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68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余从
前几天路过拉瓦萨咖啡的一家门店,看到店门口摆着这两个牌子。
左边这块绿牌子有浓厚的它的中国代理商百胜中国的气息,和肯德基的大神卡非常相似。
右边这块蓝牌子的格式,餐饮人也不会陌生,今年很多茶饮店咖啡店都在推这样的特惠早餐套餐,一杯饮品加一个烘焙产品,售价9.9元到19.9元不等。
这两块牌子,体现出来今年餐饮行业最直击心灵的话题“价格战”,以及绝大多数餐饮人的打法“躺也躺不平,卷也很难卷”,所以餐厅一方面积极推出优惠套餐,一方面又设定一些条件,以保证降低价格损失利润空间的同时,餐厅在其他方面也有所得。
正如上图所示,绿牌子为了求复购,求私域,蓝牌子为了扩大经营场景,争抢早餐时段的生意。
低价成为“头号武器”的一年
2023开年,以西少爷为主的快餐品牌们率先拉开了9.9元价格战帷幕。
2023年尾,坚守的和府捞面、遇见小面最近通过产品组合调整或促销活动的方式,也开启了降价。
回顾整个2023年,可以发现不论是小餐饮还是大连锁,不论低客单的快餐还是精致的高端餐饮,都逃不过“降价”。价格战成为餐饮一整年的主旋律,全面影响餐饮各个品类。
粉、面、饭等各品类快餐业开始魔幻比价,低至9.9元;瑞幸库迪大打价格战,将现制咖啡行业利润空间不断挤压;火锅也打起价格战,推出“39.9元的五荤五素套餐”;再之后,正餐业态内开始频繁出现9.9代100元的代金券;最后,精致餐饮也推出“穷鬼套餐”……
一年下来,9.9这个数字充斥行业,成为绝大多数餐饮人“既爱又恨”的引客手段和利润杀手。
快餐的价格战
打了一年,至今都未停下
先是开年王炸,西少爷推出9.9元酸辣粉、油泼面,甚至开启了一波官方亲自下场教你0元薅羊毛教学;随后是西式快餐紧跟其后,麦当劳推出的“10元吃饱套餐”、“自带杯咖啡免费喝”等活动;肯德基推出19.9元“汉堡+薯条+可乐”的OK套餐……
在靠近年尾时,麦当劳传出涨价消息一度使消费者“恐慌”,纷纷放狠话威胁品牌方不要动“穷鬼套餐”。结果,紧张了一晚上的打工人发现没有涨价。
足以说明“穷鬼套餐”在品牌中的销量份额占比,以及消费者心中对于快餐价格的敏感程度。这里不妨大胆猜测,保持“穷鬼套餐”的价格相对稳定,既是品牌方的顺势而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同样在年末,和府捞面、遇见小面最近通过产品组合调整或促销活动的方式,也开启了降价。
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表示,品牌的价格总体降幅在30%左右,但不是全线降价,而是采用包括做价格分层的形式,加大了30元以内产品的比重。“是针对用户需求去打磨高品质、宽价格带的产品矩阵”。
要知道,曾一度被戏称为“面馆新贵”的张拉拉、马记永、和府捞面等,在之前出圈的店就是,更高级感的装修、品牌视觉与开在商场中的门店,以及“贵”。而贵,也正是这批面店被质疑的点。
现在,“贵价”的消费升级模式,对于快餐而言,显然不吃香了。品牌们开始归回“快餐”的本质,做出定价策略上的调整,菜单上出现“打工人精选”等宣传语,整体向理性务实的消费风格贴近。
火锅、烧烤业态
更是成为了价格战的“重灾区”
如果说2023年的快餐赛道在进行价格去魅,回归到本质“平价好吃”中,那么火锅、烧烤等聚会型餐饮在价格上卷得更加“赤裸”。
复苏元年,大量创业者涌入餐饮赛道。看起来红火热闹、标准化程度高的火锅品类,以及随着淄博烧烤热度大涨的烧烤品类,成为新手们在预算充足时看好的“第一份餐饮生意”。
2023年,火锅、烧烤的企业新增量显著增长。2023全年火锅相关企业新增量达到了6.6万家,同比增长31.4%。淄博烧烤爆火时期,烧烤企业猛增。仅2023年3月至2023年7月,仅淄博市新注册的烧烤相关企业超700家,是往年同期的两倍。其中,4月注册的企业就有近400家。
硬币的另一面是火锅烧烤赛道更为残酷的优胜劣汰。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火锅相关企业的注销吊销量达到了3.1万,清出比一度逼近1:1。淄博烧烤,在气温下降后,也遇到“寒冬”。
同行激增,让新开的火锅餐饮店开局直接面临最残酷的餐饮竞争。为了争抢客流,这些“正餐”餐厅也开始疯狂比价,放出优惠:新店开业打3折、菜品上新免费吃、再推出“39.9元的五荤五素套餐”、“9.9元代100元”的代金券,这些已经是屡见不鲜……按照客单来算,吃一顿火锅甚至比吃快餐还要更加便宜几分。
价格战是餐厅最常用、也是短时间内最“有效的”手段,低价引来的客流在刚开业的一段时间里,熙熙攘攘满堂宾客。但合计账单时,老板可能发现,除了热闹和赔钱,自己什么也没捞着。
咖啡奶茶业态
一场更井然有序的“战争”
火锅、烧烤业态的价格战,因餐饮小白的入局呈现出“无序”状,相比之下,连锁化率更高的咖啡奶茶业态,打起价格战则更倾向于“规模大”、“有序”、“有组织”状。
这里以头部品牌为例。
星巴克四季度财报中显示,在整体收入在增长、同店销售额在增长的情况下,平均客单价同比下滑3%。销售量、交易量双涨,客单下滑,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星巴克的消费者数量增加,但人们在星巴克花的钱变少了。最直观的体现是在各大生活服务类平台上,可以买到19.9元一杯的星巴克了。
还有TIMS咖啡、M Stand等高价格带咖啡品牌也在线上推出了降价力度足够的饮品券。据网友观察,在生活服务类平台,TIMS咖啡“2张燕麦拿铁兑换券”仅需32元,平台显示直降40元,单杯合计仅需16元。
但从星巴克、TIMS咖啡、M Stand等咖啡品牌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中高价格带品牌在低价竞争出现后竞争压力变大。
竞争始于以瑞幸咖啡、库迪咖啡为代表的“9.9元咖啡大战”,以及幸运咖、Manner等平价本土新势力正在强势崛起,品牌们用低价格策略加速了咖啡赛道的“无限内卷”。
来自品类头部这样“有序”的价格竞争,甚至挤压到了精品咖啡的生存空间。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Seesaw在上海、北京、武汉、重庆等地开设的部分门店已经停止营业……
精致餐饮也开启了
主动降级与被迫转型之路
2023年,关于餐饮价格战最后的新闻报道,是和府捞面、遇见小面的变相降价。但这场关于消费的战争远未停止。
2024刚开年,人均千元的高端餐饮品牌新荣记,凭借398元的“穷鬼套餐”一骑绝尘,杀出重围;还有无锡精致粤菜品牌四季渔悦,人均千元的高端餐厅,推出了598双人午市套餐,人均300元的价格被网友封为“穷鬼套餐高级版”,不断前去打卡;除此之外,一些人均500元以上的西餐、意大利餐厅等开始打折,被网友发掘了“穷鬼版”。
对于新荣记“穷鬼套餐”的热潮,新荣记相关人士透露,“套餐”的出现,本质上就是源于品牌对于多价格带战略的探索,而这样的探索离不开其原有客群受大消费环境变化的影响。
◎新荣记398元的一人食套餐(部分餐品)
>据吴晓波频道《2023新中产白皮书》显示,受客观大环境、自身工作和投资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交叠影响,大部分新中产对于消费的态度转向谨慎。
正如小宽在《2024精致餐饮很难:主动降级与被迫转型》(加二条链接)中说的那样,精致餐饮接棒2023年的价格战,纷纷开始了“主动降级”和“被动转型”的路线。
“目前的精致餐饮,多是通过餐饮品牌提供品牌溢价,会增强其品牌厚度,当品牌溢价无法产生溢价的时候,光环消失,沦为路人。”
啥时候是个头?
一份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80、90、00后这三个主力消费年龄层消费客单价呈现负增长,人均消费普降20%-30%似乎已成事实,整个行业处于内卷、焦虑的氛围中。
根据尼尔森IQ中国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暨2024年展望》披露,该机构在今年7月的一份调研显示,43%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将严格把控整体花费金额,37%的受访者表示将改变消费方式寻求最优价格、更低价格产品。
消费谨慎、涌入低价格带的消费者变多了,是现状、也将会是未来的长期趋势。
“打价格战”很自然地成为餐饮商家面对消费新趋势、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最短平快、手到擒来的方法。用最直接的价格让利换取流量增长,用薄利多销的思路争夺流量。
价格战的本质是流量战的一种表现。
但是,一味地卷价格其实并非是这场战争的终点,正如同前文说的那样,头部品牌有底气有资本卷价格,在规模体量面前,在保持低价的同时,还有利润可言。
但对于“赔本赚吆喝”,想卷死同行业卷死自己的小餐饮人来讲,可以在保证一定利润的情况下,适度调低价格、通过组合搭配“高价值感+高利润”餐品的方式推出套餐,也要注意出品质量。
2023年的价格战到此结束,但价格战并不是在2023“终结”。仅凭低价策略并不是细水长流的长久之计,消费者所看重的是有品质、有价值感的低价格。
可以预见的是,2024年的价格战依旧会继续。
不过,已经看了一整年低价的消费者,再看到9.9的优惠,可能不会有当初的心动了。已经打了一整年“9.9元”价格战的餐饮商家,也需要找到更趁手的争夺流量“武器”了。
多品牌成功的背后,都有一款“战略大单品”。大单品不仅仅是销量大,还要能“托举”起品牌,能带动其它产品的销量增长。
比如,麦当劳的巨无霸,很多人到麦当劳专为“巨无霸”而来,甚至提到汉堡就想起“巨无霸”。
所以,无论是开快餐店还是火锅店,亦或是其他品类的餐饮门店,都要聚焦在产品上,要做到“小而美”而不是“大而全”,聚焦就需要打造爆品,那如何才能打造爆品呢?
首先要确定基于品类的最好产品,找出产品的卖点,匹配高效操作和供应链标准,还要满足用户的刚需高频。来源:《超级品牌&超级口碑》姚哲授课内容
定位产品
企业经营的核心成果就是品牌,因此,品类能否建立强势品牌是餐饮老板们最关心的。
品类是有心智的,顾客产生一种需求时,往往多个品类可以满足该需求。但品类天生不平等:有的品类需求大,有的品类需求小;有的品类正在兴起,有的品类正在衰亡,有的品类关注度高,高关注度的是强势品类像火锅、烤肉、粉面等,有的品类关注度低,低关注的是弱势品类像鲍鱼饭、龙虾饭等,所以只有强势的品类才能完成心智预售的能力,弱势的品类自身就难以完成心智预售。
品牌的心智产品决定了品牌的“竞争区隔”,而品牌的终极和产品心智有关,打爆击穿战略品类内核,就需要有心智核心产品!
一个品牌必须要有自己的心智核心产品。那什么是心智核心产品?可以从下面六个标准来审视是否符合心智核心产品的条件:
来源:《超级品牌&超级口碑》课件
消费者是否会主动指名找这个产品?是不是有足够大技术用户的产品渗透率?核心受众有产品迭代诉求且愿意支付溢价?产品的PSD(单店单品单日复购率)是否具备绝对领先性占比?是否具备强复购率?
市面上的餐饮品牌,其产品定位大致可以分为品类驱动型定位、供应链驱动型定位和差异化供给型定位。
① 品类驱动型定位
品类驱动型的产品定位要从以下3点来看,
第一,品类指名购买的产品有哪些?以水果茶品类为例,顾客指名购买的产品有杨枝甘露、大桶水果茶、多肉葡萄等等。
第二,品类的第一心智联想产品是什么?比如,提到卤味品类第一个就会联想到鸭脖,提到面条品类第一个联想到牛肉面,提到粥品类第一个联想到皮蛋瘦肉粥等等。
第三,品类的心智记忆唯一性是什么?比如,想到火锅唯一能记住的产品是毛肚。
② 供应链驱动型定位
供应链驱动型的产品定位要求首先选好产品需要的主材料,然后围绕着主要原料的消费者心智教育促使进行指名购买,最后才去定品牌的品类。比如,犟骨头超级排骨米饭就是先选定好排骨这一主材料的供应链,然后围绕着排骨这个主要原料去做成排骨饭的产品,达到围绕主要原料的心智指名购买的目的。同时,用供应链驱动爆款产品设计,能够通过集采与消费引导来提升产品毛利。
来源:犟骨头超级排骨饭品牌官网
③ 差异化供给型定位
在品牌选择的品类中,选择差异化的产品主材切入来进行产品定位,差异化供给定位,目的是在千篇一律的爆款战略中跳脱出来。比如,西贝筱面村选择筱面作为品牌产品的供给主材,桃园三章选择茶拿铁作为品牌产品的供给主材,管氏翅吧选择鸡翅作为品牌产品的供给主材等等,以差异化的主材供给来进行产品定位,找到品牌独特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 class="pgc-img">>来源:《超级品牌&超级口碑》课件
对于每个餐饮品牌而言,都要找到一款核心大单品,通过产品连接顾客,击穿品类!
“行业的爆款产品是否可以沉淀下来成为品类指名购买的产品,让流行成为经典。”这是每个餐饮品牌在规划自己的爆品战略时应该深思熟虑的命题。
产品售点
产品和分类命名及卖点配称尤其重要,合理应用可有效增强产品购买力!
产品命名的规律:菜品型命名、定位型命名、流量型命名、故事型命名;
分类命名的规律:食材型分类、工艺型分类、需求型分类;
卖点配称的规律:选材工艺、地点数据、人群场景。
来源:《超级品牌&超级口碑》课件
例如,每味每客的招牌油泼麻辣烫,产品突出定位重庆麻辣烫,又采用了油泼的制作工艺,让原本重庆麻辣烫更香;还有鱼你在一起的热炝酸菜鱼,菜品命名酸菜鱼,然后通过热炝的工艺让酸菜鱼香到入魂!
其次,放大关键销售产品的特别销售点也很重要!
因为现在各种信息玲琅满目,错综复杂,顾客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所以你只要不说出自己的好,他们就默认不会再关注到你了。
来源:《超级品牌&超级口碑》课件
所以,如果想要你的产品销量高一点,就给到足够的展示信息和推荐语!比如,在门店前用灯箱、海报用来展示爆款产品,突出产品销售卖点引导消费点单。
产品创新-经典再造
对于餐饮品牌而言,如果说有什么永恒不变的,那就是食客一直在变化的菜品需求,产品的创新升级是餐厅持续经营永恒不变的话题。如果说招牌产品是为了满足新客人的预期,那么产品迭代是为了老客人到店次数更多。
产品创新不是要胡编乱造,而是需要把不变的经典再造,变小、变美、变好原料、不添加等等。但是餐饮产品的创新必不可少要满足可感知、可描述和可传播这三个要素。
< class="pgc-img">>来源:《超级品牌&超级口碑》课件
那么,餐饮品牌如何对自己产品进行经典再造呢?
第一,打造经典产品。
对于一个餐饮品牌而言,经典产品的本质是要满足(用户基数大)高认知和强渗透(购买属性强)的特性;比如兰州拉面、珍珠奶茶等。
第二,对原有的基础款进行产品再造。
对原有的基础款进行产品再造是需要基于心智流量的产品创新,这样的产品需要将品牌价值主张和产品特性结合,并且还要满足消费者指名购买的要求。比如,门店现炒花生和板栗等产品,它们实现了去壳化,有些还裹酸奶巧克力坚果碎之类,实现了食用自由,满足了顾客的新鲜体验感,产品的微创新带来了新的需求。
而产品的微创新就要通过改变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交付标准和使用标准来重新定义产品标准。
< class="pgc-img">>来源:《超级品牌&超级口碑》课件
在产品标准上,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按个、论只、论克、论盒、论份,难道就一定要全是盘?全是锅?全是碗?只有几者结合,才能更好的计算单位产出和适应需求。
例如,上海的一个甜甜圈品牌—高圈圈,它是超小号甜甜圈发起者,XXXS号更小。这样能吃完,吃的人也多,而且还门店现做实现一些匠心感,还能按盒卖,单人能吃多人也能,但本质还是个甜甜圈。
在产品的客制化上可以按照味型分成重庆辣、江西辣等,按照规格大小分成大杯、超大杯、mini杯等,还可以按照交付定制、甜度阶梯、基底定制和加料定制进行客制化。
来源:《超级品牌&超级口碑》课件
像星巴克的中大特大其实也是对应了使用者感受,喜茶的甜度选择也是友好的,包括遇见小面的招牌面也可以选择口味辣度,客制化正在餐饮中不断的演变。
第三,通过垂直创新和水平创新,进行组合创新。
垂直创新是指品类内的创新,在味型上、形态上、工艺上进行创新去做得更细分化、专业化;水平创新是指跨品类创新,比如品类叠加,抢占大赛道流量、叠加红利产品等。
将用户的需求汇拢后,将品类内创新与跨品类创新进行组合后,又可以通过时段腾挪(咖啡、火锅、水果茶、夜包子)、渠道腾挪(购物中心→社区)、场景腾挪(炒货、线上冷卤→线下热卤)取得产品红利的差异。
来源:包馔夜包子官网
像零拾孵化的包馔·夜包子,和传统的包子铺不同,包馔夜包子主打夜宵场景,以川渝风味麻辣小笼包为特色。以“品质包子+夜宵场景”为模型打造了为蹦迪而生的“夜包子”,又以川渝风味炒料小笼包,麻辣上瘾带来高频复购,同时在门店销售中既卖包子,又卖卤味完成了品类内创新与跨品类创新的组合创新;又通过时段腾挪将早餐时间段的包子腾挪到夜间场景,无论从夜宵场景还是产品创新上都充分吸引了更多年轻顾客的注意,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对于包子的品质、口味和场景上的需求。
总结
爆品具备必然性也存在偶然性,餐饮老板只有掌握了爆品打造的方法论,才能持续不断地打造出好产品。竞争加剧,消费市场不断升级,爆品的生命周期也是有限的,餐饮老板要思考好如何保持爆品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做好爆品迭代更新,只有不断迭代和创造,才能让爆品生命力更强,打造出更多爆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玩意儿又来了:
法棍蘸麻婆豆腐、菌子擂椒伴大血肠,
重庆小面配牛排佐牛藕茄盒、海肠捞饭配寿比南山金汤力。
总第 3329 期
餐企老板内参 张鳗鱼 | 文
“餐+酒”又火了?
不,是中式bistro!
年初爆火的“中式Omakase”有人被割过吗?
预定两个月,上交2000+,即可享用一顿美味的家常菜,不仅有麻婆豆腐,还有炒青菜、炒河粉……
还没尝过“中式Omakase”的朋友也不用急,新玩意儿又来了。
最近,有一类云南菜在北京翻红了。性冷淡摆盘、因为少而尤显珍贵的云南食材、与米其林三星看齐的分量和上菜速度,以及“中餐西作”的烹饪手法……
一道包浆豆腐、豆花米线、木瓜炖鱼,在利用西式命名法重新定义后,点缀上少许极具溢价空间的高端食材,诸如鱼子酱、黑松露以及其他各种小众菌类,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北欧菜”。
精致的分量,选上一瓶好酒,妥妥一道“下酒菜”。
但实际上,这些翻红的云南菜并非出现在像火烧云、云海肴等知名云南菜馆里,而是一股脑扎进了“bistro”的怀抱。
随手在社交平台一搜 无处不在的“云南菜bistro”
>bistro直译小酒馆,最初起源于巴黎,代指那些提供平凡菜色的平价小餐厅,通俗理解也可以当成“法国家常菜”。
最初,这股bistro风刮进国内,是上海街头不断冒出一些全新的小酒馆餐厅,把三明治换成xx塔塔,用自然酒替换咖啡,打造浓浓氛围感。魔都人民带着几分漫不经心,轻轻松松传递出情调、文艺餐饮的魅力。
而社交平台的发酵,让bistro形式不断出现变体,从北京、上海到成都、杭州、广州、重庆,各式各样“中式bistro”横空出世,延伸出了云南bistro、贵州bistro、陕西bistro、川渝bistro、东北bistro……
重庆小面配牛排佐牛藕茄盒、海肠捞饭配着寿比南山金汤力,红酒配合烛光摇曳,菌子擂椒伴着大血肠共舞……
显然,bistro已经被彻底解构再重造,不由惹得网友发出感叹,“不要惊讶!在一家bistro店里,你可以吃到everything!”
“新一代网红”:
中西混搭小酒馆
从中式Omakase到中式bistro,“中餐日作”、“中餐欧作”正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而这些解构与重造,说起来也不难。
首先是在环境的重构层面。
这些“网红感”满满的餐厅,在环境上基本大同小异。一类走高级工业风,大多墙面装修保留初始模样,又从原始风格中延伸出现代设计,再配上昏暗的场景,角落的微光,小资精致感这就出来了;另一类走温馨日式风,大多暖色灯光、大量绿植再加上原木色餐桌椅。
也有一些剑走偏锋,用上了怀旧年代的“锦鲤”、“喜字”大花餐具,配上一杯茉莉乌龙冰清酒,反差感立马呈现。
其次是菜品上,氛围感摆盘+特色餐点,少而不精。
不少走“中餐日作、中餐欧作”的餐厅,仿佛都有一条莫名的法则:把量减少,把摆盘技艺提升,这事就成了。
用餐环境、菜单样式、菜品命名都跟着西式走,但不管佐餐酱料用了什么高级技法,菜品听上去多么高级,配上法棍的麻婆豆腐也依然是麻婆豆腐味。
如果说川渝云贵bistro还能说上两句,那东北bistro着实是新鲜事了。
北京前段时间新开的“网红餐厅”东北西餐,菜单上白纸黑字写着小鸡蘑菇、五花粉条、酸菜猪肋排、酸菜猪肉MINI汉堡,再配上一道烤辣芝士苞米,搭着甜红葡萄酒,一整个混装洋气。
最后是形式上,中西混搭小酒馆,“本土看国际”。
中式Omakase的点餐依然采取日式“无菜单私房套餐制”,由主厨根据当令食材,决定当日的菜品和价格,吃饭仿佛买彩票,最大化满足消费者的“赌博”心理。
而bistro,无论是云贵菜系配洋酒,还是辣子鸡、酱牛肉搭上鸡尾酒,亦或者是重庆夜啤酒,中西餐混搭小酒馆,说到底依然是在“餐+酒”形式上的二次迭代,只不过这一次的迭代更加“高级”了。
吃上这样一顿bistro,要说天价倒也算不上,相较于中式Omakase动辄大几千的价格,bistro人均300的定价简直“良心”。
但看在消费者眼里,“bistro就是割韭菜的代名词,人均300也就能吃个不饿。而且除了菜量精致外,绝大多数和食材上乘、做工精良完全没关系。”
不断上演的“中餐国际化”是解药吗?
中餐往“国际高级化”探索已经有不少案例了。比如独创川菜Fine Dining体系的玉芝兰,又比如现如今的中式Omakase、bistro。
从消费层面来看,的确有绝大部分消费者对于精致餐饮是“陌生且好奇”,如果能以几百上千的价格拍照打卡一家“高级网红餐厅”,所获得流量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当然,这背后依然是复购率的问题。
再从市场层面来看,流量充足就会有资本介入。美食作家、一大口美食机构创始人小宽曾对内参表示,“中国精致餐饮可能不再是一个小圈子游戏。在未来3-5年内,将会有一系列叫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餐厅出现,而这些参与者与经营者的背景也会越来越丰富。”
但市场需求扩大的另一层面,也意味着将会出现更多鱼龙混杂的“高级中餐厅”想要趁机割韭菜。
精致餐饮和普通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润空间。类似Omakase、bistro的形式还会不断出现,不难想象,可能很快家门口就开出一个“鸡蛋灌饼+烤冷面+热红酒”三合一的高级餐厅。
当市场尚未饱和、竞争不够激烈的时候,中餐的高级化到底该注重食材还是尊重体验都没有结果。而这些打着外来名号的高级餐饮形式们,谁物有所值谁浑水摸鱼,也就全凭食客和软文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