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大、回本慢,经营便利店越来越像长线生意。为了减轻投入压力,像7-11、罗森、美宜佳等便利店品牌都采取加盟模式。不过,在厦门便利店越来越密集的背景下,有从业者发问:加盟便利店还有机会吗?
文/图 记者 张海军
新旧转换 微喔原有加盟商进退两难
今年,日本便利店品牌罗森完成对天虹微喔的收购,多家罗森便利店出现在厦门。但是,也有一些微喔加盟商没有选择换牌罗森,这是怎么回事呢?
林先生是万科云玺附近一家微喔便利店的加盟商。他开店4年,店面不大,月租超过万元,去年开始盈利。
“罗森提出的换牌要求是每月给他们毛利的30%,而之前微喔并没有毛利分成。”林先生说,一旦分成,门店大概率会亏损,所以他没有换牌罗森,沿用微喔模式合作。“我的店里商品种类远少于罗森正常门店,罗森也没给更多促销支持。最近几个月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少了20%-30%。”
像林先生一样进退两难的微喔加盟商还有11人,其中一些人开了两家以上的微喔门店。石女士在翔安有一家开在写字楼里的微喔加盟店,签订合作时间截至2025年。
她的这家店之前开在思北路口附近。“思北的月租超过2万元,没办法,只好换到了翔安,前前后后投入五六十万元。”石女士说,她同意给出30%毛利分成,然后换牌罗森,双方还签了意向书,结果罗森的人觉得她的门店位置一般,就拒绝了换牌请求。由于未能换牌,这几个月石女士的门店一直在亏损。
石女士说,若她选择单方面解除合作,罗森方面会扣除她与微喔合作的保证金2万元和部分设备押金。“这样的话,我的损失可能会超过10多万元”。
新手加盟 月流水超过10万 盈利依旧不易
盛先生住在嘉禾路上的一个小区。他原本做酒类生意,去年,他盘下小区一个沿街店面,加盟了美宜佳。
“我前前后后投入超过50万元。门店月租要1.3万元。”盛先生说,“没想到,我和媳妇两个人看店,一个月流水超过10万元,也几乎没有盈利。”盛先生估算,如果想要有可观的收益,每天的营业额要在5000元以上。
盛先生原本测算,便利店的毛利率在25%左右,正常情况下1-2年可以回本。结果,由于不达预期,还没一年,盛先生就准备转让门店了。想转让也不容易,盛先生门店周围便利店很密,附近就有一家7-11门店刚刚开业。
“我建议大家还是别惦记加盟便利店了,一是太累,我和家人从早上8点,要干到第二天凌晨两点,二是盈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莲花五村附近一家品牌便利店的加盟商郭先生说。
数 据
竞争有多激烈?
每3443位厦门人
就拥有一家便利店
厦门的便利店竞争有多激烈?北京便利店品牌便利蜂进入福建,首站避开厦门、福州,选择在漳州开店。昨天,记者查询便利蜂小程序,其漳州门店数量仍然是一个。厦门业界普遍认为,在上市计划推迟,7-11、罗森等连锁品牌相继进入的背景下,便利蜂短期内应不会来厦门。
尽管如此,厦门的连锁便利店品牌仍然不少:见福、美宜佳、六意、罗森、7-11、十分等。今年,安徽便利店头部品牌几邻也选择把福建区域总部放在厦门。
2021年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厦门以92分发展指数和7.14%的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厦门平均每5045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到2021年,每3443人就有一家便利店。按照这一数据,截至去年,厦门拥有超过1500家便利店。
分 析
便利店加盟投入并不低
记者未能找到7-11厦门地区的加盟模式。7-11成都加盟模式有两种:A型是投资管理型,要求投资人的年龄不能超过60岁,还要求两位加盟者全职参与,并筹备40万元左右的启动资金。这不包括店面装修和租金费用,如果一家7-11便利店顺利开办至少要投入70万元-80万元;B型是委托加盟模式,这类似于罗森在厦门推广的毛利分成模式。
盛先生介绍,美宜佳的加盟费和日常管理费不高,但必须选择其指定的装修团队和设备供应商。
“靠一家便利店实现较好收益,并不容易,所以我们考虑加盟两家以上门店。”在厦门加盟微喔便利店的李女士说,便利店本质上是一个靠规模产生收益的生意,有了规模,才能赚钱。
建 议
加盟前应更精细化地了解
“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一环,便利店未来仍是一门大生意。”厦门一家本土便利店品牌负责人认为,在便利店巨头纷纷逐鹿厦门时,普通人选择投资便利店除了要关注选址、投入等要素外,还应更精细化地了解这一行业。
上述业内人士建议,加盟前,最好先到门店上班一段时间,了解具体运作模式和盈利情况。同时,尽量选择加盟在运营上重资产投入的品牌企业,它们的发展更稳定,不容易出现经营变故。此外,尽量选在自有商品、鲜食等方面有更多赋能和助力的品牌。
“加盟应该是在解决人的问题,不是在解决钱的问题。”资深便利店专家林鑫认为,以“解决钱的问题”为前提的开放加盟,使得便利店连锁品牌不是在与消费者做生意,而是在和加盟商做生意,所以消费者的体验往往不是品牌方考虑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海军
来源: 厦门晚报
是纯粮酿造吗?”“配料表是啥?”“主要成分是小麦吗?”10月14日下午,贝壳财经记者在莲花健康的抖音直播间里观察了两个小时,观看总人数维持在50人至200人之间,评论区里,多次有人提问莲花味精的配料表,主播也积极回应称“是纯粮酿造”,同时,直播间销售的产品除了莲花味精之外,还有黑芝麻油、陈醋等,卖点均为“0添加”。
此前,在添加剂风波下,海天味业的股价连跌三天(10月10日至12日),13日有所回升,14日再度下跌。截至10月14日收盘,海天味业当前股价为74.09元/股,总市值为3470.74 亿元。10月10日至14日期间,海天味业的总市值累计蒸发约367亿元。
也有品牌不仅没有遭受到“海克斯科技”的牵连,反而因“配料表简单干净”重新得到网友们的额外关注,甚至有“翻红”迹象,莲花味精便是其中之一。
10月14日,贝壳财经记者多次致电莲花健康欲就相关问题进行采访,至截稿电话未能接通。
莲花味精要翻红?专家:味精致癌是谣言
“没有狠活儿只有味精”。10月14日下午,莲花健康的抖音直播间里,主播正在熟练地介绍自家的莲花味精产品。
“莲花味精,颗颗香浓,一代人的回忆。”据主播介绍,“莲花味精是采用优质小麦为原料,配料没有写小麦是因为国家规定的,所有的味精都不这么写,但是我们家的味精就是小麦的提取物,配料表很干净,没有防腐剂。”
根据直播间的产品图可知,莲花味精的配料只有谷氨酸钠,并且谷氨酸钠含量≥99%。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食品安全科普专家、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是一种钠盐。味精之所以在食材中有提鲜的作用,主要是因为谷氨酸有鲜味。谷氨酸是一种很普通的氨基酸,氨基酸则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单位,钠元素(离子)更是平常,两者相结合就成了味精。”
味精是一种“站在风口浪尖的调味品”,坊间有说法称“吃味精会致癌”。
对于这种说法,王思露解释道:“坊间盛传的味精致癌说法,他们的意思是,味精加热会生成焦谷氨酸钠,后者为致癌物。然而,真相是,当谷氨酸钠加热至120摄氏度以上时,的确有可能会生成焦谷氨酸钠,但这种物质并不会致癌,准确地说,味精经过加热会失去鲜味,这是真的。”
“因此,我们通常会建议大家起锅之前再添加味精,这样就既能满足鲜味所需,又避免了焦谷氨酸钠的生成,一举两得。” 王思露说。
贝壳财经记者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官网上,发现了一篇2019年发布的文章。文中表示“味精=隐形盐,限量食用才健康”“虽然味精的安全性大可放心,但也不宜多吃,因为味精也是一种隐形盐,其钠含量大概为盐的1/3。都知道,高钠饮食并不利于健康,过量摄入(>2克/天,相当于食盐>5克/天)会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的发生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应少于5克,儿童则应更少一些。而我国居民普遍口味偏重,盐摄入量一直是偏高的。因此,我们也要当心生活中隐形盐的摄入,除了味精,酱油、豆瓣酱、甜面酱、鸡精等高钠调味品也应控制食用量,口味清淡更健康。”
“味精大王”莲花集团的“前世今生”
公开资料显示,莲花集团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河南省周口地区味精厂。1996年10月,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
莲花集团一度风光无限,曾是“我国最大的味精生产基地”“国家大型一类企业和国家确定优先扶持发展的300家企业集团之一”“综合经济指数居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第88位”……1999年“莲花”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全国名牌产品品牌价值评比中,经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评定,“莲花”商标价值34.98亿元,排名第19位。
“原料低,售价高,品质好,是莲花味精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据媒体报道,1983年大米原料的市场采购价为440元/吨,按4.5吨大米出一吨味精计算,其成本不到2000元,而当时一吨味精可卖到2万元,近10倍的毛利无疑令莲花味精很赚钱。
1998年8月25日,莲花味精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发行价格为7.01元/股。截至1998年年底,莲花集团为莲花味精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约为67%。
顶着“味精第一股”的光环,莲花味精在上市最初的10年里表现相对平稳,仅在2003年净利亏损约1.45亿元。
彼时,莲花味精表示,2003年,公司面临上市以来最大的困难。2001年和2002年的原料替代试运营成功给2003年做好了准备,公司乐观地预计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将增加15%以上,但是,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公司良好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困难。此外,由于全国小麦和玉米大幅度减产,2003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小麦价格涨幅较大,而味精市场价格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不涨反降,造成公司2003年出现亏损。
转折点发生在2009年。这一年,莲花集团由于债务问题失去了对莲花味精的控制权。
后来,莲花味精又几度易主,上市公司的证券简称也在2016年由“莲花味精”变更为“莲花健康”。
截至2022年6月底,莲花健康的控股股东为芜湖市莲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实际控制人为李厚文。同时,芜湖市莲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对莲花健康的持股比例为10.06%,比第二大股东多不足1%。
“保壳”成功后,莲花健康现状如何?
2020年4月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意撤销对莲花健康股票实施的退市风险警示,这意味着,莲花健康“保壳”成功。
2019年至2021年,莲花健康的业绩情况
2019年至2021年,莲花健康始终保持盈利状态,但2021年的净利润同比下滑显著,达40.28%。
公开资料显示,味精行业历史悠久、用途广泛,生产和使用已超过百年。1950年至1980年期间,全国味精生产厂家约有80家;改革开放后,因行业技术趋于成熟、成本低、市场大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投资,顶峰时期味精生产企业超过200家、年产能达到256万吨。2000年后市场出清调整,生产厂家数减少至100家左右。自2007年开始,受国家环保政策趋严影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历经数轮整合后产能5万吨以下的味精生产企业已全部被淘汰出局,目前行业集中度极高。
目前,莲花健康致力于食品与调味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已形成以味精、鸡精为主导,以其他调味品系列、小麦面粉系列产品组合的绿色产品结构。
2021年,莲花健康分产品营收情况
根据上表可知,因为从营收规模上看,味精等氨基酸调味品依然是莲花健康的第一主力,但是,从毛利率水平来看,鸡精等复合调味品和料酒等液态调味品的毛利率显然更高。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莲花健康的味精业务板块已向购买半成品加工方向转变,半成品主要为谷氨酸钠;而其鸡精、复合调味料、小麦面粉、面包糠等产品基本保持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料酒等液态调味品及其他新产品采用OEM生产模式。
今年上半年,莲花健康实现营业收入约8.6亿元,同比增长1.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190.25万元,同比增长11.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3186.68万元,同比增长14.06%。
莲花健康表示:公司主营产品味精在食用调味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目前,味精仍然是中国增鲜调味品市场中最重要的增鲜产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徐超 校对 柳宝庆
0日晚,浙江嘉兴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一起涉疫物资不正当竞争案,引发关注。
据了解,14日,嘉兴秀洲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涉疫产品专项检查时,在某家居广场仓库中发现若干工人正在包装“连花清温茶”。
经查,当事人秀洲区某店在安徽亳州某生产企业购进“连花清温茶”外包装盒、内茶包和封签,包装好后在该店微信营销群内销售。
据统计,当事人共进货3000盒,案发时已售1650盒,执法人员对现场剩余1350盒予以查扣,涉案货值共计22000元。
现查明,当事人建有9个微信营销群,每群213人至500人不等,共计2463人。自12月12日起,分别在微信群中发布类似宣传信息,并配有涉案产品图片及视频:
“【连花清温茶】后疫情时代必须要拥有它!”“再也不担心中招的问题啦!”“【连花清瘟】清热解毒,中药温补,科学验证确实有效”“速速下单和家人喝起来保卫自身健康,防患于未然”……
据统计,涉案“连花清温茶”宣传信息在9个微信群中合计发布3轮次合计27次,受众人群2463人。
据现场检查并结合产品标签信息,涉案“连花清温茶”为普通食品,与“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无任何关联。
秀洲区市场监管局认为,当事人利用大量微信营销群销售“连花清温茶”,其宣传用语引用“连花清瘟”名称及功效涉嫌构成混淆行为,并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同时,不能提供其宣传信息的科学结论、权威报告等合法依据。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经营者不得实施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之规定。
目前,案件调查终结,秀洲区市场监管局已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拟作出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此外,涉连花清瘟的涨价、捆绑销售,也已有多家药店被罚——
“连花清瘟”还是“莲花清瘟”?
据报道,在买连花清瘟的时候要注意,莲花清瘟是假货。虽然读音很有迷惑性,但连花清瘟和莲花没有半毛钱关系。连花清瘟中的“连”指的是连翘,花指的是金银花,它们也是连花清瘟成分表排名前两位的药物。
此前,#连花清瘟胶囊有上百种替代药##阳了后不必非得买连花清瘟#等话题接连冲上热搜。有多位专家表示,阳了之后,不一定非要连花清瘟、布洛芬等药物,要警惕重复用药、超剂量或超次数使用药物。
转自中国青年报、嘉兴市市场监管局、澎湃新闻、中国新闻周刊、长江日报
来源: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