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米其林三星的美食享受,
演变成了花钱找罪受。
4月5日,市民王先生反映,
他与太太2人于3月23日
赴上海外滩附近一家名为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的餐厅就餐,
单人价为6800元,
2人共花费了13600元。
这么贵的“美食”应该是不会出错的
但让王先生没想到的是
自己和老婆竟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
......
花4万元在
上海米其林三星餐厅就餐
回家上吐下泻?
3月25日,就餐后的第2天,王先生在江苏出差,起床后却感觉浑身无力且全身发寒,并有干呕和拉稀的症状。“整个人都虚脱了,医院诊断急性胃炎,我挂了2瓶盐水才回家。”王先生将自己的情况告诉太太,发现她也有类似症状。
于是他们联系了3月23日一起用餐的另外4位顾客,“其中2位男士吃完回去当晚就拉肚子了,另外2位外籍友人是第二天上吐下泻的。”
当晚就餐顾客的就医记录
对此,王先生表示:
“我们6人一共花了40800元餐费,
希望餐厅给个说法。”
王先生的就医病例。
随后,王先生向餐厅反映情况并提供了大家的医院就医记录。4天后,于3月29日收到了店家发来的英文邮件,表示此事“与餐厅无关”。“他们认为我们6人是感染了诺如病毒,着急撇清责任。沟通的也都是中国人,为什么发英文邮件?”王先生对餐厅的态度非常不满意,3月30日,他向当地市场监督部门投诉,
王先生3月29日收到餐厅方发送的英文邮件。
3月31日,王先生将自己的经历发布在视频网站上,目前已有逾20万播放量,“不管一家餐厅多么受追捧,如果连食品安全都做不到,那么请不要参与米其林或者黑珍珠榜单,让大家花钱受罪。”
一位“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餐厅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餐厅向顾客发送邮件后未得到对方反馈,“他们就直接在网上发视频说自己食物中毒,我们觉得蛮荒唐的。目前还在等待市场监管部门的检查结果。”
王先生发布的视频。
4月3日,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告知王先生餐厅已于3月25日更换菜单,他们无法对王先生一行人当时就餐的食物进行检查,但会继续检查食品供应商并安排双方进行当面调解。
人均消费6000元的神秘餐厅:
不能私自前往,
统一集合后专车送到用餐地点
记者发现,“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评价颇高,是入选《2023上海米其林指南》唯二的三星餐厅,此外还入选了“亚洲50最佳餐厅”等美食名单。
人均消费6000元,座位供不应求,就餐需登陆餐厅官网注册账号后预约,每天开放10个位置,不同日期、菜单不同。据悉,该餐厅也十分神秘,没有具体地址,不能自行前往,需统一集合后发车把客人送到用餐地点。
网络预约界面。图源 餐厅官网
不过由于顾客用餐结束后需自行返回,王先生根据当时的打车地点查询,餐厅的实际地点位于光复路195号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也是“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餐厅所属的上海保保餐饮有限公司的工商注册地。
据此,记者联系了管辖该地址的上海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称:“无论是人均消费6000元还是小饭店,凡是就餐后有不适的情况我们都非常关心。”
不过,对方表示:“食物中毒最佳调查时间是72小时,我们接到投诉已将近一周了,到现场去调查只能看到现场能看见的样品,需要进行调查来复原当时的情况。”
记者搜索某餐饮点评软件发现
此前2022年,也有顾客留言
就餐后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
某点评软件
采访中,王先生懊悔地表示,由于一直在和店家交涉,错过了第一时间向政府主管部门投诉的时机,“我们这个时候才去向管理部门投诉,已经太晚了,餐厅都更换菜单了”,“我们原本以为事实这么清楚,又是这么高档的餐厅,一定会有明确答复……”
此事后续的进展
小坊将继续关注
转自: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陈丽娜)
来源: 新闻坊
天(8月29日) 市民张小姐向东方网·纵相视频反映称,其和3位朋友及1个孩子于27日前往上海荣新馆3号店 就餐后 ,4个成年人皆出现上吐下泻 ,其中还有人被送入抢救室。
张女士在社交平台爆料讲述事情经过
“我们一行四大一小去荣新馆3号店吃的饭,吃完后四个大人就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都去了急诊,其中我一个朋友严重到直接进的抢救室! 小朋友没事应该是因为没有吃生食,我在某点评上召集有同样症状的小伙伴建了群,群里已经有27人出现了症状,没有进群的我相信还有很多 ,群里的朋友都让他们留存好了就诊记录,并且已经投诉了!这不是一件小事,荣新馆你作为上海算是比较出名的餐馆,出现这样重大的事故,不仅仅是赔偿的问题,我希望引起相关部门注意调查甚至停业整顿!还想提醒大数据能看到我这篇的大家不要去吃!!不要去吃!!!”
“发完小红书3小时后的晚上9点多,我来更新一下,感谢这么多人的关注,我朋友那边有收到店家的消息商量赔偿 ,商量的情况我还不清楚,因为我朋友现在发烧了,身体依旧很不舒服,没法聊太多。群里已经有同样症状的人40+了,都已经投诉了,现在还有很多群友症状严重。”
“另外,店家说已经停业自查了,但是某点评依旧显示营业状态,甚至还有新的好评出现,也是不知道是哪里出错了呢?!”
对此, 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虹桥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赴现场调查。
该店目前已停业。
记者:陈丽娜、汪鹏翀
来源: 东方网
赞+关注,听小程程讲资讯不迷路~
聚餐庆祝,尽兴而归
那天,浙江某市的潘先生心情异常饱满,他刚刚获得公司的提拔,被任命为区域总经理,这对他而言无疑是喜事。想到日后手下会有更多员工,业务规模也将不断扩大,潘先生深感自己的担当与责任都变得更重了。为了与好友分享喜悦,他决定找个时间聚餐庆祝这个好日子。
< class="pgc-img">>就在几天后,潘先生开始联系起了要好的朋友,他想请这些朋友们来一场痛快淋漓的聚会,尽情庆祝。这些朋友大都与潘先生交往多年,彼此之间情同兄弟。潘先生邀请了12位朋友前来赴宴,还特意选择在本地一家环境优雅、档次不错的餐厅预订了包间。
< class="pgc-img">>当天,潘先生提前一个小时来到餐厅,仔细检查了包间的布置。这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包间,四面墙壁绘有淡雅的水墨画,雅致大方。屋内备有一张可容15人的大圆桌和几张酒红色高背椅,看起来高档却不失温馨。墙边还放有一个微型麻将桌,供人小聚时打发时间。
< class="pgc-img">>接下来,潘先生又特意交代服务员,开几瓶自家藏的好酒,再加上一些符合大家口味的佳肴。他希望借这场聚会,让老友们尽情欢乐,畅快痛饮。临近约定时间时,朋友们陆续抵达了餐厅。其中几位还带着自己的孩子,一派热闹的景象。
在包间里,朋友们高高举杯,为潘先生的升职喝彩。酒过三巡,大家都酩酊大醉。孩子们也喝着果汁,玩得不亦乐乎。这顿饭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多,众人吃得酣畅淋漓。最后结账时,潘先生坚持由自己全包。
< class="pgc-img">>眼看朋友们都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地离开,他不禁心花怒放——能与老友欢聚一堂,这样的时刻实在太难得了。
账单疑点重重,不寻常
欢聚时光总是流逝得飞快,转眼间这个令人回味无穷的聚会也结束了。送走客人后,潘先生带着妻儿返回了家中。一进家门,潘先生还沉浸在聚会的喜悦中,向妻子滔滔不绝地夸赞起了老友们的乐观热情。
< class="pgc-img">>就在两人聊得正开心的时候,潘先生的妻子忽然看向他,一脸疑惑地说:“我看这账单有些不太对劲,怎么会有6瓶红牛?我们明明一瓶红牛都没点呀。”潘先生听后有些茫然,他接过账单仔细查看,这才发现上面不仅有他们根本未点的6瓶红牛饮料,还出现了9个陌生的菜名,分明都是他们没有点过、也未曾品尝到的食物。
< class="pgc-img">>这样的账单看得潘先生十分诧异,心中也升起一丝怒火。他清楚记得,聚会上点的菜全是老友们喜欢的口味,除此之外并无其他额外点餐。而账单上的这些项目,明显不属于他们的订单内容。
潘先生再三查看,发现账单总金额比自己预计的要高出1100多元。这让他确信,账单中确实存在问题,不是自己记错。他立刻拨通了餐厅经理的电话,把这情况反映给对方,希望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 class="pgc-img">>然而让潘先生万分失望的是,经理很快回电话为餐厅辩解,说账单绝对准确,不存在任何错误。无论潘先生如何解释自己的记忆,经理都一口咬定账单正确,丝毫不为所动。两人就这件事争论了近2个小时,可餐厅坚决不认错,态度强硬。
对方这种不近人情、漠不关心的应对方式让潘先生非常恼火。他认定餐厅明显在消费者权益问题上存在欺骗行为,必须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无奈之下,他决定拨打110,请求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 class="pgc-img">>事出有因,随迹可循
面对潘先生的举报,公安机关态度积极负责。民警很快赶到餐厅调查,并调取了店内的监控录像资料。监控视频记录下了当天餐厅内的详细情况,一目了然。
通过视频可以看到,餐厅厨房确实制作了账单上所列的9个菜肴,这些食物也由服务生送到了宴会包间的餐桌上。只不过,送餐的包间门号分明写着“303”,而非潘先生在的“301”。原来,这些额外菜品是303包间的客人点的,和301的潘先生一伙人毫无关系。
< class="pgc-img">>调查证实,那天303包间里客人较多,座位不足,所以有几位客人临时在包间外的餐厅大厅里加开了两桌。这几位大厅就餐的客人让服务员直接把他们的饮食费用算到303包间账单里汇总结算。
然而负责结账的餐厅收银员出现了失误,把303房所有餐费都刷到了301房,也就是潘先生的账单上。偌大一个餐厅,同一时间有多个包间客户,员工疏忽间认错了房号,造成了这样的糊涂账。
< class="pgc-img">>监控视频中的种种迹象,终于还原了事件的原委。潘先生所在包间的账单确实出了问题,上面列的多数消费项目与他们无关。这让公安机关当即认定,餐厅管理存在疏漏,应该向消费者道歉并退还多收款项。
争执不下,各持己见
在公安机关的协调下,餐厅经理主动与潘先生取得了联系,表示可以退回多收的1100余元费用。但对于潘先生提出的退还全部费用、并三倍赔偿共2.4万元的请求,经理无法同意。
< class="pgc-img">>“2.4万元赔偿对我们影响太大,这显然是超出合理范围的要求。”经理状告困难地说,“我们只能退回多收的部分,再给您少量补偿。这已经是我们最大限度让步的结果。”
听到对方这样的说法,潘先生立刻变了脸色。他认为餐厅方面完全可以避免这起消费纠纷,他一开始就细致询问过账单问题,但餐厅坚决不承认错误,整个处理过程中毫无诚意。
< class="pgc-img">>“我作为客户多次理性提出质疑,你们不但视而不见,还强词夺理欺人太甚。”潘先生怒斥道,“这么做简直是在消费问题上挑衅法律,我绝不会轻易放过。”
两人争执许久仍然激烈对峙,无法达成共识。餐厅方面不愿过多赔付,而潘先生则坚持维护自身权益,必须要求餐厅承担应有责任。这场围绕账单的口舌之争最终陷入了胶着状态。
< class="pgc-img">>公道自在人心
看到双方各不相让的状况,公安机关再次出面斡旋。民警耐心地向餐厅经理解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餐饮企业存在价格欺诈行为,应当依法退费并三倍赔偿消费者的损失。
“法律规定非常明确,这不是消费者‘狮子大开口’,而是你们应尽的法定义务。”民警严肃地说。
< class="pgc-img">>在民警的劝说下,餐厅高层最终接受了这个事实,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应对措施。次日,餐厅总经理亲自与潘先生联系,表示可以按法律规定处理,全额退费并支付2.4万元赔偿金。
“我们经反复权衡,决定接受法律的裁定。这能给我们今后避免类似错误提供借鉴。”总经理语重心长地说。
< class="pgc-img">>他表示,餐厅在首次接到投诉时就应全力调查,不能草率对待消费者的疑虑;一味强辩账单正确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会加剧问题和误会。
对于餐厅最终选择服从法律、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决定,潘先生也不再追究。他认为商家只要能认清问题、积极担当,就还有弥补和改正的可能。这场纠纷终究还是在法律规定下,以双方让步妥善解决。
< class="pgc-img">>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起消费纠纷经过民警调解,最终以餐厅退费赔偿、双方和解告终。事后,许多市民看到了这则新闻,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潘先生坚持维权的做法。
“餐饮企业不能把错误全都推到消费者头上,必须照单全收。”
“面对质疑,商家应该主动调查,不能默认自己一定正确。”
< class="pgc-img">>网友们指出,餐厅在首次接到投诉时就应全力核实,不能抱定守株待兔的态度。否则一旦确实出错,只会导致问题升级,让双方陷入对立。
这件事也警示其他餐饮企业,要时刻细致对待客户的疑虑,不能强词夺理;即使确信自己没有问题,也应保持开放心态接受他人监督。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无谓纠纷,维护企业信誉。
< class="pgc-img">>而对于潘先生来说,这场坎坷的消费经历让他认识到,选择信任且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调解消费纠纷,要比与商家长时间谈判争论更直接有效。在经历这起折腾后,他决定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问题,会优先通过正规途径寻求公正判定,而不是与商家长时间周旋。
< class="pgc-img">>这件事启示消费者,即使生意艰难,也要坚持向不负责任的销售方追讨公道。同时,企业更应以客户为先,时刻保持谦逊谨慎的服务态度。只有双方都本着正义和善意,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纠纷。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