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奶茶已经成为年轻人拉近距离的社交工具。/《心动的瞬间》
提到蜜雪冰城,人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便宜”。
的确,3块钱一个大圣代、4块钱一大杯冰鲜柠檬水、6块钱一杯桃桃摇摇奶昔……这家奶茶顶流,可谓击穿了现制茶饮价格的底线。
很多人产生过这样的疑惑:一杯几块钱的奶茶,刨去租金、人力和原材料之后,真的还能赚钱吗?而蜜雪冰城前段时间发布的上市招股书,则身体力行地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不仅能赚钱,甚至还能赚不少。
蜜雪冰城的菜单上,基本没有超过10元的产品。/作者拍摄
9月底,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获受理,拟登陆深交所主板,计划募集资金64.96亿元,估值超600亿元。而一年前顶着“新式茶饮第一股”在港上市的奈雪,估值也才在300亿元上下。
不过,现在远不是新式茶饮最风光的时候。
这边的奈雪股价“跌跌不休”,另一边喜茶忙着裁员、降价,就连开一家火一家的茶颜悦色也宣布暂停入驻新城市的扩张计划。
然而,在头部奶茶品牌惨淡度日的时候,主打下沉市场的蜜雪冰城反而实现了收入和门店数量的逆势增长。
人们难免产生疑惑,急速扩张的蜜雪冰城,到底凭什么?
蜜雪冰城,卖的不是奶茶
当人们还在好奇蜜雪冰城卖一杯奶茶能赚多少钱的时候,它却在招股说明书表明,自己不靠这个赚钱。
事实上,根据招股书,蜜雪冰城超过96%的主营业务收入,都来源于向加盟商销售各种原材料,以及收取的固定加盟费、管理费。
和喜茶、奈雪只开直营店不同,蜜雪冰城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加盟,超过2.2万家蜜雪冰城门店中,直营店还不到40家。这些直营店铺更多是起个打板示范的作用,并不肩负业绩重任。
定位更为高端的奈雪、喜茶均为直营门店。/图虫创意
换言之,与其说蜜雪冰城在经营奶茶店,不如说它做的是供应链生意,做中间商卖原材料赚差价。乳制品、植脂末等核心原材料由自建工厂生产,杯子、吸管等包装材料则是直接从第三方采购,再加价卖给加盟商。
蜜雪冰城和加盟商关系相对独立,品牌不会抽成,加盟商也是盈亏自负。这与杨国福麻辣烫是同一类赚钱思路——建立起品牌、打响名气后,通过给加盟商供货赚钱,并不直接参与具体门店的经营。
你见到的99%的蜜雪冰城,都是加盟店。/作者拍摄
目前来看,这一经营模式效果还不错。2019—2021年,蜜雪冰城的营业收入从25.66亿攀升至103.51亿元,归母净利润从4.4亿元上涨至19.1亿元,短短3年上涨了3.34倍。2021年,蜜雪冰城毛利率为31.73%,剔除损益、税费影响后,每卖一杯奶茶,品牌平均净赚0.54元。
与此同时,蜜雪冰城门店数量也迅速增长。截至2022年3月底,蜜雪冰城(含咖啡子品牌“幸运咖”、冰淇淋子品牌“极拉图”)在全球拥有共计22276家门店,数量比肩麦当劳、星巴克这样的餐饮巨擘,是2019年时的3倍。
没错,除了扎根国内三四线城市外,蜜雪冰城也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在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设了超过500家门店。
更高的门店数量,自然带来了更广的客户群和更多的销售额,而也意味着,蜜雪冰城在面对供应商时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更低的成本。这样,两头占便宜的蜜雪冰城,利润也就会更高,从而实现正向循环。
闷声发大财之下,蜜雪冰城的利润雪球越滚越大,当其他餐饮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危机而哭爹喊娘的时候,蜜雪冰城账上甚至还躺着30亿元现金。对于谋求上市的品牌来说,比起讲故事,还是充裕的现金流更能体现诚意——这意味着上市目的在于扩大经营版图,而非等米下锅。
近年来,蜜雪冰城正在飞速扩张。/图虫创意
尽管不差钱,上市对于蜜雪冰城来说仍然意义非凡。除了能实打实融到一笔钱用于扩大生产外,上市企业的金字招牌也能招徕更多加盟商,也正是他们,成就了蜜雪冰城的庞大奶茶王国。
蜜雪冰城的万店顶流之路
高端茶饮品牌一向热衷于贩卖概念,比如奈雪强调为都市里的年轻白领女性带来一份美妙享受,喜茶则声称要开辟中国茶饮新时代。
而走亲民路线的蜜雪冰城,并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品牌故事。
从1997年至今二十几年的发展中,既没有千载难逢的良机,也没遭遇历史性打击,其发展过程也和品牌调性相差无几,朴实又接地气。
1997年,几次创业失败的河南青年张红超在郑州卖起了刨冰。这种生意在夏天很火爆,冬天却门可罗雀,总体难以盈利,以至于他中间一度准备转行。在辗转几处后,张红超又回到郑州,租了间60多平方米的门面,一边卖小吃,一边卖冷饮。2007年,张红超开出第二家店,在百货公司担任经理的弟 弟张红甫也加入其中。
便宜的甜筒冰淇淋,是让蜜雪冰城一炮而红的拳头产品。/作者拍摄
2014年,蜜雪冰城开放了加盟制度,在几年时间里开出几千家门店。一般来说,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蜜雪冰城会止步于一个小有名气的区域性加盟品牌。
转折发生在2018年,蜜雪冰城采纳了华与华的营销方案,为日后在互联网世界出圈埋下偶然却又注定的种子。
在部分同行眼中,华与华简直是广告界的泥石流——不讲究镜头和节奏,只用上头洗脑的旋律,配上通俗易懂还常常押韵的广告词,在一遍遍的重复中,强行占领用户心智。
只是土味可耻却有用,不少电视时代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了”“晒足180天,厨邦酱油美味鲜”“胃痛?光荣!肯定是忙工作忙出来的”,都出自华与华的手笔。
《武林外传》里还致敬了这一段胃药广告。
更何况,华与华的营销打法和蜜雪冰城自身的气质也十分相配。在华与华的帮助下,蜜雪冰城统一了门店风格,确定了白加红的基础配色,创造了浓眉大眼、憨厚十足的雪王IP,更重要的是,还推出了日后大爆的品牌主题曲。
这首改编自美国经典民谣《哦!苏珊娜》的主题曲,在线下门店循环播放了一年后,厚积薄发在互联网上出圈,“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几乎统治了2021年的夏天,并在各类鬼畜和二创视频中,得到了进一步广泛传播。
病毒式传播中,这个原先被嫌弃土味的品牌,摇身一变成了新潮又好笑的网络流行梗。除了让原有的客户人群乐此不疲外,蜜雪冰城也通过互联网触达了更广阔的消费群体,人们在玩梗的同时,也出于或猎奇或尝鲜的心理,被转化成了雪王的忠实用户。
这是一张有声音的动图。
几乎是肉眼可见地,雪王在不断进化,做起网络营销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今年夏天,有网友发现外卖平台蜜雪冰城门店头像全部“黑化”,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而蜜雪冰城在舆论充分发酵的第二天才揭晓最终答案——雪王是去采摘桑葚晒黑了,还趁着人多宣传了一波新品“芝芝桑葚”和“桑葚莓莓”。
一波波互动往来中,蜜雪全网粉丝迅速攀升至3000多万,在短视频平台上,“蜜雪冰城”“雪王”“蜜雪冰城主题曲”等相关内容播放量总计超过200亿次。
一时间,奶茶界顶流,非雪王莫属。但谁也说不清,这蜜雪冰城的顶流之路,到底还能走多久。
四字顶流,还能甜蜜多久?
蜜雪冰城如今的势头,既有自身的努力,也靠同行的衬托。
曾几何时,奈雪与喜茶还是尊贵的代名词,对标奶茶界的爱马仕,共同开创了茶饮30元时代。由纯牛奶、新鲜水果外加茶叶泡的茶底的新式茶饮,对于植脂末冲调的老式速溶奶茶,简直是降维打击。
可这种风光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品牌们就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原因倒也不难理解,当消费者选择捂紧钱袋子时,又贵又非必要的高价奶茶,自然是首当其冲。
“王涛”的这段吐槽让观众们很有共鸣。/《脱口秀大会5》
相比之下,走低价路线的蜜雪冰城,就显得浓眉大眼了许多。然而,光鲜亮丽的报表数字后,也隐藏着品牌最窘迫的困境。
如果说,开放加盟带给蜜雪冰城的是品牌快速扩张,那么硬币的另一面则是难以管理的庞杂群体。
在黑猫平台上搜索“蜜雪冰城”,有超过4000条投诉,大多是关于门店服务和饮品卫生,常见问题是喝出头发、虫子等各种异物,部分门店更是被媒体曝光存在使用过期原材料、不清洗水果、徒手抓珍珠等问题。
去年,蜜雪冰城就曾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登上热搜。/中国质量新闻网
难能可贵却又十分吊诡的是,消费者们对蜜雪冰城仿佛拥有特别的耐心和宽容,每一次蜜雪冰城被曝负面新闻后,网友们最多是轻描淡写地表示“把XX产品重新上架我就原谅你”。
价格自然是重要考量因素,如今确实很难找到比蜜雪冰城还便宜的奶茶了,再加上其品牌IP雪王自带的忠厚老实气息,成就了其他品牌难以望其项背的路人缘。
只是,当蜜雪冰城上市,雪王“登基”,逐渐褪去那层憨厚外衣,人们还会对其持有一以贯之的宽容吗?恐怕每一次事件都会反映在波动的股价中。
“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上市一年,市值已经跌去70%。
更何况,蜜雪冰城的最大底盘——加盟门店,也并非稳如磐石。
据懂加盟平台测算,如今开一家蜜雪冰城前期投入在35万元左右,因为品牌客单价低,利润稀薄,回款周期长。更何况,在疯狂扩张的路上,蜜雪冰城还取消了本来就近乎形同虚设的500米保护政策,同一档口会有两家甚至好几家蜜雪冰城“打架”,极大地分散了客流。
频繁的装修和罚款支出,更是雪上加霜,让不少加盟商在盈亏平衡线上挣扎。成败皆萧何,如果加盟商不再赚钱,加盟门店数量不再增长,雪王的百亿王国也将摇摇欲坠。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未来2—3年新式茶饮市场增速将放缓至10%—15%。在一定人口密度内,蜜雪冰城必然会触及门店数量天花板,无法保持高增速似乎是一种必然,到时候,资本市场势必需要新的增长点、新的故事。
想要保持这样的增速,光靠疯狂开店、打折促销可不行。/《你的时代,我的时代》
然而,蜜雪冰城的转型之路并不算太顺利。
对于大多数从下沉市场发家的品牌来说,寻求品牌升级和高客单价消费者的联结似乎是一种必然。
早在2018年,蜜雪冰城就尝试进军高端茶饮,孵化了主打鲜泡茶和特调牛乳的“M+”,几乎无人问津,最终惨淡收场;此外,蜜雪冰城又入局现磨咖啡赛道,推出咖啡连锁品牌“幸运咖”,两年多开了600多家门店,尚不成气候;现制冰淇淋品牌“极拉图”,更是只开出了21家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最近,蜜雪冰城又在尝试横向扩张,计划推出饮料、啤酒、速食等新品类,进一步深耕下沉市场。然而,想要在本就竞争激烈的行业里分一杯羹,难度不亚于虎口夺食。
2021年10月,蜜雪冰城在郑州推出了新品测评店,贩卖烙馍卷内冰淇淋、烤串和文创产品。/视觉中国
上市后的蜜雪冰城,将迎来资本市场的检验。
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它能否持续提供便宜大碗、质量尚可的产品,而这才是品牌日子能否继续“甜蜜蜜”的关键。
参考资料
[1]蜜雪冰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证监会官网,2022-9-23
[2]难而极致的茶饮生意,关于蜜雪冰城 IPO 的 13 个图, 晚点LatePost,2022-09-23
[3]蜜雪冰城A股IPO,卖水会是个好故事吗,伯虎财经,2022-09-26
[4]微小加盟商,蜜雪冰城不爱你, AI蓝媒汇,2022-09-26
[5]华与华经典案例,华与华官网
日
有网友爆料
上海地区的蜜雪冰城饮品涨价1元
引很多关注
不少网友都在关心
自己所在城市的蜜雪冰城是否涨价
3月18日,经视直播记者向蜜雪冰城总部核实,客服工作人员表示,涨价属实,但目前只在上海部分区域试行。
< class="pgc-img">>图\网络截图
3月16日,有上海网友发现蜜雪冰城饮品涨价1元,并配了一张蜜雪冰城产品的价格单。网友说:“5块钱的柠檬水,4块钱的冰淇淋......基本上所有的商品都涨价了。”对此,不少网友都在关心自己所在城市的蜜雪冰城是否涨价。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图\网络截图
在价格已经调整的上海门店,其饮品的价格全线上涨了1元,周边文创类和零食茶包类的产品的价格则保持原样。例如,蜜雪冰城的招牌饮品冰鲜柠檬水原价4元,目前上海门店价格为5元;蜜桃四季春原价7元,上海门店则为8元;雪王芒果大圣代原价6元,上海门店为7元。
< class="pgc-img">>左侧广州门店,右侧上海门店
目前蜜雪冰城上海部分门店的线下点单系统、点餐小程序、APP等均已经完成调价,但外卖平台和线上团购暂时均未做出调整。
第三方平台价格尚未调整
3 月18日,经视直播记者随机咨询了武汉、重庆、北京的部分蜜雪冰城门店。武汉门店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接到饮品涨价的通知。“如果武汉地区涨价,所有门店都会统一涨价的。”
重庆和北京门店的工作人员也说:“我们都是全国统一价,没有接到涨价通知。”
那么,蜜雪冰城的饮品是全国涨价还是部分地区涨价呢?
经视直播记者致电蜜雪冰城总部热线,客服工作人员表示,自3月16日起,上海开始涨价,但涨价也是在普陀区、静安区、虹口区等七个区域试行,根据新的定价方案,蜜雪冰城的饮品涨价了1元。“这个价格调整是先在上海部分区域进行试行,至于其它地区后续是否会涨价,具体以公司的通知为准。如果涨价,门店会张贴海报进行价格公示。”
针对涨价原因,据南方都市报消息,3月19日,蜜雪冰城官方客服告诉记者,自3月16日起,上海部分区域试行加价一元的新定价方案,调价主要是因为运营成本变化、综合市场环境作出调整等,目前是试行调整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23年9月,蜜雪冰城全国门店多款饮品价格上调。其中,蜜桃四季春饮品由6元上调至7元,咖啡系列的饮品均涨价1元。对于2023年9月的价格调整,蜜雪冰城总部客服则表示属于常规产品更新,主要是因为个别产品的优化升级。
蜜雪冰城于1997年在河南郑州创立,主要产品为现制茶饮、果饮和冰淇淋,价格主要集中在2-9元。窄门餐眼显示,截至3月19日,蜜雪冰城在全国拥有28527家门店。2024年1月2日,蜜雪冰城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2023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实现营收153.93亿元,净利润为24.01亿元。
< class="pgc-img">>来源:经视直播综合南方都市报、N视频报道
<>茶是糖友饮食的“毒药”,那果汁就真的安全了吗?
今天是我们的糖尿病饮食管理系列课程,大家都知道珍珠奶茶含糖量极高,常喝不利健康。
以市面上卖的一杯珍珠奶茶为例,热量高达550千卡,相当于把61克色拉油喝下肚;要消耗一杯珍珠奶茶的热量,得连续骑3小时自行车。
若每天喝一杯珍珠奶茶,两个月就会胖4.3公斤,所以很多朋友就会选择来喝果汁。
先看下最近网络上的一个案例:
2017年10月,武汉的豆豆才12岁,忽然左脚趾关节隐隐作痛。最开始大人也没在意,以为是活动时不小心受了伤,可是第二天更加严重,豆豆疼痛难忍。
家人赶紧带他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年纪这么小的豆豆,竟然患上了痛风!
后来医生才搞清楚了真相:原来,豆豆生活习惯非常糟糕,几乎从来不喝白开水,爱喝鲜榨果汁、超市里的瓶装果汁,每天喝了一瓶又一瓶。
豆豆妈心想,果汁嘛,又不是碳酸饮料,感觉还挺健康的啊,就没有干涉。是不是还有很多朋友都是这样认为的?
今天我们来讲讲为什么果汁也不是健康的选择。对于糖友来说,这是很升糖的食物,一般只建议在出现低血糖时才喝果汁,用来快速升高血糖。
权威杂志刊登果汁能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
在很多人眼中,鲜榨果汁是最佳饮品,甚至有人用它来代替水果。
然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刊登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最新研究发现,大量饮用果汁与糖尿病危险增加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新研究显示,每天喝500毫升葡萄汁,持续3个月就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而胰岛素抵抗则会导致2型糖尿病。体重超标参试者的腰围也会增粗。
果汁对血糖的影响
糖尿病专家通常会建议糖友尽量减少果汁的饮用,因为一杯100毫升的橙汁含有15克碳水化合物,热量为60千卡(相当于50克米饭)。
而有些糖友可能对这点热量不以为然。但是,如果您尽情享用一杯刚榨出来的新鲜橙汁,大概不会只喝100毫升,一般每次至少要饮用200~300毫升,其结果一定是血糖升高。
如果经常饮用高糖的果汁,还可能导致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还有重要事实是,水果是固体状态,需要咀嚼,胃排空的速度较慢;而果汁是液体状态,不用咀嚼,在胃里的排空速度很快,在肠道中的吸收速度也很快,血糖上升的速度也随之加快。
基于这些原因,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通常不提倡糖友喝果汁,可用适量的新鲜水果替代。
水果富含纤维,且其食用量比果汁更容易控制。
建议对果汁异常迷恋的糖尿病患者,还是暂时忘记果汁吧!可以尝试饮用番茄汁或蔬菜汁,因为其中所含的糖分和热量比水果汁低。
大家要记住:喝果汁≠吃水果
喝果汁和吃水果其实大不一样,其中有很多区别。
营养素损失:和新鲜水果相比,果汁制作过程中去掉了其中的膳食纤维和部分保健成分,其中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也受到相当不小的损失。
含糖量高:果汁往往都很甜,没有人喜欢喝那种酸涩的果汁。苹果汁、橙汁的糖含量都在8%以上,而葡萄汁的含糖量甚至可高达15%~20%,几乎是可乐含糖量的两倍!
喝一杯纯果汁,就能喝进去20~40克的糖,40克糖相当于半碗米饭,每天在三餐之外额外喝进去,怎么可能不发胖呢?而发胖又会增加糖尿病和高血脂的风险。
血糖上升快:水果是固体状态,需要咀嚼,胃排空的速度较慢;而果汁是液体状态,不用咀嚼,在胃里的排空速度很快,在肠道中的吸收速度也很快,血糖上升也快得多。
喝的量更多:即便不做实验也能明白,人们喝果汁的速度远远大于吃水果的速度,而喝果汁所带来的饱感远远小于啃水果所带来的饱感。
啃一个苹果就挺辛苦,胃里也挺满了;连续吃两个苹果之后,没有人会要求第三个。
但是,喝一杯果汁非常轻松,连喝两三杯也一点不辛苦。然而,果汁中包含了水果中所有的糖分,也就集中了水果中所有让人长胖的力量,升高血糖的力量。
一个苹果或梨里的糖分,最多也就相当于半杯果汁;喝两三杯果汁,就等于喝进去了4~6个水果。
因此,鲜榨果汁的营养比不上新鲜水果。如果消化系统没有问题,最好选择水果。
如果特别想喝果汁,可以喝完鲜榨果汁之后想办法吃下果渣,或者把水果渣打得特别细,和果汁一起喝掉。
美国儿科协会近期石破惊天地建议:让孩子远离果汁!
明确禁止1岁以内的婴儿饮用果汁;1~18岁儿童少年饮用果汁也应该严加控制,这项建议引起全球营养界的瞩目。
早在2001年,美国儿科协会发布的儿童饮食指南就提出“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宜饮用果汁”。
今年,他们最新版的儿童饮食指南将这一条款修订为:“1岁以内的婴儿不宜饮用果汁,除非有临床指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