料的碗中,再浇一勺营养热辣的汤汁进去,就可以端走开吃了。
< class="pgc-img">>在这里,科普一点小知识,“冒菜”,并非指一种菜,而是一种做法罢了。“冒”字为动词,将食物放进锅子煮的意思。与火锅、麻辣烫一样,冒菜的原料同样不限,天下食材皆可冒之。
与在家自己拿包火锅底料制作有所不同的,大约主要体现在三点:
一是仪式感,专业竹勺,可不是随便就能买到的,即使定做好了,家里的锅也不见得能够匹配;
< class="pgc-img">>二是味道口感,像惠福莱的冒菜小吃车车主们,为了保证自家口感的竞争地位,基本都是专门请惠福莱小微餐饮创业孵化基地的老师们手把手教学,独家秘方自制的底料,口感更加独特醇厚,与市场上随便就能买到的火锅底料,味道差别还是很大的。
三是食材丰富性,也是小编更乐意吃自家小吃车车主售卖的冒菜的最大原因了。豆腐毛肚鹌鹑蛋土豆甜不辣虾滑丸子竹笋牛肉卷……小吃什么随便点,完全弥补了自己在家一个土豆直接填饱肚子的不满足感。
< class="pgc-img">>近期新闻中有说,据专家预测,今年的冬天,比往年都要冷一些,甚至可能会出现极端天气。对于畏冷到早早未雨绸缪好的小编来说,提前计划好冬日的主打菜单,也是很好理解的了。期待会有更多的类似冒菜、麻辣烫这样的小吃车,能上街经营,为沐着寒风阵阵的旅客,多带来点温暖慰藉。
菜头部品牌三顾冒菜,正在向欧洲、澳洲等地扩张自己的海外版图。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萧霖;编辑:王秀清。
有消息称,三顾冒菜即将在澳洲开出首店。冒菜、麻辣烫、川渝火锅一直是海外中餐的热门品类,但多为夫妻店形态。内地头部品牌的布局会对海外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冒菜品牌又是如何做出海的?红餐网与三顾冒菜品牌相关负责人,围绕品牌出海策略聊了聊。
01.
人均160元、火到“限号”
三顾冒菜成为海外中餐顶流?
红餐网从业内人士处得知,三顾冒菜将于今年8月底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开设澳洲首店,成为又一布局澳洲市场的中餐品牌。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三顾冒菜MELBOURNE小红书账号
近年来,澳洲成为不少中餐品牌出海的首批目的地,海底捞、茶百道、喜茶、紫燕百味鸡等品牌均已布局澳洲。澳洲有着庞大的华人社区,公开信息显示,澳洲拥有超160万华人,中餐的消费力充足,发展潜力比较大。
事实上,澳洲并非三顾冒菜出海首站。作为在全国拥有累计超4000家门店的冒菜头部品牌,其此前已悄然在欧洲布局了超20家门店。
在德国科隆的中国留学生Keven告诉红餐网,三顾冒菜是当地留学生经常聚餐、点外卖的中餐品牌。而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到店消费的欧洲本地人也越来越多。
Keven表示,去年5月他通过社交平台刷到三顾冒菜在科隆开业的消息,便立刻约上几个好友去吃,结果发现门店生意太火爆,队伍从店门口一直排到街上,排了足有一百多米,“因为顾客太多,店员忙不过来,我们当天没吃成,转头去吃了别的餐馆,隔了几天再来才终于吃上。”
< class="pgc-img">>△科隆店开业期间,门店前大排长龙
生活在科隆的钟女士也表示,三顾冒菜开业时在当地华人圈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开业没几天就因为生意火爆闭店休整,还推出了“每天限号200桌”的规定。
对于三顾冒菜生意火爆的原因,Keven和钟女士均表示,首先得益于德国本土中餐馆竞争较小。在近几年中餐品牌大举出海前,想在当地吃中餐只能去华人开的传统家族小店,可选的品类比较少。
其次,三顾冒菜是国内知名的冒菜连锁品牌,本就在华人群体中有一定知名度,科隆店筹备开业的消息在留学生、华人社群中广为传播,导致门店一开业就收获了高热度。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尽管三顾冒菜海外门店也对产品做了“本地化”调整,降低辣度等等,但菜品和味道跟国内差别不大,能够安慰到久居他乡的“中国胃”。
钟女士还表示,三顾冒菜20欧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156.75元)的人均客单价在当地中餐市场中较有性价比,当地华人开的冒菜店人均客单价普遍在25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95.94元)以上。
三顾冒菜品牌特许加盟中心负责人孔海宁告诉红餐网,德国科隆店是三顾冒菜的海外首店,于去年5月6日正式开业,开业首月每天营业收入在1万欧元左右,日均销售400-500单。
据孔海宁透露,目前,三顾冒菜已经覆盖了德国各大主要城市,如柏林、科隆、慕尼黑、法兰克福、汉堡、布伦瑞克等,平均每个城市已开出2-3家门店。
02.
冒菜出海,该怎么做?
赛道头部的动作具有一定的风向标及参考意义,冒菜品类的头部品牌三顾冒菜,是如何拓展海外市场的?
1、针对海外市场开发多种味型
出海品牌根据当地口味调整味型是常见现象,比如海底捞的新加坡门店推出了浓香鱼锅底,泰国门店推出了冬阴功火锅,英国门店的小料台则摆上了法棍、面包;呷哺呷哺也打造了多款海外独有锅底,比如“金汤酸菜锅”和“暖心胡椒猪肚鸡锅。反之,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市场也不断做出本土化的调整。
三顾冒菜在国内主打正宗川味冒菜,国内门店主推经典川味麻辣味型。而在海外,三顾冒菜在味型上没有执着于“正宗”,而是基于中餐味型和品牌调性,结合当地味型特征匹配一套本地的味型。
比如,除了有经典川味、三鲜、番茄等国内常见的味型外,三顾冒菜还推出了适合海外市场的木姜子金汤、咖喱、干拌麻酱等口味。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2、斥资2亿打造供应链,深入布局海外前置仓
红餐网了解到,三顾冒菜海外店也采取和国内相同的菜品自选称重模式,包括新鲜鱼片、肉片、各种丸类、卤制品等肉菜,以及鲜笋等素菜,之所以能提供和国内相同品质的产品,主要得益于其构建的完善的供应链。
据孔海宁介绍,2012年起,三顾冒菜总斥资2亿多元,在四川广汉打造了一个22000平的底料工厂,打通了从原料采购、产品研发、产品加工、产品配送到产品销售的全链路环节,以保障产品的体系化标准化供应。
< class="pgc-img">>△三顾冒菜的底料工厂
通过供应链优势,三顾冒菜2024年在国内实现了不断上新品,比如今年6月就针对夏季推出了麻辣香锅小龙虾等新品,以及小乔米酿荔枝饮等特色饮品;而在海外,三顾冒菜门店也能在每季度推出新品,例如推出木姜子味型等。
据孔海宁介绍,目前三顾冒菜正计划在欧洲、北美等地部署海外前置仓,为区域内的门店提供产品统一盘整、统一配送、食材集采等服务。他还透露,公司同时计划在日本布局全资食品加工厂,以支持门店在东亚、东南亚市场的拓展。
3、突出“三国”文化IP,服务社交场景
事实上,中餐馆在海外市场的功能不仅是一间餐厅那么简单,不少外国人都希望在用餐的同时能感受到中国文化,因此,一个品牌身上可挖掘的中国文化基因越多,越有利于其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打造和形象传播。
在海外市场,三顾冒菜着重放大了品牌的三国文化、巴蜀文化基因,在门店中突出三国、川剧脸谱、火锅等视觉符号,形成较强的品牌辨识度。
< class="pgc-img">>同时,具备浓厚文化色彩的用餐场景,也让三顾冒菜海外店的定位更趋于品质餐饮,而非快餐。“我们海外店的用餐需求除了中餐、晚餐外,还有休闲社交、团建聚餐等,因此,海外店的面积普遍比国内门店要大一点,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社交聚餐的需求。”孔海宁表示。
03.
中餐进入“大航海”时代,
细分品类的机遇到来
中餐在全球市场正迎来新的时代。
近年来,蜜雪冰城、瑞幸咖啡、海底捞、新荣记等一批知名品牌纷纷出海开店。
比如海底捞在澳洲已经开出5家门店,排队现象不输国内。海底捞特色的甩面、“科目三”等独特的表演和服务吸引了不少华人和国外消费者。
又如蜜雪冰城,2018年蜜雪冰城在越南开设首家海外门店后,逐步拓展至东南亚、东亚、大洋洲等多个市场。截至2024年4月,其海外门店数量已近5000家,成为中国新茶饮品牌中出海规模最大的品牌。
在如火如荼的出海热潮中,除了这些“浮在海上”的大牌餐饮之外,如三顾冒菜等在国内沉淀多年的餐企的动向也值得关注。如果说海底捞、新荣记们撑起了中餐出海的“面子”,那么三顾冒菜这类餐企则撑起了中餐出海的“里子”。
< class="pgc-img">>△三顾冒菜德国科隆店
背后的原因在于,中餐的口味独特性、菜品多样性、品类丰富性,在世界范围内都独树一帜。就拿火锅来说,海底捞不足以代表整个火锅品类,火锅还有诸多细分品类值得介绍给外国食客,比如贵州的酸汤火锅、潮汕的牛肉火锅,又如跟火锅相似的冒菜、麻辣烫、串串香、冒烤鸭等等。
因此,出海细分品类的头部品牌存在不小的机遇。
以冒菜品类为例,据三顾冒菜方面介绍,海外投资人群体对于出海的中餐品牌十分欢迎,他们不缺资金,也普遍拥有餐饮管理经验,他们真正缺乏的是国内餐饮品牌的稳定经营能力和标准化输出能力,“而如今,中餐品牌和海外投资人有了互补合作的机会。”
据了解,三顾冒菜于今年6月获得了由沙利文颁布的“中国冒菜连锁领先品牌”,并围绕海内外市场推出了“超级产品、超级店型、超级供应链”的三角模型,以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 class="pgc-img">>长期经营中餐馆的海外餐饮人也感受到,随着中餐品牌的密集到来,近两年海外中餐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据澳洲微报消息,悉尼Yum Cha Project餐厅老板Chui表示,(悉尼本土的)中国餐饮市场正在发生一场更广泛的革命,小众市场正在飞速增长,一些经营理念和模式新颖的中餐馆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目前,仍有充足的国际市场待中餐品牌挖掘。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分析,2026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98亿美元(约29693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9.4%。
“我们对海外市场充满信心,除了8月底准备开业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店外,接下来还计划在新西兰、日本、北美、东南亚开店。”孔海宁说道。
注:本文部分配图由三顾冒菜提供,红餐网经授权使用。
起川式火锅,小龙坎可以说是近两年话题度数一数二的品牌,从进军茶饮到推出砍爷火锅,从“老油”风波到真假加盟,小龙坎可以说是“人红是非多”,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小龙坎是一个很能“折腾”的火锅品牌,但就是这个爱“折腾”的品牌却对火锅外卖开始采取观望态度。近期由餐饮老板内参主办的中国餐饮大会2018冬季峰会上,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到小龙坎总经理苏小强,他透露,小龙坎有望在今年推出新的冒菜品牌,并将围绕冒菜展开外卖业务。苏小强同时表示,外卖红利期已过,这时候再进入火锅外卖领域意义不大,火锅企业在外卖市场角逐的重点将会在冒菜这一品类上。
缓步发展龙小茶
去年小龙坎母公司四川任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了茶饮品牌“龙小茶”,这也是该公司旗下第一个非火锅业态的餐饮品牌。这一消息,再度掀起“火锅+茶饮”这一模式的话题热度。龙小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公开表示,推出龙小茶这个品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公司的品牌阵营“软一点”,因为相比火锅,茶饮场景更加轻便,受众也更广。
但龙小茶并没有趁着热度以及轻便快速复制。苏小强表示,目前龙小茶只在成都开了两家店,产品和模式都还在调试阶段,还没有制定明确的扩张计划,未来如果确定扩张,也很可能像小龙坎一样以“直营+加盟”的方式扩张。
苏小强表示,目前在茶饮市场虽然已经涌现出了一些头部企业,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并且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验证了茶饮市场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另外,茶饮的毛利相对更高,模式相对更轻,这些都是茶饮品牌能够得以快速发展的便利因素。“但现在我们还没有最终确定要把龙小茶做成一个什么样的品牌,现在我们更倾向于把它做成一个更注重品质,更具有竞争力,并且能在茶饮市场洗牌过程中存活下来的品牌,所以龙小茶现在扩张速度就相对较慢。 ”
暂停火锅外卖业务
火锅市场一直被看做是餐饮行业中的红海,去年刚上市就宣布要加快开店的海底捞给不少同类型火锅品牌带来一定影响。苏小强也有同感,他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海底捞已经制定了快速扩张计划,并且要往二三线城市下沉,现在很多餐饮老板都在考虑‘海底捞来了该怎么办’的问题,这对于一些主要发力二三线城市的品牌而言,还是有一定冲击的,也反映出火锅这一业态竞争的激烈程度”。
也正因如此,很多连锁火锅品牌正在不断尝试新业务去挖掘更多的市场空间。新零售就是被很多火锅品牌看好的一块阵地。小龙坎近两年也在不断尝试布局新零售,推出了火锅底料、调料、方便小火锅、方砖等零售产品,通过天猫旗舰店售卖。苏小强也明确表示,发力新零售是小龙坎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不仅要研发和推出更多的产品,还会在营销方式以及品牌推广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在发力新零售的同时,小龙坎还做了一个看似并不符合市场趋势的决定。苏小强表示,从去年10月开始,小龙坎暂停了外卖业务,“虽然火锅外卖的客单价高,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但外卖红利期已经过去了,平台补贴逐渐减少,对商家抽成不断提升,加之火锅本来就不太适合做外卖,所以我们就选择暂停外卖业务,但同时我们会推出冒菜品牌主攻外卖市场”。
欲推冒菜抢占外卖市场
尽管小龙坎暂停了火锅的外卖业务,但小龙坎也不打算放弃这一市场。据苏小强透露,目前小龙坎正在准备推出小龙坎自有的冒菜品牌,并且将快速推广该品牌,在快速铺设线下门店的同时,小龙坎也计划用这一品牌抢占外卖市场。
“冒菜比火锅更适合外卖,不仅因为冒菜的分量较少,加工方式比较简单,也因为冒菜在经过配送过程后口味会变得更加浓郁,因此冒菜比很多中餐品类都适合外卖这个场景”,苏小强说道。
利用冒菜布局外卖市场早已成为很多连锁火锅品牌的选择,海底捞的U鼎冒菜、呷哺呷哺的呷煮呷烫、大龙燚的包煮婆等都是先例,外卖市场的快速发展早已点燃了火锅品牌在冒菜领域的竞争。在苏小强看来,家庭场景是火锅品牌的必争之地,但这一场景与火锅的堂食场景差异非常明显,是一个全新的市场,火锅品牌也将会把自身品牌优势注入的冒菜产品中,以提升冒菜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而未来火锅品牌在外卖市场的角逐也将聚焦在冒菜上。
北京商报记者 郭诗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