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高端餐饮不行了,而他却反道而行,打造了十几家高端餐饮品牌,而最终做的怎么样呢?
“大众餐饮是存在危机的,第一它是红海,第二它用的是人海战术,附加值很低。
我见过很多大众餐饮品牌从1家到几十家,又全部倒闭的过程,20年前最红的品牌现在都不见了。”
几年前,在开了二十多家的大众餐饮门店之后,他意识到大众餐饮的危机和红海,毅然决定放弃,转型做高端餐饮。
他就是浦江荟集团的董事长周家豪,目前旗下拥有十几个高端餐饮品牌,其中有两个米其林餐厅!
从最底层的服务员到厨师长再到董事长,他的人生到底有何不同?做了20多年的餐饮,他又有哪些经营秘诀?一起来看看吧!
(浦江荟集团董事长周家豪)
从服务员做到年薪200万,再到创业开20家店
如今浦江荟集团的董事长周家豪,起初并没有什么光环,只是一个普通的服务员,做着餐厅最脏最累的活儿,后来,慢慢成了独挡一面的厨师长,将前厅后厨的岗位都做了一遍后,他开始自己创业,做大众餐饮。
2年从杀鱼小工做到厨师长
17岁的时候,周家豪还是个服务员,为了进厨房学技术,他在任何岗位都兢兢业业。
凭借着自己的勤快和聪慧,终于,厨师长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你愿意来厨房吗?”
周家豪自此正式迈入了厨师界。
用了2年,他从杀鱼的小工、做到掌勺的大厨,最后做到了厨师长。
初到上海,从月薪2千多做到年薪200多万
1998年,在四川郫县时,一顾客吃了周家豪做的菜之后,连连叫好,并邀请他跟着自己去上海追寻厨师梦。
周家豪同意了,这是他命运的转折点。
初到上海,一切从零开始,月薪也仅有2000多元,但能吃苦的周家豪,通过努力和不变的初心,一步步做到了总经理兼总厨的位置,年薪200多万。
第一次创业,月亏90万
2006年8月,周家豪选择了单枪匹马创业的冒险之路,开了一个川菜馆。
但第一次创业没有经验,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一口气开了3家店,平均一个月亏90万,该如何逆转局面呢?
砸100多万广告费,将餐厅扭亏为盈
餐厅经营惨淡、濒临绝境,周家豪决定放手一博。
他花了100多万,在电视上投放了一个为期3个月的广告,即“本店推出炖鱼,但凡食客说不好吃,一律不要钱。”
结果是,到店客人络绎不绝,且只有1位客人说不好吃。
这个决定让周家豪的川菜馆逆风翻盘,营业额蹭蹭上涨。
3年开20家店、500名员工
此后,他接着打造新的餐饮品牌,3年自营和管理了20多家店,管理员工500多名。
他的餐饮品牌还在增长期,按照一般人的思维,当然是继续开店,但是,周家豪此后的经历,让他毅然决定转型。
转型:游历50国,预知到大众餐饮的危机
“我见过最富的美国,最穷的尼泊尔,思考过后,我才知道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喜欢旅游的周家豪游历了50多国后,如此说到。
他认为大众餐饮存在危机,第一它是红海,第二它用的是人海战术。
像中国这种一个店700-800平米,人均消费70-80元,用60-70个人,一天翻好几轮的情况,发达国家是没有的。
因为大众餐饮的附加值不高,当时他预测,每过3-4年,员工工资就会翻翻。
因此,虽然自己一手创办的大众餐饮品牌,还在蒸蒸日上,也能开更多的店,但周家豪毅然决定放弃大众餐饮,转型做高端餐饮。
“我见过很多大众餐饮品牌从1家到几十家又全部倒闭的过程,20年前最红的品牌现在都不见了。”他说道。
用5大经营秘诀,打造了十几个高端餐饮品牌
社会是有分工的、有层次的,高端餐饮也是有市场的,只要人口大于800万的城市都能容纳。
再者,对厨师出身的周家豪来说,自己并不擅长跟供应商讨价还价,自己更喜欢做有创造性的事情。
高端餐饮的附加值高,也有更多的空间让他去做研发、做创造,这是他喜欢并擅长的。
试想一下,一对结婚了几年的夫妻,看对方早已审美疲劳了。
一天,到一个环境优美、又很有档次的法国餐厅吃饭,妻子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漂亮的晚礼服,丈夫也穿着考究,想必两个人都会觉得眼前一亮,会聊很多事情,这就是高端餐饮给人的仪式感,给生活的意义。
因此,周家豪打造了上海浦江荟餐饮集团,旗下拥有十几个高端餐饮品牌,如浦江荟、云空煮海、世博源公馆、浦江一号、浦江二号、浦江宴、江月蚝庭、藻想鱼见你,还有2家世界知名的米其林餐厅。
(旗下米其林三星餐厅:莱美露滋)
但,在此之前,周家豪也是在经历了数次的开店、关店后,不断总结和反思,才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营秘诀。
1 客群:积累了几十万高端顾客
要知道,做高端餐饮的成本很大,一旦失败,就会满盘皆输。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浦江荟积累了一笔很大的财富,那就是拥有几十万忠诚品牌的高端餐饮顾客。
因为,高端餐饮的顾客是互通的,口碑极其重要,浦江荟通过了解每个顾客的口味喜好,有更高频的复购率。
2 选址:拿最好的黄金口岸入标题
选最好的黄金口岸,是浦江荟开店的第一要素。
不盲目扩张,遇到合适的位置,有匹配的人群,就开店。
比如,浦江荟旗下的很多品牌,都是沿着黄浦江开店。
一家是来自法国的米其林三星餐厅莱美露滋,另一家是来自日本的米其林二星餐厅钱屋,开了上海的地标式建筑——上海中心大厦68楼一整层。
这里地处陆家嘴、濒临黄浦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也是精英的聚集地,恰好匹配了相应的客群。
3 选人:适合最重要
找到适合的人才是经营的关键。
餐饮是个很细分的行业,业态不同,思维不同,快餐做得好,未必能把特色餐饮做好。
周家豪认为,倘若餐饮企业引进了一个人才,但他的思想很难转变过来,难以和现有业态融合,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还成了企业的负担,就得淘汰掉。
4 管理:各品牌独立运作,店长、厨师长各持股5%
浦江荟集团旗下有多个品牌,但每个品牌都是一个独立系统。
各品牌独立运作,每个品牌的店长、厨师长都持有股份,各自持股5%。
在这种独立系统配置的模式下,品牌的运营可以做到轻而有序,比如,浦江荟的总部只有十几个人。
另外,一旦一个品牌验证成功,就能快速开出更多的店。
5 定价:把握定价权,做精英阶层的生意
相比于大众餐饮,高端餐饮对物价的上涨,承受力更强。
浦江荟想要打造受顾客尊重的餐厅,因此,第一,把握定价权很关键,定价可以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上涨;第二,把握定价权的同时,食材的品类、食材的品质,都不能马虎。
1) 站在前沿,到世界各地采购好食材
为了在同质化竞争中寻求突破,浦江荟对采购团队的要求很高。
第一,找到好食材,人无我有。
第二,快速对市场进行反应,人有我换。
第三,因为转基因油有争议,浦江荟坚决不用转基因食品。
2) 为确保新鲜,采用配餐制
“鲜”其实是一种很直接的味觉感知,菜品新鲜与否,顾客一尝便知。
为了保证新鲜,浦江荟集团下的所有餐厅都采取配餐制,而不是点餐制,因为如果点餐配了100份,卖了50份,一损耗大,二新鲜度无法保证。
所以,顾客到浦江荟吃饭,基本都要提前预定,确认上菜时间、忌口,这样顾客来了就可以上菜,节省双方的时间。
为了让中餐更好地走出去,先引进2家米其林餐厅
1 中餐走出去,时机正好
全世界有三大餐,中餐、日餐、法餐,中餐的口味多样、技艺复杂,适合各种人吃。
但是,后两者在国际上享有的声望远大于中餐,就像中国制造,是低端的代表。
从用工上来说,中国餐饮业的就业人口几千万,但员工工资是美国的1/5 到1/8;
从价格上说,西餐来到中国,大多数是高端餐饮的水平;而中餐去到国外,大部分都是低价。
但是,周家豪认为,全球有1/4的人是吃中餐的,当全世界的资本都往中国流,当中国的经济地位越来越大,中餐和中餐文化走出去正是时机。
2 高端餐饮有附加值,走出去更容易存活
其实,很多大众餐饮也想走出国,但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
就是国外的用工成本、运营成本太高,附加值低的大众餐饮很难做起来。
所以,国外的一些中餐馆,只能用黑工,而这些黑工大多是非法移民,不用交社保,在美国是违法的。
3 做国际融合菜,先把米其林品牌引进来
周家豪的梦想就是把中餐文化带到全世界。
但如果什么都不知道,就贸然去国外开店,失败的风险是很大的,所以,需要先了解别人的制度、文化,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因此,周家豪斥资引进了2个国外的米其林品牌。
2018年7月,浦江荟成功地将法国勃艮第百年米其林三星Maison Lameloise(莱美露滋)引进到了上海;
2019年,米其林二星日料品牌钱屋也将在上海启幕。
等到走出去的时候,就是中餐、法餐、日餐的融合菜形式,尽可能去覆盖全世界更多人的口味。
1) 重设备,2家店投资1个亿
2家米其林餐厅,就投资了1个亿,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1台炉子500万,一把刀叉6000块,这些设备、器具都用的是米其林三星的标准。
(旗下米其林三星餐厅:莱美露滋)
周家豪认为,既然把别人引进来了,就要尊重别人的文化,学习别人的强项。
就设备来说,好的设备可以让菜品品质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不会受厨师情绪的影响。
2)学习国外文化,提前避雷
不单纯是引进品牌,浦江荟还引进了人才,比如,Maison Lameloise莱美露滋的团队里,外国人加起来就有20人。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配合的,将外国的餐饮从业者引入国内,更要融合好他们的国情文化。
比如,中国人习惯吃大锅饭,菜是现炒现上,分批次的;
而外国人是实行分餐制的,菜要同时上,否则就是不礼貌。
再比如,说什么时候开业,就必须开业,不能食言,因为外国人很神圣地把朋友都邀请了,却被告知不能正常开业,这对外国人来说,是不诚信的表现。
小结
逃脱大众餐饮的微利,做高附加值的高端餐饮,在十几年前,这是一个蓝海市场。
但国八条以后,对高端餐饮,很多人都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态度,以至于高端餐饮的市场出现了空白。
做大众餐饮还是做高端餐饮,并不是哪个更好的问题,而是根据市场环境下,根据创业者的自身优势,去谨慎选择!
><>丨职业餐饮网 赵鱼羊
开餐厅,他对一道美食进行改革——获得了广大的市场;
利润低,他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获得高盈利;
开店难,他对餐厅股份进行重构——获得快速发展,他家的前厅服务员,年收入都有10万多。
近日,职业餐饮网记者走进福州坛烧八味,了解了他家是怎么用一道菜的创新,一个模式的变革,带动了近百家餐厅的火爆。
以为开餐厅比卖大米利润高十倍
坛烧八味的创始人陈益阳、王建斌,最初都在一起做大米生意。
“大米利润很低,能做到5%都很高了,一斤大米,也就赚个几分钱。”陈益阳说,“而且资金链压力太大,欠款成风,做了10多年,都没赚到钱。”
做大米很苦逼,陈益阳和一起的几个小伙伴萌生了转行的念头,他们觉得应该做个高利润、不苦逼的行业。
“餐饮应该不错,利润怎么着也得50~60%吧?”陈益阳和几个小伙伴商量后,决定转行一起开个餐厅。
把佛跳墙变小,吸引市场
2012年,经过一番筹划,陈益阳的第一家餐厅开业了。
其实,陈益阳转行做餐厅,也是有规划的,他的餐厅,就瞄准了福建的著名美食——佛跳墙。
“佛跳墙虽然是福建代表菜,但并不是人们想吃就能吃到,一般只有大酒店里有,每份300~500元,而且,都是一做一大份,一两个人根本不划算。”陈益阳说。
在陈益阳的第一家店,取名坛烧八味,也是佛跳墙的一个别称,就是把佛跳墙进行了改良,做成了适合一两个人吃的小份。
在陈益阳的调查里,他认为,佛跳墙改成小份后,他可以拥有在以下两类消费者中有强大的竞争力:
1
当地日常群体
福州本地人,大家都知道佛跳墙,都知道只能在大酒店吃到,现在能在小店吃到了,而且价钱只是原来的十分之一,这是一个强有力的诱惑。
2
外来旅游的散客
来福州旅游、出差的人,想尝尝当地美食,不可能都去大酒店,若在路边的店里,就能吃到便宜还正宗的佛跳墙,那也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力。
一个合伙人扛不住,走了
2012年11月,筹备许久的坛烧八味第一家店开业了,选址在当地一条二级路段,面积80多平米,客单价20元左右。
理想往往很丰满,现实偏偏很骨感。
虽然陈益阳团队设计的很完美,但新开店的生意并按他们想象的那样进展。
最初的一个月,顾客不多,但也每天事超多,忙里忙外。
“早晨不到5点就起床采买,一直到晚上12点以后才能休息,晚上也顾不上回家,吃住都在餐厅,真的是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猴晚。”陈益阳说,“关键是但月底一结算,还根本就没赚多少钱。”
第三个月,合伙开餐厅的一个小伙伴扛不住了,扔下一句话,干餐饮太累了,还不赚钱,还是回去继续卖大米了。
这对陈益阳、王建斌等人打击很大,但已经上了贼船,咬着牙继续开下去吧。
产品线两次改良,餐厅开始排队
慢慢的坚持着,改进着,钻研着……
第一次改良:加入下饭菜,解决客流少
陈益阳发现,人们已经逐渐认可了佛跳墙的口味,最初,为了追求厨房的简化操作,餐厅里的产品主要是炖和汤,炒菜少,不下饭。
陈益阳觉得,只喝汤不足以拉来客流,这可能是人们来的少的原因。
随即,他就对餐厅产品配置进行了改动,增加了下饭菜。
这个改动后不到一个月,来餐厅吃饭的人渐渐多起来了,每天饭点都有人排队了。
第二次改良:加入海鲜,提高客单价
“每天虽然排队,但晚上一结算,营业额也就4000多,抛去成本,还是不赚钱呀。”陈益阳说。
问题出在哪儿了?
又经过对餐厅的仔细梳理,陈益阳认为,是餐厅的客单价太低,虽然餐厅每天排队,但整体消费上不去,而且,客单价偏低,现在的排队营收也意味着餐厅的营业额到天花板了。
要打破这个天花板,就得增加客单价,但陈益阳又不想涨价。
最后,陈益阳给餐厅的产品里增加了海鲜品类,用新的高价品类来提高客单价。
这次改动后,消费者就餐的平均客单价得到了提升,坛烧八味第一家店终于开始赚钱了。
股份改革,服务员年收入10万
有了赚钱的店,陈益阳依照赚钱的店开始了一系列的复制。
到2014年~2015年间,坛烧八味发展最快,一气开出几十家直营店,并在开店过程中,对餐厅的装修风格,结合市场反馈,进行了统一升级,由古典风格,变成了时尚风格。
为了充分发挥各个店的活力,坛烧八味的开店模式也进行了改革,每开一个新店,公司占股55%,店内员工占45%。
据了解,在坛烧八味,总公司主要负责开店和选址,同时,盈利的店,在公司内进行新店股份认购,并根据认购情况,进行餐厅人员配置。
店内员工的占股分配,一般均衡到前厅店长到后厨厨师长、财务等重要岗位,甚至,店里的前台收银都有股份。
在这种模式下,坛烧八味员工的收入都很高,店长每年能有几十万的收入,前台每年都能拿到10多万。
在坛烧八味的股份模式里,也有退股条款,持股人不得随意转让餐厅股份,只能本人在本店工作持有,若要离开餐厅,可要求公司回购股份。
米饭也是好吃的突破点
店开了这么多,坛烧八味还有个的特点,就是米饭好。
陈益阳团队多年做大米生意的底子,让他对餐厅供应的米饭要求很高,都是不低于5元的优质大米。
多年的贩米经验,让陈益阳在米的质量把控上眼光独到,“很多人,即使花了钱,也是买不到好米的。”
陈益阳认为,饭菜的口味各种各样,但米饭的味道却就是那样,消费者心中对米饭的可口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标准。
“在米上,做到极致,也是我的长项。”陈益阳说。
回想做大米生意和餐饮的区别,陈益阳觉得餐饮其实也很难做。
“餐饮,在各方面要控制的太多,从加工、食材、口味直到安全,每一样都要去把控,中间环节太多。”
“而且,做餐饮的利润也没有50-60%那么高。”这也是入行后的陈益阳团队的另一个领悟,“不过要比大米的5%好点,还有就是不押账。”
小记:
福州坛烧八味,从一道美食突破,以价格优势,让佛跳墙从高端走向大众,是他成功的关键。并且,在经营过程中,坛烧八味一直紧随市场脚步,一直在产品、环境、模式上不断改进,才有了这些年的迅速发展。
(本文作者赵鱼羊,微信号dreamaqu,若对文章内容有探讨,请加作者微信。)
><>卖已成为餐饮老板们的必修课。
可即使做外卖很久,有些地方也可能被忽略。
而它们,正是那些月销万单大户们的销售精髓所在。
今天这位外卖大佬恰好有时间,大家拿出小本子,一起来看看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据行业权威统计显示,写字楼白领一直是外卖需求主力军,占比例高达78.3%,并且就2016年美团外卖周末订单量分析来看,白领的占比也远远超过三成。
这说明休息日“宅”在家订外卖正成为白领用户的新常态。
还有,数据也显示,白领们连下午茶都靠外卖——美团外卖有25%的订单量产生在非正餐时段。
因此,餐饮人千万不能只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先把消费者需求吃准了摸透了,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图片来自网络
外卖平台展示充满人情味
如果说餐厅前台的菜单是脸,那外卖菜单就应该是化了全套彩妆粉底抹到脖子的心机脸,总结起来就是 “图片要好看”、“菜单要精简”。
但还有一个妙招你恐怕没想到:“啰嗦”。
外卖菜单不同于传统菜单,最大的好处就是,即时与用户沟通。
在用户下单之前,关于菜品的描述就可以开始,比如下面这家的商品描述这样写道:“私房牛肉面肉块真的很大,但它真的不够装下一头牛……”
还有一家店,菜单分类最后一栏:“食品安全,我们是认真的”,上传了后厨操作间水池、操作台、厨师等的照片。
令消费者感受到商家满满的诚意。
有时在菜单里适当“啰嗦”一点,给顾客的是人情味儿和差异化特色。
图片来自网络
多花心思提高客单价
客单价只要你想提,就能提,除了涨价,还可以优化菜单,推出各种适合单人或多人点单的套餐。
比如,2、4、6人套餐,最好是有荤有素有饮料的组合。
对于消费者来说,套餐价格无疑比单点便宜,还能节省选择成本。
对于餐饮人来说,不仅节省了很大一部分配送成本,还便于进行库存管理。
图片来自网络
数字游戏玩好了也赚钱
每个开启外卖的餐厅基本都绕不开满减活动,那怎么做满减才能让消费者感觉实惠、让餐厅赚钱呢?
“满5减5”、“满30减15”,“难道不会赔掉老本儿吗?”
其实,满减的精髓在于设置门槛和优惠额,最理想的效果就是让顾客“额外购买”。
提升销量只是效果之一,提高客单价才是充分发挥了满减活动的作用。
例如,当店铺设置满30减15,用户会觉得享受到了5折优惠。
但如果设置巧妙,顾客可能需要花费35甚至40才能享受到减15的优惠,所以,满减只是把部分增加的利润让了出来。
至于“满减怎么做才能赚、包装怎么设计才能吸引下单、怎么优化外卖人员配置……”
这些都是需要餐饮人根据自家餐厅实际,好好思考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要用心揣摩,学会借鉴和创新,餐厅外卖订单量破万,其实你也能做到!
如果你还有什么促进外卖订单量的高招,欢迎文末评论!一起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