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营业到闭店关张,用了七个月时间,此前在一家酒店做销售的晓辉,对于餐饮行业了解并不算深,初次创业的他,选择了品牌加盟。2018年6月,他无意中点开了网上一家餐饮公司的广告,立刻就决定去实地考察。
该公司旗下餐饮品牌有二十多个,涵盖中式、西式、简餐等多个品类,他经过实地考察相中了麻辣香锅这个品类,当即就鉴定了加盟合约。
历经一个月的考察,晓辉最终选定了北京昌平珠江摩尔美食城的一间店面,房租每月二万六千元,8月初签订合同开始装修,9月中旬开始营业。整个商场客流量比较稳定,旁边还有写字楼,离史各庄村只有一条路之隔。
在饭店营业不久,史各庄村开始拆迁,大量的住户开始搬走,生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单纯地依靠商场的流动客户,每天中午的上座率也是寥寥无几。在挣扎了6个月以后,生意日况愈下,晓辉只好关掉了饭店。
他算了一笔账,六七个月时间,房租连押金交了将近15万元,加盟费交了5万元,装修连厨具一共花了10万多元,前前后后投入了30万多。
而这些钱,他本来是想要在老家买房子做首付的,不到一年时间赔了干干净净。
在他看来,创业的思维肯定不能偃旗息鼓,以后还是要继续的。麻辣香锅虽然关门了,他依然觉得项目是可行的,因为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这次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仓促。
在这段失败的餐饮创业经历中,他总结出几条经验,希望给其他想进入餐饮业的人能汲取他的教训。
一、选址不当,带来灭顶之灾
选址时,晓辉考虑的第一要素是成本要低,第二是人流量要大。
珠江摩尔靠近北清路和G6辅路,附近居住和工作的人群也比较多,但政策的变动,村庄拆迁导致大量人口流失。当时考虑比较片面,想得如果不成功,收一笔转让费也能资金回笼。
▲城市的改造作为不可抗力因素,对生意影响极大
二、产品太单一,竞争力小
选中麻辣香锅这个品类,晓辉光看中了年轻人这个市场。
拆迁导致居住客流流失,上班族也不可能天天来吃香锅,麻辣香锅这个产品就没有了竞争力。
商场之内其他一些面食、黄焖鸡等简快餐项目,反而更受上班一族的欢迎。
加盟时品牌方承诺加盟者可以随时去总部学习其他品类的操作,晓辉考虑过在店里增加一些项目,而品牌方以各种理由,告诉晓辉他的店不适合增加其他品类。
三、品牌方承诺的后期指导难以兑现
调研项目时,总部在承诺加盟商可以随时免费去总部学习新品类之外,合同里也注明了为加盟商提供后期指导,如果生意不好,可以根据你的位置,协助你调整别的品种。
而晓辉的店生意不行之后,多次给加盟方打电话,希望更换品类,都被对方以各种理由拒绝。
▲加盟有风险,投资一定要谨慎
四、没有成本意识,房租、人工、水电成本太高
自己店铺里的物料成本、人工成本、水电、物业成本过高,很难实现盈利。
每天一开门,就要面对大大小小一堆开支,创业的时候,还是要随时都有成本意识。
▲商铺难租,但租金一直难降
我们习惯了听别人总在说某人创业赚了多少钱,而创业者却忽略掉了其中的种种困难,也选择性屏蔽了那些失败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我不是想说餐饮创业有多困难,而是希望在筹划开餐厅时,要多一些考虑。结果取决于人的思维,成功者因为面对事态的发展可以认清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读:
厨师开店有个怪现象:“菜做得好,店不一定火”。但也有成功转型做厨掌柜的标杆人物,像大董烤鸭的董振祥、眉州东坡的王刚、上海品悦的周元昌等等。
今天餐饮好案例说说厨师开店中遇到的六个失败案例,帮助大家在开店的路上少走弯路,有道是“入市有风险,开店需谨慎”。
< class="pgc-img">>失败案例一
跟风开“雷同”店一个月就关门
刚创业那会,有点小钱,又有技术,不甘于给人打工,看着别人开店很容易,天天幻想着开店挣钱,种种原因让我也踏上了转型厨掌柜的漫漫长路。
我的第一个店只有四十平米,按说经营好了,大钱赚不到,辛苦钱还是很稳定的,结果不然,店“死”的很惨。
当时我们那流行火锅鸡、火锅鱼,我在最繁华的一条小吃街租下了一个四十平米的小店,也干起了火锅,当时没想别的,就看别人做火锅生意好的不得了,也跟着做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市场定位,那一条街都在卖火锅,我和别人干的一模一样,又是晚来的,肯定做不过别人。小店还没开一个月,就赶上了非典,街上连人都没有。后来我把小店转让改开中餐店,我的第一次开店以失败告终。
点评:
有句话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意思是别人都卖的东西,你想再卖就必须有超过别人的地方。市场定位要找准,做自己的特色,做差异化产品,迎合市场。
失败案例二
人脉不到位 重盖凉菜间
我在开店过程中,最深的感触就是人脉关系很重要,这里的人脉关系主要指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厨师最初开店,一般都是小店,钱来的不容易,很多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做厨师时打交道的圈子很窄,一般都是同行,很少接触政府部门的人。开店之初,各个政府部门轮番检查,一点小问题就会让改个凉菜间结构,否则就关门自检,这对于钱很少的厨师来说,简直就是致命伤。
点评:
多个朋友,多条路。做厨师也要把人脉关系打通,扩大社交圈范围。
失败案例三
忽略合同四个字 房租第二年涨八万
当时开店欠缺经验,在房租问题上吃过大亏。我当时接手了一个转让店,合同上还有两年就到期,房租算下来五六十块钱一平米,有的赚就接下来了,第一年生意非常好,房东看到这个势头,第二年立马要求涨八万元的房租,第三年涨十几万。后来一算,挣得钱都交了房租,到头来还不如给人打工挣得多。我在签合同时忽略了一个细节,直接和转让人签的,没有和房主本人签,等于过了下手,合同上只有“同意转让”四个字,没有时间限制,成为这次开店失败的主要原因。
点评:
合同一定要去政府相关部门公正,与房东谈房租,一谈谈五至十年的租金,允许每年有5%-10%的递增,防止暴涨。如果房东不接受这个条件,那劝你连开都不要开。
专家支招 成都悟园董事长张元富:
我也是从厨师转型做的老板,做了这么多年的餐饮,总结一句话就是要尊重食材。开店还讲究和谐与人性,例如我们店的餐前粥,上桌时一定要跟着一位例分的小咸菜,两者搭配在一起让客人感觉很舒服。开店做产品一定要别具一格,不走寻常路,不开“同质化”店,做与众不同的才是制胜之道。店所有的器皿我都称为道具,服务于菜品,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的工作室制作,在市场上是独一无二的。
失败案例四
夫妻开店 一山哪能容“二虎”
我有个朋友开的就是夫妻店,生意不好,是典型的夫妻店受害者。老公是厨师,在后面负责炒菜,老婆以前是干服务员的,在前面负责收钱和服务。两个人身兼数职,看似分工明确,但遇到问题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一次,有位客人在朋友店里吃饭,当时小店刚开业,一律八折,这位客人打完折后是三百二十多元钱,不要发票,唯一的要求是免了零头。当时老公很爽快就点头同意了,谁知老婆坚决不同意,觉的已经打八折了,实在没有空间再让利了。几个回合下来,客人不要求打折了,让开发票,结果他们店刚试营业,还没有营业执照,开不了发票,这下客人不愿意了,也很生气,与老婆吵起来,最后的局面是,老公和老婆吵,老婆和客人吵,乱成了一锅粥。
点评:
这个案例讲得是经营中的决策,不建议夫妻合开店,小店经营也有小店的规则,一定要人性化,让客人觉的这个店有人情味。老板与第一次来吃饭的客人聊聊家常,把客人的口味记下来,下次再来安排他喜欢的菜,结账抹个零头不叫损失,做人做事都大气点,生意自然就会好。
失败案例五
端菜手指伸进碗 丈母娘服务不专业
刚开始开店,店小,根本不会琢磨人力资源的事。于是一场悲剧再次上演,为了省工钱,找七大姑八大姨过来帮忙,丈母娘做起了服务员,可想而知,没有经过专业业务培训的,肯定要得罪客人。端个茶,整个指头都伸进去了,很不卫生,客人当时不说,下次肯定不会来了。因为是亲戚,又说不得,影响了小店生意。
开店最初为了省钱,我会去市场进半成品原材料,例如肥肠、鱼、鸡都是没经处理的,回来让员工自己宰杀、抠肥油,结果把员工吓跑了,遇到了用工荒,招不到人。
点评:
不该省的钱一定不要省,人力资源是后勤保障,请的员工一定要专业。
失败案例六
开店不接地气 生搬硬套不奏效
这个故事发生在贵阳,作者是阳光水乡总经理郭鑫,他们现在做的很成功,但在开这家店前也是吃了大亏。
当时他们几个合伙人在贵阳美食街投资了一个450万的店,名叫阳光都市,走时尚高雅路线。为此他们专门到长沙考察火的一塌糊涂的金牛角王、美丽人生、绿茵阁等店,做的定位、装修、家具、服装都一模一样,甚至员工连都是原班人马挖来的,但开了不到一年就赔了450万,被迫关门调整。
当地的客人进去吃饭,点了牛排不要黑胡椒汁,非要蘸着辣椒蘸水吃,进了包房一看没有麻将机,就坚持不进去。当休闲时尚餐饮遇到贵阳当地习俗时,不改就得“死”,改了就是不伦不类,注定失败。
专家支招
眉州东坡董事长王刚:外烩送桌椅 线上营销火
厨师开店需要的是综合能力,不仅有技术、管理经验,还要有战略性规划。我们企业最近推出的外送、外烩营销方案有效提升了营业额。外送主要指线上的网上订餐活动,雇专业送餐骑手送餐,在承诺的时间内送到,刚开始一个月就在网上接到了上千单订单。外烩是指厨师、服务员团队去客人指定的场地现场烹制、服务,一般适合企业开年会、宴会、各种Party聚会。
成都映像董事长杜兵:先选址 再定位
很多厨师开店的时候都走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先想好做什么,再去找店铺。这样有个弊端,就是找不到心目中合适的,房租往往超过预期。我开店都是先看店铺,租金合适的情况下,再去策划这个位置的店铺适合做什么。选址时还有一点很关键,我从来不选CBD马路边上的店铺,位置虽好,车流量也很大,但车辆很快就过去了,从这开店留不住人。
关注餐创大课堂
><>< class="pgc-img">>源:餐饮致富经
每年加入餐饮大军的人多不胜数,但餐厅倒闭率却非常高。这些餐厅倒闭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从多个餐厅经营失败的案例中,为大家总结了以下这些原因。希望各位餐饮人不要重蹈覆辙。
1F
选址太盲目
选址是决定餐厅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选错地方,餐厅十有九死。
人流量大,商业繁华的地段是餐饮人的必争之地,但这样的地方租金太高昂,竞争又激烈,生意稍有差池连开支都付不起,迅速被淘汰掉。
< class="pgc-img">>其实有些类型的餐饮店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条件,选址和自身定位相符才是最重要的,像主营盒饭外卖的餐厅,选择写字楼多的铺面就行;而一些家常小菜馆,选在居民住宅集中的地方也不错。
2 F
团队不稳定
很多店生意本来还不错,一段时间后生意就严重下滑了,菜品质量和口味也大不如从前,询问一番发现原来是厨师走掉了。
还有的店,客源很稳定,其他的业务也进行得红红火火,但是自家员工或者合伙人起内讧了,给餐厅的经营带来问题。
< class="pgc-img">>所以说团队稳定对一家餐饮店来说非常重要。很多老板总以为只要工资给得高,人才自然留得住;但有时候问题可能并不在工资上,而是在管理上,包括管理者平时如何与员工相处、绩效考核、团队氛围的营造等。
3F
产品仅局限于“食物”
以往做餐厅,产品仅局限于“食物”本身,但事实上如今的餐饮产品的概念已经不局限于“食物”。“服务”“消费场景”“消费特色”等无形产品的重要性,甚至超出“食物”本身。
相比于以前,当下消费人群多为体验式消费,消费的也不是“食物”而是“品牌文化”等,即对你品牌的认同,具体体现在餐厅的服务、环境、营销等。
黄太吉那么难吃还是那么火、海底捞不见得有多好吃,还是那么多人排队……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现在做餐饮,不仅要抓住消费者的胃,而且要抓住他们的心。要善于抓准顾客的心理,通过各种手段打造自己独特的IP与衍生产品。
4F
产品追求越多越好
很多人总是喜欢上新品,看到别人菜品卖得好,自己也跟着卖,认为增加新品就等同于增加营业额,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产品越多,成本也相应越高,且不说人工成本,原料成本也会增加很多,这还不算材料的浪费,对于很多点单率比较低 ,材料又属于不常用的材料的菜品来说,材料的浪费可能比菜品销售的收入还要多,这样算下来完全是不划算的。
另外盲目地增加新品,会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味道上可能也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其实把一个产品做深做透,远远好过做十个半生不熟的产品。
< class="pgc-img">>5F
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客户
曾经有一个朋友开一家冒菜店,开业时非常霸气地搞了个三天免费吃活动,结果门店大排长龙,但三天活动结束后,一个顾客都没有留下。
原因就在于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客户,做餐饮首先要做的就是认准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从产品设置、定价、营销活动开始,都围绕这个群体展开,先把自己的核心顾客群体牢牢抓住了,再去考虑其他的群体。切忌面面俱到,试图迎合所有人的做法是最愚蠢的,到最后往往谁都迎合不了。
6F
一说营销,就想到打折
一说到营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打折、特价或免费。其实餐饮的营销有很多,并不只有自降身价这一招。
营销的本质是什么?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对营销的理解是,企业发现或挖掘准用户需求,从整体氛围的营造、产品形态的营造推广到销售产品,主要是深挖产品本身内涵,从而让用户深刻了解产品进而购买的过程。
也就是说好的产品本身就是营销,产品的出品摆盘都可以成为吸引顾客的点。此外,服务也可以成为营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底捞,餐厅环境也可以成为营销。
< class="pgc-img">>因此我们要打破常规思维,不要一说营销就打折,而是要将营销的思维贯彻到餐厅里的方方面面。
小结
每个行业都在不断的变化与升级,餐饮业也同样如此,必须用新的思维去拥抱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化,否则就只能等着失败和被淘汰了。
-END-
>