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网2月24日消息 为充分发挥软件和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面向全市涉软企业公开征集并发布《青岛市疫情防控软件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推荐参考目录》,继正式公布前两批295个软件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后,近日,市工信局公布第三批目录名单,远程医疗诊断系统、AI体温监测系统、视频会议及云办公系统、智能消毒机器人等疫情防控的多个领域共计116项。
餐饮企业可实现“无人服务”,规避人-人接触
青岛天高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针对餐饮机构设计开发的“防护型就餐系统”,可以通过分流在线、现场点餐方式,餐厅实现远程接单、保温自提及智能送餐,能够避免就餐人员的餐前接触和人流聚集,有效防控疫情。使用测温人脸支付取餐终端则规避了人与人之间的间接接触,完成刷脸支付同时带测温功能,避免直接接触支付,不接触任何污染源,同时人脸识别终端设备接入AI自助结算台,可以实现“无人服务”,系统自动完成菜品计价和结算,再次避免与收银员的面对面接触的风险。
商超实时监测进出人员体温,提高精准率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针对购物中心、大型超市、CBD 等人员密集场所,设计开发了“商业综合体热成像非接触式人体测温筛查方案”,该方案采用非接触式热成像加黑体体温测量技术,实时监测进出人员体温,对体温异常人员初步筛查预警,提高人员进出监测效率和精准度。支持对未佩戴口罩人员智能监测,及时语音播报提醒,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维护顾客生命人身安全。目前已在青岛利群应用。
此外,对于商超、农业基地、工厂等物体提供方、社区物业和企业、消费者等提供生活用品和食材采购的SaaS服务平台,青岛帮帮菜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了“面向重大疫情的民生物资保障联动供给平台”,供方之间可以实现仓储、配送和客户资源的信息共享,联动供给,社区物业和企业对物资组织分发,消费者通过平台能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购买到安全实惠、品类齐全的居家生活用品。平台的实施便于政府部门对物资价格和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和监管,对物品的流转进行全流程追溯,保证市场的价格稳定和有序运行。目前该方案已在青岛利客来集团、青岛市农产品营销协会、青岛华仁物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应用。
为复工企业提供免费服务,可远程办公、在线会议
疫情期间,青岛新睿赢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腾讯企业微信授权服务中心)为复工企业、政府机构提供了免费服务,通过企业微信可以进行远程办公,空中课堂,远程在线问诊,在疫情期间免费使用提高服务,其中可提供同时300人的会议功能。学校老师通过企业微信班级群发起直播,家长或学生可直接在微信端观看互动学习,不需要下载其他APP轻松实现空中课堂,支持手机/电脑端直播与分享PPT。同时还可通过企业微信将学校的消息通知直接发送到每位班级家长微信中并可查看哪些家长未查收。对于医疗机构,企业微信可实现在线问诊,支持消息、音视频问诊、无消息自动结束问诊、拉群集中沟通与提供建议。可自动提醒员工每日填写健康状况进行上报统计分析。
针对复工企业,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开发了“WPS+云办公”方案,该方案中包括多平台的WPS Office、云端存储、协同办公、移动会议、企业管理后台等模块,满足企业高效远程办公。还提供了协同办公和移动会议功能,异地高效多端协同办公,提供超大云存储空间,员工可以通过不同设备进行文件的上传、查看、备份、分享、下载等操作,也多人编辑同一份文档,实现跨区域、跨设备办公。支持在线发起移动语音会议,提供移动会议功能,可以在手机端、Web端轻松发起语音会议,针对文档随时进行讨论。
三批次411个项目助力疫情防控
通过征集发布工作,帮助青岛市软件与信息服务类企业进行宣传推广、牵线搭桥,加强与工业制造、医疗卫生、应急管理等领域交流,为信息类企业增加营收,降低疫情影响。在推动青岛市软件信息产业发展、实现平稳运行的同时,发挥软件信息技术优势,让信息多跑路、人员少跑腿,帮助疫情防控相关管理机构、医疗单位、社区村庄等人员进行“无接触”服务,避免人群聚集,交叉感染。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助力企业开展“云办公”,提前线上复产;已实地开工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员工健康管理,做到安全有序复工复产,进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促进信息消费,助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据介绍,《青岛市疫情防控软件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推荐参考目录》,自2月6日公布第一批项目,截止到目前已公布三批次共计411个项目,涉及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及网络教育等领域的软件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青岛市工信局提醒,该目录仅作为疫情期间各单位选择软件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的参考目录,可通过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青岛工信)查询,各单位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对接,有好的案例应用情况请及时反馈。
《第三批疫情防控软件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推荐参考目录》
邮箱:jxwrjyxxfwc@qd.shandong.cn
半岛网记者 宫昌乐
<>:鱼头
编辑:微报老王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 class="pgc-img">.
>夜晚八点的上海,是一天之中它最美好的样子。华灯初上,歌舞笙箫,但繁华只属于少数人。对于大多数在这里打拼的人来说,是结束工作,拖着影子,挤一个小时的地铁,终于回到城市边缘的住处。
1986年出生于株洲醴陵的黄建军,这是他来上海的第十个年头。比许多外来客幸福的是,在这里,他已安家落户,正经营着属于自己的店。位于江西的赣湘壹号,以及上海的湘传天下,都是他的努力“结晶”。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而这家名为“湘传天下”的店位于上海泗泾镇古楼公路1876弄28号(佘山湾购物广场内,靠近佘山地铁站),三年以来,周围的很多小店起起落落换了几波,他这里却依旧熙熙攘攘,店内不大,有时桌子都摆到了门口,最近刚做了新的装修,舒适了许多。
上海的节奏,很难用湖南的生活去定义。八九点的时候,好吃的湖南人已经蠢蠢欲动开始准备宵夜,但对于上海,也许还是晚餐伊始。善于观察的黄建军在上海多年有了经验,并不刻意去划分晚餐和宵夜的营业时间,下午五点,至晚上十二点,都能在这里寻得好食。
< class="pgc-img">.
>走进门,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夜宵氛围。门口的小龙虾,店内装饰,二楼的明档烧烤区,热热闹闹的场景,就像走进长沙的药王街、三泰街、三王街、坡子街里任何一家店,没有束缚,一人独行不觉孤独,三五成群亦可开怀畅饮,七八好友也乐得自在。
“其实这里还是晚餐为主,宵夜只是附带而已。”黄建军这样说,因为远离市中心,周围又以上班的人群居多,这个店可以理解为是“延长了营业时间的晚餐”。但上海,是一个“24小时都有人”的地方。
< class="pgc-img">.
>在离湖南千余公里的上海做湘菜,只要口味上做个七八分,多点油,放点辣,就能符合他们对于湘菜的想象,赚点“阿弥陀佛”的钱。“天高皇帝远”,不需要顾虑其他餐饮大佬们的指指点点。但对于早早远离家乡的黄建军来说,保持正经的“湖南味”,是一种忠诚。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一次店内小聚中,桌上点了份辣椒炒肉,师父张小春随口说了句“肉香味没出来”,黄建军如临大敌,马上向师父问起炒肉应注意的细节。听罢,迅速起身,招呼厨房准备原材料并腾出一个灶,亲身验证。好学的人总是能让人产生好感,师父张小春在旁也乐意指点一二,见他偶有拿不准的时候,随时指正。
< class="pgc-img">.
>切好的肉片,用酱油、盐抓匀稍作腌制;锅上火,将辣椒炒香盛出备用;用猪油将肥肉煸炒至出油,放入腌制好的瘦肉,倒入蒜片、辣椒翻炒均匀;而秘诀在于此时需要放一点儿高汤,炒几下再出锅。这样炒出来的辣椒炒肉带一点儿汤汁,能完好的保存肉香味,且过多久菜都不会变色,又香又美观。
< class="pgc-img">上桌一段时间后,左边依旧颜色饱满有食欲,右边的已经开始出油变色
>< class="pgc-img">.
>湖南人性子随性又豪爽,到了哪里都一样。坐在店内与黄建军同桌时,会听到他大大咧咧说起“多吃点撒,羊肉烤得还可以咧”“羊吃草的,吃羊肉蛮健康”。
聊天的间隙,他注意到隔壁桌等了许久的客人没上菜,会大声问,“你们的菜怎么还没上,我去催一下哈”,客人们倒也自在,“不是的,我们点菜的人还没来咧”……
觥筹交错,记忆朦胧,仿佛又回到湖南,青春年少,背心短裤,大汗淋漓。每一个高声谈笑的夜晚,都是那么自由自在。
可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人,都必须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小时候,大人在外打工忙于工作,十来岁的黄建军就得自己学着做饭吃,慢慢培养了这份爱好。后来想着要把爱好发展成事业,那么只有自己开店,于是2006年进入了长沙新东方烹饪学院开始了正儿八经的学厨生涯。科班出身的他,在长沙、东莞等餐饮企业磨练,再次从学徒做起,水台、凉菜、蒸菜、炒锅到前厅等等,很快地把管理店面所有的流程摸了个清楚,于是挑中了“满地黄金”的上海,开始了造梦之旅。
< class="pgc-img">.
>但开店不易。就拿龙虾这种只卖夏天的季节性产品来说,为了做出自己满意的口味,黄建军说,在外吃过的龙虾店不下三四百家,有觉得口味不错的,更是花了大价钱去跟人家求配方和做法,再拿回来自己进行尝试和改进。
要做好一件事,无捷径,惟拼时间和命。
穿梭在梅雨季节的夜里,他在车上放着《悟空》,忽然觉得身上有某种气质相符。
“月溅星河,长路漫漫
风烟残尽,独影阑珊
且怒且悲且狂哉
是人是鬼是妖怪
不过是,心有魔债
叫一声佛祖,回头无岸
跪一人为师,生死无关”
< class="pgc-img">.
>餐饮这个行业,“卖身卖艺卖青春”,困三寸天地,落万升汗水,搏一人笑颜。他们用生命与自由,献欢乐与爱。
离乡与理想,皆不易。
祝好,祝一切都好。
< class="pgc-img">.
>作者:跺脚鱼头
不会说天文地理
只认得大象蚂蚁
不爱翻四书五经
喜欢看蜡笔小新
>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小满刚过,伴随着气温的升高,餐饮市场又将迎来新一轮消费旺季。与以往店内宾朋满足,后厨热火朝天、高温喧嚣不同。在旺顺阁鱼头泡饼北京万柳华联店的后厨,却吹出一丝丝清凉,显得与众不同。
厨房里不再有汗流浃背
范红玲来到旺顺阁已经十多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本次走访的万柳华联店就是她当年负责打造的门店之一。尽管近期都在忙于旺顺阁在南方市场的开店准备,但对于店内的建设,尤其是公司的第一个“清凉厨房”的建立细节和过程,她还是烂熟于心,比如当初花了500块钱把冰箱改造出了保鲜功能,即保障了食材新鲜度,又节省了空间和设备费用。
“更清洁、更清爽、即使在盛夏,也可以保持在25℃左右,让后厨不再闷热难耐。同时,整个厨房无明火,全部使用电磁灶具,更加安全、环保,引领餐饮行业潮流。”范红玲介绍称,“清凉厨房”的核心是“3C”,即Cool 清凉:利用通风设备及空调系统,减低设备产生的热量,降低厨房温度;Clean 卫生:利用高科技清洗设备及系统改善厨房环境卫生; Control 监控:可监控的生产及安全系数。
范红玲坦言,与使用天然气的传统厨房相比,使用电磁灶具的清凉厨房在运营上会增加一定能源成本,但从根本上解决了中餐厨房油烟多、温度高的老问题,大幅减少油烟排放,为保护环境做出努力。
除了凉快的直观感受,与传统中餐后厨地面湿滑、油腻相比,店内后厨地面也是显得明显干净。范红玲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万柳华联店的清凉厨房地面采取了暗沟排水,总排污口设在洗碗间,而在洗碗间则设立了三道过滤系统,保证残渣和油水可以被过滤掉。晚间闭店后,后厨的地面也不用传统的水冲方式,而是有专门的擦地纸,没有水和油在地面的混合,在改善后厨环境的同时,也在减少影响食品安全不利因素。
流程创新让操作更顺手
从2017年12月万柳华联店开店至今,清凉厨房的模式影响着旺顺阁自己后续的建店标准,也经常被行业内拿来做标杆和典范。在2018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旺顺阁也获得了“2018年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示范企业”荣誉。其中,阳光厨房+清凉厨房,食品安全制度培训细分到岗,全员培训实现手机扫码等内容,则被遴选组认为是最大的创新点。
在万柳华联店内,作为厨师想进入凉菜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进入前必须要对手部进行消毒。你说我不消毒,直接进去行不行?在这里,恐怕不行。
范红玲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通过对凉菜间的设计,只有经过手部消毒之后,凉菜间的门才会打开,为的就是避免员工出门偷懒情况。除了消费设置,凉菜间的温度也在16-22度之间,传菜区域采取内外开门,而各类调料的使用则完全是嵌入式,保障操作台面的干净和整洁,减少误操作的可能性。
此外,在范红玲看来,清凉厨房的设立不仅仅是温度的降低,更是贯彻了公司在后厨管理上以人为本和从顾客角度出发的理念。
对于这句话,后厨的面食大姐和炖鱼师傅最有发言权。作为和面工作,离不开水、油、面的频繁使用。在万柳华联店的后厨内,揉面案板配备了直接引流过来的净化水、烙饼灶台则在和面案板旁边,以前在高峰期堆在一起的水单小票则被改造后的夹单器安排的“明明白白”,而切饼师傅的重要道具:刀和手套则安静紧挨着菜板等候随时“出场”。
在炖鱼师傅这里,除了没有明火带来的灼烧感,和已经解冻好的鱼头一起出现在手边的,还有每个不同重量鱼头配给的不同份额辅料。即时在忙乱高峰期也不会拿错,因为这些辅料都按份摆放在与师傅头部平齐的架子抽屉里,随用随取。
清凉厨房成企业管理标杆
在早些时候接受媒体采访时,旺顺阁创始人张雅青认为“对员工好、对顾客好”是旺顺阁发展永恒的话题。从万柳华联店的“清凉厨房”效果来看,以科技的方式,改变传统中餐油烟重、温度高、噪音大的操作环境,在更环保、安全的同时,极大的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
据悉,旺顺阁新开店在营建中均以万柳店为模板,打造更加绿色环保的清凉厨房,老店升级改造中也将逐步以电磁灶具取代传统天然气灶台。
此外,旺顺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关于阳光餐饮明厨亮灶工程改造,北京市朝阳区片内所有旺顺阁门店已经率先安装好了相关摄像头和显示器;打造“无明火”厨房,全部改用电路,从根本上杜绝了火情的安全隐患。
“动线清晰、操作流畅”是清凉厨房在这次采访中给记者的重要感受,除此之外,范红玲表示,在信息公开方面,旺顺阁也做到阳光透明,包括该门店在内的门店均配有及使用,餐饮服务单位食品进货台账、餐饮单位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状况检查记录、冰柜清洁消毒记录表、餐具消毒记录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记录表、食品安全自查表、洗碗机消毒检查记录表、冷荤间消毒记录表、洗涤灵和消毒液领用登记表、餐厨废弃油脂处理情况登记表。
另外,针对如今餐饮从业者年轻化,喜欢手机操作的特点,范红玲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旺顺阁还引进香港天高顾问公司及香港五常法管理(5S),经过不断实践,已沉淀出自己独特的管理体系,如今,门店从店长、厨师长到洗碗工、鱼头厨工22个岗位都实行了“举起手机扫一扫”完成岗位培训,成为业内学习的标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肖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