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小餐饮老板碰到生意不好的时候,或者想和隔壁店竞争的时候,最大的杀手锏就是打价格战,玩命地降价,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就差倒贴了。
那么低价策略对于中小餐饮来说,到底是无往不胜的利器,还是饮鸩止渴的无奈之举呢?
鹏叔最近去了上海长乐路的一家很有特色的台湾卤肉饭小馆子,这家店已经开了有十多年或更久,小店最大的特色是菜价非常之便宜,要知道长乐路在上海绝对是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它菜单居然便宜得有点不可思议,价格像是10年前的餐厅感觉,不信的请看下图:
鹏叔去的时候正好是中午饭点,生意好得很,基本都是附近办公的白领,多数都是老顾客,老板娘和老板在招呼着顾客入座,很多都很熟悉,不用顾客开口,老板都会主动问今天还是吃什么什么吧?有点像街坊邻居的那种感觉。
小店的面积不大,20个座位左右,里面的陈设,基本是90年代的感觉,很陈旧了,顾客自己填单子,老板算账收钱后上菜,速度挺快,鹏叔点了招牌卤肉饭,还有几个小配菜,味道还是不错,有点妈妈烧的家常菜的味道,
但说实话,菜量很小,不是用盘子盛,准确说是碟子盛菜,基本就是尝尝味道,但至少对于价格来说,这个菜和饭可以打八十五分了,
环境就不行了,一个是旧,一个是太狭小,有点闷,人声比较吵杂,属于低头快吃,吃完就走,多一分钟不多停留的那种。
小店能在这么便宜价格下,还坚持坐下来,肯定还是赚钱的,估计这房子可能是老板自己买下了,或是很便宜的租金,因为隔壁都是卖旗袍的服装店,它蛮鹤立鸡群般另类地存在着。
老板和老板年都50多了,也没看他们开出其他分店,就守着这个小而美的小馆子,也挺好。
但这样的店,一般都没有可复制性,属于孤品绝版。
之前在上海普陀西宫公园那,也有一个几十年的点心店,面积不小,有200多平,在繁华的曹杨商圈,仍旧保持着90年代大食堂的那个格调和氛围,
特点也是价格很便宜,多数饭和面都是10块以下的,各种馄饨、浇头面、盖浇饭、烧饼、豆花(北方叫豆腐脑),品种很多,价格超实惠,口味也过得去,都是老师傅烧的,
食客也是络绎不绝,当然以中老年顾客为主,年轻人不多(大概年轻人,有点不好意思来,觉得太土,尤其是白领啥的,宁愿去吃更贵的)。
但很遗憾,这个点心店后来被拆迁了,听说又在其他地方开了新店,但租金成本的变化,价格也调整了,生意就没有原来那么火了。
这些有浓重历史痕迹,或者说有特殊条件下的餐饮店,的确做到了价格非常便宜,但都是孤本模式,现在的新店几乎不可能复制这种超低价模式,除非老板赔本赚吆喝。
换句话说,就算你能做到这么低的价格,你能赚多少?
鹏叔提到的这两个店,也基本放弃了所谓的环境,就是走极简路线,甚至是过分简陋了。这个和目前当下主力消费群体的需求其实是完全不匹配的,
因为没有办法,食材原料价格都这么高了,菜品还卖那么低,还要保证食材不滥竽充数,只有放弃环境和服务了。
而我们目前很多餐饮老板还要弄点不错的环境,价格又要低,唯一的解释就是:为了盈利,只能用最便宜,甚至是很垃圾的食材了,才能有微薄的利润。
所以,喜欢那种超低价外卖的顾客,最好几块钱吃一顿饭的那种顾客,你们胆子真大,属于要钱不要命了,
一个是把餐饮老板的生意给越吃越差,另一个是把自己的命不当命啊,吃下去的都是什么啊,你不想想吗?
>< class="pgc-img">>个人对吃的态度都不尽相同,有人舍不得浪费一粒米一滴油,有人则乐于YOLO,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不过,当饭店的菜品剩余过多时,如何处理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最近在网上引发热议的太原女大学生“低价转售“剩菜给隔桌的事件,或许给我们一些很好的启示。
这群女生的行为堪称“聪明“又“大胆“。在饭店就餐时,她们点了很多菜,结果发现分量太大吃不完。但她们并没有直接浪费掉剩余的菜品,而是主动找到隔壁桌的男生,以较低的价格将未动过的菜品转售给他们。这不仅起到了节约的作用,还意外地产生了一些有趣的社交效果。
这件事无疑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既环保又实用;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行为太过“low“和尴尬,不太符合社会公德。不过,我觉得这些争议反而为这件事增添了几分趣味性。
< class="pgc-img">>关于这起事件,我想从几个角度进行一些分析和思考。
从节约角度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点子。我们都知道,餐饮浪费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社会问题。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餐饮浪费造成的损失高达2000亿元。这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无谓地浪费掉,而这些食物原本可以用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而这群女生的做法,恰恰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她们既没有直接扔掉剩余的菜品,也没有耗费更多资源来进行打包,而是巧妙地将其转售给他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浪费。这不仅体现了她们的环保意识,也凸显了她们的创造力和商业头脑。
从社交角度来看,这件事也有一些有趣的社会启示。我们都知道,社交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社交模式和能力确实因人而异。有的人性格外向,善于主动与他人互动,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这种主动出击的做法;但对于内向羞涩的人来说,这种做法可能会显得相当尴尬。正如文中所说,有的网友表示“真的让自己去做,自己是拉不下这个脸了,太尬了!“
< class="pgc-img">>不过,我觉得这种观点有些过于绝对化了。即便是内向的人,只要有恰当的引导和鼓励,也大可以尝试着走出舒适区,主动与他人互动。说不定,这还能成为结识新朋友的良机。毕竟,生活中的很多难题,往往都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只要我们勇敢地去尝试,往往就会发现“一切都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再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这起事件也给我们一些很好的启示。我们不妨思考,是否可以将这种“退市后重新上市“的模式推广到更多的场景中。比如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商家可以对某些滞销商品采取这种方式,以较低的价格转售给有需求的买家。又或者在一些线下的商场、超市等,也可以尝试这种操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总的来说,这起网红事件虽然看似简单,但背后却包含了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社会中不同性格类型人群的差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减少餐饮浪费的创新方法。我们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看待这种新做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更广泛的领域推广这种模式,为社会和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 class="pgc-img">>毕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往往都蕴含着无穷的可能。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值得探索的新奇事物。就像这群太原女生一样,她们凭借一己之力,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眼前难题,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发。我想,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也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退市“之道,开启人生的“新上市“篇章。
壁全羊馆推出特价活动,吸引了很多人光顾。我不想打折,但也不想失去生意。该如何应对呢?面对隔壁餐馆的特价活动,我们该不该跟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不跟。但是,具体该怎么做呢?点个关注,阿耀会告诉你。
解决方案很简单,只有三个字:差异化。
< class="pgc-img">>·如果对方推出全羊特价,我们可以推出烤串优惠活动;
·如果对方推出烤串优惠活动,我们可以赠送牛肉锅仔和六个小菜。
从口味和品类上找到不同之处,打造自己的特色。
< class="pgc-img">>有餐饮问题可以找阿耀,轻松解决,不必担心。把你的餐饮问题留在评论区,阿耀会帮你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