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中新经纬
17日,全民关注的“鼠头鸭脖”一事终有盖棺定论,相关涉事企业究竟是谁仍是未解之谜。
19日,有媒体从江西省教育厅相关部门与江西省多家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等多方交叉印证确认,涉事食堂供应商为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目前该涉事学校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与该公司解约。
涉事食堂中标供应商是否就是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如果是,接下来有何整改措施?中新经纬19日下午致电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天眼查与其母公司深圳中快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官网联系方式,截至发稿无人接听。
多方采访确认涉事企业为“江西中快”
根据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招标信息显示,本次涉事的瑶湖校区食堂中标供应商分别为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与江西金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分别经营涉事校区的第一食堂与第二食堂。
19日,一名此前任职于江西省教育厅学校后勤与产业办公室,目前仍在江西省教育厅下属事业单位工作的干部告诉记者,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1”食品安全事件涉事餐饮企业为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现在学校已经和他们解约了。”
此外,记者19日向多家食堂也由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经营的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确认,尽管江西中快经营的食堂发生了学生吃到鼠头一事,但这几家高校均表示根据合同约定,目前食堂仍有江西中快经营,且学校非常重视食堂餐饮安全,加大了检查力度。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江西中西药大学星星餐厅经营租赁项目中标人为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
19日,记者致电江西中医药大学后勤保障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江西中快目前在学校经营的食堂没有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省教育厅与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这两周一直在检查,“合同具有法律效应,没有问题我们不会和中快解约。”
至于“鼠头鸭脖”一事,对方表示那是中快在别的点发生的事情,“他那边管得不好,不代表我们这里管得不好。”
“说实话,如果学生食堂出了问题,学校是最紧张的,我们也不希望学生的安全健康出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对食堂的管理“很严苛”。
公开信息显示,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第四食堂经营项目中标人同样也是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
19日,有记者致电江西农业大学后勤服务处饮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确认目前第四食堂由江西中快经营,“学校有陪餐制度,辅导员、老师都会和学生一起在学生食堂就餐,学校也加大了检查力度。”
母公司或经营高校食堂项目700余个
自称规模直逼海底捞
记者了解到,涉及“鼠头鸭脖”的江西中快是由深圳中快餐饮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企业。公开信息显示,中快餐饮集团在全国多个省市至少直接投资了24家地方“中快餐饮”企业,其中包括上海、安徽、陕西、河南等地。
根据企业官网介绍,中快餐饮集团创立于1994 年,总部位于深圳市,是一家集高校、中学、医院、企事业单位及写字楼供餐业务为一体的专业团餐综合服务商。高校团餐板块是店数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品牌。
事实上,深圳中快餐饮集团与江西关系密切。该集团微信公众号中提到,创始人李平金是江西庐山人,于1994年在南昌承包万寿宫的工商处食堂起家,随后在1995年拿下南昌蓝天学院(现名江西科技学院)的食堂招标,切入高校市场。2004年,该集团通过收购一家深圳公司,进军全国。
去年11月,一家认证为“团餐产业第一新媒体与服务平台”的自媒体“团餐界”曾发布了一篇对中快餐饮董事长李四星的采访。公开信息显示,李四星为该公司创始人李平金的弟弟。
稿件中称,中快餐饮“全国范围内在营高校食堂项目700多个,年营收规模直逼海底捞”。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底捞来自持续经营业务及已终止经营业务的年度收入约为347.41亿元,净利润约13.73亿元。
李四星在文章中称,中快餐饮一大业态为高校业态,“好吃+自营”是中快高校食堂的经营策略。不过,截至发稿,“团餐界”公众号上已无法找到上述李四星的采访。
此外,和其它团餐公司普遍外包档口联营的经营模式不同,中快的高校食堂项目,全部采用自营。
李四星认为,招商转包制容易导致风味档口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使食堂出现经营问题,有实力的餐饮公司需要通过统一采购和自营自制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自营还能使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承包高校食堂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
目前,高校食堂外包给餐饮公司的现象已十分普遍。通常情况下,高校会进行公开招标,中标的餐饮公司便可获得食堂的承包权。之后,餐饮公司会根据所需对外招商,将一些档口以租金或提点的模式租给餐饮商户。
8日,记者以商户身份咨询了武汉某家餐饮公司,其工作人员介绍,在武汉,高校食堂档口的出租大部分是以提点模式,少部分是以租金模式。“提点的话一般是全部包干,公摊水电等都包含在内,大概是提25—32个点,具体得看哪个学校,每个学校政策不一样。”
所谓提点模式,简单理解就是抽成模式,“提25—32个点”则意味着餐饮公司的抽成比例是25%—32%。即商户每收入100元,便需要拿出25-32元分给承包食堂的餐饮公司。
上述工作人员称,对于商户而言,提点模式前期投入相对会少一些,主要是3万元的押金支出;租金模式前期投入较大,以武汉白沙洲某高校食堂为例,租一个面食档口算下来大约需要12万元,除3万元押金外,还包括5万元租金(一年)、3000元管理费(一年)、1500元公摊费用(一个月)以及采购食材、设备等方面的支出。
“这个学校(武汉白沙洲某高校)目前有3000人,只有一家食堂,一个面食档口营业额现在每天能达到约3000元,一个月下来差不多七八万元。高校食堂通常都是下半学期的营业额会比上半学期好,主要是因为下半学期会有新生入学,人数会多一些。”该工作人员称。
除直接与承包食堂的餐饮公司联系外,商户也可通过一些加盟项目进入高校食堂。
记者以加盟者身份从哈尔滨某餐饮项目加盟方了解到,该公司名下加盟店大多都开在高校食堂,公司可向加盟者提供档口资源,协助加盟者开店。加盟者除需向品牌方支付一定金额的加盟费、品牌管理费等费用外,还得向承包食堂的餐饮公司缴纳2万-5万元押金,以及相应的租金或提点金额,其中提点比例在25%—30%之间。
那么,高校食堂档口的生意好不好做?能赚到钱吗?一位在武汉江夏区某高校食堂卖鸡公煲的商户对记者表示,他们是加盟的品牌店,刚做了约一年时间,目前还未回本。“前期光加盟费就交了四五万元,档口是提点模式,水电气等全都算进去提二十多个点,赚不到什么钱。”
随后,记者又以咨询者身份和一位打算转让河南某高校食堂档口的商户杨森(化名)聊了聊。据杨森介绍,他在该校食堂档口是卖米粉、肉夹馍等,一天的营业额虽不及快餐,但也能达到2500元左右,除去成本之后能剩下约1000元;周末低一些,营业额约2000元。
“学校就是人流稳定。这个学校大概有一万多人,一共两个食堂。因为学校食堂点外卖要去校门口拿,平时同学们都是在食堂吃。”杨森说。
杨森介绍,其档口是租金模式,一年租金4万元,其余是水电费,一个月1000元左右,每年大概有9个月的营业时间。“我们简单算了下,毛利约65%,刨去水电、租金,毛利在45%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以哪种方式进入高校食堂,最终的合同都是与食堂承包商签订,承包商负责整个食堂的管理、招商等,学校则负责卫生检查等工作。而商户进入高校食堂档口,餐饮公司及校方对其并没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上的要求。
“只要健康证就行,其他证件都不用。健康证要公示出来,没有健康证不能开业。健康证好办,医院几十块钱就能办,当天就能拿到证。”杨森表示。
上述哈尔滨某餐饮项目加盟方也向记者确认,在高校食堂经营档口,不需要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
但高校平时会较为频繁地对食堂各档口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学校要求很严格,晚上走之前一定得弄好卫生。”杨森说。
至于校方是否会给予相应的处罚,杨森表示他还未曾看到有商户因卫生问题被校方罚钱。“都是嘴上说说,警告一下,然后你立马做好就没事了。
中新经纬综自中新经纬(闫淑鑫)、东方网·纵相新闻等公开信息
新竞争者不断涌入的背景下,“大佬”们同样不甘示弱,正以崭新的姿态积极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本文为“2024深圳餐饮高质量产业大会”餐饮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实录,红餐网整编发布。
餐饮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竞争已日趋白热化。
对于已在餐饮业深耕多年或具有一定连锁规模的选手而言,它们如今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且由于路径依赖,创新对它们来说也更难。
如何突破,能否持续焕发新机,已经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4月19日,在深圳餐饮协会主办的“2024深圳餐饮高质量产业大会”上,老孙话餐饮创始人孙旭、香港翠华集团中国区总裁唐一翰、九毛九集团副总裁赵媛媛、上海广舟董事长乌永哲、蛙来哒创始人罗清、蚝门九式创始人陈汉宗、GENTLE L法餐创始人李程,共同围绕“餐饮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度探讨。
< class="pgc-img">>△餐饮高质量发展企业家论坛现场
01.
唐一翰:翠华将立足香港、面向国际,
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
孙旭:最近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就是港客纷纷来到深圳消费,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几十万甚至未来有可能上百万的港客涌来,无疑为深圳的餐饮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量。对此唐总怎么看?餐饮人该如何抓住这一增量呢?
唐一翰:关于香港人来内地消费的现象,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大湾区是一个整体,港澳地区也是大湾区的一部分。随着大湾区不断发展,香港人来内地消费不仅仅局限于现在的情况。
特别是随着“港车北上”,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香港可以直达内地的城市已超过60个。这些都意味着,未来香港人可能会前往更多地方,这些地方的餐饮品牌也会迎来发展契机。
对此,翠华的开店策略也有所调整。我们无法改变香港人北上消费的大势,但可以调整自己的策略来适应变化。作为一家从香港走出来的餐饮企业,过去我们在香港的门店比较多,有几十家,但现在调整到了十几家。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翠华集团官网
我们将重点布局整个大湾区,以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最近已经在华东地区加大了开店力度。同时,我们也有海外进行布局,如新加坡等地都有我们的分店。我们不会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我们的策略。
不过,香港依然是我们品牌文化的根源,我们一定会将其作为根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立足香港,并面向国际。
此外,我还想说,如今出海的餐饮品牌越来越多,内地的许多品牌已经具备出海的条件和能力,香港是非常适合出海的第一站。
02.
赵媛媛:全方位创新,
让太二酸菜鱼持续迭代
孙旭:酸菜鱼品类从兴起到现在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而太二依然势头非常好,其中的秘诀是什么?
赵媛媛:太二酸菜鱼是2017年诞生的品牌,已走过了不短的历程。2023年是太二转型、尝试和沉淀的一年,藉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太二酸菜鱼的成长经历,以及我们在创新和迭代方面所做的努力。
首先,我们着力提升品牌亲和度,顺应整体消费场景的变化趋势。例如,我们取消了“超过4位难接待””以及“不拼桌、不加位”的店规;将“过号重取”更改为“过号顺延3桌”;推出单价较低的“小小份酸菜鱼”让顾客可搭配更多热菜用餐等。这些转变让更多消费场景能够在太二里发生,转变太二“规矩多、个性强势”的品牌形象。
其次,我们在菜品上给顾客带来更丰富、更具烟火气和性价比的选择。原本太二是以一道酸菜鱼为主打菜品,并搭配一些辅助的小菜。但现在,我们给客人更多选择的可能性,例如在“必点单”上增添了3~5道热菜,此外,我们还推出了性价比更高的黑鱼酸菜鱼,在菜品方面做了更多延展。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太二酸菜鱼官博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今年2月开始,太二也开放了部分渠道的加盟。我们开放了台湾、西藏、新疆等省份以及全国交通枢纽等区域位置进行加盟,这是太二在商业模式方面的一种创新。过去,太二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同时也有在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布局。而现在,在所有的下沉市场,大家几乎都能看到太二的身影。
线上销售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两年,太二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去年10月,太二在抖音平台上进行了首场直播,在直播12个小时就创造了1亿销售额的佳绩,双平台GMV更是达到了2.38亿元,在抖?全国周榜总榜及美?榜中排名第?,创造了抖?直播历史的餐饮单场交易记录。线上平台折扣和线下套餐折扣的同步推出,让更多顾客能够体验到性价比的选择。
此外,以前太二没有做外卖,但现在我们在外卖渠道上不断努力,顺应消费市场趋势的变化。我们从菜单优化、外卖服务、包装优化上着?,并加?外卖平台资源的投?,使得2023 年太二外卖营业额整体同?增?28%。未来,外卖将是太二在渠道发力上的重要方向。
03.
乌永哲:寻找增量前,
先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孙旭:乌总旗下有众多品牌,其中也包括黑珍珠品牌,您如何看待迭代和创新?
乌永哲: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这一过程中,“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餐厅门庭若市,有的则面临挑战。面临的挑战一般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压力:
首先,在中高端餐饮领域,正面临着消费频次下降、消费金额减少和消费人数减少的问题,这无疑给部分餐厅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伴随消费者对于食材、烹饪技艺和文化有了更深入、更广泛的理解与认知后,他们可能会比从业者更了解相关专业知识,这也对餐饮经营构成了挑战。因为消费者可能已经游历过世界各地,捕捉到了更多的信息。
面对种种挑战,企业未来该如何做?
首先,在寻找增量前,我们要先把“存量”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们要深耕自己的领域,从产品、服务、环境和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下功夫,更多去思考,并结合现代手段来提升经营水平。
其次,要明确自己餐厅的定位,有清晰的消费者画像,并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标签。比如,当消费降级,一些客人原本一周来吃三五回,现在只能请两次客。这时候,我们就要想怎么样才能体现经营者的诚意?我认为“鲍鱼”就是一个不错的标签,它既能体现餐厅的高品质和独特性,又能满足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所以“广舟”就将主打鲍鱼食材作为餐厅的定位。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上海广舟官方微信公众号
最后,在产品方面,我们需要有更宽泛的思考,要结合多地域的食材资源、不同的烹饪工艺和饮食文化,打造出既传承经典又富有创新的作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我们要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尽量去吸纳和借鉴各地的优秀元素,努力提升产品品质。
04.
罗清:做品牌需要“十八般武艺”,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不及格
孙旭:品牌的生命周期往往和品类本身相关联,如果品类的势能有所滑落,品牌是否也将走下坡路?罗总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罗清:自2015年,牛蛙这一美食品类起开始崭露头角,便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从那时起至今,牛蛙的年养殖出塘量实现了大幅增长,从20万吨跃升至100万吨。
即便是在口罩期间,牛蛙品类依然保持了相对高速的增长:从牛蛙的年养殖出塘量看,2019年大约在50万吨左右,在2020年受疫情冲击也依然保持了50万吨,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已接近70万吨,2022年为70-80万吨,2023年则突破了100万吨;与此同时,全国牛蛙餐饮店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截至目前,牛蛙品类的红利仍在不断释放,蛙来哒也是踩着这个品类的红利,实现了相对高速稳健的发展。
刚刚孙老师说,牛蛙是一个小众的细分品类。从一开始,我们开创这个品类并计划全国发展时,也在担心这样一个小众品类如何保持增长。但这些年里,这样一个小众品类逐渐扩张,正转变为一个日常消费品。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我们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他们的消费习惯也已从最初的好奇尝鲜转变为日常消费。门店的复购率很高,老顾客的复购率可达50%左右,这充分说明牛蛙已成为他们的日常消费选择。而近两年,在产品等多方面,蛙来哒也进行了大量的迭代和创新。
在我看来,现在做一个品牌,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即便不是每一项都能得满分,也不能出现不及格。所以在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门店运营等方面,我们也都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迭代,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我相信在座的餐饮同行都能深刻体会到,当下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支付能力和消费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我们的创新都围绕消费者进行,以满足他们新的心理需求和消费需求。这种创新可能不需要颠覆式或惊天动地的,但一定要让消费者明确感知到,这才是有效的创新。
现在,我们最大的感悟是抓住消费者,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将一个小众品类推向日常消费,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日常选择。未来,蛙来哒也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和迭代,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05.
陈汉宗:餐饮经营要出圈,
就是要打造差异化产品
孙旭:消费下行,对于蚝门九式来说是否有影响,咱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陈汉宗: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我们通过寻找好食材,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就能吸引到不少顾客。餐饮经营者需要做什么?就是要做点不一样的。
我来自汕尾,汕尾是一个充满奇特魅力的地方,有着独特的生蚝文化。带着这样的文化,蚝门九式将生蚝的烹饪方法拓展到了上百种,且都搭配着不同的酒,让食客们能够尽享美食的乐趣。
< class="pgc-img">>△“蚝门九式”之秘浸金蚝皇,图片来源:蚝门九式
我们在研究生蚝的同时,也在探索生蚝与其它产品搭配的可能性。比如,我首创了用生蚝制作的腊肠,整个过程我花了三年的时间,找了五六个厂家共同研发。这款腊肠的定价虽然比较贵,但深受消费者喜爱。
除此之外,我们还尝试将生蚝作为食材制成月饼。我用做五仁月饼的方法,加入生蚝、陈皮和姜丝,创造出了独特的风味。这些月饼售价要卖四百元一盒,但它们的口感和品质依然赢被不少客人认可。
此外,在我的店里,还有许多其他的美食,比如粽子、发酵的蚝油、狮子头以及盆菜等。它们都获得了很好的市场评价。我认为,美味的关键就在于独特的烹饪技巧和食材选择。
我做这些美食的初衷,最初是为了解决家里人的口味问题,后来则变成了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我喜欢尝试不同的生蚝吃法,也喜欢与大家一起分享美食的快乐。虽然我的店不多,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创造出更多美味。
06.
李程:创新就是要大胆,
不尝试永远不知道结果
孙旭:李总是如何理解创新和迭代的?
李程:我是潮汕汕头人,在法国留学并从事法餐行业十几年,法餐对我来说是情怀所在。然而,四年前当我打算在深圳开设高端法餐时,我发现整个市场与我的想象截然不同。
法餐作为西餐的一个细分品类,在国内本就比较小众,而高端法餐更是小众中的小众。即便是在深圳,四五年前高端法餐市场也几乎不存在。若要从文化上进行创新,将法国文化与中国市场相结合,教育的成本会非常高。
经过思考,我们认为西餐虽然并非刚需和高频消费,但约会却是刚需,包括生日、男女约会以及各种聚会。因此,我们努力将法餐与约会等同起来,希望通过满足约会的刚需,吸引更多人前来体验,并借此传播法餐文化。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GENTLE L官方微信公众号
这可以算是一种传播方式的创新。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生意就有了好转。有人会认为,我们这不是放弃了商务客群吗?但我觉得做品牌一定要聚焦。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进行了许多创新。在产品方面,我们思考如何将正宗的法餐转变为深圳人喜爱的法餐。首先,在口味上,我们追求清淡,尽量减少芝士的使用,甚至控制奶油在菜单中的比例。在调制酱汁时,我们也尽量减少酒类的使用。
同时,在选择食材时,我们注重融入中国元素。作为一个潮汕人,我会选择潮汕的大小螺、大红蟹等特色食材,也会从龙港、中山、东海等地选取优质海鲜和菌菇。这样做不仅是因为中国与法国本身存在地理位置和食材差异,更是为了让更多中国消费者感受到熟悉的食材,提高接受度。当然,我们会采用法式烹饪方式来呈现这些食材。
现在,中餐和西餐的边界感越来越模糊。中餐在借鉴西餐的摆盘、仪式感和餐桌礼仪,而西餐也在借鉴中餐的食材搭配等。这种互相借鉴产生了许多融合菜,其中不乏成功案例。不过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有些同行可能过于追求融合而忘记了初衷——口味。我们认为既然西餐不是刚需,那么东西好不好吃就成了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口味创新的同时,服务创新也同样重要。西餐需要产生额外的情绪价值,人们来吃西餐不只是为了吃饱,更是为了享受这个综合的体验,包括菜品的呈现方式是否适合拍照,以及整个服务流程是否充满仪式感。
举个例子来说,有些同行在圣诞节时会推出特别的套餐,但我发现他们并没有将菜品与圣诞节的文化和传统紧密结合,这使得“故事性”不足。从前年开始,我们严格要求所有节庆的菜单都必须有很强的“故事性”。
以圣诞节为例,法国人在圣诞节会吃一些特定的食物。比如他们会吃烤火鸡,但在中国,火鸡并不常见,而且口感可能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因此,我们会选择用葵花鸡来替代,通过烤制葵花鸡来致敬法国圣诞节吃烤鸡的传统。这只是一个例子,我们会在很多方面融入这种文化元素。
< class="pgc-img">>△Chef's Dessert 图片来源:GENTLE L官方微信公众号
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服务员和厨师与客人之间的互动。他们之间的互动不仅能提升用餐体验,还能给客人带来额外的情绪价值。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客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节日的氛围。
最后,我还想谈谈营销创新。我原本在法国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并非厨师出身,因此我会更关注营销和品牌运营管理。在餐饮行业,营销如今已成为一个矩阵型的体系,涵盖了点评、小红书、抖音等多个平台,以及私域流量的运营。
点评平台对于品牌化运营以及吸引精致餐饮和游客生意至关重要。点评页面就像是餐厅的是门面;小红书对于高端西餐来说,更是是重中之重,因为它记录了美好生活;抖音平台则是我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创新点。
过去,我们认为高端西餐与抖音之间似乎没有太多关联,因为抖音更多面向大众化消费。所以,当我决定尝试在抖音上推出团购活动做午市套餐时,也曾遭到了团队的质疑,认为可能会影响晚市,甚至有团队成员认为,团购吸引来的客人不是我们的核心客群,还认为会影响品牌形象。
但我认为,创新就是要大胆,不尝试就永远不知道结果。所以我在抖音上推出了500元的午餐团购,只花了3万元左右就拿到了约80万的销售额。可能连锁餐饮品牌会觉得80万不算什么,但对于高端餐饮来说,这是一个破天荒的数字。
我现在依旧认为,对于高端餐饮来说,抖音团购简直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我建议大家也可以去尝试,但一定要注意策略和细节,包括对菜单的精心设计、视频的策划拍摄等多个环节都要注意。
此外,私域流量的积累也非常重要。尤其对于高端餐饮品牌而言,针对特定人群,抖音、小红书的转化可能没有那么高,但私域的传播效果一定很好,而且它是一个免费的流量池。
我们三年多来建立的私域流量池已经成为我们的流量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它不断经营客户,增加客户粘性,并鼓励他们复购。这个庞大的私域流量池也给了我们开设其它门店的底气,因为我们可以实现门店之间的流量互导。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通过私域流量进行了很多跨界的合作,比如与宾利、玛莎拉蒂等,也有与一些酒厂如路易十三等进行互导流量,举办联合活动。这种精准的引流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客户。
未来,我们还计划进一步拓展客人来源,比如在香港建立社交媒体账号,吸引更多香港客人到我们的餐厅。
2023最受年轻人欢迎的餐饮品牌”城市系列榜单,本月发布第四份——深圳版。榜单针对总部在当地的连锁品牌,由餐宝典基于企业实力、本地门店数量、消费者满意度、好评率、差评率、门店存活率以及分析师评价等指标,依托NCBD大数据测评模型综合得出,满分100分。
经过评审,最终登上“2023最受年轻人欢迎的餐饮品牌(深圳)”榜单的有:喜茶、乐凯撒、奈雪的茶、木屋烧烤、老碗会、猫员外、尊宝比萨、农耕记、四季椰林、茉莉奶白。
< class="pgc-img">>1 是“美食荒漠”,也格外包容
说起“美食荒漠”,深圳总是榜上有名,她很容易被人吐槽“在这里找不到可吃的”。而且这种吐槽更多来自于本地人,来自于在本地生活和工作的人。在他们看来,如果要请外地朋友吃饭,那恐怕就只能去吃湘菜了。
以上是从消费者的角度给深圳贴上了“美食荒漠”的标签,其实,要看一个城市是不是“美食荒漠”,还有一套评判标准,即:看当地最受欢迎的餐饮品牌,是否都是(知名)连锁品牌。如果是,那就说明这个城市本土的餐饮缺乏积淀,只能任由连锁品牌在这里攻城略地,基本可以断定她是“美食荒漠”无疑。
餐宝典提出的这套评判标准,在另一个著名“美食荒漠”——上海的身上已经得到了验证(点此查看上海最受欢迎餐饮榜单),现在在深圳身上也同样得到了验证。细看深圳的这份榜单,上榜的10个品牌,竟没有一个能代表深圳的餐饮。
不过,对于大城市来说,“美食荒漠”往往又意味着格外开放、格外包容,五湖四海的口味、南来北往的风情,都能在这里生根发芽。在深圳这份榜单上,仅仅10个品牌,我们就能见到茶饮、披萨、烧烤、面馆、小酒馆、湘菜、椰子鸡共7个餐饮品类,而且又能简单区分为中式的与西式的、人均过百的与人均十几的、休闲餐与正餐,当真是五花八门,令人称奇。
深圳餐饮,就是这样包容,这样百花齐放。而其中开得最艳的一朵花,非茶饮莫属。
2 茶饮的顶流与新星
NCBD(餐宝典)的数据显示,深圳的饮品店数量在全国仅次于广州,超过12000家,其中的典型代表,自然是喜茶和奈雪的茶。
一个城市走出了两个顶级茶饮品牌,目前在全国来看仅有深圳一家。之所以能如此,与深圳讲究开放、创新、务实的精神密不可分。这两个品牌开风气之先,引领并推动了国内茶饮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双双从深圳走向全国、走出国门。
喜茶和奈雪现有门店都超过了1100家,其中喜茶在开放加盟后发展迅猛,今年新开店已超过400家,门店数已反超奈雪100多家。奈雪则是在坚持主品牌直营的同时,通过控股的乐乐茶来放加盟,从而来扩大市场份额。
这两个品牌还都热衷于联名,在它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饮品品牌都开始跨界联名。喜茶最近和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的联名堪称现象级,在线上贡献了多个热搜,在线下则引发了多地消费者的抢购,堪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纵观喜茶的历次联名,可以发现它的手笔越来越大、调性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注重文化属性。比如这次和FENDI的联名,主要内容就包括5月19日至6月16日,双方携手在北京的FENDI“hand in hand”匠心艺术展中,带来“hand in hand茶室”及具有中国彝族特色的限定产品体验,以表达对手工技艺和当地传统文化的敬意。又比如今年五一前,喜茶与11个城市的文旅局联合推出城市文旅冰箱贴,传播各地特色文旅资源。
< class="pgc-img">△图自网络
>不同于喜茶和奈雪的“资深”,本次上榜的茉莉奶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后生”。2021年2月,茉莉奶白开出第一家店。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是一个主打茉莉花茶的茶饮品牌;更准确地说,它主打东方白花+鲜奶的结合,对茶叶的要求比较高。同时,它还着力打造东方美学体验,在国潮风行的当下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茉莉奶白现有80余家店,已进驻上海,是茶饮行业一颗值得注意的新星。
3 还有两个特色
深圳餐饮的特色,除了饮品店多,还有两个“多”:湘菜多、椰子鸡多。
据餐宝典统计,深圳现有超7000家湘菜馆,这一数据远超广州,更是上海的约2.5倍,仅次于长沙。之所以深圳会有这么多的湘菜馆,原因倒也不难理解。一来,广东和湖南接壤,很方便湖湘人民南下,进而也带动了湘菜南下;二来,深圳是个新城,是打工的乐土、淘金的天堂,吸引了包括湖南在内的天南海北的“打工人”,而口味比较刺激、价钱比较实惠的湘菜,就成了人们每天收工后的不二之选。
深圳的湘菜品牌中,农耕记是佼佼者。它打出的口号是“湖南乡下菜,深圳城里卖”,在店面装修上则突出一个“土”字:黄土墙、红灯笼,高高吊起的腊味,成筐的土鸡蛋,码放在箩筐里的辣椒……如此十足的“土味”,让人在摩登大都会体味乡野风情,受到了各路食客的追捧。农耕记现有门店60家,其中九成在深圳。
< class="pgc-img">>在深圳,椰子鸡店的数量自然无法跟湘菜馆比,但相对来说比其他城市要多一些。有人调侃说,这是因为深圳的打工人更需要喝鸡汤。这当然是玩笑话,真实的情况是,椰子鸡这个细分的火锅品类正是从深圳发展起来的。有人奇怪:不是“海南椰子鸡”吗?的确有这个说法,但它也的确是由一位马来西亚华侨在深圳发明的。当然,椰子鸡的发展也离不开海南——海南不光有椰子,还有著名的文昌鸡。
深圳的椰子鸡店有近1500家,比较出彩的有四季椰林(在本次榜单上排名第9)、同仁四季椰子鸡、润园四季椰子鸡等等。
4 结语
深圳的餐饮,除了饮品、湘菜和椰子鸡多,潮州菜、烧腊和一些小吃也不少。其中又以快餐居多,因为“打工人”的需求委实太旺盛了。
如果要用两个词来形容深圳餐饮,那无疑该是——活力和锐气,一如整个城市一样。这样的特质,恰恰也正是本次榜单所反映的:虽然还谈不上什么积淀,但已经在岁月的流转中刻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