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年初之际,以哈尔滨为代表的各地文旅部门纷纷掀起了争取线上流量和线下游客的“内卷”热潮,产生了一波又一波联动效应,为2024年的旅游市场带来了“开门红”。新春将至,随着春节假期临近,游客的出游热情持续高涨,各地文旅部门早已摩拳擦掌,开启“宠客”模式,因地制宜推出别出心裁的新春文旅活动,为新春出游带来新鲜玩法和多样选择。
“尔滨”带着东北的“冰雪文化”火了,同在黑龙江省的同江也“蹭”了一回热度。近日,同江市文旅工作者带着当地的非遗技艺传承人穿着鱼皮衣,举着鱼骨画,唱着伊玛堪(赫哲族曲艺说书形式),带着当地的土特产,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亮相,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推广赫哲族的民俗文化。
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蒋丽丽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捕鱼是赫哲族的传统生产方式,而冬捕更是一项能充分展现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和冰雪魅力的活动。从祭湖、醒网、破冰,到下网、打眼、走杆,再到拉网、出鱼,每一个环节都独具民俗风情。这个冬天,街津口赫哲族乡为游客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旅大餐,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体验泼水成冰、滑冰滑雪、狗拉爬犁等东北特色冰雪娱乐项目,还可以深度感受冬季捕鱼、全鱼宴品鉴等一系列具有赫哲族民俗特色的活动。赫哲族冬捕文化研学路线让有孩子的家庭游也能收获满满。
蒋丽丽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当地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范旅游伴手礼市场的价格和餐厅用餐价格,以避免价格不透明及景区溢价现象的发生。
地处北岳恒山脚下的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围绕过节的各项文化活动紧锣密鼓向前推进:工人师傅忙着对县城街道的灯进行装饰;浑源古城内的古玩街正在进行运营前的扫尾工作,准备春节期间正式对外开放;迎春晚会也在抓紧彩排中……
浑源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东皞向记者介绍,今年为了迎接各地游客,浑源县在古城布置了七彩国宝照古城灯组、彝器青铜器灯组、芪福芪乐凉粉宝宝灯组等,展现古城文化韵味。此外,浑源县还将举办“厚道浑源中国年”系列活动,为游客和群众送去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为春节假日旅游注入活力。
为方便游客出行,活跃假日文旅市场,浑源县推出了“从2月1日-29日,除悬空寺登临外,全县所有景区景点一律免费”的政策。
浸润着民俗文化的“年味儿”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也日渐浓厚。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镇长叶启龙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新春即将到来之际,黎阳镇围绕“中国年 徽州味 就在徽州过大年”主题,以民俗文化、特色美食体验为重点,给游客准备了一场场年味浓浓、趣味十足的文旅盛宴。
除“游鬲山 迎新春”活动、到黎阳in巷体验“黎阳禧市”庆祝小年活动外,春节期间,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隆阜老街将开展“东原故里文化过大年”系列活动,有“红领巾小导游”为游客讲解隆阜历史文化,有书法爱好者在桃花岛南头实践广场为群众写春联送春联。隆阜正街还借清代哲学家、考据学家戴震诞辰300周年之际,进行戴震文化集中展示,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本地历史文化。此外,在黎阳镇还可以品尝到徽州特色美食,灰汁裹粽、笋干火腿、毛豆腐、臭鳜鱼等等,都能让游客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叶启龙预测,这个春节小长假,黎阳镇将迎来又一次游客接待高峰。截至记者发稿,当地民宿房间已售出六七成,几个大酒店的年夜饭均已预售罄。为了保障游客安全,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黎阳镇成立了春节期间活动保障专班,落实保障机制,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志愿者对镇域主次干道等主要区域进行卫生清理,并悬挂红灯笼,营造喜庆欢乐的节日氛围。
阆中被称为“春节发源地”。2023年12月17日,阆中古城机场正式通航,游客在春节小长假可以实现一场“拜春节之源”的旅行。1月18日,阆中古城过大年暨2024落下闳春节文化活动在古城张飞广场开幕,活动现场,舞龙、舞狮、踩高跷、演皮影戏、“春节老人”送福等民俗项目接连上演,迎接即将到来的龙年。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旅游科副科长张秋静告诉记者,这项活动将持续到2月25日(正月十六)。
张秋静介绍,为了提升服务水平,阆中古城还开展了“对标对表提升、微笑点亮古城、古风古韵穿越”三大行动,以游客需求、市场需要为导向,切实为游客和涉旅商家提供服务,延长旅游产业链条。
在构建“友好型”的旅游目的地方面,哈尔滨树立了一个标杆,在“尔滨”的带动下,各地文旅部门越来越“听劝”,并因此引来了一波波流量关注。然而,是否“宠客”与“听劝”就能将线上流量变为线下客流?更重要的是,是否能提升游客的体验,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看来,要想提升游客的体验,还要深刻理解场景化和沉浸式的内涵,并在文旅产品创新、服务优化的过程中深入践行。所谓场景化,其核心在于换位思考,通过时间场景、空间场景、融合场景等视角,解决好游客“此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此愿”的问题,营造好触发其消费欲望的氛围,因此一定程度上,场景化就是要营造一个气氛化的空间。沉浸式的核心在于引人入胜,通过科技应用赋能、内容创新赋能、环境美学赋能,吸引游客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体验空间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深度体验。
厉新建认为,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消费,要想让旅游者满意,不能只靠旅游景区等基础旅游供给,更要靠跟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期间所有相关供给之间的协同,要拼的是旅游目的地涉旅的整体配套和产业生态。这也是全域旅游最基本的市场逻辑和内在的发展理念。(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
击右上方“关注”,第一时间获取科技资讯、技能攻略、产品体验,私信我回复“01”,送你一份玩机技能大礼包。
---------------------------------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新的购物方式开始兴起,例如线上购物、同城快送和社区团购等,对传统零售业形成剧烈冲击。迫于经营压力,许多传统零售业商开始调整经营策略,有的现在已经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扭亏为盈实现增长,而有的已亏损多年,还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人人乐就是其中之一。
人人乐最近对外发布公告称,“鉴于部分门店租约到期而无法续租或销售业绩持续下滑,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或出租方不能满足门店开业经营条件等原因,截止至今年6月30日,人人乐将关闭19家门店”。消息一立即出引起了许多人人乐老顾客的讨论,到底是出于怎样的原因,让这样一家曾经的本土老牌零售企业,陷入关店和亏损的境地。
自身原因:价格战与门店扩张
1996年,何金明在深圳成立人人乐,并在深圳市南山区建立起第一家人人乐超市,同期进入深圳市场的还有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人人乐并没有被打败,反而越挫越勇,找到了赢得顾客的方法。
当时的深圳人人乐除了开业初期客流量爆满外,之后因受到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冲击,客流量大幅度下降。为此,人人乐学习沃尔玛和家乐福的经验,如超市货架布局、商品摆放和人员管理,并通过折扣活动和降价的方式,提升门店客流量、吸引顾客回购,其中有趣的案例是人人乐的购物促销活动。当时为了反击两位巨头,人人乐先是进行开启为期一周的购物节,大量吸引顾客进店消费,紧接着又开启一场促销活动,沃尔玛看不下去也跟着搞了一场促销活动,结果人人乐以装修为由关店,最后又突然开店,搞得沃尔玛团团转。
在此之后,人人乐迎来了高速增长,连续获得深圳市百强企业、广东省百强企业、中国连锁企业3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等荣誉,成为许多人眼中本土零售企业抗衡国际巨头的代表。但人人乐后续连续亏损的原因,其实在初期就已经埋下。
不断扩张开店的人人乐,与沃尔玛家乐福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伴随着永辉、华联、欧尚等超市的入局与扩张,零售超市开始慢慢内卷了,价格战开始出现。为了增加客流量,许多超市纷纷采用降价的方式吸引顾客,人人乐早期就通过降价的方式与沃尔玛和家乐福竞争,而降价的方式并不能一招通吃,除非你的价格低且保证产品质量,关键还得考虑盈利问题。
一味地降价的确能吸引顾客,同时也带来成本的上升和毛利率的降低,使人人乐背负着巨大的资金压力。那该如何解决资金困局并快速扩张开更多门店呢?
2010年,人人乐成功登陆A股上市,在当时被誉为“民营超市第一股”,一时间风头无二,凭借募集到的更多资金,人人乐陆陆续续在全国各地开设更多门店,开启了扩张的道路,仅2011年就新开了24家新门店。
与其它超市不一样,人人乐没有采取撒网式扩张战略,而是采用蜂窝式战略。在一个区域内选择一个点,即重点拓展门店或区域中心门店,待该区域发展成熟后(注意这里的成熟指的不是非要本区域最强,也可是相较于其它超市不弱),再迅速多开更多新店,像蜂窝一样内部的蜂房连接着其它蜂房,最终形成区域优势。
人人乐蜂窝式的发展模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撒网式扩张战略带来的资金浪费,但也容易漏掉关键市场,无法形成全方位的品牌效应。另外,这样的扩张模式容易产生一些“中庸”的门店,即高不成低不就,相较于其它品牌连锁超市没有太多优势。许多老店的关店原因都是“扭亏无望”,因为有的区域门店一开始就不具备优势,长此以往影响整体经营。
从数据来看,人人乐自2012年开始走下坡路,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出现4亿元以上的巨额亏损。为了遏止亏损,人人乐在关闭部分门店的同时还在其它地方开设新门店,以2019年至2020年为例,门店总数分别是138、144和149家,保持正增长势头。这样一边亏钱一边花钱的方式,难以提升人人乐的整体经营业绩,2020年人人乐营收同比大跌21.31%,在《2020年中国连锁百强》榜中排名57,远远落后于第4名的永辉、第7名的沃尔玛和第11名的联华。
除了价格战和上市后的门店扩张外,人人乐的自身问题还有很多,例如管理混乱和人才流失等,而外部原因更不能忽视,互联网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迫使老玩家们不得不选择革新。
外部原因:新购物方式崛起
2009年开始,每年的双十一都是一场盛大的线上购物节,双十一的销售额一路攀升,从第一年的0.52亿飙升到2020年的3723亿,互联网购物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你是不是也喜欢这样?平时想买东西时总喜欢对比网上的价格,或平时太忙没有时间逛大型超市会直接选择网络购物。
新购物方式的崛起让传统零售业进入寒冬,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同城急送和社区团购的到来,将线下门店的电器和生鲜果蔬纳入同城线上线下购物行列,打了人人乐一个措手不及。人人乐也不是没努力过,包括线上微店、云店和人人乐园APP,实现线上业务增长,但线上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较低(2020年为3.09%),还难以拉动整体业绩的提升。
与此相比,永辉超市的革新更全面,通过构建常温仓和冷链仓的方式,巩固生鲜领域优势,另一方面在打造永辉生活APP的同时,又与线上购物巨头之一的京东展开合作,通过京东到家的快速服务弥补自身的不足,积极拥抱互联网。
同样都是买,我为何要选择你这家呢?仔细分析零售业里的优秀玩家会发现,它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优势或独特模式。沃尔玛是资金、供应链、物流和仓储,永辉是生鲜供应链与企业合伙人制度,Costco(开市客)为库存、供应链和独特的会员制。只有具备自己的行业优势,形成自己的专属领域,才能持续吸引顾客并形成正循环,在面对互联网崛起时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冲击,有更多缓冲的时间。
说到底,人人乐并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行业优势,在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时反应也不够快,目前的线上业务虽有一定增长但前途并不明朗。内外部多种因素的结合,致使人人乐出现多次亏损,让人人乐变得不再快乐。
关于人人乐的未来,它应当找到并形成自己的行业优势,提高不可替代性,在发展自己线上服务的同时,积极与头部互联网厂商展开合作,提高线上购物体验。以后的线下零售业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各家都在巩固优势弥补劣势,留给人人乐的时间不多了。
---------------------------------
以下内容为工具箱资源,欢迎大家阅读获取。
微信主题终于可以自定义了,支持动态皮肤,比QQ秀还好玩
三星上线体验网页,iPhone也能使用三星系统?竟毫无违和感
老司机必备!一键隐藏手机里羞羞的资源,再也不怕别人发现了
安卓手机一键变iPhone,UI切换很轻松,随时体验苹果系统
华社成都7月19日电 题:幸福乡村引“客”归
新华社记者杨三军、陈健
盛夏的烈日炙烤着柑橘园。32岁的新型职业农民刘沈厅正用他自己研制的滴灌系统,为柑橘树“补水”。
这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不仅是一位种着130亩柑橘的果农,还是有着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历的返乡创业者。
近年来,在农业大省四川,大学生、农民工、农民企业家等有知识、有见识、懂经营的人才回流农村,正汇聚成助推乡村振兴和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力量。
“前些年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很严重,年轻人愿意回来的很少。这可能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机会,可以凭借知识和文化,做出一些与众不同或者更有创新性的东西。”刘沈厅说。
2016年底,怀揣着在农业上闯出一片天地的想法,刘沈厅回到家乡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农村。他在果园里尝试新的种植技术,就以自己研制的滴灌系统为例,成本低、不怕堵,解决了传统滴灌系统操作繁琐、成本高、对水质和肥料品质要求高等缺点。2019年,刘沈厅的果园产了15万公斤柑橘,销售收入达130万元。
2019年10月,刘沈厅联合当地果农,创办了彭山区果业商会,目前已有500多名会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农产品销售带来巨大挑战,但彭山果业却一反常态地逆市上扬。这得益于果业商会搭建的“线上+线下”中转平台,采用远程视频洽谈,直播看货、监控采摘,外地采购商不用来本地,果子“无接触”就能卖出去。
截至目前,彭山区已认定像刘沈厅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100人,领办家庭农场70家,形成了以新型职业农民为引领、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吸引高学历青年投身农业农村事业的局面。
除了大学生,返乡创业农民工也成为带动乡村迈向小康生活的“生力军”。
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下八庙镇安居村,安居家庭农场的100多亩蔬菜长势喜人,几名村民正在路边的田地里收菜、装车。41岁的返乡农民工文富群是这个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她曾在北京打工多年,增长了见识,积攒了资金,也积累了一套经营管理的经验。如今她的家庭农场吸纳了六七十名当地村民务工。
60岁的贫困户李中群说,她家中1亩多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每年租金600元。她又在这里打工,一天工钱约60元,每月收入一千七八百元。在文富群创办的家庭农场带动下,李中群每年增收约2万元,成功脱贫走在了小康路上。
“脱贫攻坚战刚打响时,村里650户人,就有106户贫困户。”安居村党支部书记蒲光敏说,这几年,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创办了十多个项目,带动贫困村民脱贫奔小康。2019年,村里最后4户贫困户也成功脱了贫,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一些农民企业家也正在反哺家乡。在四川省仁寿县汪洋镇上游村,沿山而建的村道通到村民门口,民宿客房点缀在山间,犹如一幅水墨画卷。
50岁的农民企业家张贵华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他戴着眼镜、瘦瘦的,因为从小家贫,十几岁就外出务工,从煤矿的背煤工干起,先后干过搬运工、打砖工,经过20多年艰辛打拼,后来在成都开办了自己的企业。
现在,在仁寿县委、县政府引导下,张贵华回到家乡,担任上游村的“乡村振兴主任”。他先是出资500余万元为村里修路,建起一条3公里的村道和一条4公里的生态旅游休闲走廊,还出资将天然气和自来水接入了全村370余户村民的家中。依托村里的山林生态景观,张贵华依山就势建成了以农家特色餐饮、户外健身游乐等为特色的生态农家乐,吸纳当地100余人就业。
仁寿县实施“乡村振兴书记(主任)选派计划”,目前已优选771名像张贵华一样的在外优秀创业人才、在外务工经商能人、返乡创业明星,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带头人。
“家乡过去穷得只有荒山坡、枯水塘,现在荒山变绿、水塘变清,愿意到村里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张贵华说。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