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祖国大陆外卖经济日益发达,大家在不方便或者不想出门的时候,通过手机app即可在线点单,半个小时左右,买的东西就会送到面前。
在宝岛台湾,这个风潮才刚刚开始。据小编了解,国内的外卖平台并没有进入台湾市场,相反,国外多个专业餐饮外送服务平台近年陆续打进台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通过互联网赋能外卖经济加强服务是台湾业界未来发展方向。
< class="pgc-img">台湾外卖小哥
>现代餐饮外送服务可以说是电子商务延伸的一个业态,业者透过搭建电子交易平台,并提供使用者(包括送餐者和消费者)下载应用软件,让消费者在电子平台上点餐,由送餐者提供送餐服务并获取佣金。餐饮外送服务平台与Uber、滴滴出行等叫车服务平台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之处在于“送餐”和“送人”的差别。此外,叫车服务的交通工具通常为乘坐舒适的汽车,而餐饮外送者则多用机动灵活的摩托车或者电动车提供服务。
台湾美食
>台湾美食闻名中外,餐饮业竞争也十分激烈。根据台湾省有关部门统计,至2018年止,台湾餐饮业已连续17年维持营业额增长,2019年则增长4.6%,营业额达新台币7,875亿元(约1860亿人民币)。餐饮业数量方面,则是连续六年增长,从2014年的11.7万家增长到2020年的15.2万家。
台湾传统的餐饮摊贩业店面数量则逐年减少,减幅在1%至6%之间,营业额多呈现衰退。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台湾整体餐饮业的单店营业额,从2017年的增长4%降至零增长,为近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年。
台湾主要外送平台-大陆领军平台均缺席
与饿了么,美团等国内领军外送平台类似,来自德国的空腹熊猫(小编在这不得不吐槽德国品牌竟然取了熊猫的名字··)在2012年即进军台湾市场,是第一家在台湾成立网上外送服务平台的外资业者,目前已在台湾22个县市中的15县市提供外送服务,合作餐厅约1万家,涵盖高级餐厅到路边小吃。
< class="pgc-img">空腹熊猫
>2019年台湾外送风潮兴起,空腹熊猫每星期的订单总数已等于成立6年来的总和,每日订单年增25倍、合作餐厅增长两倍,活跃使用者年增长20倍。尽管如此,台湾外送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接下来空腹熊猫将以提升营运效率、扩大布局为两大主轴,并透过AI应用强化在台湾的外送服务。
优食则在2016年进入台湾市场,其和UBER打车是同一家母公司。在2019年10月成立3周年记者会上宣布再增加5个服务的城市,使台湾可使用优食外送服务的县市增至15个,与空腹熊猫服务区域一致。优食未公布合作的餐厅数量,但业界预估约在6,000家以上。
< class="pgc-img">优食
>在送餐服务之外,优食也是服务多元化,近日与连锁便利商店全家超商、生鲜超市city’super展开合作,提供商品和生鲜外送服务。
在市场激烈竞争之下,陆续有业者将海外已发展多年的网上外送服务平台引进台湾,而餐饮业者为寻求市场和业绩的突破,也纷纷与这些外送平台合作。消费端方面,因为外送服务可为订餐者省去到餐馆用餐的时间和交通成本,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欢,因此外送服务最近两年在台湾市场快速增长。如今在台湾主要城市中,不分昼夜经常可看到外送员骑乘机车在街头穿梭,提供送餐服务。
在市场渗透率方面,调查发现,以 foodpanda (空腹熊猫)和 Uber Eats (优食)两家外资外送平台业者最受欢迎,但用户的重叠率也相当高。在所有使用过外送平台的受访者中,空腹熊猫的“曾经使用率”和“最常使用率”分别为74%和43%,优食则分别为64%和32%。另外,外资deliveroo和台湾本土的有无快送(yo-woo)、foodomo、Lalamove等业者的曾经使用率则不足10%。
在大陆强势的饿了么和美团无缘台湾市场,是因为看不上台湾市场么?各位怎么看呢?
城某饭店,因不愿参加某团外卖活动,被平台强制下线。
自从外卖行业的出现
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
也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效率
随着外卖行业业务不断发展
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
< class="pgc-img">>近日,晋城某饭店老板吐槽
因不愿参加某团外卖活动
被平台强制下线
事情是这样的:
前两天接到了某团外卖的电话,说有一个活动是强制执行的要我们参与,是上面的领导下发的任务。
我说,那如果不参加呢,对方称不参加的话就会被迫下线。
< class="pgc-img">>所以这两天,客人给我们打电话说外卖已经点不上了,我一看被强制下线了。
其实这个事情呢,不止一次,以前的时候,有一次就是给我们做了一个红包的活动,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我们家员工发现的。
< class="pgc-img">>然后我问人家,人家说是随机做的。
我说你们为什么没有经过商家的允许就能随便给别人做活动呢,包括说什么首单立减呀或者什么样,都是我们没有要求做的,然后某团是强制执行做,实在是太过分了。
不参与活动就下线
确实够霸道的
晋城的美食店老板们
你们有没有遇到外卖平台霸王条款?
欢迎在评论区发言讨论
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团队的小伙伴最近都远程办公。
虽然都是远程办公,但是实际的情况也不一样,樱木现在还在酒店里集中隔离,墩墩住的小区现在还处在封闭状态,其他大部分人是居家办公的状态。
在居家办公的时候,避免不了点外卖,但是因为小区封闭,现在正常都是外卖骑手小哥把东西送到小区门口,再由防疫工作人员用三轮车送个各栋楼的楼下。
而不巧的是,我们团队小伙伴发现居家办公期间,在有些地点饿了么不能用了,APP上的说法是交通管制。
看到这个本来以为是外卖已经不能点了,心凉了半截,不能点外卖可就麻烦了,只能天天在家吃泡面了。
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又打开了其他几个软件,发现美团还可以点外卖,每日优鲜现在还能配送,甚至同为阿里系的盒马也能送。
也就是说只有饿了么把部分小区的外卖给停掉了,从分析来看应该是给那些有发现阳性病例然后被隔离的小区给停掉了。
那饿了么为什么会停掉呢?在群里跟小伙伴讨论的时候,有的小伙伴先提出来了说是不是可能被政府管制了。
这个可能性实在太小了,饿了么虽然现在是斗不过美团外卖了,但是到现在也还算是外卖行业的第二大平台,不去管控第一大平台而严格限制第二大平台,这个肯定是不合理的。
而且关键盒马、每日优鲜这些还在配送,饿了么更不可能是被管控了。
所以大概率上来看,是饿了么为了安全起见,主动把发现阳性病例小区的外卖给停掉了。
那如果是这层原因,其实有引出来了一个问题,疫情当下停掉被封闭小区的外卖,是不是合理的。
如果说不合理是有理由的,毕竟发现病例的小区,里面居民都是无辜的,需要隔离14天之多,很多人家里也囤不了那么多吃的,所以有时候没办法还是想点个外卖的。
而这个时候,好巧不巧,你外卖也给别人停了,对于小区居民来说肯定是不好的。
说停外卖这个事情合理,原因就更多了:
1、为外卖小哥自身的安全考虑,外卖小哥每天穿梭在这些发现病例的小区外面,肯定会增加很大的感染风险,还需要送外卖对于外卖小哥的生命安全不负责。
2、外卖小哥每天要送很多外卖,不仅要送到这些被封闭的小区,还要送到很多未封闭的小区,这样交叉感染的风险极大。
3、对于送外卖平台自己来说,一旦真的发生意外,有外卖小哥被感染,那么可能整个区域的配送都要被停掉,这样一来损失可能更大。
其实疫情期间,类似这样的平衡考虑,我见过不少。
南京这轮疫情没多久的时候,很多餐厅就选择直接主动闭店了。当然,他可能会损失掉一些收入,但是等到疫情好转,他们可以立即开店营业。
相反,如果你选择坚持开业,假设在餐厅内发现一些病例,不仅仅损害的是顾客,日后可能还会停业很长一段时间。这样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所以那些公共场合,以及公司,在没有政府倡导之前,就开始选择关闭或者居家办公的,可以说是好样的。
那么,话说回来了,饿了么停掉外卖这个事情是否合理。
我的答案是合理的,减少了可能的传播,也给外卖小哥生命安全保障,每个人的命都是命。
那么那些封闭的小区里面的居民怎么办?
我觉得政府必然要为这些人群负责,被隔离的在小区的人都是无辜的,那些在隔离点集中的人都吃上了三菜一汤了,那么隔离在小区的人就不配拥有姓名吗?
政府应该出台对应的策略。
而不是,发现病例,封闭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