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粉,在庞大的餐饮江湖中,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支流。
它并不像火锅那样热烈奔放,也不似烤肉那样烟火缭绕,但它却以其独特的酸辣口感,成为了许多人心中难以忘怀的味道。
就是这样一道看似平凡的小吃,却被三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90后小伙子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
在璀璨的都市星空下,上海这座被誉为“魔都”的城市,孕育了无数传奇与梦想。而在这片繁华的土地上,“魔都三兄弟”这一连锁品牌如同一匹黑马,凭借其独特的酸辣粉,成功跻身餐饮界的翘楚,连续九年稳居必吃榜单,成为家喻户晓的美食代表。
如今的“魔都三兄弟”,年营收已突破10亿元大关,门店数量更是超过了500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餐饮巨头。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创始人朱冠兵的非凡远见与不懈努力。
故事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08年,那一年,朱冠兵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品尝到了酸辣粉。那一口酸、辣、Q弹的美味,瞬间点燃了他心中创业的火焰。从此,这道看似平凡的小吃便与他的命运紧密相连。2012年,朱冠兵携手两位90后好友,在上海闵行区的南方商城开设了一个仅5平方米的小摊位,开始了他们的酸辣粉之旅。创业的启动资金仅有一万元,但三人凭借各自的特长与默契的配合,迅速将这道美食推向了消费者的视野。
在这个小小的摊位上,朱冠兵被誉为“话事人大哥”,负责全局的策划与协调;“好人缘二哥”则专注于维护客户关系;而“烟火气三弟”则依照顾客的口味偏好进行产品的创新与研发。三人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凭借一碗仅售6元的酸辣粉,迅速赢得了顾客的青睐,摊位前常常排起长龙,生意兴隆至极。
2015年,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朱冠兵迈出了品牌化发展的重要一步。他租赁了一间小型办公室,成立了威上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酸辣粉事业的品牌化运营之路。2016年,朱冠兵完成了“魔都三兄弟”的品牌注册,并在2017年开设了第一家品牌店。80平米的店面以时尚大气的装修和舒适优雅的环境,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光临。品牌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让营业额迅速提升,较摊位经营增长了30%。
在品牌扩张的过程中,朱冠兵始终坚持对品质的严格把控与服务的持续提升。他深知,唯有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的优质与服务的温暖,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忠诚。因此,他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更多符合消费者口味的酸辣粉产品,并注重细节服务,让每一位顾客都能感受到“魔都三兄弟”的用心与诚意。
尽管许多人希望加盟“魔都三兄弟”,朱冠兵却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品牌的成功依赖于直营门店的良好管理与服务,因此选择先稳固直营市场。2020年,经过深思熟虑后,品牌开始向全国开放加盟,迅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朱冠兵对加盟商有着严格的要求,他强调“入得魔都,即为兄弟”的价值观,确保每一位加盟商都能与品牌共同成长。
在疫情的挑战下,“魔都三兄弟”成功转型,从街边小店进入商场,提升了品牌形象并扩大了市场影响力。2021年,门店数量突破100家,2022年推出了全新店型,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吸引力。朱冠兵深知,创业之路充满挑战,但他始终坚信,只要保持品牌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与应对挑战。
截至2023年,“魔都三兄弟”已实现90%以上门店盈利,毛利率高达65%。朱冠兵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开设更多门店,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美味快餐的需求上升,酸辣粉这一传统小吃,凭借其独特的口味与便捷的食用方式,前景广阔。
“魔都三兄弟”的辉煌成就,正是朱冠兵卓越商业洞察力的最佳诠释。这位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创业者,将继续带领品牌在餐饮行业的浪潮中乘风破浪,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 class="pgc-img">>辣粉,在庞大的餐饮江湖中,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支流。
它并不像火锅那样热烈奔放,也不似烤肉那样烟火缭绕,但它却以其独特的酸辣口感,成为了许多人心中难以忘怀的味道。
就是这样一道看似平凡的小吃,却被三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90后小伙子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
“魔都三兄弟”不仅将这道小吃打造成了家喻户晓的连锁品牌,更是让它连续九年荣登必吃榜的宝座,成为了餐饮界的一匹黑马。
如今的“魔都三兄弟”,年营收已经突破了10亿元大关,全国门店数量更是超过了500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餐饮巨头。
说起“魔都三兄弟”酸辣粉的灵感,来自于创始人之一的朱冠兵。
2008年,当朱冠兵尝到了第一口酸辣粉,便爱上了这又酸又辣又Q弹的川渝美食,激发了朱冠兵的创业热情。
从此,朱冠兵的人生便与这道看似普通的小吃紧密相连。
2012年,朱冠兵找来了两个90后朋友,在上海闵行区的南方商城支起了一个摊位,开始卖起了酸辣粉。
而这次的创业启动资金仅花了一万元。
在这个仅有5平方米的摊位上,三人根据自己的不同特长各司其职。
“话事人大哥”担任全局策划与协调,“好人缘二哥”则专注于客户关系的维护,“烟火气三弟”主要依据客户偏好进行产品创新与研发。
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共同为酸辣粉的品质和服务努力着。
凭借独特的口感和亲民的价格,一碗6块钱的酸辣粉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每天,朱冠兵的摊位前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有时甚至需要等待半个小时才能品尝到这道美味。
生意兴隆时一天能卖到2000份酸辣粉,小小的摊位成为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与其他的小商小贩不同,尽管摊位很小,但朱冠兵有着强烈的品牌意识,把酸辣粉当成了一辈子的事业来经营。
朱冠兵相信,只有品牌化经营,才能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朱冠兵的身上有着浓厚的江湖气息,他将摊位命名为“三兄弟”,寓意着三人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努力。
随着业务的持续蓬勃发展,朱冠兵于2015年迈出了重要一步。
他租赁了一间小型办公室,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威上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从此,他们的酸辣粉事业正式踏上了品牌化运营的征途,开启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拓展与品牌塑造之旅。
2016年,朱冠兵完成了“魔都三兄弟”的品牌注册,将“三兄弟”的招牌升级为更具地域特色的品牌名称。
一年后,朱冠兵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魔都三兄弟”品牌店。
80平的店面装修时尚大气,环境舒适优雅,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前往。
凭着品牌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魔都三兄弟”的营业额迅速提升,相比之前的摊位经营增长了30%左右。
同年,“魔都三兄弟”还被评为上海酸辣粉必吃榜之一,成为了上海美食界的翘楚,引领了一股酸辣粉的热潮。
在品牌升级和直营扩张的过程中,朱冠兵始终坚持对品质的严格把控和对服务的不断提升。
他深知,只有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温暖,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忠诚。
因此,朱冠兵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更多符合消费者口味的酸辣粉产品,并注重细节服务,让每一位顾客都能感受到“魔都三兄弟”的用心和诚意。
虽然有很多人想要加盟“魔都三兄弟”,但朱冠兵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他认为,一旦有人加盟就要对他们负责,而此时的“魔都三兄弟”并没有准备好。
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朱冠兵坚决不签约加盟商。
朱冠兵相信,只有先做好直营门店的经营和管理,才能为加盟商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因此,他选择继续深耕直营市场,不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020年9月,朱冠兵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筹备,“魔都三兄弟”正式向全国开放加盟,迎来了品牌发展的新篇章。
随着加盟商的踊跃加入,品牌门店数量迅速突破50家,遍布各地,成为了消费者口中的热门话题。
朱冠兵对加盟商有着严格的要求,他强调“入得魔都,即为兄弟”的价值观,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责任和承诺。
朱冠兵深知,加盟商是品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他注重选择有共同理念、有创业精神、有实力的合作伙伴。
在加盟前,朱冠兵会对加盟商进行细致的评估,确保他们能够在12个月以内实现回本,与品牌共同发展。
朱冠兵深知创业的不易,当加盟商面临亏损遇到困境时,朱冠兵总是及时伸出援手。
对于失败的加盟商他会耐心地沟通,找出失败的原因,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朱冠兵的贴心服务和责任感,让加盟商感受到了品牌的温暖和支持,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与“魔都三兄弟”共同发展的决心。
2020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许多商场店因疫情而倒闭。
然而,“魔都三兄弟”却逆势而上,从街边小店转向商场。
这一重要转型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也扩大了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利用商场的大流量,“魔都三兄弟”获得了更多的客源,消费者也能够更加便利地品尝到“魔都三兄弟”的美味酸辣粉。
2021年8月,全国门店数量突破100家,标志着“魔都三兄弟”品牌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朱冠兵决定暂停对外招商,着手升级品牌VI形象。
2022年7月,“魔都三兄弟”上线3.0版全新店型,新的VI形象更加时尚、大气,与品牌的定位更加契合。
这一全新店型不仅在装修和布局上进行了升级,还引入了更多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经过精心设计和打造,“魔都三兄弟”继续放开加盟店。
全国门店数量也迅速增加到近160余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第61届中国特许加盟展上,为期三天的展览见证了“魔都三兄弟”品牌的非凡魅力与强劲吸引力。
展位上,累计超过两万份的消费试吃体验,不仅彰显了产品的广泛好评与高度接受度,更吸引了逾1100位潜在投资者的浓厚兴趣。
现场签约数量更是喜人,达到了232单。
这些成绩不仅体现了“魔都三兄弟”在加盟市场中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也预示着品牌未来扩张的强劲势头与广阔前景。
朱冠兵对未来充满信心,计划在2024年开出新店1000家,未来3年更是要达到5000家店的规模,最终实现在8年内开出千城万店目标。
“魔都三兄弟”的辉煌成就,无疑是对创始人朱冠兵卓越商业洞察力的最佳诠释。
但这些成绩的背后也是朱冠兵这十几年辛勤耕耘的结果。
早在2012年,当朱冠兵决定踏入餐饮行业并选择酸辣粉这一赛道时,就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
酸辣粉这一美食的独特风味和广泛的地域适应性,让它成为了一款不分南北、老少咸宜的美食。
更重要的是,酸辣粉深受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喜爱,这一特点为“魔都三兄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餐饮来说,最重要的是口感。
在产品质量上,“魔都三兄弟”下足了功夫。
他们不断研发新配方、新技术和新工艺,对酸辣粉进行全方位的升级。
从粉体的口感、口味的多样性到配料的丰富性,“魔都三兄弟”都力求做到最好。
另外,酸辣粉的定价,“魔都三兄弟”坚持走亲民路线,将单价控制在20-30元之间。
这一价格区间符合大众消费水平,再通过搭配各种小食,20多元就能让消费者享受到一顿丰富多样的美食体验。
这种高性价比的定价策略,让“魔都三兄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想要质优价廉,离不开标准化的管理。
首先,“魔都三兄弟”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品质的稳定。
80%的原料都采用中央厨房统一运送到冻品仓库,再由冷链车配送至各个门店。
这种严格的供应链管理不仅保证了食材的品质和口感,也降低了门店的运营成本。
其次,“魔都三兄弟”通过合理的选址和店面布局,将门店的面积控制在60-80平米之间。
这样的小规模门店不仅降低了租金成本,也提高了经营效率。
同时,“魔都三兄弟”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严格的培训,确保每一家门店都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出餐。
一般情况下,顾客只需等待3~6分钟,便能品尝到美味的酸辣粉。
这种高效的出餐速度不仅提升了顾客的满意度,也带动了门店的翻台率,进一步提升了盈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魔都三兄弟”始终坚持独立发展的原则,拒绝资本投资。
他们相信只有保持品牌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和应对挑战。
这种坚持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步伐。
截至2023年6月,“魔都三兄弟”已经实现了全国90%以上门店盈利的成绩。
综合毛利率达到了65%,这一数字在餐饮行业中更是凤毛菱角。
如此之高的毛利润,除了独特的商业模式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入场较早。
“魔都三兄弟”在酸辣粉这一细分赛道上几乎没有品牌上的竞争对手,才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
朱冠兵作为魔都三兄弟的领导者,深知酸辣粉行业“有品类、无品牌”的现状。
他致力于打破这一局面,通过创新的产品研发、精细化的运营管理以及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让魔都三兄弟成为酸辣粉行业的领军品牌。
未来,朱冠兵计划在北京、深圳开分公司,做属地化管理,让魔都三兄弟走得更加长远。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快捷、美味的追求不断上升,酸辣粉这一传统小吃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便捷的食用方式,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全国粉面类门店总数已激增至85万家,且这一数字仍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
在中式快餐行业的高速赛道上,粉和面无疑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
虽然酸辣粉的赛道上,魔都三兄弟的品牌可谓是开创了先河,但同为速食餐饮的米粉、面食类的行业竞争压力亦不容忽视。
-END-
参考资料:
网易:90后小伙开餐馆低调赚了10亿,12年开店超500家,闷声发大财
纪实探访:魔都三兄弟创始人,餐饮界“杜月笙”, 餐饮不是一夜暴富的生意,干魔都都赔的话,你干什么失败率都高。
专栏作家陈琦:一万启动资金,靠酸辣粉营收十亿,魔都三兄弟朱冠兵的魔幻十年!
作者:锦瑟
< class="pgc-img">号所有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 首发|首席商业智慧
- 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引言:前脚招股书刚刚失效,后脚这家徽菜“隐形巨头”就马上向港交所递表,可见其压力不小。
继网红餐厅“绿茶”之后,时隔半年,刚刚招股书失效的徽菜独角兽,又一次递表港交所。
这是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小菜园)第2次递交上市申请了。
这个从安徽小城市起家的餐饮品牌,这些年的发展一直很低调,直到今年年初第一次冲击港股上市,才让大家看到了这个闷声发大财的中餐“大佬”。
尽管小菜园的品牌声量不大,但是不妨碍它把钱悄悄赚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就2023年的门店收入而言,“小菜园”在客单价介乎50元-100元的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的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
来源:小菜园招股书
>70后安徽大爷年入45亿
豪气分红近3亿
小菜园的“低调”,也与其创始人汪书高的行事作风有很大关系。
这位在出生于安徽铜陵一个普通农家的70后,鲜少被媒体报道过,他本人也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
在招股书里,倒是可以窥见到关于汪书高的个人信息。
来源:招股书
>汪书高是名副其实的“创一代”,家境贫穷,兄弟姐妹多,都没有受过高等的教育,从小就外出打工,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厨师。
来源《新时代新徽商》节目
>做了几年厨师之后,他就和妻子从一家“夫妻店”开始起步,从2006开始先后创立了铜陵市汪旺美食林、和谐大酒店和和谐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汪书高渐渐发展成为在铜陵市拥有十多家连锁酒店的大老板。
汪书高和妻子
>从厨师到老板,白手起家的汪书高实现了人生第一次逆袭,但是他似乎并没有满足。
野心越来越大的他,结果在一次投资上栽跟头了,之后他便放弃了连锁酒店的赛道,转向了自己更擅长的餐饮行业。
来源《新时代新徽商》节目
>这一次,他没有贸然出手,也没有激进投资,而是更多去考察去思考,最后他把目光放到了家乡菜——徽菜的身上。
因此,2013年4月28号,第一家小菜园门店在铜陵开业,主打亲民路线。
开业第一天,不擅长营销的汪书高,没有在线上线下吆喝宣传,来店吃饭的人并不多,当天门店的营业额只有四千块,尽管第一天的营收不理想,但是汪书高仍坚定地认为,做休闲中餐,平民的路子一定是正确的。
而事实也佐证了他的想法,不久后的一个周末,这家门店的日营业额就超过了一万元。
来源《新时代新徽商》节目
>之后,小菜园就如同离弦的箭,一路狂奔,逐渐壮大发展,不仅进入了中餐第一梯队,还站到了资本市场的面前。
根据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小菜园在2021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26.4亿元、32.1亿元及45.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1.1%。
同时,今年前四个月的营收也保持上升,达到16.8亿元,同比增长12.0%。
在净利润方面,2021年至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2.2亿元、2.4亿元及5.3亿元,对应的净利率分别为8.6%、7.4%及11.7%。
今年前四个月的净利润也十分给力,为1.94亿元,对应净利率为11.5%。
净利润和营收年年攀升,公司也确实“豪气大方”,在2021年净利润只有2.2亿元的情况下,就可以拿出1.5亿元宣派股息。
2023年前三季又宣派股息1.353亿元,并全部结清。
这笔近3亿的分红大多数都流入了小菜园实际控制人汪书高的口袋里,其通过多个主体合计控制小菜园92.99%的投票权。
有意思的是,在2023年12月19日,继2022年3月份完成千万美元的首轮融资后,加华资本再次加投小菜园,两轮融资累计金额已达5亿元,持有约7%股份。
小菜园第一次递交上市申请,是在2024年1月16日,因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看,加华资本的第二轮投资颇有突击入股之嫌,更是被质疑有突击分红的嫌疑。
别看小菜园分红得那么慷慨,但是其实企业的现金流并不充裕,2021年-2023年11月30日,小菜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037.1万元、6300.1万元及3.53亿元。
因此小菜园上市就伸手向资本市场募资补充现金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还那么舍得分红,也难免会被诟病。
在招股书中,而小菜园募资是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提高市场渗透率、增强供应链能力以及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等。
好吃不贵,被誉为“餐饮界的拼多多”
能把一个50元至100元的大众餐饮生意,做到营收超40亿的规模,小菜园的的增长“阀门”,离不开“质价比”模式。
在小菜园的招股书里,可以反复看到“好吃不贵”这个关键词。
来源《新时代新徽商》节目
>汪书高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过,“我认为(开餐厅),好吃、不贵是最重要的。”
可见,从创立初期,小菜园的亲民定位就一直延续至今。
在去年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汪书高也表示会一直坚持“好吃不贵”的原则:“2024年还能有更多举措去追求更高的、极致的性价比。”
在去年,有不少消费者在平台吐槽小菜园的米饭价格高,吃不起,从今年元月1号开始,小菜园便把五常大米的定价从4元一碗降到了3元一碗。
可见,小菜园确实是有把“好吃不贵”的原则逐步落实到位。
招股书中提到,小菜园主要是利用规模经济、强大的自建供应链体系、采购能力和高效的业务能力,以达到“好吃不贵”的体验。
在规模上,这几年小菜园一直保持高速扩店的节奏,并全部采取直营模式。2021-2023年以及2024年1-4月,小菜园分别新开107家、48家、132 家、62家门店。
自2013年成立以来,小菜园已经在全国13个省的135座城市/县拥有623家直营门店,其中包括618家“小菜园”门店及5家其他子品牌门店。
可见,规模化的效应已初步显现,小菜园的“赚钱”生意不是靠“产品”的溢价而提升盈利能力,依靠的是“好吃不贵”走销量。
在供应链能力上,小菜园目前已建立全面的供应链体系,由一个中央厨房及12个仓库组成,而且还拥有一支由200多架车辆组成的自建运输车队,以确保向每家门店有效运送物资。
小菜园做到了源头把控和中间环节,杜绝不合规的食品流向餐桌,在中央厨房里将食材进行高效加工,并且进行标准料理包的研发和制作,提高食品制备程序的标准化,使得菜品和质量能够保持一致,在产品品质上有保证。
安徽铜陵小菜园供应链公司仓库的料包存放
>和其他连锁的餐饮品牌不同,小菜园在自研自产的料理包基础上,还一直坚持后厨炒制的模式,因此,小菜园在新鲜度、口感和锅气方面,可以说是完胜其他竞品,这也是小菜园在产品层面的核心竞争力。
只不过,以往一直稳扎稳打的小菜园,似乎忘了初心,在狂飙路上,其背后的隐患也逐渐暴露出来了。
食安问题频发,评价两极分化
从2021年加速扩张以来,小菜园就开始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仅2022年和2023年,小菜园就发生了18起行政处罚。
企业官网
>小菜园的直营门店总数从2021年1月1日的的278家增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422家,一年时间门店数几乎实现翻倍。
也就是在这快速扩张下,弊端开始出现了。
在招股书里,小菜园也承认“我们的门店曾发生若干独立的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我们的门店受到行政处罚”。
其中包括未通过食品配料质量控制测试、不合格预包装食品配料或餐具、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材、食品储存管理不当等等。
还因为环境违法等问题屡遭行政处罚,包括未按照规定设置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未分类收集生活垃圾等。
甚至在小菜园第二次递表前一周,小菜园还被短视频博主曝光可交钱代办健康证、健康证疑似造假。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都是关于小菜园食品安全的投诉,消费者表示在菜品中吃出异物、菜品不新鲜有异味、吃坏肚子引起呕吐等等。
尽管小菜园也承认在快速扩张下,给其业务运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是,频频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阻挡不了小菜园的野心。
在未来小菜园透露会继续加快步伐,计划2024-2026年分别开设约160家、190家以及230家门店,至2026年底门店数预计将超过1100家,成为下一个达到千店规模的休闲中餐品牌。
因此,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进行扩张和提高市场份额,通过上市融资获取现金流,已经成为许多头部餐企的重要路径了。
只不过,中餐企业上市可谓是难如登天,绿茶餐厅“四战”港股IPO,还未知;老娘舅在去年11月终止主板IPO后,转而奔向新三板。
所以,在未来更加残酷的餐饮市场下,从目前来看,小菜园的IPO之旅和未来的经营之路也任重而道远。
来源《新时代新徽商》节目
>您吃过小菜园吗?您认为它的性价比高不高?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