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大西瓜 小西瓜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令已过立秋,尚未处暑,依然很热。大街小巷的水果店和树荫下,货架上和摊子上,大大小小的西瓜依然是主角。作为盛夏里的水果之王

< class="pgc-img">

令已过立秋,尚未处暑,依然很热。大街小巷的水果店和树荫下,货架上和摊子上,大大小小的西瓜依然是主角。作为盛夏里的水果之王,在苹果、蜜桃、葡萄等新锐相约登场的舞台上,西瓜显然还不想让位,依然有相当的市场影响力,依然对人们的口腹有相当的诱惑力。

“像老婆一样熟,像情人一样甜,比小三更有味!”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路边瓜车上的广告语如此调皮,不禁哑然失笑。再一看那八毛钱一斤的价格,顿觉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果倒退三五十年,谁会想到,彼时像过节一样吃的西瓜,如今一年四季,皆是自己家中的寻常物盘中餐。

< class="pgc-img">

记得小时候,一过立秋,母亲就会告诫说:“立秋了,西瓜不能多吃。吃多了,肚子疼。”我和姐姐问为什么,母亲又说:“立秋既过,百草结籽。地里的东西都不再长个儿,养分都长种子了。西瓜害怕人吃,留不下种子,就不让瓜瓤长甜好吃了,谁吃就让谁难受。”

后来想想,母亲说这些,有两个原因。一是依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种植技术,过了立秋,西瓜像地里的很多作物一样,生命周期就要到站。眼看着瓜秧死掉,秧上晚茬的西瓜失去了营养输送,都成了生瓜蛋儿,瓜不熟而蒂已落。如果忍不住狼吞虎咽些生瓜蛋儿,肯定是要闹肚子的。二是罢园后的西瓜,价格很贵,一般人家都舍不得吃了。

< class="pgc-img">


西瓜虽然长在乡下的土地上,但乡下人却很少有吃瓜的闲钱,虽有渴望,却是无奈。所以,夏日吃瓜是农家的一种奢侈,很多时候也不是用钱去买,而是用红薯干去换。大的西瓜,一般是人口多的家庭才会去挑。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母亲、姐姐和我三口人,母亲总是挑小的西瓜回来吃。有时,也会和邻居家共同挑一个大的,一切两半,各自拿走。每次家里吃西瓜,我都是吃着手里的,盯着案上的,能吃到大西瓜,更觉着会香甜几倍,只吃得瓜皮蹭到脸蛋,蹭到鼻尖,吃得瓜汁顺着嘴角流到下巴,流到脖子,流到肚皮上。每次,母亲看我囫囵吞枣饿死鬼的样子,就会既怜爱又和蔼地嗔怪:“慢点吃,没有人跟你抢!”然后,就把本该自己吃的两块盖起来,留给我和姐姐午睡起来再吃。

< class="pgc-img">

村里有一块瓜地,那是生产队的。种瓜人在路边的地头用秫秸秆搭了一间高脚的庵棚,整天就吃住在那里。坐在庵棚的二层监视守护,整个瓜地就可一览无余。不知是偶然还是必然,路过瓜地时,不止一次看见他家的娃儿坐在庵棚上呲溜呲溜地啃西瓜,就免不了眼巴巴又恶狠狠地强咽几下口水,又免不了在心里埋怨自己的爹妈:你们怎么不会种瓜呢?!

跟着父亲到城里上中学后,夏天吃西瓜的次数多了些,不过,只有两个人,买西瓜基本是还是拣小的。在没有电冰箱的年代,西瓜一旦切开吃不完,不好存放,免得浪费。

集中上市的西瓜实在吃不完怎么办?有办法!晒西瓜酱就是当年家属院的一道风景。楼顶上,窗台上,太阳暴晒的空地上,都有人家晒制西瓜酱的盆子。人们把西瓜瓤连同瓜籽一起挖到盆里,和炮制好的黄豆、酱酵母一同搅拌均匀,中间插上一根直立的筷子,再在盆上蒙一层洁白的细纱布,筷子支起的纱布就像给盆子撑起了一顶小伞,遮挡了苍蝇蚊虫,也遮挡了树叶尘土。经过几个周期的晾、晒、捂,盆里的混合物就发酵成了味道浓郁的西瓜酱。向锅里倒进香油,烹了葱花、蒜瓣、辣椒等调料,倒进两勺刚刚晒成的西瓜酱,略加炒制,那香喷喷的诱人味道就飘满了房间,将它抹到馒头上、拌进面条里、冲进酸汤里,其乐融融的气息就洋溢到了一家人的饭桌上。

< class="pgc-img">

1986年,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我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到乌鲁木齐去探望叔叔一家。在乌鲁木齐,叔叔和婶子招待我可劲儿地吃了几天新疆的大西瓜。新疆的西瓜,个个膀大腰圆,个个都有一二十斤,个个红心沙瓤,个个糖汁蜜水。乌鲁木齐的水来自雪山融化,将西瓜泡进水里个把小时,取出切开,送进嘴里,咽进胃里,一种既甘甜又清凉的感觉传导出来,瞬间便沁遍了全身。在叔叔家,我品味了之前从未见过的“冰镇”大西瓜。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说:“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

< class="pgc-img">

古时之西域即今天之新疆,古时之回纥即今天之维吾尔。连通中西的新疆将阿拉伯半岛的西瓜传入了中国内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昼夜温差培育了中国最甜美的新疆西瓜。在新疆哈密、吐鲁番等盛产西瓜的地方,有“朝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足见新疆西瓜的优良品质和新疆人民对西瓜的由衷喜爱。

大学毕业时,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夏日的西瓜早已不再是国营商店独有的抢手货,遍布市井的瓜车成了营销西瓜的主角,瓜农直销西瓜,让市民更加便捷更加便宜地尝到了西瓜的甜头。

郑州街头的瓜车主要来自东边的中牟县,有人力车,有骡马车,有毛驴车,还有牛车,偶有手扶拖拉机。天还未亮,便有瓜农将西瓜运进了城里,城里人买瓜已不再是一个半个地买,而是三四个、五六个成袋地买。挑好,称重,一麻袋几十斤的西瓜,瓜农扛起来就走,直接免费送到市民楼上的家里。

< class="pgc-img">

进城卖瓜,瓜农甚是辛苦。跟随瓜车的,往往都是父子、兄弟、夫妻,也有带着年幼的娃儿一起来的。卖完一车西瓜,往往需要几天,甚至一个星期。几天时间里,一家人就风餐露宿在瓜车旁,忍受着街头路边的蚊虫叮咬和噪声风尘,累了,就歪斜在瓜车上打个盹,饿了,就啃口从家里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口从市民家里讨来的热水,或者就是旁边水管接来的凉水。遇到突降骤雨,只能跑进街边单位的门洞里稍加躲避。为了将劳动转化为幸福,他们不怕吃苦,宁愿忍耐,不辞勤勉,知足常乐。

我问跟着父母一起来的娃儿:“城里好不好?”娃儿说:“好!”我问:“跟着大人来卖瓜有意思吗?”娃儿说:“有意思!”我又问:“有啥好?咋有意思?”娃儿说:“爸给我买面包,妈给我买冰糕,能看到好多汽车。”娃儿只要能看见父母,只要能跟父母挨得近些,就随时能得到食物和爱护,就不怕孤单和饥饿,就随时能感受到温暖和安全,就随时随地可以躺下进入幸福的梦乡,哪怕条件再简陋再艰苦。娃儿只要能看到和乡下不一样的高楼大厦与车水马龙,就会兴奋,就有快乐,就能成长。

< class="pgc-img">

瓜农从中牟送来郑州最多的西瓜,是“郑州2号”、“郑州3号”、“新红宝”以及无籽的“黑金刚”。“郑州2号”和“郑州3号”稍早上市,个头多在六七斤、七八斤重,“郑州3号”是“郑州2号”的改良品种,更甜。“新红宝”上市稍晚,个头大多在十斤以上。“黑金刚”是刚问世的无籽新品种,因为是试验种植,产量很小,所以价格最贵。忍不住尝鲜的诱惑,还是买回家一个神秘的“黑金刚”。“黑金刚”瓜瓤更红更甜,但瓜皮特厚,差不多占到了整个西瓜一半的重量。厚厚的瓜皮也都是花钱买来的,舍不得直接扔掉,妻把它切成薄片,贴在脸上美容,我也把它收拾收拾,下锅炒菜,一瓜两吃,一举三得。

刚刚学会走路的女儿,午后贪睡,怎么都叫不醒。我取出冰箱的西瓜,切下薄薄的一片,恶作剧地放她嘴边。冰冰凉凉的西瓜一到嘴边,女儿的小嘴便自觉地翕动了,有滋有味地吸吮起来。我把西瓜稍稍拿开,小人儿睁开了眼睛,对着我相视一笑,张开双手让我抱她起来,在我怀里欢天喜地地吃起了西瓜。

< class="pgc-img">

随着城市发展和管理的需要,瓜农进城直销西瓜的场景逐年在减少,一开始是交警和城管在城市的入口及街道上严防死守,对违规进城的瓜车严罚重处,瓜农开着拖拉机和农用车东躲西绕,同交警和城管们玩着躲猫猫捉迷藏的游戏,一时间冲突四起矛盾频发。后来,管理者人性化执法,对开车的瓜农只劝阻不处罚,只疏导不强制。眼下,订单种植和订单销售的分工协作,使专业的果品店和超市已成了买卖西瓜的主渠道,再不见市民们请瓜农一麻袋一麻袋往楼上扛西瓜的场面。

时至今日,小型化的家庭越来越多,城漂一族越来越庞大,一顿难以吃完的大西瓜竟然越来越不受人待见,重量只有两斤左右的迷你小西瓜成了畅销货,一个人拿把小勺挖着吃了,不多不少不浪费,正好解馋解饿解渴。大个头的西瓜,则经常被卖家毫不客气地开膛破肚,分割成两半甚至四分之一,在保鲜膜的包裹下,露着羞羞的红颜,静待买家挑挑拣拣。

< class="pgc-img">

本地的,新疆的,内蒙的,海南的,云南的……在花花绿绿琳琅满目的水果架上,每天都有西瓜汇聚而来,无论大小,无论来处,无论四季变幻,无论天南海北,每天都留有西瓜的位置。

走南闯北,来回奔波的你,累了吗?渴了吗?请来坐下,稍作小憩,吃个瓜吧!

徐宜发

哈密瓜源于哈密,这事在哈密得到了印证。

夏秋之交,我随河南采访团赴疆到哈密。正值哈密瓜收获的季节,自然,哈密瓜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其中,议论最多的就是哈密瓜的原产地究竟在哪,在这个问题上说法各有不同。我从未动摇过,一直坚信哈密就是哈密瓜的故乡,不然怎么会称哈密瓜呢?不是我有先见之明,而是从字面上理解,倘若哈密瓜不是源于哈密,为何不贴上其他地方的标签?

这件事哈密的朋友解释得很清楚。说起哈密瓜,哈密人有一种自豪感,这一得名还是清朝康熙皇帝赐给的呢。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廷派理藩院郎中布尔赛来哈密编旗入藉,哈密一世回王额贝都拉热情款待,多次用上等的哈密甜瓜招待朝廷大员。布尔赛对清脆香甜、风味独特的哈密甜瓜大加赞赏,建议额贝都拉把哈密甜瓜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京城。这年冬天恰逢年末岁首,额贝都拉入京朝觐,在元旦的朝宴上,康熙大帝和群臣们品尝了这甜如蜜、脆似梨、香味浓郁的“神物”之后,个个赞不绝口,但都不知“神物”从何而来,康熙大帝问了一圈儿,无人知晓,文武百官均无法回答,初次入朝的哈密回王额贝都拉跪下回答:这是哈密臣民所贡,特献给皇帝、皇后和众大臣享用,以表臣子的一片心意。康熙大帝听后满意地笑着说,这么好的瓜,应该有一个既响亮又好听的名字,它既产之哈密,又来自哈密,干脆就叫“哈密瓜”吧。皇帝金口玉言,齐呼万岁圣明。从此哈密瓜名扬四海。

新疆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哈密瓜生长。在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哈密到霍尔果斯口岸,从阿勒泰到喀什古城,到处都有哈密瓜种植地。毫不夸张地说,在瓜果飘香的季节来到新疆,哈密瓜的香味会随着阵阵清风迎面而来。早在1000多年前,新疆就有种植哈密瓜的记载,维吾尔族人称它“库洪”,翻译成汉语是“甜瓜”的意思。这种甜瓜最大的特点是含糖量高、味道特别甜美,深得人们喜爱,各地都培育出不少优良品种。新疆地域广阔,土壤、气候以及栽培种植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甜瓜长大成熟之后大小、形状和味道也有差异,种类繁多。无论到哪儿做客,都会享受到主人捧出香瓜的最高礼遇。或许,在康熙年间或者之前,新疆任何地方的官员能带上香瓜觐见皇上,都会得到皇帝的赐名,那么哈密瓜的历史就会改写。可是,苍天偏偏把机会给了哈密,新疆的甜瓜都进入了哈密瓜之列,而且是年年进京给皇上的主要贡品,深得皇室喜欢。

现存的《哈密瓜志》还有一段关于“纪晓岚与哈密瓜”的记载。

众所周知,大学士纪晓岚知识渊博深受乾隆皇帝赏识,在京城春风得意十分走红。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清朝发生一起盐商特大贪腐案,乾隆指令要严肃查办。在办案过程中纪晓岚涉嫌泄密被乾隆发配新疆。新疆官员对纪晓岚的渊博学识非常崇拜,对他被发配边疆也很同情,处处给予优厚待遇,照顾得十分周到。纪晓岚在新疆期间搜集了各方面大量的资料,创作了160首诗作。两年后又被乾隆召回京城,纪晓岚将在新疆的所见所闻整理成《阅微草堂笔记》一书。其中称道:“葡萄莫盛于吐鲁番,瓜莫盛于哈密。”可见哈密瓜盛名已久。

纪晓岚曾问哈密回王伊萨克,京城的瓜农以贡瓜子种植哈密瓜,第一年瓜的形态和瓜的味道还像哈密瓜,第二年瓜的味道就变了,但瓜的样子还像哈密瓜,第三年瓜的味道和瓜的形态都变了,完全不像哈密瓜了,这是什么道理呢?是不是种瓜的土地改变的原因呢?伊萨克回答说哈密这个地方,地温高,泉水甘甜,终年没有雨水,瓜的生长发育完全依靠浇灌,所以培育出的哈密瓜糖分高,甜如蜜。如果种到内地,土质和气候条件都不同,瓜的形、味当然改变了。这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一样的道理。

哈密瓜成了哈密一张亮丽的名片。这次我们来到哈密,所到之处都以哈密瓜相迎。那天我们来到淖毛湖乡采访,大巴车径直开进了田头,瓜农们正忙活着摘瓜装箱外运。地头桌子上摆放着不同品种的哈密瓜,让客户随切随尝。这是现代版的“王婆卖瓜”,绝对不是自卖自夸,通过品尝选择适合自己的口味。我顾不上吃瓜,小心翼翼进入了瓜地,不好意思打扰忙于活计的瓜农,又怕了解不到我需要的素材,只好慢慢等待。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中年妇女稍作休息,看上去有40多岁。我快步走上前去,轻轻的一声“大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她是来自甘肃张掖的农民,带领家乡16个姐妹到哈密打工,今年已经是第7个年头了,专门来这里承租土地种植哈密瓜。这么一大片地是她们17个姐妹组成的“娘子军”合伙承租的,每年3月初从张掖来到哈密,从整理土地、施底肥到选种、育苗、栽秧,一天也闲不住。秧苗还没露头,订购电话一个接一个,几十亩地的哈密瓜不出一个月都有主了。收获的季节更忙,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大卡车,天一亮就下地,一天他们要装3000多箱优质哈密瓜运往各地,仅装箱、装车,一个人一天能收入400余元。瓜收完地里的农活就没了,她们就返回张掖,来年再来接着干。

我说:“你们干这一个瓜季,一个人能拿多少钱?”

她微微一笑,说:“也能拿个七八万块钱。挣的都是辛苦钱。”从她的言谈话语中,可以看出还是挺满足的,有一种成就感。

这些来自张掖的“娘子军”种哈密瓜已种出经验来了。她告诉我,种哈密瓜选种很重要,作为种子用的瓜子要做专门处理,储存在湿度适中的空间,来年才能育出好苗,结出质量上乘的好瓜。汗水不会白流,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哈密瓜成了哈密乃至新疆一大产业,品种发展到180余种,产量逐年增加销往全国,而且在海外市场也很受青睐。哈密瓜为人们带来了甜蜜的生活。

京口瓜洲一水间,说的不是我们,我们是不带三点水的州。”7月17日,甘肃瓜州县县长杨栋来到拼多多直播间。他自称“吃瓜县长”,带着几十万网友来“吃瓜”了。现场,他试吃了多个品种的蜜瓜,还介绍了瓜州的风土人情和特色产业,并邀约全国近百万网友足不出户体验“大西北环线”,来到瓜州“云吃瓜”。

7月17日上午10点,甘肃瓜州县县长杨栋出现在拼多多助农直播间。

瓜州位于河西走廊,因瓜得名,享有“中国蜜瓜之乡”的美誉。每年7月中旬,蜜瓜就陆续成熟了。目前,瓜州蜜瓜有30个品种,质脆汁多、香甜可口,含糖量达14%-19%。瓜州是连接甘疆青藏四省区的交通枢纽,很多去西北的旅客路过瓜州,都会停下来品尝蜜瓜。

截至18日零时,该场直播吸引90万网友围观,累计售出15吨瓜州蜜瓜,带动直播店铺涨粉2万。此前,甘肃陇南、定西临洮、庆阳环县等地县市长,也纷纷做客拼多多直播间,为当地的百合、木耳、羊肉等农特产品代言。

“瓜州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东南沿海种不出这么甜的瓜。”杨栋表示,原本只有本地人才能吃到的蜜瓜,经过新电商平台送到全国各地,百万消费者马上就能品尝夏日甜蜜。同时,消费者每一次甜蜜“拼单”,都为戈壁滩的脱贫攻坚贡献了一份力。

“吃瓜县长”带群众“吃瓜”

百万消费者享受“戈壁甜蜜”

“古瓜州地,生美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

据史料记载,蜜瓜原产于非洲沙漠古埃及,后传入中东、印度等地,遂由商贾之旅顺着丝绸之路带回,最早在今天的哈密、瓜州一带种植。《汉书?地理志》最早提及瓜州的“美瓜”。

开始带货前,杨栋首先讲了两个蜜瓜的故事,“神话传说中的仙女,民间故事中的官员,都喜欢吃瓜州的瓜,这是当时当地的网红水果”。

相传,两仙女采瓜,途经安西地界时,几个蜜瓜不慎撒落,瓜破籽落,从此安西大地蜜瓜遍地。“安西”就是现在的“瓜州”。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生病,也是因为吃了两个瓜恢复健康。回到长安后,他在得瓜治病的地方修城,皇后赐名“瓜州”。

讲完故事,杨栋又上起了地理课:京口瓜洲一水间的“瓜洲”,位于现在的江苏扬州,我们这里的“瓜州”,位于甘肃酒泉。瓜州被称为“中国蜜瓜之乡”,东南沿海城市种不出这么甜的蜜瓜。

杨栋说,因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瓜州蜜瓜糖分很高。

据介绍,瓜州全县有16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17%。当地盛产蜜瓜、枸杞等农特产品。目前,瓜州种植了10万亩蜜瓜、15万亩枸杞,每年政府补贴农业5000万元,2018年瓜州实现全县脱贫。

说着,杨栋手起刀落,切开了手边的瓜——他要把四大系列30种蜜瓜都试吃一遍。直播中,他重点介绍了“冰糖雪梨”“流星雨”等瓜州蜜瓜品种,“我可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九年前,瓜州蜜瓜就是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杨栋说,“流星雨”瓜吃在嘴里很甜,配合流星雨观赏食用更甜。

淡黄色的瓜皮上,隐约可见几道青色的花纹,这就是名为“流星雨”的蜜瓜。杨栋说,2009年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热播时,当地农民就发现瓜上的花纹像流星雨,当即就注册了“流星雨”的名字。相比“xx一号”,“流星雨”这样形象生动的名字,更容易被人记住。

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8日零时,蜜瓜直播吸引90万网友围观,累计售出15吨瓜州蜜瓜,带动直播店铺涨粉2万。

“一带一路”建设带火瓜州

新电商延长蜜瓜销售半径

自2013年我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以来,西北成热门旅游目的地。距离瓜州120公里的敦煌,因莫高窟、月牙泉等景点,吸引不少游客前往。瓜州的旅游资源同样丰富:既有莫高窟的姐妹窟“榆林窟”,还有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军事重镇“锁阳城”。

互联网兴起后,很多人知道了这个宁静、美丽的边陲小镇。瓜州是通往新疆的必经之路,包车游览“西北大环线”的游客,途经瓜州时往往会稍作停留,买上几个蜜瓜路上吃。疫情防控期间,旅游业仍在缓慢恢复中,想吃蜜瓜的消费者只能在电商平台“解馋”。

前几年,瓜州因地制宜开发农业,引进现代化种植技术,通过大棚生产克服戈壁盐碱地的问题。目前,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面积达到43.93万亩,占农产品种植面积的67%,“瓜州蜜瓜、瓜州枸杞”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近几年,瓜州着手解决销售通路的问题。经由客商收购,“流星雨”等精品蜜瓜已远销海内外。网络销售渠道打通后,蜜瓜电商成为瓜州的新名片。2019年,瓜州实现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1.6亿元,还入围了2020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不止是酒泉瓜州,此前甘肃陇南、定西临洮、庆阳环县等地县市长,也在拼多多直播带货。今年5月,甘肃还举办了首届直播电商带货大赛。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甘肃网络零售额实现287.33亿元,同比增长27.32%,较全国高出10.44个百分点。

截至今年6月,拼多多已举办超过135场助农活动,覆盖湖北、北京、新疆、西藏等二十多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共计220余位市县区主要负责人进入助农直播间带货。江西副省长及部分省份厅领导也进入直播间,青海省实现了市县长直播“零的突破”。

“农产品线下销售渠道很成熟,但还是有很多水果不为人知。”拼多多新农业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狄拉克表示,拼多多通过社交拼购的方式,前端低成本聚集需求,后端整合缩短供应链,可以让消费者在家吃遍全国特产,“农产品销售半径延长了,种植户也就富起来了”。

文丨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红

图丨康林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