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一年,巴奴终于要开第二家店了。
这家店选址在西单君太百货负一层,紧邻地铁1号线和4号线F1出口。目前仍在装修中。
首店生意这么火,为什么时隔一年多才开二店?巴奴对二店的布局背后逻辑是什么?
餐饮老板内参主笔 王新磊 /文
进京一年,依然保持高翻台
“我没有想那么多,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电话里,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说,过去一年,巴奴一直在选址。君太百货有位置,还不错,就确定了。
一年前,巴奴进京,选址悠唐购物中心。
悠唐坐落于京城核心区域朝阳门外,以22~35岁的新兴白领为主要客群。
而这次选址的君太百货,属于西单商圈的三强之一。对于提升巴奴品牌在北京的能见度上,更有优势。
同时,君太百货客群基本和悠唐的客群一致,或许消费能力更强。
杜中兵说,巴奴选址开店,还是追求稳健。
过去的一年,巴奴在北京“如鱼得水”。
试营业一周,翻台率达600%。在大众点评上,已经跃居朝阳区火锅第一名。半年后,翻台率超过700%。
一年后,依然保持高翻台率,消费者排队就餐时间达到2小时。
甚至大年三十,都人气不减。
北京是移民城市,一般过年期间就餐人数较少,但是当天巴奴依然人气火爆,平均上桌达200桌。
从大众点评的反馈,也可以看到消费者的吐槽“排队久”、“等了两个小时”、“排队排到饿晕”。
这都验证了,巴奴的产品是没有问题的。而杜中兵想要做的,就是让巴奴更贴近北京消费者的需求,更融入北京消费者生活。
目前,巴奴君太百货店仍在装修中,但是已经确定的是,这是巴奴门店的升级版本:5.0店。
在5.0版本中,台位将变成卡座,提升体验感,增强私密性。
这是对悠唐店的升级。悠唐店的消费反馈是太过嘈杂。
另外,在郑州一直使用,而在北京首店没有使用的“微信点餐”、“单页菜单”等方式,也将启用。
第一家店,巴奴希望增长更多触点,使消费者“沉浸式体验”巴奴的产品、品质、品牌和文化。
到第二家店,巴奴希望消费者体验到巴奴的现代感。
尽管没有透露更多消息,但是已经可以感知,在5.0版本的巴奴门店中,产品表达将会使“产品主义”更具有场景感、联想力。
巴奴在北京的这一年
核心只有一个:围绕“毛肚”发力
其实,复盘巴奴进京这一年,带来了很多惊喜,实现了从开门红,持续红,一直红。
一年前,在“巴奴进京”的新闻发布会上,杜中兵把整个武器库都搬了出来,亮出12大“护法菜品”。
以毛肚、菌汤为核心,以乌鸡卷、绣球菌、鲜鸭血等为特色的12大爆品。每一个菜品,都是独当一面的爆款。
其中,乌鸡卷、绣球菌、茴香小油条等“爆品”,由巴奴首推,并成为行业爆品。特别是毛肚,巴奴不仅带火了“毛肚火锅”这个细分品类,也成为火锅按食材细分品类的“头牌”。
尽管武器众多,但是核心只有一个,就是围绕“毛肚”发力。
在巴奴进京的发布会上,创始人杜中兵说,希望将好的毛肚带到北京,用极致口味和产品打动北京消费者。
其中,几个细节颇值得回味。
巴奴北京首店,没有上“微信点菜”。而这在互联网时代,微信点单基本是各家门店的标配。
当时,巴奴的员工也不认同,认为“不够现代”。
为什么没有上“微信点菜”呢?
背后却是对产品抢占心智的思考。
对比郑州和北京的推广策略,两者是不一样的。
在郑州,巴奴强调“毛肚”+12大护法(爆品)模式;而在北京,巴奴只聚焦毛肚。
其一、巴奴北京首店采用画册式菜单。
通过厚重的画册式菜单,让消费者在翻阅的体验中,更多地感知巴奴的产品。
其二、减少不必要的动作。
巴奴没有做任何打折优惠的活动,也没有做五花八门吸引眼球的营销。它始终在思考的是,如何让消费者知道你是谁?
其三、在认知打造上,紧紧围绕着“毛肚”强化认知。
巴奴北京店内的所有氛围营造,都通过毛肚抢占消费者心智认知,从店内灯箱的设计到画册,让顾客视野范围内,全是毛肚的“身影”。
甚至每一位店内服务员,都必须介绍毛肚等产品的核心特色,从而让消费者了解巴奴品质,形成复购。
经过一年的努力,巴奴核心主打菜毛肚点单率高达140%,平均点单率也达124%,比郑州区域高30个百分点。鸭肠、黄喉、鸭血等菜品点单率较高,均高于郑州区域。
而杜中兵的承诺在大众点评上得到印证。目前,巴奴持续保持5星评价。其中,口味:9.1,环境:9.2,服务9.2,食材9.2。
这意味着巴奴不只是产品好,服务、环境等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一年来,巴奴不仅人气旺,客单价还高。从大众点评上获得的数据显示,巴奴人均客单价达到157元。这已经超过了海底捞智慧餐厅人均145元的价格。
更惊人的是,巴奴实现了开门红、持续红、一直红,客单价一直维持在157元的高位。
好产品让一切简单
不打折,不促销,还能让消费者排队。
巴奴是如何做到的?
复盘巴奴,再次见证产品主义的强悍力量:好产品让一切简单。
因此,与其寻求营销爆红,不如做好基本功。
而巴奴提供了几个极具价值的玩法:
1、创始人担当首席产品官
杜中兵爱吃,也更挑剔。每一道菜,都要先经过他的品鉴。
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经常奔走在寻找好食材的路上。从云南到内蒙,从国内到国外。
现在,越来越多餐饮人意识到好产品的重要性,创始人亲自出任首席产品官。这直接带给行业一个变化,就是火锅食材变得越来越丰富。
比如,在绣球菌的带领下,像猴头菇等珍贵菌类成为火锅新品。
再比如,章鱼也成为火锅食材。
2、产品明星化成为新潮流
善于包装产品。
在巴奴的带领下,毛肚成为火锅业的集体爆品。越来越多的火锅品牌,把毛肚作为招牌菜。甚至很多同行在推出毛肚时,连摆盘都很“巴奴”。
品牌跨区域经营,很多都在强调种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事实上,好产品是最硬的通行证。好产品能让一切简单,优点不突出的产品,才把一切变得复杂。
巴奴成功实现跨区域扩张的核心能力不只是产品,而是产品力。就像即将开业的北京第二家店,巴奴升级了对产品的表达方式。
到底会有哪些非凡的表达?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关于火锅行业的深度洞察和分析,详见《中国餐饮报告2019》。
《中国餐饮报告2019》
预售正在进行!!
扫描下图二维码,马上订阅
您也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订阅!
· end ·
统筹|笑凡 编辑|于聪聪 视觉|张劲影 于聪聪
内参热门
点击关键词,直达历史精选
海底捞踩过的坑 | 星巴克的危机 | 年薪80万招人
网红店猝死 | 烧烤红利|餐饮消费新发现
百胜中国财报 | 饮品大方向| 高复购餐厅
商务合作: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转载联系:首席小秘书 微信 neicanmishu
课程咨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新春见闻)海南侨乡旅游人气旺 南洋味道引客来
中新社海南万宁2月5日电 题:海南侨乡旅游人气旺 南洋味道引客来
中新社记者 张茜翼
这几日,位于海南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的隆苑咖啡庄园迎来大量外地游客,庄园负责人曾威懋说,是“南洋味道引客来”。
走进兴隆,独特的市井气息和异国风情扑面而来。上世纪五十年代,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在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原兴隆华侨农场)安家落户,并逐渐形成特色鲜明、韵味独特的侨乡风情。
归侨们将咖啡种植技术、制作冲泡技术以及喝咖啡的传统带到兴隆,并逐步影响当地民众。在咖啡树下喝咖啡,品尝东南亚风味小吃,参观咖啡观光工厂……“咖啡+休闲旅游”近年来在兴隆逐渐兴起。
隆苑咖啡庄园是兴隆热门旅游地。走进庄园,咖啡树、槟榔树掩映,乡间绿道曲径通幽,三角梅、朱蕉姹紫嫣红。园内设咖啡种植区、咖啡工厂、咖啡屋、体验室和餐厅等,游客在此可观摩机器炒制咖啡豆、动手磨咖啡粉、冲制咖啡,还能品尝到咖啡鲜果炖鸡、咖啡果皮茶、咖啡排骨等主题特色餐饮。“春节假期每天接待游客平均近两千人。”曾威懋说。
万宁兴隆咖啡行业协会秘书长、印尼归侨后代吴春光4日和朋友相约于此。他说,兴隆咖啡是当地侨文化的重要载体,来兴隆喝一杯咖啡是游客“标配”。
兴隆特色美食店人气旺。印尼风味餐厅、马来西亚风味餐厅、越南风味餐厅……各类规模不大的餐饮门店烹制的特色美食,让游客品尝不一样的“侨”滋味。
在兴隆兴生中路,由印尼归侨黄文能开设的兴隆南洋风味小吃店已成“网红”,金丝虾卷、印尼炸鸡块、咖喱鱼丸、斑兰糕、印尼咖喱粽、鸡翅包饭等超过100种糕点、小吃、特色饮品供消费者选择。4日,该店在春节假期首日开业,便迎来大量食客排队就餐。
此外,以印尼归侨文化为主打的兴隆巴厘村热度高,景区停车场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游车辆,游客在此畅游打卡。
海南琼海市一镇一风情。南洋风情、渔家文化、田园风光、苗族特色等不同风格的乡镇,迎来各地游客。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的博鳌镇车来车往,年味浓郁。琼海博鳌海岛森林海景酒店前台经理周明称,该店在大年初三、初四平均客房入住率达80%以上,外地游客居多。
漫步在博鳌镇侨村南强村,槟榔树错落有致,乡间小道曲径通幽,古树花木间,一栋栋南洋风格的青砖古宅如立画卷之中。2017年,南强村被纳入博鳌田园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建有“花梨人家”农家乐、“凤鸣书吧”、“凤凰客栈”等旅游业态。甘肃游客秦先生一家4日走入南强村一眼惊艳,“古巷老宅老味道,犹如一幅风景画。”
知名侨乡文昌市发布多个旅游产品,如文昌铜鼓岭登高、新春祈福庙会等。文昌椰子大观园以“花为媒”,新增椰林花海项目,向日葵、波斯菊、硫华菊等鲜花盛放,游客在花海中徜徉,尽享春日田园风光。
带着家人从四川自驾来琼旅游的李赟计划好海南深度游路线:去琼海品海鲜美食、赏美丽乡村,再往万宁体验冲浪、体味侨乡风情,一路向南解锁新玩法,享受海南旅游“大餐”。(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跟(炒)茅台一样”。
玩了一年多的大益茶,罗浩所在的微信群里,不时能看到一些大益茶的需求信息。“22000急找一件旺世”、“52000出几提益友会原封老鼠散桶”、“34300找熟牛10天期”。
以上的这几个信息,“旺世”、“老鼠”、“熟牛”都是对应不同的大益茶产品型号,“22000”、“52000”、“34300”指预期的交易价格,不同的产品价格从几万到几千万不等。
大益茶,即云南的勐海茶厂生产的普洱茶产品。在越来越火热的炒作下,有的出厂价一万多的某款大益茶产品,一年后的价格就涨到十几万。目前,一款2003年的“班章六星孔雀青饼”在业内价格达到了6500万元/件。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早在2007年,大益茶炒作就曾经历过一轮泡沫破裂,无数人顷刻间倾家荡产。2021年3月,市场出现因大益茶价格暴涨,期货炒客无法支付货款被判赔4000万元的案件。在众多投资客、经销商、交易平台的推动下,大益茶正上演又一轮的“茶市也疯狂”。
“财富”:
“存茶3年能换套房”
有的产品“有价无市,一茶难求”
3月底,罗浩手上握着的一款2021年新上市的“7542”价格上涨了4.08%。这箱罗浩用4.8万“建仓”的“7542”是大益茶的一款经典茶产品,每一件有6提,每提有7片茶饼。到4月14日,这款茶的建议价格已经涨到5.95万元。
“20款(即指2020年生产上市)的7542发行价9000块,现在9万多”,罗浩对记者讲述着自己的投资逻辑,这个系列的茶叶每年都会有新的出现,发行后市场价变动迅速。
已经投资大益茶一年多的罗浩,曾在2020年下半年买了大益茶“1901高山韵香”。在最高点14.5万元/件时卖了出去,一下子赚了几万块。
罗浩告诉记者,去年投资的大益茶属于线下交易。自己在“圈子”里找到货后,先将钱打到对方账户上,卖家再发实体货给自己。如果卖家属于一些茶行或者中间商,还可以将货直接存在卖家手中,保证茶叶有一定的储藏环境不被破坏,等到一定价格了再出手。
“跟茅台一样”,罗浩认为,茶叶越放越值钱,虽然有风险,但长期持有就能赚钱。
罗浩展示给记者看的是一款“1701轩辕号”的生茶:截至3月30日的市场报价为165万/件,而这款茶2017年发售时出厂价为3万元/件。
“你存到现在,不是一套房么?”罗浩问记者。
这样上百万的高价茶在大益茶的交易平台十分常见。3月底,贝壳财经记者在微信的一款名为“找找茶”的小程序看到,一款2003年的“班章四星孔雀青饼”价格为2950万元/件。在半个多月前,这款茶的价格达到了3000万元。
再比如另一款2000年的“班章珍藏青饼”,显示价格为3900万/件。一款2003年的“班章六星孔雀青饼”显示价格为6500万元/件。这类产品,被市场上称为“有价无市,一茶难求”。
推手:
炒茶就像炒股
提前预热、会员购政策推价
“为什么不炒作别的茶叶?”——“为什么茅台可以炒,其它酒不可以炒,它高端(且)市场认可啊。”广东芳村一位许姓的茶商向贝壳财经记者解释炒作大益茶的原因。
罗浩也多次用贵州茅台的出厂价和市场炒作售价来类比,“高价茶不是说不喝,而是喝得慢,市场越来越少,价值越来越高。”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资料发现,芳村炒茶早已有之,且在2007年,就曾经历过一轮泡沫破裂,无数人顷刻间倾家荡产。据了解内情人士透露,当时那轮炒作行情里,最早站在风口的“高端普洱茶”就是大益茶。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大益茶名字取自大益集团,茶叶全部出产自云南勐海茶厂。1989年,勐海茶厂正式注册并启用“大益”商标。2004年,勐海茶厂完成民营化体制改革。2007年,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企查查信息显示,吴远之、李明芝二人分别持有大益集团90%和10%股份。业内普遍认为,吴远之善于营销,其曾先后任职海南证券交易中心、海南清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海信投资有限公司。2003年,吴远之成为上市公司博闻科技的董事。
2005年,仿照“马帮进京”的活动,大益集团发起了“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活动;2008年奥运会前后,吴远之斥巨资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2009年,大益茶又开始打造授权专营店体系。目前全国已经有2000多家专营店。
在完成一系列布局后,大益茶开始靠“稀缺+高端”概念推广“茶中茅台”。
对于买卖大益茶的投资者来说,炒期货前一定会关注的是大益茶的新货发布预热。
记者自罗浩处获得的一份“汉宫月”2001批次认购政策的图片海报显示,这款茶4月7日在“益友会app”上发售,并只对“完成实名认证,提交收货信息并完成预约的尊享会员可参与申购”,发售价格为8000元/提。4月10日还有“大益膳房会员申购专场”。
那么,这样一个预热活动是谁发起?记者识别活动图片海报对应的二维码后,出现“大益膳房”微信公众号。
此外,申购新茶,有时候比申购新股都难。去年充值两千多元成为益友会app尊享会员后,罗浩多次参与新茶的秒杀,都没有成功,“很多人用十几个账号来抢”。这种手段很类似“饥饿营销”。
大益茶线下一家门店内展示的产品 。
圈子:
K线、大盘指数应有尽有
货品判断真伪靠“看天窗”
在大益茶的圈子里,炒茶越来越像炒股。罗浩自认为是投资大益茶的“散户”,他推荐给记者两个查看大益茶走势的平台“找找茶”、“大益行情网”。
在上述这平台上,一款款不同年份、品名的大益茶分别有着自己的“唛号”,类似于每家上市公司都对应着自己的股票代码。输入这样的唛号,便能查询到对应大益茶产品当天的价格、涨跌幅、最新行情走势分析。
大益行情网上显示的“1801千羽孔雀”价格走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找找茶这样的平台,还做了一个大益茶的“大盘指数”,每天会根据行情显示大盘指数的涨跌幅。
在大益茶的交易圈里,“建仓”、“做空”、“做多”也成为常用术语。罗浩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大益茶交易相关微信群里,基本上都是处于满员状态。
除了用一些股票的术语,大益茶交易圈中还有很多听起来十分专业的名词。
罗浩给记者展示一箱开了“天窗”的大益茶,纸箱上有明显的大益茶标识。所谓的“天窗”,便是在大益茶纸箱外壳上开了两个小孔,能够识别纸箱内的货物情况,业内以此来判断真假。
罗浩展示给记者看的自己已经出手的开过“天窗”的大益茶。
罗浩告诉记者,在大益茶的买卖圈里有着自己的行业规则,大多货物会追求“原封”,即保持出厂时的样子不变,连最外面的包装都没有打开过。
那原封上面有什么信息能表明真伪?面对记者的提问,罗浩回复称“看塑料封条、看箱体”。
泡沫:
炒茶期货“多空大战”
有商家货款损失超2亿元
除了上市茶的投资,圈子里还衍生出来的“期货交易”,一般对尚未上市的大益茶产品,投资方按照一个预估价格来进行交易。看好这款茶走势的人“做多”,不看好的人“做空”。
罗浩3月下旬买的“7542”就是按照期货模式购买,他非常看好这款茶的未来走势,与放出“空单”的投资者进行了一个“10天期”的交易,“10天后不管这款茶的价格是涨是跌,他都要按照我们约定好的价格给我。
这背后是一场“多空战争”。
这样的私下“期货交易”中,双方基本上都没有见过面,更没有签订买卖合同。那如何保障买卖双方不会违约?
“这就是凭据”,罗浩给记者展示一个微信聊天记录截图,是交易对方提供的时间、到货日期、价格等信息以及提供的银行账户内容,自己回复确认交易的聊天截图。罗浩称,银行汇款单也会成为交易凭据。
聊天记录做凭据是否有用?到期后对方不认怎么办?
“期货交易一般都是圈子里面的人玩”,罗浩称,自己已经属于较为谨慎的玩家,如果卖货都是去茶叶市场交割,一面交货一面给钱。
根据裁判文书网显示,2021年3月,因炒茶期货价格暴涨,已经有商家遭受损失,并提出4000万元的索赔。而其实际损失或达数亿元。
根据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0)粤1971民初3896号显示,2014年4月左右,东莞市万江心叶茶叶商行经营者黄小燕经朋友介绍与谭英权相识,谭英权自称在东莞万江茶叶城从事大益品牌茶叶的生意。后心叶商行与谭英权双方开始进行茶叶生意往来。经统计,截至2020年1月16日止,谭英权尚未向心叶商行交付的茶叶实物数量巨大。2020年1月18日左右,谭英权忽然失去联络,心叶商行多次联系谭英权无果。经心叶商行初步估算,心叶商行损失高达40000000元。特向法院提起本案诉讼。
被告谭英权辩称,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茶叶的市场价暴涨,谭英权在该交易中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心叶商行与谭英权约定的交易方式是期货交易,谭英权一般都在约定交货的前3天采购茶叶实物并交付给心叶商行。因为茶叶单品涨价超过谭英权的预期,谭英权一直是垫钱购买茶叶交付给心叶商行。2020年1月18日左右,由于茶叶行情暴涨,谭英权将自己的所有经营资金及心叶商行预付的货款全部用于采购茶叶实物,都不足以按约定向心叶商行交付预定的茶叶实物。
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认定,心叶商行与谭英权建立了买卖合同关系。根据谭英权与心叶商行双方在庭审中的陈述,因谭英权自2020年1月18日之后无法向心叶商行交付货物,亦没有向心叶商行支付回购茶叶的款项,由此导致心叶商行存在损失,法院对此予以认定。
根据判决书,谭英权应当向心叶商行赔偿货款损失合计210521294元。现心叶商行仅要求谭英权赔偿40000000元,属于心叶商行自行处分其权利的行为,法院予以支持。
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大益茶店店主宋先生告诉记者,很多的大益茶线下店也会参与到炒茶客的投资中。宋先生告诉记者,如果记者买了茶后可以存到店铺内,未来涨价再卖出去后,店铺还能帮助记者发货。
对于未来的市场,宋先生说,“谁也说不好市场怎么样,没人敢保证这个茶明年是多少钱。”
“我不搞期货,我搞现货”,广东的一位薛先生介绍,自己用四万多的价格拿到一件新出的“7542”。这款产品出厂价1.5万元、总共发出货品只有8000多件。而此前在市场上出现了两三万件空单,“现货可能剩下只有五六千件,很多空单最后会变成耍流氓。”
薛先生说,期货交易危险更大。“很多10天、15天期的,等到最后一天要对单了又没有货,很多都耍流氓跑掉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云琦 彭硕 编辑 徐超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