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行业虽然看着红红火火,也唯有里面的人冷暖自知,竞争其实非常激烈,并没有稳赚不赔的好生意。想要创业开店,就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要有好产品、好服务、好营销以及好位置。
那么,新手开餐饮店应该先选品还是先选址?
选品重要还是选址重要?
新手决定踏入餐饮行业创业开店之际,找对品类和找好铺面同样重要,选好经营品类和选好铺面地址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可以互为参照。在选址和选品这两件事情上,在哪个上更有优势,就可以先从哪个下手。
先定品类再选址
方向更明确,更有针对性
如果已经想好要做什么品类项目,或者说本身已掌握某品类的核心技术,就可根据该品类特性、消费定位、目标客群等去匹配具象的铺面位置,这样做选址更有针对性,方向更明确,执行起来也更高效。
“ 大家定好品类落实技术时,不论是学技术还是找加盟,都要找专业靠谱的。不专业的培训机构,工艺落后,产品老旧,技术没特色,即便学费低,也很难在市场站住脚。而不靠谱的加盟商,技术不到位,资金打水漂。 ”
比如看好披萨、炸鸡韩餐、手作汉堡等西快品类的伙伴们,落实好产品技术后,接下来选址时就可考虑去成熟的居民楼社区、大学城、写字楼附近、商业街门面房、城市步行街等相应商圈比对考察,来决定它的可行性,寻找合适的铺面位置。
● ● ● ●
重点关注有效人流量(要区分阴阳街道、假性人流等)、交通便利程度(台阶、绿化带、停车、可视度等)等,在可承受的资金范围内,占据有利门店位置,敲定风格着手装修,制定门店营销方案,全力推动门店曝光,组合丰富有特色的产品,定期推出引流拓客活动,增加顾客消费黏性,逐步积累稳定客流。
先选址再定品类
占地利优势,选品要契合
如果有相关人脉铺面资源,能快速找到较为理想的铺面位置,就可先定下铺面,再根据商圈现状和市场需求,去找到适合的品类,一步步缩小、一步步聚焦,再去掌握相关品类的核心技术。
“ 还没创业的时候,感觉哪哪都是商机,处处都是旺铺,但等到自己真正要创业开店的时候,想要找到好铺面好位置真的很难。毕竟一个好的开店位置竞争是比较大的,好铺面没有那么不容易得到。地址选得好,开店成功的概率才能大大提高。 ”
良性的商圈生态更紧要。大餐饮扎堆小品类难行,小品类扎堆大餐饮难做。调查清楚商圈现状不同业态不同品类经营状态,再去选择更契合的经营品类。此外,有些品类适合做邻居,能够扎堆生存;而有些品类则要避开同行,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 ● ● ●
新手小白如果在选址上没有优势,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最后可能还会掉了坑选错址。一旦选址不理想,后期营销上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线下线上全渠道都要多发力,才能尽可能增加曝光引流,新店才有可能获得发展的一线生机。
另外,如果早早签订铺面,却没有合适的项目定位,店铺会一直空着,没办法着手风格设计店铺装修,而费用也要一直承担着。对于启动资金有限的创业人而言,这些都是徒增的不必要投入。
餐饮行业涌入者铺天盖地,
看着热火朝天,实则日新月异,
铺面“改朝换代”的速度快得惊人,
很多门店开业热热闹闹,个把月就换了新颜。
昨天还是火锅店,今天就成了粉面馆,
明天可能就变成烧烤铺。
“ 选品和选址是相辅相成的,唯有选址契合选品,契合商圈消费属性,才能让开店的成功率倍增。即便是老餐饮人,找到新商圈里新开一家门店,直接全盘复制(经营产品、运营模式等),也未必能能匹配消费客群,旺街不等于旺铺,好品不等于好卖。 ”
< class="pgc-img">>选品和选址
一招鲜不能吃遍天,餐饮人开店创业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产品是门店的竞争力,选址对了等于成功一半。而服务和营销是体验是特色,也很重要。
从创业初期,就应该规划准备,选对赛道,选对品类,选对店址,拒绝价格战,做好客单价,做出差异化,提升复购率,后期才能稳健。
<>战略层做思考起点,策略层做切入,最后才是执行层落实。
本文2122字;需6分钟阅读;阅读建议:先收藏后细读
当你第一次准备开一家餐厅时,你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是先确定选址、起名、做招牌,还是计划门店设计、招聘工作人员、注册工商资质?
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工作都是必要的,但这些是还没着手开店就需要放在一起思考的吗?
未必。
< class="pgc-img">>如何开一家餐馆?该如何思考这件事?
通常面对一个问题,大部分人很容易立刻切入到执行层,因为见效果,「别管三七二十一,干了再说!」
其实不是这样,应该从战略层做思考起点,策略层做切入,最后才是执行层落实。
下面笔者为你逐层拆解:
战略层:做什么、做与不做
战略就是全局规划、方向制定、业务分割。
即我们要做什么事?这件事能不能做?做立项和布局。
能不能开一家餐馆?怎么开?首先思考这几个维度:
1.市场规模
都说线下店拼的就是选址,因为流量大,但构成市场规模不止人数这一个要素。
通常我们认为:市场规模=人数x客单价x消费频次。
综合这三点考虑,如果在客流固定情况下,改善另外两个要素,也能提升整体规模。
而全饱和状态,即三个要素都是最大值,是最佳状态,也就是这个地方顶了天能赚多少钱。
举个例子:如果开饭店每年成本50万,这地方人吃饭消费每年最多40万,那就立项不成功,开一天赔一天。
而即便是100万,那是理想状态,实际也要在每个要素中打折,最后算下来可能利润也不会太高。
< class="pgc-img">▲市场规模直接决定了你能分走多少蛋糕
>2.用户需求分析
市场规模再大,也不全是你的收入,你只能服务其中一部分人群,就是确定你的用户画像,可以用以下四个标签做浅层分析:
①身份标签:我家餐馆是做给什么人吃的?
小资、学生、白领,还是泛大众?多大岁数?进而就能确定自己的餐厅定位。
②触点标签:他们的活动半径多少?吃饭习惯是什么?是喜欢堂食还是点外卖?我在哪儿找到他们?
③需求标签:他们喜欢什么口味?喜欢健康轻食还是油炸快餐?如果三家饭店并排开,来我这里的消费意愿有多强?
④能力标签:他们消费能力如何?一次日常吃饭花多少钱?请客、约会花多少钱?由此可对自己的产品定价做参考。
用户确定后,也就能大致知道他们的客单价和消费频次。
明确目标用户,就能算出自己能从整体市场分得多大一个蛋糕。
依然是那个模型:餐馆收入=人数x客单价x消费频次。
只是这一次,人数、客单价、消费频次要根据你服务的目标用户来定。
< class="pgc-img">▲做好用户画像对餐饮行业而言同样重要
>3.产品分析
确定用户消费需求后,就是提供产品满足需求,可参考以下三点:
①做竞品分析
在你周边有多少家饭店、每家规模多少、店面装潢风格、中餐还是西餐、菜品如何、价格高低、生意怎么样……
尽可能多面详细调查,这样你会对这块区域的餐饮消费情况有所了解。
对比每家分析,就可以知道这里人的饮食喜好分布、消费能力情况,避免你开店的时候自说自话,要么定价太高,要么口味别人不喜欢。
< class="pgc-img">▲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②打造自己的产品
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自家有没有独门私房招牌菜?
是价格低、口味好、环境佳,还是服务优?
即在做完竞品分析后,能否提供差异化优势。
如果别人卖包子,你也卖包子,给出一个选择你的理由。
< class="pgc-img">>③产品竞争壁垒
如果你开了一家奶茶店卖得特别火,别人能否复制你在隔壁开一家?
明确你独有的优势是什么:是独特配方?最佳选址?网红背书?还是“商场老板是我小舅子,只允许我一家在这儿开”?
生意小还好,一旦做大,别人抄你分分钟的事,你的所有积累就是为他人做嫁衣。
逐条对过,发现自己提供的产品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接着就是找人来做这件事了。
④团队组建
事儿没问题了,谁来做?
厨师、服务员、清洁工谁当?
准备招多少人?
能够担负店面所有运营?
营业利润能否cover人员成本?
这点,你自己算笔账就好。
< class="pgc-img">>⑤资本运作
别误会,不是教你融资、A轮B轮最后上市,而是懂得用资本方法规避风险。
如果事儿、人都没问题,你对开店赚钱有信心。
但是缺少启动资金,怎么办?
其实不需要完全自己承担,除借钱外,你可以邀请你的亲戚朋友成为合伙人,设计合理的回报机制,以此来分散风险。
而不是把自己多年积蓄用来做一次性博弈,破釜沉舟、一意孤行,这非常不理智。
< class="pgc-img">▲分散风险,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执行层: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
经过以上几点思考,基本完成了战略层布局。
于是你就知道自己这家餐馆能不能开,如果开起来大致经营情况如何。
1.策略层:方案集合、行动方针。
举个例子:隔壁新开一家餐馆,菜品、价格和你基本都一样。
这时你就可以制定两种策略:差异化策略(打造不一样)和低价策略。
如果你发现周边所有餐馆都是上菜慢问题,那么你就可以制定「快」策略,没错,你的策略就是快。
策略是为达到一个目标制定的方向和行为准则,是战略和执行链接的桥梁。
承接战略细分下来的任务,同时也是执行层的行为准则。
2.执行层:干就完了
在经过战略层、策略层分析后,确定无误,最后才是实际做事的部分。
比如推出新品或新的消费体验来打造品牌差异化;
或优化产品结构、寻找更优惠的供应商来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后厨工作流程、采购自助点餐机器来提高翻台率等等。
即实际做出的每一步动作,看似简单,但都包含着战略思考,不是随便做出的。
也只有从战略起点往下搭框架,你的执行动作才有条理、不繁乱。
缺乏战略支撑,执行就会苍白无力。
战略是树干,稳定扎根;
策略是树杈,全面扩散、野蛮生长;
执行是树叶,最终呈现,所有落到实处的动作,也是最后才要考虑的东西。
这才是做一件事该有的思考逻辑。
你还记得你决定开店时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
来评论区唠唠呗~
本文作者:苏佬师
本文来源:苏佬师(id:sulaoshi886)授权转载
餐饮人必读略有删改
>自己运营了一个汤类品牌,从设计装修到试营业,再到正式营业至今,营业从低到高,逐步平稳上升,目前每日营业额在4500元-5000元,店铺面积120㎡左右,有时营业额也会出现小波动,但最多不会低于3000元每天,绝大多数都是非常稳定的,下面跟大家分享下这三年的时间里我是如何经营管理的,总结有三点:
< class="pgc-img">>1.试营业不要做活动,开业再做活动
为什么要正式营业才做活动呢?因为试营业期间是餐厅的一个磨合过程,不论前厅的服务与卫生,还是后厨的加工生产与出品,都需要时间去实践并熟练,尤其是开店的模式不同以往。员工到了一家新店,不论他之前有多牛的工作经验,到了新环境与新的顾客群体,都需要时间去熟悉环境,熟练工作,了解顾客,都要从新磨合团队之间的默契度与配合度。而试营业刚好满足了这个实践需求。假如在试营业期间做活动搞引流的话,大批的顾客进店消费,员工的熟练度不够,配合度不够,就会导致服务跟不上,卫生做不好,菜品质量不稳定,出餐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了新店的口碑,也会因此损失一批顾客。因此,试营业是火了,而到正式营业反倒没人了。真假的良性运营操作应该是:等一切工作都进入正轨化后,就可以确定开业时间并制定开业活动计划,同时在试营业期间告知到店消费的顾客,我们什么时候正式营业,会有什么样的优惠活动。到那时正式开业,就算餐厅爆满,我们的员工也能从容面对,忙而有序。如此一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店面经营也就越来越熟练,越来越稳定。
< class="pgc-img">>2.抓住经常光顾的食客,做会员系统
正式营业后,会有很多回头客,而这类顾客就是保障我们餐厅营业额稳定在一定金额的基础。如果我们不去管理经营这些顾客,他们很有可能会被周边新开的餐饮店吸引过去消费,从而减少到我们店铺消费的频次,甚至有可能不再来。而这时就要利用我们新店的热度还没有降下来之前,好好的锁住这些回头客,让其能长久稳定的在我们的门店消费。如何能锁住这些顾客呢,那就需要我们做营销活动——会员系统。我现在运营的店面一直都有充值200元送30元的会员活动,同时会不断推出活动附加值,比如:除了充值200元送30元以外,我们还再免费送口罩一包或者牛年公仔一只,再或者是我们员工自制的大豆酱辣椒酱一瓶等,根据季节与节假日,不断变换附加活动,让顾客感觉每次充值赠送都不一样,消费体验感也很好。除了基础会员活动外,我们还定期选取更优质的顾客,送以特殊的福利或者节日的礼品,让这些顾客成为我们餐厅的吃货代言人,因为他们觉得好才是最好的广告宣传。有了这些稳定会员的不断充值与消费,营业额自然就稳定了。我们的每家门店基本上都有4000-5000个稳定会员,每日的会员消费占比在40%左右。
< class="pgc-img">>3.每年都要对店面进行经营升级
店面升级的目的就是让顾客感觉我们一直在进步,一直在改变,给顾客一个继续信任我们,相信我们的好理由。具体的经营改变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
a,不断更新我们的产品,随着季节的不同,饮食习惯的改变,要不断改变我们的菜品,满足顾客的口味需求。
b,不断更换店内广告装饰以及文化装饰,要经常给顾客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我们要给顾客的体验制造惊喜,让顾客眼前一亮。
c,服务卫生形象的升级,通过对迎宾口语的变化,卫生的整理方式变化,员工容妆服饰的变化,让顾客感觉我们是在用心去经营我们的餐厅,让其吃得放心,吃得舒心,吃得开心。
< class="pgc-img">>想要餐厅生意持续稳定,那就需要老板的经营思路一直要变,员工的技艺与服务要一直跟得上。员工与老板任何一方掉队,这家餐厅都不会稳定发展。因此,想要餐厅持续好,全体员工都要不断改变,不断的超越自我,不断地创新经营,不断的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