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成都日报
夜幕降临,位于望平滨河路的香香巷休闲美食吸引众多游客
正值暑期,天气虽热,但成都猛追湾街道望平滨河路上的游客依旧熙熙攘攘。经过城市更新,这条长度600米左右的望平滨河路汇聚了大大小小100多家店铺。其中既有深受当下年轻人喜爱的网红火锅店、西餐馆、咖啡厅等餐饮业态,也有梅花剧社、“成都十二月市”主题市集等多元业态入驻。
和消费市场的快速升温同步,消费数据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2023年上半年,成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0.2亿元,同比增长8.8%,比一季度加快5.5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4009.1亿元,增长6.3%;餐饮收入951.2亿元,增长20.8%。
今年以来,各类新消费场景加速涌现,持续激发着人们的消费热情。春熙路、望平街、玉林路、铁像寺水街等215个特色商业街区,融合青年文化、生活美学、潮流时尚、艺术空间等元素,通过数字化赋能,增强沉浸式体验,开展了“乐飨·Love 美食荟”、国风茶艺表演、“锦绣四川 帧帧精彩”城市烟火影像展等活动,热点多、人气高、势头劲……据成都市商务局透露的数据显示,假期客流量达84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98.4%。
以“首店”、创新市集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场景加速涌现,进一步助推了商圈的热度。
根据成都零售商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成都首店规模超2500家,紧随上海、北京。这种集聚度进一步投射到消费市场上。刚发布的成都市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0.2亿元,同比增长8.8%,比一季度加快5.5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逐步恢复,消费升级加快推进。
前不久,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组统计数据很是引人注目,上半年成都新登记餐饮市场主体3.4万余家,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存续餐饮市场主体近30万家,尽显发展活力。
毋庸置疑,作为重要的民生行业,餐饮业在拉动消费增长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成都更是如此。前不久,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联合发布2023年上半年成都经济数据,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0.2亿元,同比增长8.8%,比一季度加快5.5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4009.1亿元,增长6.3%;餐饮收入951.2亿元,增长20.8%。
近日,成都又印发《成都市美食产业(绿色食品)建圈强链十大行动方案》,围绕美食产业(绿色食品)高质量发展,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持续强链、延链、活链、壮链,推动畅链、提链、优链、促链,提出了顶层设计筑链、“四上”攻坚育链等十大行动任务,2023年力争全市实现餐饮收入16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数据背后,是推动产业再上台阶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更是坚定餐饮业繁荣给经济注入更多动力的信心。(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孟浩 成都日报资料图片)
者|孟一
餐观局出品
全国餐饮内卷,成都风景独好。
今年一月到四月,成都餐饮增速为6.6%,相比北京、上海的负增长,深圳的近乎停滞,广州4.1%增速,成都餐饮的情况要好得多。
成都每年都有新的餐饮品牌出圈,比如楠火锅、朱光玉、李与白、李炮称盘麻辣烫、茶百道……新品类风靡全国,比如冒烤鸭、跷脚牛肉、渣渣牛肉火锅……
人们不禁感叹一句,成都出“餐饮奇才”,成都出“牛人”!不管外界怎样,这个城市似乎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餐饮创业财富”。甚至有资深餐饮人找不到出路时,就去成都,从此东山再起。
这个城市似乎已经变成了“新晋”餐饮圣地。
它有人口红利,2000万以上的城市中,它的人口增量排名第一;
它有市场增量,成都是国内第二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的省会城市,第一个是广州;
它的消费力也很强,很多高奢品牌中国首店开在这里,还囊括了一批上榜“黑珍珠餐厅指南”的高端餐厅;
和北上广深相比,成都简直是“天选餐饮之城”,消费力可媲美一线城市,开店成本又远低于一线城市……
一.罕见的增量城市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确实,成都人民这两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成都的人越来越多了。
一个冷知识,成都已经是超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了。
同样拥有2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重庆、上海、北京,它们2023年常住人口分别为3191.43万人、2487.45万人、2185.8万人,它们2023的增量分别是-21.91万人、11.56万人、1.5万人。
且不说重庆的面积相当13个上海、5个北京,更是赶超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岛等省份,所以说重庆市的人口相当于说一个省的人口。重庆的人口密度并不大,不作为参考。
而上海、北京是超一线城市,另外两个特大城市广州深圳的人口都没有超过2000万人,都在1800万人左右。成都的人口增长速度确实超乎了想象,而且还在涨。2023年,成都常住人口2140.3万人,增长13.5万人。成都的人口增量在2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排名第一。上海2023年的人口增量排名第二,增长了11.56万人。
图|来源网络
更难得的是,成都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很强。
2024年初,去哪儿平台出行旅客年龄层段筛选数据显示,热门目的地TOP10城市中,“00后最爱去的城市”,成都位列第一。
全国“七普”人口数据也显示,成都14-45岁青年人口近1000万,几乎“半城皆青年”。
而且除了常住人口,成都吸引的游客也很多。2023年成都全市接待游客2.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00亿元。而每年来成都考察的餐饮人有300万人次。可以说,现在的成都最不缺的就是人,也是新晋的流量之城。
成都不仅仅是人多,它的整体消费力也很“抗打”。
2023年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这意味着,2023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过万亿元,和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一样都成为了“万亿俱乐部”的一员。其中,深圳、成都首次突破消费万亿大关。
两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人口增量排名第一、“万亿俱乐部”一员,成都的这些数据摆出来,怎么看都很喜人。朱光玉火锅创始人就曾称非常看好成都市场,计划在成都开20家直营店。
成都的消费力到底有多强?我们可以通过高端业态来看。
论收入,论GDP,成都比不上北上深,但奢侈品消费却毫不逊色。今年年初,最新版《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50座奢侈品消费核心城市奢侈品消费额排名中,成都以235亿元总额位列第6,紧随上海、北京、三亚、杭州、南京。
高端餐饮品牌新荣记在北京、上海、香港之外也布局了成都市场,张勇曾称:“我们一直在寻找合适机会进入成都。成都不仅是一个懂吃的城市,消费市场也很有前景,近年来,成都的米其林餐厅数量越来越多,这也从侧面显现了这座城市的市场潜力。”
图|来源网络
相关数据也直接证实了这点。“2023黑珍珠餐厅指南”显示,成都上榜餐厅19家,位居内地前三,在榜单Top5城市中,成都是新上榜餐厅增速最快的城市,同比增速高达150%。
不管是排名还是增速,成都的数据都很漂亮,但这些能证明成都很强,可以和北上广这些大哥在一个牌桌上,消费潜力很大,是一个消费非常活跃的城市。
但仍然不足以解释成都的独特性。
成都的独特性需要参考成都人独特的性格。
“巴适”、“安逸得很”这些都是成都人的口头禅。满大街的茶楼可以满足成都人打麻将的休闲需求,藏在大街小巷的苍蝇馆子时不时给味蕾带来惊喜,成都人尤其看中安稳、舒适。
这种性格反映在成都人消费观上,就是挣5000元,可能有3000元花在吃上。赚来的钱就是用来享受的,活在当下是成都人的共识。
成都已经连续13年位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人们不愁吃喝,房价和生活成本较低,更愿意把消费用在享受生活上。在刚刚闭幕的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上,成都政府致辞:“成都有8000家咖啡馆、4000家书店、2000家乡村民宿,还有约15万家餐馆、2万家火锅店、1万家茶馆……”。
数据显示,成都也是万亿俱乐部中食品烟酒消费占比的最高城市。成都有超过20万家餐厅,是全国餐饮在开门店数量最多的城市。
不管是人口红利、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消费力,还是成都人对餐饮消费的热衷,这些都共同缔造了罕见的餐饮增量城市——成都。
二.每年都有新品牌出圈
为什么我们要说成都是“新晋”餐饮圣地?有读者可能心里犯嘀咕,川菜不一直流行于全国吗?
这里涉及到的是两个概念,以前是川菜走红,现在是成都餐饮品牌走红,发生了变化。以前是川菜走出去后在全国走红,这几年,很多风靡全国的餐饮品牌先从成都火一轮,再向全国辐射,再火一轮。
如果说几年前,北京、上海是餐饮新品牌诞生的宝地,那现在,这个“宝地”变成了成都。餐饮风向标城市换了。
成都餐饮“跨台阶般”崛起,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餐观局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成都的餐饮创业环境,优于其他一线城市。
现在的消费理性大背景下,在成都干餐饮的优势在于,开店成本低于一线城市,但消费力和一线城市一样。
开店成本可控,又不用担心消费力、居民消费欲望,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餐饮老板们可以腾出手来创新。这在当下“自救、控成本、价格战”的大背景下,是一个“颇为奢侈”的存在。
定居在北京的孙林告诉餐观局:“前段时间去成都,被成都的物价惊到了,随便进一家小店,早餐人均要在10元以上。随便进了一个苍蝇馆子,我们三个人花了将近600元,人均200元,最贵的一个菜100多元。”
这就是成都的消费力,似乎有远超一线城市之势。
在北京从事餐饮行业十几年张萌喆,就在成都重新找回了创业的感觉,他曾推出过一众创新业态,比如耍牛忙串串香品牌,其形成的水泥地极简装修风格对火锅行业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顺风顺水惯了,做成功了好几个品牌,在完成自己新的西餐梦时,亏损了300万,信心被打击,张萌喆一度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失眠。
张萌喆曾对媒体表明心迹:“我感觉要是继续待在北京对我自己来讲是没出路了,2017的时候你会发现北京是宇宙中心,开所有的大会,所有的镁光灯都聚焦在北京,当现在一个服务员成本都能到6000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事没法干了,高额的成本压垮了很多创新,很多找项目创业者几乎都会去成都,从谭鸭血、吼堂、楠火锅……几乎每年都有品牌出圈。”
图|来源网络
张萌喆在其微信视频号名字后缀加上了“北京人在成都”,其在成都的奎星街开了好几个业态,冒烤鸭、茶馆、渣渣牛肉,生意都很好,其中,新做的千牛刀渣渣牛肉项目跑得最快,窄门餐饮数据显示,全国已经开了100多家店。
“在北京,高额的成本压垮了很多创新。”张萌喆提及了北京的高成本问题。
但在成都的成本好像还好,成都太古里旁边,一个几平方米的小门面,一个月的店租要四五万元,老板表示近些年来,房租没有明显上涨,来成都的游客增加了,早出晚归,所以增长了营业时间,生意还行。
所以,在这样的成都餐饮环境下,我们似乎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成都每年都有新品牌出圈,为什么成都的营销玩法那么多,品牌开店速度也很快?
因为,有大量创新的空间。
跨界餐饮人和资深餐饮人的合作,缔造了成都一个又一个现象级品牌,既会做流量,又会盈利。
朱光玉火锅,就集结了餐饮人和跨界餐饮人,有人懂设计,有人懂餐饮,因此开在商场的朱光玉,总以火锅的香味和醒目的门头设计引人驻足。其还在不断推陈出新,比如最近朱光玉火锅就出了“沸腾华人版”的新店设计;
势头很猛的霸王茶姬,虽然是从昆明走出来的品牌,但品牌势能放大也是在成都,其在成都太古里更换了全新的logo和品牌形象,就靠这一家店,一下子打爆了;
来自成都的品牌,也就是“新茶饮第二股”茶百道,靠独特的熊猫LOGO、熊猫营销大大提升了品牌势能,成都真是有着“无尽”的天然创业财富。
还有早一些出名的楠火锅,用“高颜值甜品+火锅”,用“抖音剧情+火锅”,发展成为如今在全国拥有几百家店的全国性火锅品牌;
图|来源网络
除了以上这些全国品牌的大创新,成都还有很多大胆的微创新。
比如,开启了首家火锅巴士;比如在顶楼放一架真飞机,成为成都人新的“打卡用餐地”;再比如在油菜花田边赏花边吃火锅,在ktv边吃火锅边唱歌……成都人餐饮人似乎拥有口袋魔法,能变成几千上万种、不重样的用餐场景。
成都是“天选餐饮之城”,成都的餐饮老板也很“争气”,这就是为什么成都能成为餐饮宝地,每年都有新品牌出圈的重要原因。
三.超强产品力,遍地是高手
除了上文提到的,成都是个罕见的增量城市;难得的低成本高消费,适合餐饮创业;成都牛人齐聚之外;成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那就是具备极强的产品能力。
不少去成都旅游的外地游客都曾表达过一个共同感受:“随便进一家成都的餐饮店,可能环境不一定特别好,但食材、口味的水准都远超其他城市的连锁品牌。”
这可能才是成都餐饮创新的真正根基。
常年在一线城市的成都人赵莹告诉餐观局:“成都人没有所谓高端不高端的概念,完全是看产品。有很多人开着豪车去苍蝇馆子排队吃饭,但如果你在上海等超一线城市,可能就没有这种现象,开豪车的目的地大概率是某家高端餐饮店。”
所以,成都餐饮店具备超强的产品力,你随便走进的一家小店都可能是隐藏的高手,这是成都和其他城市重要的区别。
图|来源网络
有人说,这可能是因为成都有着庞大的美食基因库。比如,蹄花、烧烤、小龙虾、龙抄手、冰粉、蛋烘糕、串串、麻辣烫等不止数几十个品类百花齐放。
餐观局认为,是,也不全是。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这档美食节目,我们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种类多样,新鲜。中国地大物博,各个省市甚至县城都有着独特且丰富的美食,可能当地人说起自己当地的美食,谁都能列一长串出来。
美食基因库谁都有,但能把美食传承下来,并通过一个个小店“做出来”,甚至发扬光大,销售到全国,这并不多见,但成都做到了。
每一个单品拿出来都能开出一个连锁品牌,甚至还助推出几个上市餐企。
一道夫妻肺片,让紫燕百味鸡以卤味佐餐的独特优势迅速发展,年营收超36亿元,成功上市,并在全国开出了6000多家店,门店数仅次于绝味鸭脖,超过了周黑鸭;
一道酸菜鱼,让九毛九找到新的增长曲线,开创出太二酸菜鱼,甚至是怂火锅,选的也是火锅品类。
成都的菜品,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两年又有冒烤鸭、跷脚牛肉、称盘麻辣烫、渣渣牛肉火锅等新品类出来。并且,又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餐饮品牌和餐饮创业者。
图|来源网络
而成都餐饮之所以能打开全国局面,第一,是因为川菜口味的广谱性,辣口的成瘾性;第二,成都的餐饮小店产品力都相当强,在美食的落地上做得很好,遇强则强,所以成都餐饮的产品力整体呈现出来都比较强;第三,早期一批成都人北上或者去上海,把川菜等菜品带到了全国,这就实现了技术的外溢和川菜品类的延展。
如同前面提到的,成都餐饮这几年的新变化是,不仅仅产品力强,品类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品牌玩法等综合水平全都在线,因此成都成了新的餐饮风向标城市。
能在成都火起来,基本在全国也会比较抗打。
这也是为什么外地人到成都开餐饮店火了,就能到全国迅速复制的底层原因。
成都的餐饮底子很好,即便是小餐饮馆子,可能在环境方面差一点,但食材、口味也从不含糊。再加上,各种跨界创业者或者从一线城市回来的成都餐饮人的持续进阶,高手云集,成都又拥有庞大的“好吃嘴”顾客,顾客也很幸福,这就形成了“正循环”。因此全国内卷的情况下,成都餐饮这边风景独好。
说到这里,可能不少人会生出对成都餐饮的艳羡之情。但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只羡慕别人的结果,而要去看懂其成功的路径。
就像,为什么成都有那么多“好吃嘴”顾客?为什么人们挣5000元,3000元都愿意花在外出就餐上?原因并不复杂,简简单单的“好吃”二字便可解释。
产品力是根基,好吃是基础,而成都餐饮在这些基础之上,做的营销大事件也好、品类创新也好,不会模糊重点、不会喧宾夺主,而是围绕好吃的主线上,再去提供系列有趣的体验、玩法创新。这也是成都餐饮能稳定发展并实现向全国外溢的重要根基。
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成都为什么成了“新晋”餐饮圣地?因为成都大部分餐饮人,是真的在做餐饮,不是在做融资上市,也不是为了做房地产生意,更不是为了做网红。当然,成都也出现过不少割韭菜的加盟品牌,最后也会被淘汰,调整过来。
*转发或引用须表明来源于餐观局,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为亚洲首个世界“美食之都”,成都在美食之都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4月7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三城三都”三年建设成效及2021年工作计划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与其他美食之都城市相比,成都在推进美食文化、餐饮产业发展方面,主要在美食文化引领、美食产业生态圈、高品质宜居宜业方面取得成效。
其中,成都美食文化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成都不仅积极参与了国际美食文化交流合作,还参与创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食之都城市协调员制度,被国际慢食协会认定为亚洲首个慢食之都。并且,成都餐饮清洁能源替换举措成为联合国的重要推广理念,成都餐饮企业致敬白衣天使应对新冠疫情案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推广。同时,成都还成功举办了“成都熊猫国际美食节”“成都国际美食旅游节”“成都国际慢食大会”等国际性美食节会活动。
夜幕下的香香巷
在美食产业生态圈方面,成都积极融入全球供应网络,在海外设立5个“成都川菜海外推广中心”和2个“郫县豆瓣?川菜原辅料推广中心”。全市50余家知名川菜企业在2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设门店100多余家。在此基础上,成都还出台了全国首个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地方标准,建成国内首个郫县豆瓣微生物菌种资源智能库、国内首个创意白酒专业孵化器。并打造了天府沸腾小镇、锦里、香香巷等一批“美食+旅游”“美食+社区”、“美食+文创”消费场景。
据了解,餐饮业作为成都的传统优势产业,在2020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下,依然实现餐饮收入1124亿元,餐饮业规模在全国排名前四。餐饮业更是成为了投资创业的重要领域,成都10余万家餐饮企业和餐饮店,创造了上百万就业岗位。
红星新闻记者 邓文博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