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的各种鱼子酱,占了全世界市场的60%~70%。
正解局原创
中国是个挺招人“恨”的国家。
原因很简单,我们太擅长“反向输出”。
甭管什么东西,哪怕是舶来品,只要被中国人盯上,过不了多久,保管变得物美价廉。
也正因如此,中国被称作发达国家的“粉碎机”,全球资本暴利的“终结者”。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曾经被西方誉为顶级食材,过去只有贵族和有钱人才能享用的鱼子酱,是如何被中国抹去奢侈品的身价和象征的。
没有加工和食用鱼子酱的传统,中国的鱼子酱为什么会异军突起,横扫全球?
鱼子酱,曾经是西餐的顶级食材,也是欧美国家富豪权贵彰显身份的食物。
在高级餐厅里,鱼子酱的价格每克能卖到100多元,一口下去就要上千块,这美食还真不是一般人有能力享受得到的。
为啥贵?主要还是因为稀少。
因为数量稀有,鱼子酱一直以来都是少数人才能享用的奢侈美食
虽然三文鱼、大马哈鱼甚至龙虾的籽都能做成鱼子酱,但狭义的鱼子酱特指鲟鳇鱼的鱼籽,而全球公认的鱼子酱最佳产地在里海。
这里不仅是鲟鳇鱼的故乡,两岸的俄罗斯和伊朗,也是鱼子酱的发端地和曾经最主要的产区。
在20多种鲟鳇鱼中,只有3种能做鱼子酱,并且长到能成熟产卵,至少都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稀有也就成了鱼子酱珍贵的最重要原因。
鱼子酱长久以来都是昂贵的顶级食材,直到中国鱼子酱的出现
在古代,鱼子酱最早是波斯国王和贵族们的最爱,后来被欧洲人学了去。
“十月革命”后流亡到巴黎的沙俄贵族,更是让鱼子酱在欧洲上流社会成为爆款。
1920年,从里海岸边亚美尼亚来的两兄弟,在巴黎开了家名叫佩卓仙的精品店,主要卖产自里海的鱼制品等食物,其中就包括鱼子酱。
这些来自“故国”熟悉的味道,让在巴黎生活的沙俄旧贵族们流连,再加上他们有意渲染吃鱼子酱的奢靡做派,比如要用黄金的勺子舀着吃,比如强调只有用里海出产的鲟鳇鱼卵制作的鱼子酱,才配叫做鱼子酱等等,让欧洲的贵族们开始认定,鱼子酱除了能吃之外,更重要的是身份的象征。
就这样,在欧洲皇室、贵族的风气引领下,鱼子酱成了西餐三大顶级食材之一,不仅是美食,更是成了一种象征身份的奢侈品。
接下来就要说中国产的鱼子酱了。
早在2017年,美国的彭博社《世界最佳鱼子酱不再产自俄罗斯,中国公司抢占头把交椅》的报道中就说到,在巴黎全部26家米其林三星餐厅里,就有21家在用中国的鱼子酱。
同时,纽约的顶级海鲜餐厅和德国汉莎航空的头等舱,用的也都是中国产的鱼子酱。
国外媒体对中国取代俄罗斯成为全球鱼子酱最佳产地的报道
这可不是西方媒体发善心替中国做广告。
在一年前的杭州G20峰会上,各国政要菜单上的鱼子酱,就出自离杭州不远的一家中国企业。
这家企业2019年出口的鱼子酱超过百吨,占了全球市场35%的份额。
另外有报道称,来自中国的各种鱼子酱,占了全世界市场的60%~70%。
全球鱼子酱消费最多的美国,2017年就从中国进口了130多吨鱼子酱,而当年美国的总产量还不到16吨。
2014~2018年中国鱼子酱的主要出口市场趋势,美国增幅最大
2019年,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称,现如今,鱼子酱的形象正变得模糊起来,因为中国价格低廉的鱼子酱正大量涌入美国市场。
这导致美国市场的鱼子酱价格一落千丈,随之下落的,还有鱼子酱的奢侈品地位。
在这篇报道中,一位美国业内人士表示,“我花了8年时间推广美国的鱼子酱,但正如现在美国其他批发商一样,我也开始购买中国的鱼子酱了。我每年都会到中国参观,他们并没有特意低价向我们出售,只是单纯的便宜而已。”
正如这篇报道中说的那样,在全球精品店里,30克中国产鱼子酱的平均售价是150美元。比起其他产地鱼子酱每克动辄超过百元的价格,中国的鱼子酱价格公道了许多。
2002~2018年全球鱼子酱的平均出口价格,在中国鱼子酱闯入国际市场后,一直稳中略降
价格低并不代表品质差。
事实上,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的食品,要求一直都是极为苛刻的。
就像为汉莎航空头等舱供应鱼子酱的那家中国企业,2009年他们听说汉莎对外招标鱼子酱供应商,于是就去投标,结果汉莎一听投标的是中国企业,东西都没看,就直接拒绝。
图为成为汉莎航空唯一供应商的中国鱼子酱企业,在网店销售的一款鱼子酱礼盒产品价格
第二年,原来的意大利公司断供,汉莎在市场上采购了一些鱼子酱试用,其中就有这家中国企业的产品。
再次公开招标,这次是让这家中国企业投标了,可是汉莎的董事会还是坚决不同意用中国鱼子酱。
为了公平起见,汉莎的采购人员在国际市场上采购了25种样品盲测,结果2次盲测投票,该企业生产的鱼子酱,得分都是第一。
他们这才勉强说服董事会,让该企业成了汉莎的鱼子酱供应商,该企业也在以后的几年成为汉莎航空唯一的鱼子酱供应商,直到今天。
品质和价格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外因是市场需求和供应的矛盾。
在上世纪80年代,里海野生鲟鱼产量占全球的90%,仅伊朗、俄罗斯鱼子酱的年产量就达到1000吨。
但随着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野生鲟鱼数量下降,多国发布禁捕令,从2000年开始至今,野生鲟鱼已被完全禁止捕捞。
到了2016年,全球鱼子酱的产量仅有335吨。
人们开始寻求人工养殖获取鱼子酱,供方市场也从俄罗斯、伊朗转而变成中国、以色列和日本。
全球鲟鱼捕捞和养殖产量对比,人工养殖兴起与中国放开鲟鱼养殖限制的时期恰巧重合
恰恰就在野生鲟鱼枯竭的同一时期,为了保护以中华鲟为主的鲟鱼,中国政府放开了人工养殖鲟鱼的限制。
进入新世纪,当国际市场鱼子酱供不应求的时候,已经掌握了鲟鱼养殖技术的中国人抢占了有利地形。
中国人工养殖鲟鱼,其实一开始并不是奔着生产鱼子酱的,而是为了吃肉。
虽然鲟鱼人工养殖在国内起步很早,可从吃肉到鱼子酱的这一步,却不那么好迈。
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加大对鲟鱼人工养殖的研究开发,用了10多年的时间,突破了鲟鱼全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此后国内养殖产量开始大幅增加。
2017年的数据显示,全球鲟鱼养殖产量是9.89万吨,中国的产量就占了83.92%。
这些养殖的鲟鱼中,有80%在还没分出雌雄之前(大概需要3年)就被端上餐桌,因为鲟鱼成熟的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所以只有20%左右的鲟鱼才会被用于鱼子酱的生产。
这也就形成了一边是一窝蜂地养殖鲟鱼导致价格暴跌,一边是缺乏人工养殖鲟鱼做鱼子酱流程的状况,要一步步去摸索试错。
位于浙江衢州的鲟鱼养殖加工基地
目前国内最大的鱼子酱生产企业的创始人,拥有中国水产科研所专业工作背景,1998年他开始养鲟鱼的时候,也是奔着卖鱼去的,只是没两年养殖户猛增,鱼价暴跌,他才决定不卖鱼,转向鱼子酱的生产。
但是,从养殖的水温到饲料,从如何鉴别雌雄到如何加工鱼子酱,国内完全没有人工养殖鲟鱼制作鱼子酱的经验。
他也经历过5万条鱼一个夏天死了一半的惊慌失措,而且一开始只能从匈牙利请专家指导鲟鱼雌雄的鉴别,去伊朗花重金请加工师制作鱼子酱。
因为鱼子酱的加工,从取卵后要在15分钟内手工完成16道工序,国内没有人会。
中国鱼子酱的出口数量,靠着鲟鱼人工养殖的雄厚基础,连年增长 图片来源:智研咨询
不过,产业链延伸后是巨大的回报。
根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鲟鱼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国内已经有近20家企业获得了鱼子酱生产的许可,中国人工养殖鱼子酱的产量,也从2006年的0.7吨增长到2019年的139.8吨,出口金额为3253.5万美元,价格在每公斤230美元到1600美元之间。
产量全球第一,曾经高不可攀的鱼子酱变成“白菜价”,除此之外,国产鱼子酱还能带来什么?
网友制作的2020年鱼子酱出口量全球前十的排名,数据来源不详
最直观的当然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鲟鱼养殖和消费就创造了50多亿的产值,而在鲟鱼养殖的产业中,中国的“小农模式”比国外的工厂模式更有成本优势。
在欧洲,如果建一座养殖规模400~500吨的养殖场,成本得1亿欧元,而中国“农户+公司+标准化”的订单模式,由公司向农户提供种苗、饲料,几年后统一回收,不仅所需的成本更低,更容易扩大规模,还能让农民增加收入。
2017年全球鲟鱼养殖和鱼子酱贸易量前十的国家,中国的养殖数量全球第一
另一方面,中国拥有全球一半的鲟鱼人工养殖场,加上纷纷投入相关行业的大量公司,这些也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着科技创新。
在这个进程中,中国自己成功驯养了10个品种的鲟鱼,攻克了全人工繁育的技术,制定了行业标准,同时实现了鱼苗的完全自给。
当然,除了这些,更重要的还有它为我们带来的启示。
那就是,我们怎么让全世界去习惯高端产品甚至奢侈品“made in china”的标签。
在前文中提到的引领鱼子酱成“贵族爆款”的佩卓仙,这家法国最有名的鱼子酱供应商的店里,一半以上选用的是中国鱼子酱,而他们把这些鱼子酱销往各大米其林餐厅的时候,却不愿透露产地。
由于没有国外的经销系统,自己的品牌没法到达市场终端,除了极个别的品牌,中国的鱼子酱企业很难突破国际巨头对市场的控制,只能沦为国际品牌的原料供应商。
中国的鱼子酱企业,也许该向佩卓仙学习,学习一下如何讲好中国鱼子酱的故事,去打破人们对中国制造的偏见。
< class="pgc-img">>医生走进诊室,看到坐在面前的李阿姨眼中满是忧虑。"李阿姨,您最近感觉怎么样?"王医生和蔼地问道。
李阿姨叹了口气,"王医生,我最近总觉得胃部不舒服,吃什么都没胃口。我看网上说,这可能是胃癌的征兆,我很担心啊。"
王医生仔细听完李阿姨的描述,安慰道:"李阿姨,您先别着急。我们先做个详细检查,再下结论。不过,您平时的饮食习惯如何?尤其是做饭时有什么特别的习惯吗?"
李阿姨回想了一下,"我喜欢煎炸食物,觉得那样味道更香。有时候为了赶时间,也会用微波炉加热剩菜。"
< class="pgc-img">>王医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李阿姨,您的这些习惯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我们来好好聊聊,看看该如何调整。"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从医多年的肿瘤科专家,我深知很多人对癌症心存恐惧。然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很多癌症其实是可以预防的。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些习惯可能会悄悄增加患癌风险。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做饭时应该避免的四个坏习惯。
第一个坏习惯是过度煎炸食物。很多人喜欢吃煎炸食品,觉得香脆可口。但是,高温煎炸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和杂环胺。这些物质长期摄入,会增加患结肠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 class="pgc-img">>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张女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是一家餐厅的厨师,平时最拿手的就是各种油炸小吃。由于长期接触油烟和高温,她的肺部健康状况逐渐恶化。最终,她被诊断出患有肺癌。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不仅要少吃煎炸食品,在烹饪过程中也要注意通风,减少油烟吸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个习惯呢?可以尝试蒸、煮、炖等烹饪方法,既能保留食物的营养,又能降低致癌物质的产生。如果实在想吃煎炸食品,可以选择气炸锅,用更少的油和更低的温度来烹饪。
第二个坏习惯是使用劣质或过度使用的烹饪用具。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一些劣质的不粘锅在高温下会释放有害物质。而且,即使是好的不粘锅,如果使用金属铲刮擦或者温度过高,也会造成涂层脱落,释放有害物质。
陈先生就因为这个习惯吃了苦头。他是一名美食博主,为了追求完美的煎蛋效果,经常用金属铲在不粘锅上翻动。久而久之,他的胃部开始出现不适。经过检查,发现是由于长期摄入脱落的不粘涂层导致的。
< class="pgc-img">>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优质的不粘锅,并使用木质或硅胶铲具。定期更换老旧的锅具也很重要。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陶瓷锅、不锈钢锅等更安全的烹饪用具。
第三个坏习惯是过度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很多人为了方便,喜欢用微波炉加热剩菜剩饭。但是,频繁使用微波炉可能会导致食物中的营养流失,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赵阿姨就有这样的经历。她是一名退休护士,为了省事,几乎每顿饭都用微波炉加热。长期以来,她感觉身体越来越差,容易疲劳,免疫力下降。经过营养师的指导,她改变了这个习惯,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微波炉呢?首先,尽量减少使用频率,可以选择其他加热方式,如蒸锅或煮锅。如果必须使用微波炉,要选择专用的微波炉容器,避免使用塑料盒。加热时,最好盖上盖子或保鲜膜,并在中途翻动食物,确保加热均匀。
< class="pgc-img">>第四个坏习惯是过度追求"脆嫩"。很多人喜欢吃口感脆嫩的食物,但这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例如,烤肉烤得太焦会产生大量致癌物质;而半生不熟的肉类则可能含有寄生虫或有害细菌。
吴先生就因为喜欢吃半生不熟的牛排,感染了寄生虫。这位银行经理为了追求"地道"的西餐口感,经常在家自己烹饪三分熟的牛排。结果某天突然腹痛难忍,送医后被诊断出感染了绦虫。这个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为了既满足口感需求又保障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替代方法。比如,可以用慢煮或真空低温慢煮的方法来烹饪肉类,既能保证熟透,又能保持肉质的鲜嫩。对于蔬菜,可以选择快炒或蒸煮,保留脆嫩口感的同时也能保留更多营养。
除了这四个坏习惯,还有一些细节也值得我们注意。比如,在烹饪过程中要注意食材的新鲜度,腐烂变质的食材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质。此外,要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补充抗氧化物质,增强身体的抗癌能力。
< class="pgc-img">>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虽然这些烹饪习惯可能增加患癌风险,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癌症。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减少可控的风险因素,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回到李阿姨的案例,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她并没有患上胃癌,只是轻度胃炎。在调整了饮食习惯,减少油炸食品摄入,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后,她的症状很快得到了改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不要被网上的信息吓倒,也不要忽视身体的警告信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就医,才是对待健康最正确的态度。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大家更加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烹饪习惯,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多加一层保障。让我们一起努力,远离癌症,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 class="pgc-img">>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国癌症防治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3.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科学出版社, 2023.
4. 世界卫生组织. 癌症预防手册. 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社, 2022.
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慢性病防控报告.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常吃西餐可能会增加胆囊结石的风险,但这主要是指那些高脂、高热量、高胆固醇的西式快餐。西方国家胆囊结石的患病率是很高的 ,西餐可能是重要的诱因之一。
胆囊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等。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物可能导致胆囊内胆固醇的合成增加,同时也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进而增加胆囊结石形成的风险。
< class="pgc-img">>高热卡饮食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多种危害。
首先,长期摄入高热卡食物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热量过剩,多余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堆积,进而导致肥胖的发生。
其次,高热卡饮食还可能引起高脂血症。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无法代谢出去,会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容易引起血脂偏高,造成高脂血症。
此外,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也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使热量在体内过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血管壁,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容易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
另外,食用过多高热量的食物也可能会对消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如消化不良等。
因此,为了身体健康,建议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控制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食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吃西餐就一定会得胆囊结石。如果注意饮食均衡,适量摄入脂肪、蛋白质和胆固醇,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经常运动、保持正常体重等,可以降低胆囊结石的风险。
如果有胆囊结石的高危因素或者已经出现胆囊结石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