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杰是天源餐饮有限公司创始人,也是一个短视频博主,作为一个70后,他也赶上了时代的潮流,会举着手机记录下食客排队购买自家卤猪蹄的画面、后厨里忙碌的场景或是餐厅里食客爆满的样子,这都是他的视频素材。他将这些拍摄的素材进行简单剪辑后发布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和朋友圈里,他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都知道天源饭庄,获取更多的客流量。
梁存杰是个老餐饮人了,早年曾开过出租车,在1999年的时候在人民商场摆早晚摊,卖过早餐,米线,靠着勤劳,攒下一些积蓄,在老七号路开了一家川菜馆,2006年,他将经营多年的川菜馆改头换面,在解放路开了天源饭庄,名头也定格下来。2018年,梁存杰注册成立了禾天源餐饮有限公司,在解放路总店的基础上,又在南环路开了占地650平方米的新店,至此,他从经营个体商户转向了餐饮公司。
“那时候摆摊一天能卖三四百块,光是米线一天就能卖两三百斤,虽然辛苦,但是那时候年轻,而且也看到了餐饮的好前景,就坚持走这条路。解放路的天源开了16年了,很多顾客以前上学在这里吃,现在参加工作了还在这里吃,我们一直走的就是亲民路线,好吃实惠,这么多年,生意一直很不错,到饭点就爆满。”梁存杰回忆着过去,自豪地说着。
据梁存杰说,店里主打的是融合菜,以川湘口味为主,老碗鱼、湘西小炒肉、大盘鸡都是十几年的主打菜,去年,为了丰富店里的菜品,梁存杰也是不断地学习,推陈出新,曾经火爆全国的毛笔酥,还有爱心系列3元喜8烩面片。2021年,经过不断试验,店里推出了一款会说话猪蹄,8月份时,他拍摄的一期关于店里卤猪蹄的视频,达到了762.3万的曝光率,这让他的猪蹄迅速走红,成了安康的网红猪蹄,每天销量达到500斤左右。
猪蹄的火爆,让梁存杰看到了抖音的强大,他自知不太懂网络,就去学习并请教一些有经验的博主,买了专业设备拍视频,还请了胡子哥等网红来助力,收获了很好的效果,现在他频繁地活跃在拥有更多公共流量的线上平台,并要求店员也营销起来。
“短视频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帮助,这些年餐饮做的一直都不错,近几年疫情反反复复,确实遭受了很大的打击,当时我想把南环路的天源关闭了,但是作为一个企业的责任心,想着那么多员工还要生活,就咬牙坚持下来,这期间受到短视频的启发,也获得了很多的客流。”
店铺做大后,梁存杰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整日在灶台间忙碌,也不在是以前的个体户,作为一个企业,他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自2021年10月26日开始,天源饭庄推出给环卫工送温暖活动,向全市环卫工人发出了免费吃烩面片的邀请。在安康烩面片价格基本在10元到15元的时候,梁存杰推出了3元烩面片,就是想尽他所能给大家一些实惠。
上午十二点,记者在解放路的天源饭庄,餐厅里就已经坐满了。“这里挺好的,我在这里吃饭好多年了,单位就在附近,来这里方便又实惠,而且中午有免费的稀饭,尤其是夏天,喝上一碗凉稀饭,感觉很舒服。”食客梅女士一边吃饭一边讲着自己的感受。
食客郭女士告诉记者,她以前就在解放路上学,那时候中午吃饭都要排队,现在工作了,还是时常过来吃,实惠又好吃,感觉很家常。
相信食客的感受就是梁存杰做餐饮的初心吧,他始终坚持“真人真心真味,实材实料实在”,让顾客像是回家吃到家常菜一样,温暖又简单。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刘青
默奉献的志愿者、坚守抗疫一线的党员干部、日夜奋战的社区工作者……荧光虽微,愿为其芒。
每一位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都如同绽放在夜空里的点点星火,照亮并温暖着这个特别的季节。
有种精神是“党旗在抗疫一线飘扬”
“来,大家让一下,让这位老人先做!”28日中午,在罗源县松山镇采样现场,党员志愿者于国胤见一位老人步履蹒跚地拄着拐杖前来排队,立即将老人搀扶至前方优先检测。
北山村地处连江罗源交界处,是罗源县最大的行政村,同时也是沿海村,守住北山村就是守住松山镇海陆防控疫情的要害。
北山村地处连江罗源交界处,是罗源县最大的行政村,同时也是沿海村,守住北山村就是守住松山镇海陆防控疫情的要害。在核酸采样点,红马甲、党徽随处可见,“我们还设立了党员先锋岗,悬挂了鲜红的党旗,让党员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助力核酸检测工作。”北山村党总支部书记、主任于子赤告诉记者。
10月25日接到任务以来,市道运中心党员干部吴新军一直坚守在鼓楼区五凤街道屏山新村。测温、验码、宣传防疫政策,为群众解答疑惑、帮助老年人查看核酸情况……一天下来,吴新军一直忙个不停。
屏山新村是个无物业的老旧小区,其所在的永恒社区常住人口有8000多人,加上流动人口有近万人。“基层工作不容易,早8点到晚6点,一天没怎么歇过,碰到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还要耐心反复解释宣传,但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再累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吴新军说。
20日,刚做完手术的闽侯县廷坪乡青年干部谢靖仪接到了紧急工作通知,她不顾家人的劝阻动身返乡。“党员干部关键时刻就该站得出来、豁得出来。” 谢靖仪朴实的话语,道尽了所有党员的心声。
有种坚守叫“轻伤不下火线”
“主任,在加样仓只要坐着干活,我能坚持得住,让我留下来吧”“你脚已经肿得很厉害了,先回来再说,顶替你的小伙伴我们已经安排了,放心”……经过一番拉锯战,27日上午,福州肺科医院检验科主任黄明翔派了部车,终于把远在马尾琅岐福州市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奋战的陈艳“拽”了回来。
原来,25日晚,连续在核酸检测实验室加样仓工作的陈艳结束工作后,在下台阶时把脚给崴了。虽然伤情不明,但她知道此时身边同事都在抗疫最前线奔忙,不想给大伙儿添麻烦,也想着继续坚守在岗的她咬牙坚持着,果断拒绝了主任要把她替换回来的安排。
在肺科医院,“轻伤不下火线”坚守在岗的肺科人还有不少。“感谢团队里的每一位同志,你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当晚,极少在朋友圈发动态的黄明翔更新了自己的动态。
晋安区瑜立志愿服务中负责人、全国五好家庭王立勋、徐瑜夫妇第一时间奔赴晋安区茶园街道社区核酸检测点,投身战“疫”第一线。“我们退休了有时间,而且我们大部分人退休前是卫生系统的,有医学常识,来当这个志愿者最合适了。”徐瑜说。每天几个小时来回走动,徐瑜吹风受凉头脑发疼,但依然坚守岗位。站得时间过长,王立勋的腿都肿胀了起来,但他没有坐下来,而是默不作声拿起小喇叭又朝检测队伍走去。
有一种力量叫“青年一代的担当”
28日一早,在台江区文体活动中心核酸采样点,“90后”青年志愿者汪娃娃麻利地换上蓝色防护服,戴好面罩,坐在1号核酸采样通道的信息登记区,等待当天7时开始的区域核酸采样。作为台江区洋中街道的金融人才助理,这是她第一次“全副武装”地服务群众。
“我们平时在银行是服务群众,到核酸采样点也是服务群众,作为辖区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在基层社区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汪娃娃说,上岗的前一天晚上,她紧张得睡不着,总是担心由于自己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导致群众排起长队。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逐渐熟练掌握信息登记的流程,全身心投入战“疫”工作。
“来,请打开健康码!”28日,台江区检察院党总支党员干警詹炀锴又奋战在台江新港社区核酸检测现场,进行录入工作。从23日开始,詹炀锴积极配合社区助力核酸检测,维护现场秩序。这两天,他主动提出承担工作量较大的录入员工作。由于现场群众较多,他忙起来连喝水吃饭的时间都顾不上,常常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党的二十大对我们青年提出新的要求,作为一名‘95后’的青年干警和党员,只要组织需要,就要站得出来、豁得出去,扛起党和祖国对我们的期望。”
有一种感情叫“我们一起在一线”
“请打开核酸采样码!”28日11点,在仓山区城门镇核酸采样点,白云村支委林丽英一边提醒采样群众,一边录入信息,嗓子已经沙哑。这是她坚守采样点的第六天。
人群里,她的爱人作为党员志愿者来回走动,维持秩序,答疑解惑。同一时间,他们的女儿正在办公室里忙着做全镇的流调摸排,助力疫情防控。
此轮疫情发生后,一家三口坚守一线,在不同的岗位上同心抗疫,早上不到6点出门,晚上11点多才能结束工作,且毫无怨言。“我们苦点累点没关系,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林丽英说。
同样,在仓山区仓山镇先锋村的核酸采样点,仓山区政协工作人员杨林侃和母亲每天一大早必准时报到,引导群众有序排队、保持安全距离,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耐心为群众答疑解惑,不言苦累。
一个个活跃在抗疫一线的“父子兵”“母子兵”“夫妻档”们,共同构筑起我市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有一种温暖叫“汇聚众志成城的力量”
这几天,温暖与感动同在,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汇聚起众志成城的抗疫力量。
参加29日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需持“三天三检”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进入考场,位于永泰县葛岭镇的福州工商学院有511名考生需立即采样。葛岭镇党委、政府得知情况后,主动送服务“上门”,连夜为学生进行核酸检测。
高速公路出口车流量大,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为提高核酸检测效率,福清宏路高速公路收费站核酸服务站分为5个区——指挥区、(省高速)ETC平台预警系统区、小车查验区、货车查验区以及出入高速口引导拦截区,党员干部组成3个班次,每个班次40人左右,24小时值班值守,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实现车辆安全高效通行。
聚春园集团、福州尚干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也为抗疫贡献着爱心。企业工作人员们加班加点赶制出的一份份爱心餐食,源源不断地送往抗疫一线。
抗疫全国三八红旗手吴碧香此次抗疫又冲在一线,承担起街道被封控的3个小区服务工作。“白天参与这些小区核酸检测服务,晚上还要入户敲门,排查隐患,每天都从上午6点忙到晚上11点。”吴碧香说。
在马尾多个核酸检测采样点,82岁的郑敬柱老人说:“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很辛苦,我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配合核酸采样工作,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福州,加油!
(记者 谭湘竹 李白蕾 叶欣童 任思言 王玉萍 张铁国 朱榕 林文婧 钱佳宜 欧阳进权)
我接手饭店后,看到社区里还有一些流浪者和困难群体,我就萌生了要设立一些公益性质的服务来帮助他们的想法。
起初,店里的一些员工对此表示担心,觉得可能会有人滥用这个善意,来店里白吃白喝。
员工们也逐渐接受了这个理念。
王叔就是我认识的一位流浪汉。据其他居民说,他已经在这个社区流浪多年了。
王叔看上去四十多岁,但精神状态不太稳定。
有一天,王叔在门口徘徊许久。我察觉后主动走过去,问他是不是饿了,要不要来一份“温暖套餐”。
我让王叔在门外等一等,很快就拿来了套餐和一瓶水。王叔双手接过,小声说了句“谢谢”,就坐在路边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王叔对我的善意表示感激。
从那以后,王叔经常会在饭点时来到我的店里,每次我都会给他准备好免费的温暖套餐。
我看在眼里,对王叔的印象越来越好。
一天,我们地区刮起了大风雪。第二天早上我来到店里,发现门前的积雪不知何时已经被清扫干净了。
原来清雪的人是王叔,他在凌晨四点多就来了,可怜兮兮地拿着扫帚在大雪中清扫了一个多小时,也不告诉任何人。
我看了录像后,心里对王叔更加感激。我直接告诉店员,从今以后王叔来吃饭的时候都要多给他加两个菜,别叫他少要。
我想,行善最重要的就是一颗感恩的心。像王叔这样的人,即使外表与常人不同,内心也值得被理解和尊重。
一天深夜,我突然接到了警局的来电,说是我的饭店被盗了,让我赶紧去现场。
现场我看到卷帘门被掀开了一角,门锁也被剪断。我连忙翻看店内物品,发现除了柜台被翻乱了,其他地方没什么大的损失。
那个流浪汉正是王叔。
原来王叔晚上路过我的饭店,看见可疑人士在弄门锁,他二话不说就上前喝止。
王叔虽然受伤,还是挣扎着报了警。当时已是凌晨时分,路人甚少,王叔躺在血泊中,幸亏一位路人发现并叫来了救护车。
我听完立刻赶到了医院。王叔已经被送进了手术室,医生说伤势很重,生命可能垂危。
我在手术室门口焦急地等待着,不停祈祷王叔一定要平安。
手术进行了五六个小时,王叔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需要在医院进一步治疗观察。
在各方努力下,那伙歹徒很快就被警方抓获归案。
一个多月后,王叔终于康复出院了。我第一时间去接他,看到这位朴实善良的汉子有些腼腆地朝我笑,我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我为王叔重新购置了干净的衣物,又请他去做了全身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他并无大碍,只要调理精神状态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王叔欣然接受了我的好意,从此开始在我店里工作生活。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态度非常好。
我相信,善有善报,王叔救了我的小店,上天也一定会保佑这样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王叔在我店里工作后,我继续发扬善心,持续为一些困难群体提供帮助。比如增加“温暖套餐”的数量,或者为流浪儿童等弱势群体募集物资。
我的饭店生意因此也变得越来越红火,获得了很多好评。我开心地跟我爸说,这都是因为我们积极回馈社会才有的好报。
我爸说:“他只是个流浪汉,救助他花了那么多钱,很不值得。而且还让他住店里,会影响我们的生意。
这件事让我和爸爸爆发了激烈争吵。我心灰意冷地跑回了房间,不停地流泪。
我莫名其妙和姐也大吵了一架。
之后几天我都很苦闷,我姐也不怎么跟我说话了。我去商场采购时,竟然碰到我姐和王叔在说话。
我见状赶紧过去,劝姐姐不要这样。我姐很愤怒地说:“他是在咱店里偷东西了,你还为他说话!”我吃惊地看向王叔,他的脸色很难看,低声跟我解释是有几个苹果不小心掉包在他袋子里了。
我了解王叔的为人,知道他不会偷东西。我恳请姐姐相信王叔,但她态度强硬。
这件事让我们姐妹关系跌到了冰点。
回到店里,我痛苦地跟王叔说了此事。他看上去很自责。我说这不是他的错,是我家人太固执不明事理。
我红着眼睛跟王叔说,我会再想办法说服我的家人,让他们接受王叔。王叔点点头,对我说:“你是一个善良慈悲的人,一定会得到好结果的。
为了王叔,也为了我自己,我决定一定要想办法化解这些家庭矛盾,让我的家人重新团结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沟通,我终于让我的家人理解和接受了王叔。
我找机会细致地给我姐解释了当时王叔被误会的经过,还出示了监控录像,证明王叔的清白。
我也耐心地跟我爸讲解了王叔的善举,他救了我们家的小店,自己却付出了巨大伤害。
经过我的长时间沟通,爸爸终于打开心结,不再坚持自己的看法。他明白了我救助王叔的用意,也接受了王叔在我们店里工作。
王叔知道我家人对他的态度转变后,激动得红了眼眶。他说我就像他的亲人一样,他会永远感激我给他新的生活。
渐渐地,王叔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赢得了我家人的认可。我爸常常和王叔聊天握手,称赞他工作积极。
在大家的支持下,我继续在饭店里发扬“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公益理念。我还创立了一些公益基金会,资助更多孤寡老人。
我时常自豪地说,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从尊重理解一个流浪汉王叔开始的。
我会永远珍惜现在的生活,并继续以善待人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